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如何解析html

浏览器如何解析html,第1张

专业性论述,以下内容引用网络,请参考:

概述

为HTML文档尽早指定字符编码,可以让浏览器立刻开始执行脚本。

细节

HTML文档是作为带有字符编码信息的字节流序列在互联网中传送的。字符编码信息可以在随文档发送的HTTP响应头信息中指定,也可以在文档的 HTML标签中指定。浏览器根据字符编码信息将字节流转换为显示在浏览器上的字符。如果不知道如何构造一个页面的字符,浏览器自然也不能正确地渲染页面。绝大部分浏览器在开始执行任何JavaScript代码或者绘制页面之前都要缓冲一定数量的字节流,缓冲的同时它们也要查找相关的字符编码设定(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IE6/7/8)。

不同浏览器需要缓冲的字节流数量不同,另外如果找不到编码设定,各浏览器默认的编码也不同。但是不管哪一种浏览器,如果在已经缓冲了足够的字节流、开始渲染页面之后才发现指定的编码设定与其默认值不同,都会导致重新解析文档并重绘页面。如果编码的变化影响到了外部资源(例如css\js\media),浏览器甚至会重新对资源进行请求。

为了避免这些延迟,对任何超过1k(精确地说是1024字节,这是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浏览器的最大缓冲限制)的HTML文档,要尽早指定字符编码。

建议

通过HTTP头信息或meta标签指定编码

为HTML文档指定编码设定有几种方式:

服务器端:通过web服务器的配置来指定编码参数,为所有text/html类型的文档指定带有正确编码信息的Content-Type头信息。例如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客户端:在HTML代码中包含http-equiv="content-type"的meta标签,并指定字符编码。例如 。

如果可能的话,为你的web服务器做指定字符编码的HTTP头信息配置。某些浏览器(例如Firefox)在执行JavaScript之前会用(比 其它浏览器)更短的延迟缓冲来检查头信息中是否指定字符编码。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跳过对HTML标签的检查,缩短缓冲的字节数和延迟时间。

把meta标签放在head区域的最前面

如果你不能对web服务器配置进行修改,又需要通过meta标签指定编码,要确保你用于指定编码的meta标签是文档中head标签的第一个子元 素。浏览器会在文档的前1024字节中寻找字符编码参数,因此为了避免性能损耗,编码参数在文档头部越早出现越好(译注:在IE6以下的版本中,特定情况 下,如果该meta标签不是head的第一个子元素,则会被忽略。具体触发情况尚未进行仔细测试,初步估计是与web服务器配置的默认编码或浏览器默认编码有关)。

始终指定文档类型

在浏览器开始检查字符编码设定前,它们必须先检测将被处理的文档是什么类型。如果没有在头信息或meta标签中指定文档类型(content-type),浏览器就会通过很复杂的算法去“嗅探”文档的类型。这个过程会造成额外的延迟,而且还会带来安全漏洞。

务必指定正确的字符编码

你在HTTP头信息或meta标签中指定的字符编码设置一定要和编辑HTML文档时的实际字符编码一致,这非常重要。另外,如果同时通过HTTP头信息和Meta标签两种方式指定了字符编码,它们一定要保持一致。否则浏览器发现两者相互矛盾,会造成页面渲染错误或者为了重绘页面而造成额外的延迟。有关这一点,你可以阅读HTML 4.01规范(英文)中的5.2节:字符编码(英文)。

HTML5已原生支持json的解析,window.JSON.parse()将json格式字符串转换为json对象,window.JSON.stringify()将json对象转换为json格式字符串。

示例:

Html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Window.JSON</title>  

    <meta charset="gb18030">  

</head>  

  

<body>  

    <button type="button" id="btn1">解析json字符串</button>  

    <button type="button" id="btn2">json对象转换为json字符串</button>  

    <div id="res">  

      

    </div>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var jsonStr = "{\"total\":100,\"data\":[{\"id\":10001,\"name\":\"scott\"},{\"id\":10002,\"name\":\"tiger\"}]}"  

        var jsonObj = window.JSON.parse(jsonStr)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1").onclick = function() {  

            var str = "json字符串解析为json对象<br>"  

            str += "<span>Total:"+jsonObj.total+"</span><br><span>Data:"  

            for (var i=0i<jsonObj.data.length  i++)  

            {  

                str += "id:" + jsonObj.data[i].id + ",name:" + jsonObj.data[i].name+"<br>"  

            }  

            str += "</span><br>"  

            document.querySelector("#res").innerHTML = st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2").onclick = function() {  

            var jsonObj = {total:100,data:[{id:10001,name:"scott"},{id:10002,name:"tiger"}]}  

            var jsonStr = window.JSON.stringify(jsonObj)  

            var str = "转为json字符串:<br>" + jsonStr  

            document.querySelector("#res").innerHTML = str  

        }  

    //-->  

    </script>  

</body>  

</html>

单击“解析json字符串”按钮,结果:

json字符串解析为json对象

Total:100

Data:id:10001,name:scott

id:10002,name:tiger

单击“json对象转换为json字符串”按钮,结果:

转为json字符串:

{"total":100,"data":[{"id":10001,"name":"scott"},{"id":10002,"name":"tige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7593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