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b的流量密度是

embb的流量密度是,第1张

10Tbit。根据查询embb消息得知,embb的流量密度是10Tbit。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是并没有失败的。首先,5G跟过往的3G、4G有点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5G由三大场景组成,分别是:eMBB,mMTC和URLLC——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我们判断谁将主导5G主要判断的依据就是谁在以上三个场景中的话语权更大。先来看eMBB场景,eMBB又分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理论上这两个信道采用同一套编码更有利(如,4G网络不论信道控制还是数据控制都采用的是LDPC),但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这两个信道最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编码方案,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华为主导的Polar成为了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在这个场景上,华为和高通算是打成平手。而剩下的mMTC和URLLC两个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又是由谁主导的呢?据网上可查的信息,5G UURLC、MMTC场景下的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方案均确定为FFS。那这个FFS是个什么鬼?对不起,FFS不是一个组织或企业,FFS全称是"For Further Study",有待研究的意思,就是还没有确定。而事实上,我确实在网上查询不到这两个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的归属,按照常理推测,这两个场景还在争夺当中。另外,我查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今年2月份,西班牙电信和华为在马德里5G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5G新空口标准的车联网(5G V2X)概念验证(PoC)测试。这些信息证明,华为还在为UURLC、MMTC场景的控制权而努力。所以,一切还在进行中。1G的时候,世界是模拟网的,中国能用上现成的已经很高兴,虽然付出蛮大代价,但从来没想过去争夺什么控制权。2G时代,世界分为了GSM和CDMA两大阵营,欧洲和美国明抢暗战,打得不亦乐乎,中国还是只能拿来主义,付出了巨大的专利费。3G时代,我们蹒跚学步,弄了一个标准,成功成为世界3大3G标准之一,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人愿意用,只有国内中国移动苦苦支撑着。4G时代,我们吸取了3G的教训,认识到虽然有了专利,但也要有人用才能赚钱,才能做大,于是FDD和TDD融合成了一个标准的两个分支,然后我们又发现有标准了,还要能生产芯片才赚钱,于是我们开始了芯片运动。

当它作为英语翻译的时候小写!

eMBB,增强移动宽带,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3GPP RAN1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中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6055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