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什么?

舍利是什么?,第1张

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

世界三大舍利:南京宋长干寺、折叠北京八大处灵光寺、法门寺。

1、佛顶骨舍利

佛顶骨舍利(佛顶真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全世界上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黑、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

2、佛指骨舍利

是释迦摩尼在揭城郊娑罗树下涅槃,其佛指骨舍利有法门寺保存,分别是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灵骨”一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

3、佛牙舍利

一般指释迦牟尼佛的牙齿舍利,属于佛舍利(牙和指等)之一。据记载,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80岁涅盘时共留下八万余颗舍利,其中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最受重视。今日之佛教界,对释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舍利,看法不一,一说佛灭度后留下四颗佛牙舍利,另一说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舍利。

1. 舍利是什么

舍利是什么 什么是舍利 什么是舍利

所谓舍利子为个人修行成就之结晶,原来舍利子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

舍利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没有关系,主要是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但是你做善事会长寿,这很重要.长期使用某一种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体内出现沉积,火化的时候受热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晶。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

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

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的种类,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体变成的,如从天上、地下跑出来,或由油灯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还有一种是诚心供奉礼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

而在《浴佛功德经》将舍利分为:一、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是佛的遗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是指佛所遗的教法、戒律。 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

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

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

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

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其实这种欺骗公众的做法,这些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

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这些岂是现代科学所能臆测的2002年二、三月间,安奉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赴台湾巡礼,引起极大轰动。为确保佛指舍利在运送、巡礼期间的万无一失,两岸有关方面制定、采取了极其周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在为坛城(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铜塔,重63公斤、高134厘米)安装了重达270公斤的防d、防火、防震玻璃罩的同时,两岸佛教界400多人,乘两架专机随机护送;到台后,从机场到供奉佛指的台大体育馆,沿途10万信众恭迎,可谓万人空巷;安置佛指的舍利亭内装有红外线感应器和摄像头,可随时监控现场情况;与此同时,由大陆24名武僧、台湾 120名金刚组成的护法团,与其他有关人员配合,组成4道屏障,24小时护卫。

这一切,足见佛指舍利的珍贵和重要! 如此兴师动众、牵动人心的佛指舍利究竟为何物? 舍利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即《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毁坏。

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

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颜色因受液体千年浸泡变得微黄了。

在上述几种舍利中,珠状舍利子的生成至今是个谜。这种舍利子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之物,因为在现代修行的佛教人士当中,圆寂火化后,也曾有此现象产生,尽管个例罕见。

笔者手头有《今晚报》1994年7月20日摘自《江南晚报》的一则报道: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获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且牙齿不坏。尤为奇特的是,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无损,。

舍利子,科学如何解释

实际上早已经有科学的解释,甚至佛教自己也已经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舍利神话其实并不被佛教承认,这是中国佛教世俗化后,民间巫术与佛教结合的结果.佛教所称呼的舍利就是遗骨,舍利(梵语 Sarira 的音译,意为“遗骨”).舍利的真正意思就是人的遗体火化以后未完全焚烧干净的个别骨头.使舍利成为佛教的专有名词,是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骨灰处理有直接关系.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遗体被火化.当时北末罗、南末罗等八个国家抢分了佛陀的舍利.为了保护、供养舍利,这八个国家各自建立了一座宝塔.帮助“八分舍利”的婆罗门人和迟到的孔雀部族人,又为存放舍利的坛子和火化释迦牟尼佛遗体的炭灰另外建立了两座宝塔.后随着佛教向中国传播,其中部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也被带到中国.以上历史传说,已为近代的考古发现所证实.1987年8月24日,在法门寺院内的十三级宝塔崩裂,考古学家在几年的发掘整理中,发现了供奉在地宫后室内的“八重宝函”中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是人工仿制的.一枚是佛的舍利,即火化后的佛指遗骨.这是舍利到底是什么的最真实的证据.所以舍利就是火化以后的遗骨.并不是很神秘的物质.但是,由于自我国明代以来,佛教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舍利也被神秘化了.舍利被认为是某种修炼得道的结果,其实这里缺乏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历史流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确实是一部分没有火化完的遗骨,那么那些自称信仰释迦牟尼佛的人在火化后怎么会出别的东西来呢?徒弟超过祖师不是不可能,但不应该是在宗教神性上.因为这里会产生一个极为荒唐的矛盾.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并且告诉大家,达到他的水平就是佛.而释迦牟尼佛的骨灰和常人一样,也是遗骨.只不过汉语是音译称为“舍利”.如果有些佛门弟子的骨灰中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还声称是修行佛法的结果,显然,这些佛门弟子的修行成果达到了释迦牟尼佛没有达到的程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呢?所以,如果提舍利一词,科学的解释就是火化遗体后的遗骨.如果有人看到骨灰中除遗骨外还有别的什么,那我认为至少不能说是舍利,似乎用别的称呼最好.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法是释迦牟尼佛在火化时,除了上面所说的舍利以外,还发现有48000颗"真身舍利".甚至在网上还有照片展示.照片中的所谓舍利为五彩颜色,有珍珠大小.其实这种说法违反一般的常识,完全是附会传说.比如我们可以推算一下,一颗珍珠大小的舍利有多重.我想不会低于4克.那么84000颗是多重呢?大约有334公斤.如果这84000颗舍利是真的,而且这些舍利仅仅是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以后的剩余物.那么释迦牟尼佛生前体重是多少呢?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人的体内80%是水.那么倒算回去释迦牟尼佛的体重应该是1.17吨!面对这个计算结果,我想就不用再多评价什么了.佛教否认释迦牟尼佛是神,同时也是不承认世间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认为舍利具有某种神秘性质的物质的观点也不是佛教的观点,只不过是民间以讹传讹.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比如“开光”一词,原本指佛像完工前最后一个工序,就是雕刻出佛像的眼睛.而雕刻出眼睛意味着佛像完工可以供奉了.因为佛像塑造本来就是一件大事,完工举行一个仪式很平常,就是像现代社会中一个工程结束时举行竣工仪式一样.但近代开光已经被神化,变成了给某种物品以驱邪能量的神秘仪式.善男信女纷纷把自己的戒指、钥匙链送去“开光”,以为开光就可以辟邪.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所以,舍利是佛教的专用名词,原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后来佛教中具有一定身份的信仰者死后火化所出现的遗骨也可以叫舍利.而常人火化后如果产生遗骨只能叫"骨灰",这钟称呼的区别不在于火化产生的物质不同,而在于普通人不是佛教的信徒,没有必要使用佛教的专用名词.。

舍利子是什么?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

舍利梵语音译为“设利罗”,译成中文为灵骨、身骨,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而且,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本焕长老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即舍利子(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

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目前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大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另有民间流传认为,人久离淫欲,精髓充满,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子。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缘起性空的义理,佛教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概念义释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后遗体—舍利

舍利是印度语,梵文śarī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2]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舍利与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3]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坚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2形成原因

佛教论释

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赴香港供奉[4]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5-6]近代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说的精气神没有关系。[7]

佛教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同时依据佛教义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无常”物质性。印顺法师认为,舍利子只不过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结的,是物质元素而并无灵异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8-9]

原理推测

在实验研究上,对结晶体舍利子的形成目前没有定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

1.饮食习惯

有认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于僧人长期素食,摄入了大量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反对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素食者,但是并无舍利子出现。

2.人体骨骼残余

人体骨骼在烧灼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形状的重结晶现象。人体有很多细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内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经燃烧后因重结晶而产生结晶外观的“舍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据台湾某佛教网站信息:1998年他们与台湾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发现主要为人骨的成分。而别的科学研究也侧面证明了骨骼说。)此外,牙齿也是死者携带的随葬品。牙齿的成分也包括很多无机盐,其中牙骨质部分与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测牙齿是舍利子的来源。

3.人体结石

有人将舍利子解释为结石。人体的结石中,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机物(胆固醇、胆红素)和少量碳酸钙;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盐(草酸钙、磷酸钙)和别的矿物盐、尿酸等。其中,后者与骨骼的无机成分(含钙和磷酸根的无机盐)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结石主要成分的钙质和少量金属盐沉淀,在高温下会变成粉末状氧化物;其次,反对的观点认为人体内结石数量极少,并且会导致难以忍受的剧烈绞痛,患者不可能长期忍受痛苦而不延医求治;再者,不少结石症患者死后火化无一例有结晶体存在,况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几乎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

4.随身物

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钻石一样光彩照人,这样的形态并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时候,有的会佩戴有生前的随身物品,此外还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这些伴随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宝石,宝石主要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 这些东西都会随着高僧的遗体一起进入火化炉。 在火化炉的高温条件下,这些二氧化硅会被溶解,并与人体骨骼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之类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

5.温度控制

有说法认为,相对低温的火化才会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东南亚国家使用的传统火化炉则可以产生大量舍利花。专业人士分析过坑面式火化机与炉条式火化机焚化效果的区别,也指出还有存在矿炉渣。而近年来,许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实是用现代化的殡仪馆用程控火化炉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认为和火化的温度控制存在关系。

3舍利的分类

全身和碎身之分

南华寺六祖惠能真身舍利

古印度的吠陀时代,有埋葬和火葬两种葬法,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菩萨处胎经等也有所提及。《法华经》中提到有以佛的全身舍利造塔供养;[10]广东韶关的南华禅寺,即供奉有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

于火葬所得的碎身舍利,《法苑珠林》认为: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11]《释氏要览》则提到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12]

色身和法身之分

《浴佛功德经》提到,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13]佛涅槃后,不仅色身遗骨留下舍利,还留下了佛法,并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佛的遗教即为法身舍利(法颂舍利)。

法颂舍利即法身理体的表现,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可摧毁,法身是金刚不坏且不生不灭的。将佛法的金刚不坏引申到色身舍利,于是便认为佛的身骨舍利,也是椎打不碎的。《法苑珠林》说:“若佛舍利,椎打不碎;若弟子舍利,椎击便破 ”。这里的椎打不碎,便是由法身金刚不坏的思想而来,实则佛的色身照例也要示现无常败坏。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的看待,佛的遗骨被视为佛身或者佛法的代表。如《大般涅槃经》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又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14]

4流传历史

佛陀入灭

佛入灭时的情景描绘

佛陀时代的古印度有四种葬法:火葬(荼毗)、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佛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15]佛门一直延续至今。佛入灭前,嘱咐弟子收集舍利并且造立塔庙,使得后人在见到佛塔时能思慕如来的造化。[16]佛入灭后,弟子们依照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遗体。荼毗后,佛弟子从灰烬中得佛舍利“八斛四斗”。[17]

根据现存佛舍利和佛典记载,可以得知佛舍利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现仅存两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

八国争分舍利

《长阿含经》载,佛入灭后,当时的八国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尸那城争夺佛舍利。起初,当地的末罗人不肯分给,八国派兵并且企图以武力抢夺。[18]后来徒卢那从中调解,[19]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所接受。各国分到舍利之后,都带回国修建宝塔安奉。徒卢那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也带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迟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将佛毗荼之后所遗留的灰炭带回建塔供养。

因此佛舍利被分葬在十处:摩揭陀国(阿阖世王),毗舍离国(戾车毗族),迦毗罗国(释迦族),阿勒伽波(跋离族),罗摩邑(拘利耶族),毗塔底波邑(婆罗门),波婆邑(末罗族),拘尸那罗市(末罗族),荜芭莉邑(孔雀族),香姓婆罗门(徒卢那)。《佛所行赞》对此说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20]

阿育王造塔

现存的位于毗舍离的阿育王石柱[21]

弘佛:佛灭后约二百年,孔雀王朝统治印度,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用极度血腥的战争统一了除印度半岛南部的所有国土。[22]后来阿育王在沙门感召下忏悔罪行并皈依佛教。为弘扬佛法,阿育王作了四件大事:一是立法敕宣示皈依(一些法敕仍保留于世);二是结集经典;[23]三是广建佛塔供养舍利;四是派僧人到国外传教。阿育王还亲自到佛陀故乡朝拜,并立石柱记载。

掘塔:阿育王下令发掘八王所建的舍利塔,并在各地重建新塔安奉。《佛国记》等载,有二座塔结构牢固,阿育王未能开掘,传说因地下有龙王保护。现考古证实,阿育王未发掘的是蓝莫塔(位于今印度中部巴斯提县),法显、玄奘都曾在印度礼拜过此塔。当时蓝莫国使者未能得到舍利,只得带着灰炭回国。

传教造塔:阿育王派遣僧团到各地传教,涉足之处竟拓展到中亚和西亚,最远到达埃及和希腊。僧团为取得当地人的崇信,便展示佛舍利并建塔供养。对此,《佛祖统纪》神奇的说,阿育王遣使鬼神,一夜之间在各国造了八万四千塔。[24]

制多崇拜

阿育王派遣到印度南部案达罗国传教的僧人大天,成立了制多部,专门以佛舍利为崇拜对象。制多也称支提,样式类似塔。有舍利的叫塔,无舍利的叫制多。制多部活动中心在印度东南部的驮那磔迦。这里的佛塔通常被称“阿摩罗缚提塔”,塔身刻“大制多”铭文,一直保存到公元1895年。

制多有积聚义,意思是佛陀的福德积聚于此,故崇拜制多就是崇拜佛陀。制多一般刻有佛经“法舍利”。从这个角度说,制多崇拜也可看作佛舍利崇拜。大概传教需要大量舍利,而大天所带不多,所以想出这个办法,这也契合佛遗言“以法为师”。

制多崇拜影响较为久长。玄奘记述了一位名叫胜军的僧人用香泥造塔供养。[25]后来,中国古代寺院建塔,若无佛舍利,则通常将经卷装入塔中,或在塔身刻写佛经。这一做法可算作印度制多崇拜的遗绪。

桑奇大塔

迦腻色迦王造塔

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与成熟,佛舍利崇拜也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处于小乘向大乘过渡时期的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又一次大规模建塔供养佛舍利。他在乾罗城所建的雀离塔,非常高大奢华,壮丽无比。[26-27]贵霜王朝修建的佛塔壮丽宏伟,最引人注目。留存至今的桑奇大塔始建于阿育王时期。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以原塔基为核心将其扩大两倍,又于塔身周围增设栏杆、石门并饰以雕刻精美的菩提树、佛足等图案。此塔为覆钵式,内藏佛骨,顶立伞盖,塔身周围浮雕华丽优美。由此可见,贵霜王朝建塔供养佛舍利之规模远远超过了阿育王时代。

印度半岛的佛舍利崇拜

舍利崇拜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塔供养;二是围绕塔举行盛大法事活动。法显、玄奘、义净等都留下了大量有关印度佛舍利信仰方面的资料。他们逗留印度的时间分别是五世纪和七世纪中叶、末叶。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了那竭国顶骨舍利的朝拜盛况。[28]关于此佛顶骨,法显、道荣、惠生、玄奘等先后都曾瞻礼过。晚于法显二百年的玄奘、义净也瞻礼了大量佛舍利。[29]这说明,至七世纪,佛舍利供养仍然属印度佛教经常性的法事活动。

巡礼印度半岛的佛教遗存,参照现存史籍,可以看出,佛舍利崇拜在印度佛教之中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其影响至今仍然不绝如缕。流行于印度佛教的这一崇拜形式,随着佛教东传中国的步伐,也被中国僧俗很快接受和发扬。

佛舍利的流布

古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的斗争异常尖锐。公元前18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释迦牟尼佛头骨舍利

5年,古印度中部与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施行全面的残酷打击和摧毁佛教的政策,史称“中印度法难”。此法难迫使一些僧尼从佛塔中抢出佛舍利逃往各地。为了在逃亡中保护佛舍利不被抢去,有的僧人甚至割开皮肉,将舍利藏入,再缝合起来逃出国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佛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向东传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一部分向西传入了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佛教国家。

公元三七一年,古印度迦迦国遭到邻国攻打,国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敌人抢去,便命女儿赫曼丽将佛牙送往狮子国,交与狮子国的国王吉特刹利弥文供养。这便是现今供奉在斯里兰卡康堤佛寺的那颗佛牙舍利。另一颗佛牙舍利流散到乌苌国一带,这就是后来被法献从于阗请回,现供奉在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内的那颗佛牙舍利。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柏佩在印度境内发掘出一个安奉佛骨舍利的石函,里面正是佛葬在迦毗罗卫国的舍利。这些舍利送给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国家泰国,后又分出一部分给了日本。

佛舍利东渐

两汉之际,天竺僧人频繁来华传教,佛舍利大量流入中国。习惯直观感性思维的中国人,难以理解极具理性思辨的佛教义理,而重视祖先崇拜与鬼神祭祀。佛教急速妥协中国固有的信仰传统,传教者大肆渲染佛祖神迹,佛舍利无形中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灵物。如三国时,康僧会至建业,孙权初不信佛,康僧会为其打制舍利,具观神奇,孙权大为磋服,于是建寺号建初寺。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传教者利用佛舍利的神奇来取信魏明帝,作为传法开道具。[30]舍利作为传法信物与崇拜主体,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兴教之后,有不可胜计的佛舍利流入中国。

少量舍利亦从中国流传至新罗和日本等国。僧法献在于阗国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粒,佛牙今供奉于北京广济寺。梁大同五年(539)扶南国遣使献生犀,梁武帝听说扶南国有佛发舍利,便派宝云前往迎取,[31]于是佛发成为两国通好的信礼。《海东高僧传》载新罗僧觉德于公元549年入梁迎舍利而还,舍利经中国流入朝鲜而具有了世界影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佛舍利崇拜是佛教中的普遍现象。隋文帝曾广建寺塔,供奉佛舍利,共修塔113座。即使在唐武宗会昌法难之前不久的会昌元年二月,京都长安还大肆崇奉佛舍利。[32]又唐代佛教四大灵境,均以佛骨著名。[33]由此可见,唐代时期,安置供奉佛牙、佛骨的佛寺就有数处。其他类型的佛舍利则数不胜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946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