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出自哪里?,第1张

“苟利于民”出自于《淮南子·汜论训》。

“苟利于民”出自《淮南》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在当今世界,变革创新仍旧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相关内容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1、“苟利于民”这句话意思是指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

2、原文节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 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3、译文: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夏、商的衰微,是因为不变法而灭亡的;禹、汤、武王三代的兴起,是不相互因袭而称王的。因此圣人执政法律和时代一起变动,礼制与习俗一起变化。衣服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依照他们的适宜情况而制定。因此改变古制无可非议,而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4、《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6022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