骟是什么意思

骟是什么意思,第1张

割掉马、牛等的睾丸或卵巢。

读音:shàn

声母:sh

韵母:an

部首:马

组词

1、骟匠[shàn jiàng] 从事骟割职业的工匠。如:动员骟匠和配种户合作搞好畜种改良工作。

2、骟猫[shàn māo] 阉割过的猫。

3、骟人[shàn rén] 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

4、骟马[shàn mǎ] 阉割过的马。

5、割骟[gē shàn] 是“阉割”的又称。

就是 简介:阉割也称“去势”,指出于非医疗目的破坏人或动物的生殖器官,使其丧失生殖功能。现在普遍认为阉割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手段,在绝大多数国家,即使是性犯罪,也不会处以阉割的刑罚了。阉割的方法有化学方式和外科手术两种。明清一整套苛酷、繁琐而又等级森严、集中体现出政治全部精神的科举制度,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奴化、禁锢知识分子,使社会的这部分最活跃的精英力量萎缩、沉沦,他们被囚禁在程朱注疏、八股章句的枷锁中,颤栗在文字狱和科场案的屠刀下,挣扎攀爬在从童生、秀才到举人、进士的层层阶梯上,根本就丧失了唐宋以前知识分子阶层的魄力和自主精神。

骟读shàn。

阉割,又称“割骟”,在旧时江湖行帮中属“搓捻行”。指 割去牲畜的睾丸卵巢。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

(1) ㄕㄢˋ

(2) 割去牲畜的睾丸或卵巢:~鸡、~马。~猪。

(3) 郑码:XWYY,U:9A9F,GBK:E6F3

(4) 笔画数:13,部首:马,笔顺编号:551451354154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正字通》式战切,音扇。割去势也。《臞仙肘後经》骟马,宦牛,羯羊,阉猪,镦鸡,善狗,净猫。

又接树曰骟树。《月令广义》有骟树法。 一作扇。《五代史·郭崇韬传》谓继岌曰:当尽去宦官,至於扇马,亦不可骑。

链接: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牛、马、羊、豕、鸡、犬等六畜齐全。古代先民在长期的饲养家禽、家畜中,积累了丰富的禽畜繁育、饲养、医疗经验。其中,“禽畜阉割术”是一项世界性的重要发明。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的记载。《易经》中说“豮豕之牙吉”,即是说阉割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

据《礼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而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秦汉之交,由于战乱频繁、骑术盛行,有关骡、马的阉割术也兴旺起来。

逐渐形成了南劁北骟,即南方以猪、鸡、猫、狗等体形较小的禽畜为主,俗称“海棠活”;而北方则以骡、马、牛、羊,甚至是骆驼等体形较大的牲口为主,俗称“圈子活”。

在新西游记中(张纪中版)第23集中10:30分钟时长有提到“它是一个骟了的狮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968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