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最长的姓氏什么姓

中国姓氏最长的姓氏什么姓,第1张

您好,据统计,中国最长的姓氏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

中国的姓氏,大约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姓氏之一,单是能把姓氏变成诗歌一样的形式来读,这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事情。“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在诵读这些姓氏的时候,我们时常都会陷入自我的迷茫——这究竟是单纯的姓氏,还是它本来就是一首长诗?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中国的姓氏和现在中国最长的姓氏,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遨游,看一看围绕中国的姓氏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一个重视历史和传承的民族,在决定我们民族基因的古老经文当中处处透露着一个意思:“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里的祭祀,看起来是一种“迷信”活动,但是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民族的传承,一种不断的记忆。

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传承,除了本身民族、家族的基因传承外,就是本身的姓氏。实际上,古代严格的姓氏本质上就相当于基因和血统——因为正常人都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只有那些罪人或者遭受迫害的人才会“隐姓埋名”。如果不考虑“隐姓埋名”的情况,在古代你看到一个人的姓氏,就能知道他祖宗几代的经历、品行,也能大约知道他的品行。

那么,姓氏究竟从何而来呢?它所传承的除了基因和血脉之外还有什么呢?我们就挑《百家姓》里面三个姓氏来讨论一下,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1 赵

排在第一位的“赵”非常有必要讲一讲,严格来说,“赵”应该是归属于“氏”的,但是由于汉朝之后“姓”与“氏”基本混淆了,所以我也就在文中将“姓”与“氏”混为一体。“赵姓”在中国的历史上出了2个大统一王朝——可能大家都知道宋朝是“赵姓“,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嬴政,又名赵政。秦朝也是赵姓,或者说赵氏。

不要看赵国跟秦国打的你死我活的,其实他俩八百年前是一家。那么赵,从何而来呢?我们先讲了秦国也是赵氏,所以我们知道:赵氏出自嬴姓,因为秦国是嬴姓赵氏。那么嬴姓出自哪里呢?出自伯益,因为伯益治国有功,所以舜赐姓伯益嬴姓。那么伯益是来自哪里的呢?他是颛顼帝的孙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所以赵,意味着他是炎黄子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祖先曾经为国家建立了巨大的贡献。

2 张

张姓可以说也是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个姓氏,相传“玉皇大帝”就姓张,那么张姓出自哪里呢?张姓主要出自黄帝的孙子“挥”,他在研究树枝的时候,发明了可以远程攻击的“弓箭”,这种武器帮助着当时的国家打败了外来的入侵者。所以当时的天子赐于他姓氏“张”,所谓“张”者,弓长张也。

后面张姓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发展,三家分晋之后他们来到了韩国。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之后,可见当时的张姓已经非常的强大了。

总结:张,第一要义就是他是炎黄子孙,第二,他的祖先为国家建立了赫赫功勋。

3 上官

上官排名在百家姓的靠后位置,取它更具有普遍性。上官出自哪里呢?战国末年,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公子兰为上官邑大夫。楚怀王不久就被秦王扣留了,接下来楚国就亡国了。所以公子兰的后人都以上官为姓。那么楚国的出处又是哪里呢?楚国为芈姓,是黄帝八世孙季连的后代,屈原写诗说明自己的身份:

“帝高洋之苗裔兮”

说明他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就是黄帝的孙子颛顼,所以我们这么一查:楚国跟秦国祖上也是一样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这哥俩兄弟之间争权夺利了。扯远了,上官的意思也是两个:他是炎黄子孙,他的祖先曾经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而被封为楚王。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看到,百家姓内的姓氏,绝大部分都是炎黄子孙,而且祖上绝大部分都是建立过了伟大功勋的家族,所以被当时的天子“裂土分茅”,分封建国。

那么中国最长的姓氏是什么呢?2013年1月27日,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当中讲到,中国最长的姓氏是“邯汕寺武穆云籍”,长达九个字,而且每个字还特难写。要是放在考试的时候,没带个身份z还真不一定能把这几个字全都写对了。话又说回来了,也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z上面是怎样把这么多字给堆上去的。

不过后来人们在中华姓氏大辞典当中并没有查到这个“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只查到了另外一个九字姓氏: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为了让人们彻底搞清楚中国最长姓氏,后来中科院姓氏方面的专家公布了中国最长的姓氏——17个字:

“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

这是一个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彝族的姓氏,由于历史久远,他们自己也搞不清自己的由来了,百家姓也没有收录它。

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是中国最长姓氏。最长的姓氏应该是9个字。

专家解读中国最长姓氏,共九个字: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称,《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拼音:cuàn hán shàn sì wǔ mù yún jí gōu)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945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