千里家书只为墙位于,千里家书只为墙全部全诗原文

千里家书只为墙位于,千里家书只为墙全部全诗原文,第1张

1.出自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2.全文: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3.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4.翻译: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5.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和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6.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7.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8.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9.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0.”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

11.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这句话其实来自于名为“六尺巷”的典故,主要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寄一封家书回来只是为了自家的墙能多占几尺土,那么让人家几尺又能怎么样呢?这句诗表现了不要太过于斤斤计较得失,要有宽以待人的胸怀。

要仔细分析这句诗的话还得知道其背后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在朝廷做了大官,当上了大学士。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家书。家书上说桐城老家的家人打算重新盖房子,却因为和邻居争三尺宽的宅基地而发生了纠纷。家里人写信想要通过张英疏通一下关系,方便自家人打赢这场官司得到这三尺宽的宅基地。张英看到这封信,并没有去跑关系疏通人脉,而是写了一封信寄回了老家。信上写着:“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这封信才明白张英的意思,主动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这个场面也很不好意思,也主动退后了三尺。从此,两家中间就多了一个六尺的巷子,而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所以,生活其实就像这句诗描写的一样,不就是三尺墙吗?让给他们又怎么样呢?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可能会由于利益和其他人发生冲突,但是生活不是一个时刻需要分出成败的战场。难道我们放下这一时的利益就会输吗?这当然不一定呀,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争论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我们的生活不是可以多一分快乐少一分误会吗?所以这句诗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原则范围内适时作出让步的人才是真正有胸襟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9454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