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的as3.0和html5能相互转换吗

an的as3.0和html5能相互转换吗,第1张

不能。an的as3.0和html5不能相互转换,:flash课件不能直接转成Html5课件。随着flash逐渐被html5取代,很多教育机构都在面临着如何将自己的flash交互课件产品转换到html5版本的问题。对于略懂技术的人来说,flash课件是用as2或者as3语言来实现交互逻辑,而html5课件则是用html5的引擎来完成逻辑交互。完全是不同的语言类型,是不能直接完成转译。

AS3和html5主要都是做游戏的,传说中的html5很牛逼炒得很厉害,不过AS3的优势是无疑的,只有百分之40的浏览器支持html5却有99%的浏览器支持flash player 在andoid平台用as3开发的应用超过10W个,而html5只有寥寥数百款,看哪个更有前途到招聘网站上搜一下相关的招聘最直接。

我也是一名aser,当初我也有与你一样的困惑,这篇文章讲的很好,可以看下!主要分析AS3与html5的现状。 博主:AS2大家都知道,相对和as3来讲,as3更有资历来跟HTML5比较,下面看看AS3和HTML5是怎么一个现状的吧,都个有什么优势.需要考虑的事情了解第一个区别十分重要:HTML实际上就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它只是一门语言,而Flash是Macromedia公司(已经被Adobe收购)的一个著名产品,是浏览器的一个插件。要比较语言,我们可以比较HTML5和AS3,但这是不公平的,因为HTML5是一种为Web站点设计的“XML”结构的语言,而AS3是一种“神奇”的编程语言,它应该和JS相比较。由于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保证进行一个客观的比较,但是我们是可以抛开那些陈词滥调的。没有人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马上失业!HTML5现在只是W3.org的规范草案。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个规范并不应该被当成最终的标准来解读。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个文档可以在2012年的时候完成,同时把许多缺失的JavaScript特性都添加上。我也希望有人可以改善浏览器中的渲染效果。在交互式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易用性和可访问性。HTML5 这是HTML的新一代技术,很容易学习和使用,比FLA和SWF文件更容易修改。几乎所有使用Flash制作的动画,现在都可以使用JS+HTML5+CSS3来完成,但是用这种方式制作的动画可能会更重量级一些。这不仅影响了文件的大小,还影响了性能。要设计一个表单,没有JavaScript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使用contenteditable属性,你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HTML5还提供了新的inputs——例如email,number,range等等用户不但需要一个支持HTML5的浏览器,而且还需要兼容的语言本身完全支持CSS3。对JavaScript引擎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免费的它可以很好的支持移动设备:HTML5可以用来开发iPhone,iPod,iPad和Android的应用程序。是不是很有趣?支持拖放:实际上并不是HTML5本身支持,而是浏览器支持把桌面上的东西拖放到浏览器里,就像新的Gmail附件那样。这在Flash中有可能吗?Flash 文件的大小被压缩了,所以package比IMG+JS+CSS+HTML+其他(比如TTF,SVG)的组合更轻量级。硬件优化:当前,JS会消耗了大量的内存,这可能会令你的浏览器进程崩溃。如果你有个很大的JSON对象,你将会看到javascript的限制,另外还有一些并不存在的原声关系数组。只有一个必备条件:那就是Flash插件。对移动设备的支持要归功于Adobe的Creative Suite 5软件包里的Android 2.2 Flash Builder 4.0,这是一个有趣(但却昂贵)的选择:他给了actionscript开发者希望。也许对一些人来说,你的程序更难破解了。 你能在Flash中做,但是不能在HTML5/JS/CSS3中做的一些事情:增强的逼真感3D(Flash PaperVision)或简单的3D一个真正的,不同于“prototyping”的OOP访问麦克风和摄像头。实际上,他们已经宣布这些功能只是可能会包括。混合多种模型:multiply, darken, overlay, lighten等等我们可以使用WebSockets或AJAXByteArray(二进制数据)BitMapData,最接近的技术是canvas/VML,但是它并不是真的在“位”水平上GPU的使用总结当前,HTML5是绿色的,年轻的,大家都想使用它。而Flash在网上已经使用一些年头了。尽管如此,就像早先说的那样,Flash兼容HTML5,所以在我看来,Flash还会存在一些年头,HTML5并不会取代它。很抱歉让大家失望了。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它们每一个的优点和缺点。 详细可以查看原文!http://as3.aa-a.net/?p=46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6147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