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重山群岛为何被称为日本的亚马逊?山猫栖居的南方沉睡宝库

八重山群岛为何被称为日本的亚马逊?山猫栖居的南方沉睡宝库,第1张

3万年前,有3条航路进入日本,一是北海道,二是对马,三是冲绳。其中最难、最具挑战精神与创造性的,就是经由八重山到冲绳(琉球)的这条路。

那么,日本本岛与冲绳乃至于八重山群岛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 历史 关系呢?

八重山群岛在日本行政区界定中,属于冲绳县。这个名字并非一座山或八座山的意思,跟所有探险殖民故事开头一样,登陆者问当地人这是哪里,对方的回答成了误解,最后竟也成了答案。

八重山群岛名称的地方方言,已无人能确切回答此为何意,某种程度也是种哀伤的符号。

过去,八重山群岛的部落,有各自的语言文化,14、15世纪,得到明朝庇护的中山国王成了琉球王朝,诸岛入贡琉球,成为其从属。除了 历史 文献中的些微记录,无人记下他们本来的样貌。

1477年漂流到与那国岛的济州岛渔民,在顺着各岛回国后,其经历被记载在《朝鲜王朝实录》中:

《隋书》中的《琉求传》,也有相关记载。总之,类似的草舟、竹筏或独木舟,是人类迁移痕迹与海洋文化的演进。

10万年前人类从非洲出走,往东移,再分南北,往南的持续朝现今的澳洲走,有一部分则继续往东进。向东的有往与那国岛走的,沿着西表岛、石垣岛、宫古岛,而后往日本本岛、九州前进。

如果从与那国岛海岸看,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洋流黑潮流过,距离很长,黑潮有着难以跨越的困难。

近代,因洋流、海洋牵带的关系,琉球与周边产生了关系。近代如此,史前时代人类的移动足迹便可想像。琉球四散的绳纹文化,可证明冲绳与八重山群岛有北来的人。换句话说,对这些岛屿来说,人类的移动并非单向。

人类的 历史 ,是适应的 历史 。然而,现在,国家与族群优先,忙着界定彼此,故事的说法,也换了个方向,有了不同的追寻。

历史 存在之前的人类故事,无所谓族群,更没有国家,仅仅是人类朝世界扩散的轨迹。如果说,琉球王朝,有其 历史 地标或定位,八重山诸岛随处可见的文字是日文,尤其许多传统文化、民俗消失的现在,即使有自己的宗教标示或母性 社会 的记忆,那在 历史 黑潮与人类移动轨迹下存在的八重山,它的主体是什么?

相对于冲绳,甚至日本,又是怎么样的地方,有没有自己的认同与故事呢? 如果冲绳在大 历史 叙述下,找到一个自己的 历史 论述与位置,八重山又如何呢?

“八重山属于琉球王朝吗?”一本冲绳的书里提到宫古岛民过去被琉球王朝课以人头税,好向萨摩藩纳贡,而其被琉球王国控制,起自1500年。

八重山有很多岛,每个岛上都有不同的部落势力,尚且无法统一,更别说听命于琉球王朝,但同样是1500年,琉球王朝出征,石垣岛民受到惊吓,发现原来琉球王朝这么厉害,也就乖乖缴税。后来,他们甚至要缴两份税,一份给琉球王朝,一份给萨摩藩。对这个承受贫穷、疟疾、海啸或台风的地区而言,确实是苦不堪言。

接下来,发生在这土地上的故事,与冲绳本岛或多或少呈现一致性,但又有些不同。

故事是层层叠叠堆上的,不用远到两三万年前,也不需要挑战海潮的冒险犯难,然而,却也值得以其他方式再现各种迁移之路,诉说自己的故事。

比起冲绳、石垣岛,甚至是竹富岛、与那国岛,西表这个仅只2300人的小岛显得没没无闻。但西表这个岛是矿区,当年有大量人移居在此当矿工。

西表岛有“石虎”,即西表山猫,岛上有许多山猫符号。过去琉球诸岛与大陆相连,海平面上升后,也就各自留下山猫足迹。因为在丛林大河生存,西表山猫因而拥有独特的技能游泳。为了保护西表山猫,西表岛设置多种保护设施,包含路阻、限速、无所不在的告示牌,甚至,为了保护完整的栖地,环岛的县道仅环了2/3,留有1/3未开发。

西表岛90%以上地区被原始丛林覆盖,河流满布,红树林与亚热带植物交错,也让西表岛被称为日本的亚马逊。在公路建设前,散落在这里的部落都是靠船对外联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往来。当船长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熟悉水流与河道深浅。

以稻叶部落为例,位于浦内川中游,1970年因没有水电,遭到废村。稻叶初期稍具规模的产业,就是大正到昭和时期的石炭事业,当时浦内川上中下游、支流宇多良川都有矿坑。而稻叶坑后来因为疟疾传播,终止采矿,移到他处。

除了矿业外,林业、制材业也是这个部落的产业。西表岛的国有林大概有2万公顷以上面积受到保护,在战争白热化时期,为了打开这个“南岛的宝库”,日本本岛与冲绳着手调查,并开始了20年的砍伐、造林计划:先是沿着浦内川沿岸伐木,再来栽植抗木与枕木等木材。

1938年,稻叶设置了西表岛砍伐所,并招募大批人力从事林业。然而,1944年11月,稻叶遭遇洪水侵袭,死伤众多,也摧毁了当地的林业发展。

战后,1950年代,森林开发再起,有非常辉煌的光景,也有衰落的时候,一直到1972年,冲绳回归日本,西表岛大半地区被保护,森林也属国有,相关开发产业才告终结。

但对稻叶聚落的居民来说,生活又是如何呢?

战争结束后,这个聚落辟出水田,返乡的人增多,聚落也日渐盛大,到了1960年,已经是个15户的聚落。

之所以在这里定居,是因为每一户可以获得的水田面积很大。据1962年统计,稻叶部落一户分得的水田面积可达到170公亩,其他的聚落则不到100公亩。除此之外,因为农道开拓,运送山林资源也便利,更多人移住这里。又因为米价保护措施,农民的生活过得非常好。

从这些看来,这里本是富庶可期的。1958年始,当地政府想让这个聚落扩张成有150户,约750人的聚落,招揽林业从事者计划。然而,为了确保耕地面积,能够移入的数目并没有办法扩增,必须缩小,相关的开发计划也就遭到困难。

然而,日本政府仍想大力开发此地,想让蓄积的亚热带农业知识可以继续传承后代,于是看上西表岛这个“沉睡中的宝库”,其目的有:

结果,这计划并没有具体结果。

直到1968年,台风严重破坏这个聚落,甚至比1944年的洪水更大。随着人口往外迁移,因为没有水电,村落渐渐衰败。当1969年,这个聚落再也无人,成了被废弃的村庄。

大正时期,一战后工业化时代来临,煤需求大增,西表岛拥有蕴藏量丰富的煤矿,因而成为当时日本燃料的补给基地,开启了西表炭坑的 历史 ,也是西表矿坑的鼎盛时期。

西表矿坑是明治政府列入国策而推展开发计划的矿坑,在井三物产、大仓祖等明治时期御用资本家的经营下,展开的开发。《冲绳‧西表炭坑史》为证:

当时日本本岛很多犯人,都往西表岛送,让他们挖煤。这个地方多是丛林,又湿又热,又有疟疾,对来自北方的日本人来说无法忍受,很多人想脱逃,也有很多人宁愿自杀。

《冲绳‧西表炭坑史》也有记载:

过去,西表岛曾被称为绿色监狱,如前所述,从明治以来,这些矿工在简陋的环境中日以继夜挖煤,同时遭到许多不人道的残忍对待。劳动无法换到现金,而是以“炭坑切符(票)”金券来支付,许多人在此牺牲,被这世间遗忘。

后人为了记下这 历史 ,于是建立了“万骨碑”。所谓的万骨,是人数众多的意思。

当时的西表矿坑工人约有600人,来自中国、朝鲜、北海道,还有日本其他县市,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九州跟新泻。很多人一来就生病,大多是胃病。

这个跟长崎的军舰岛类似,本称为“端岛”的外海小岛,因被发现存有煤炭,明治时期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自然被视为资源。为了大量开采,招募来许多人力,甚至填海造路扩充3倍。强迫殖民地人民当矿奴,在海底700米深的煤矿里,忍受虐待与折磨。对韩国人来说,这座岛其实是监狱岛。

西表岛那些矿工在那里生不如死,但美军将矿坑炸掉,竟打开了他们的求生之路。所以他们感谢美军,感谢战争。

这是八重山的另一个视角,另一个体悟。

冲绳是长寿之乡,而石垣岛等地又拥有丰富天然资源。

琉球王朝时期,明朝也派了一群造船等技术人才到了琉球,帮助他们学习造船以及航海技术,提供他们在大航海时代远扬的机会,让琉球王朝得以和东南亚贸易,并且形成一个海洋贸易国家。这些技术人员就住在那霸久米村,以“闽人三十六姓”的名号与族群边界,成为 历史 地标与记忆。

战前,移居到冲绳本岛的华侨,大半都是茶叶商,战后,又有跟着美军从菲律宾来冲绳的,专门经营美军采购跟当地国际贸易。而1950年代,承包美军工程营造商及其雇员,贸易商约占冲绳华侨人数的一半。

战后,物资欠缺,国界暧昧,美军尚无法控管边界之时,日本有非常兴盛的走私活动,被称为“密贸易”,与那国岛正是中继站。

石垣岛也很重要,它是中继站,这个航线会到石垣岛,再到冲绳,而后再到日本大阪,最后由日本大阪到其他地方。

八重山群岛尽管边缘,却同样被卷进大 历史 里,经历自己的命运,继续在国家势力间,说着自己的故事。

八重山群岛Yaeyama,是在日本最西南端先岛诸岛南部,属冲绳县,位于北纬24度—24度40分,东经122度45分—124度30分,面积586.41平方公里(226.414平方英里),人口52,613(2014年2月1日)。由石垣岛、西表岛两大岛以及竹富岛、黑岛、新城岛、小滨岛、波照间岛、与那国岛等32个岛屿组成,大多数为无人岛,人口半数集中于石垣岛,主要岛屿海岸珊瑚礁发达,最高点海拔526米,温暖湿润,多台风,亚热带林木繁盛。居民多从事农业和渔业。石垣与冲绳岛等地有班机和航船联络,石垣港为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6051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