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简介以及发展历程

HTML5简介以及发展历程,第1张

简介

万维网 的核心语言、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下的一个应用 超文本标记语言 ( HTML )的第五次重大修改(这是一项推荐标准、外语原文: W3C Recommendation、见本处 参考资料 原文内容:[1]

)。

2014年10月29日, 万维网联盟 宣布,经过接近8年的艰苦努力,该标准规范终于制定完成。

发展历程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下的一个应用 HTML 标准自1999年12月发布的HTML4.01后,后继的HTML5和其它标准被束之高阁,为了推动Web标准化运动的发展,一些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做 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 (Web 超文本 应用技术工作组 - WHATWG ) 的组织。WHATWG 致力于 Web 表单和应用程序,而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万维网 联盟) 专注于 XHTML 2.0。在 2006 年,双方决定进行合作,来创建一个新版本的 HTML。

HTML5草案的前身名为 Web Applications 1.0,于2004年被WHATWG提出,于2007年被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 HTML 工作团队。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 仍处于完善之中。然而,大部分 现代浏览器 已经具备了某些 HTML5 支持。

2012年12月17日, 万维网联盟 (W3C)正式宣布凝结了大量网络工作者心血的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定稿。根据W3C的发言稿称:“HTML5是开放的Web网络平台的奠基石。”

2013年5月6日, HTML 5.1正式草案公布。该规范定义了第五次重大版本,第一次要修订 万维网 的核心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在这个版本中,新功能不断推出,以帮助Web应用程序的作者,努力提高新元素互 *** 作性。

本次草案的发布,从2012年12月27日至今,进行了多达近百项的修改,包括HTML和XHTML的标签,相关的 API 、 Canvas 等,同时HTML5的图像img标签及svg也进行了改进,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支持Html5的浏览器包括 Firefox (火狐浏览器), IE9 及其更高版本, Chrome (谷歌浏览器), Safari ,Opera等;国内的傲游浏览器(Maxthon),以及基于IE或 Chromium (Chrome的工程版或称实验版)所推出的 360浏览器 、 搜狗浏览器 、 QQ浏览器 、 猎豹浏览器 等国产浏览器同样具备支持HTML5的能力。

在移动设备开发HTML5应用只有两种方法,要不就是全使用HTML5的语法,要不就是仅使用JavaScript引擎。

JavaScript 引擎的构建方法让制作手机网页游戏成为可能。由于界面层很复杂,已预订了一个 UI 工具包去使用。

纯HTML5手机应用运行缓慢并错漏百出,但优化后的效果会好转。尽管不是很多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优化,但依然可以去尝试。

HTML5手机应用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页上直接 调试 和修改。原先应用的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非常大的力气才能达到HTML5的效果,不断地重复编码、调试和运行,这是首先得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也有许多手机杂志客户端是基于HTML5标准,开发人员可以轻松调试修改。

2014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泪流满面地宣布,经过几乎8年的艰辛努力,HTML5标准规范终于最终制定完成了,并已公开发布。

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很多开发者陆续使用了HTML5的部分技术, Firefox 、 Google Chrome 、Opera、Safari 4+、Internet Explorer 9+都已支持HTML5,但直到今天,我们才看到“正式版”。

HTML5将会取代1999年制定的HTML 4.01、XHTML 1.0标准,以期能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时候,使网络标准达到符合当代的网络需求,为桌面和移动平台带来无缝衔接的丰富内容。

W3C CEO Jeff Jaffe博士表示:“HTML5将推动Web进入新的时代。不久以前,Web还只是上网看一些基础文档,而如今,Web是一个极大丰富的平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稳定阶段,每个人都可以按照标准行事,并且可用于所有浏览器。如果我们不能携起手来,就不会有统一的Web。”

HTML5还有望成为梦想中的“开放Web平台”(Open Web Platform)的基石,如能实现可进一步推动更深入的跨平台Web应用。

接下来,W3C将致力于开发用于实时通信、 电子支付 、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还会创建一系列的隐私、安全防护措施。

W3C还曾在2012年透露说,计划在2016年底前发布HTML 5.1。

HTML介绍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HTML简介及历史,第二部分是HTML元素,第三部分是实战及学习笔记。

以下是第一部分:

参考资料:

w3.org, html 文档

HTML,即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万维网的核心标记语言,最初HTML被设计作为一门语言,用于语言描述科学文档,后续则被拓展用于描述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文档,甚至应用。

1990-1995,迅速发展,从CERN到IETF(国际互联网工作组)接管.

1995-1997, 随着W3C建立,又变成由W3C主导,期间推出了HTML 3.2 和HTML 4.01

1998-2000,W3C停止HTML版本推进,开始研究XHTML 1.0(XML-based HTML 4.01), 其没有添加任何新特性,反而更加地长篇累牍,更严格的检测标准等。后续发布了XHTML 2.0,其与XHTML 1.0,HTTP 4.01不兼容。

期间直到2003,HTML没有版本的变化,但期间出现了 DOM Level 1 &2,提高了客户端的使用体验以及功能拓展。

2003,XForms(定位于下一代Web form)发布,其证明了很多它所拥有的新特性能拓展到HTML 4.01,Mozilla及Opera借此于2004年向W3C提出了更新HTML版本的提议,但W3C选择继续发展XML-based作为替代HTML。

于是Mozilla, Opera联合Apple组成新实体WHATWG,发展HTML 的Living document,对HTML继续进行拓展及新特性添加,直到后期W3C才转回HTML标准的制定,多谢WHATWG,才有了我们今天基本采用的HTML 5。

W3C与WHATWG于2008年一起发布了第一份草案,2014年正式发布HTML 5。

*MDN Web Docs 简介: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的后续,致力于Web标准文档的发展以及Web开发资料分享,包括HTML5, JavaScript, CSS, Web APIs, Node.js以及网络扩展等

*HTML/XML/DOM等的语法上的一些区别:

namespaces不能用在HTML语法中,但可用作DOM及XHTML里;

<noscript>可被用在HTML里,但不能用在DOM,XHTML里,

-->仅仅能用在DOM里。

*Text: in the context of content models, means either nothing, or Text nodes. Text is sometimes used as a content model on its own, but is also phrasing content, and can be inter-element white space

Text nodes and attribute values must consist of Unicode characters

*<html>end tag, <head>start tag, end tag, <body>start tag, end tag等在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可以省略,更多可以省略的可以参考 这里 。

*块级及内联元素

块级元素会以可见的块呈现在页面上,其显示会与其前后的content有一行的间距,常用于呈现结构化的elements,如paragraph, list, nav, footer等,块级元素不能被内嵌在内联元素之中,块通常只出现在<body>里。

内联元素是包含在块里的,仅仅只包含一小部分内容,常呈现在段落里,如<a>, <em>, <strong>等。其存在将不会导致新的一行的产生。

注意可以使用css display 属性,设置inline为block。

*HTML parsing model

*<audio>, <canvas>, <embed>, <iframe>, 及MathTL, SVG里的元素为embeded元素

*元素是大小写不敏感的

WebSocket是HTML5出的东西(协议),也就是说HTTP协议没有变化,或者说没关系,但HTTP是不支持持久连接的(长连接,循环连接的不算)

首先HTTP有 1.1 和 1.0 之说,也就是所谓的 keep-alive,把多个HTTP请求合并为一个,但是 Websocket 其实是一个新协议,跟HTTP协议基本没有关系,只是为了兼容现有浏览器的握手规范而已,也就是说它是HTTP协议上的一种补充

他们有交集,但是并不是全部。

另外Html5是指的一系列新的API,或者说新规范,新技术。Http协议本身只有1.0和1.1,而且跟Html本身没有直接关系。。通俗来说,你可以用HTTP协议传输非Html数据,就是这样=。=

再简单来说,层级不一样。

首先,Websocket是一个持久化的协议,相对于HTTP这种非持久的协议来说。简单的举个例子吧,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PHP生命周期来解释。

HTTP的生命周期通过 Request 来界定,也就是一个 Request 一个 Response ,那么在 HTTP1.0 中,这次HTTP请求就结束了。

在HTTP1.1中进行了改进,使得有一个keep-alive,也就是说,在一个HTTP连接中,可以发送多个Request,接收多个Response。但是请记住 Request = Response , 在HTTP中永远是这样,也就是说一个request只能有一个response。而且这个response也是被动的,不能主动发起。

教练,你BB了这么多,跟Websocket有什么关系呢? (:з」∠) 好吧,我正准备说Websocket呢。。

首先Websocket是基于HTTP协议的,或者说借用了HTTP的协议来完成一部分握手。

首先我们来看个典型的 Websocket 握手(借用Wikipedia的。。)

熟悉HTTP的童鞋可能发现了,这段类似HTTP协议的握手请求中,多了几个东西。我会顺便讲解下作用。

这个就是Websocket的核心了,告诉 Apache 、 Nginx 等服务器:注意啦,我发起的是Websocket协议,快点帮我找到对应的助理处理~不是那个老土的HTTP。

首先, Sec-WebSocket-Key 是一个 Base64 encode 的值,这个是浏览器随机生成的,告诉服务器:泥煤,不要忽悠窝,我要验证尼是不是真的是Websocket助理。

然后, Sec_WebSocket-Protocol 是一个用户定义的字符串,用来区分同URL下,不同的服务所需要的协议。简单理解:今晚我要服务A,别搞错啦~

最后, Sec-WebSocket-Version 是告诉服务器所使用的 Websocket Draft(协议版本),在最初的时候,Websocket协议还在 Draft 阶段,各种奇奇怪怪的协议都有,而且还有很多期奇奇怪怪不同的东西,什么Firefox和Chrome用的不是一个版本之类的,当初Websocket协议太多可是一个大难题。。不过现在还好,已经定下来啦 大家都使用的一个东西 脱水: 服务员,我要的是13岁的噢→_→

然后服务器会返回下列东西,表示已经接受到请求, 成功建立Websocket啦!

这里开始就是HTTP最后负责的区域了,告诉客户,我已经成功切换协议啦~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依然是固定的,告诉客户端即将升级的是 Websocket 协议,而不是mozillasocket,lurnarsocket或者shitsocket。

然后, Sec-WebSocket-Accept 这个则是经过服务器确认,并且加密过后的 Sec-WebSocket-Key 。 服务器:好啦好啦,知道啦,给你看我的ID CARD来证明行了吧。。

后面的, Sec-WebSocket-Protocol 则是表示最终使用的协议。

至此,HTTP已经完成它所有工作了,接下来就是完全按照Websocket协议进行了。具体的协议就不在这阐述了。

——————技术解析部分完毕——————

你TMD又BBB了这么久,那到底Websocket有什么鬼用, http long poll ,或者ajax轮询 不都可以实现实时信息传递么。

好好好,年轻人,那我们来讲一讲Websocket有什么用。来给你吃点胡(苏)萝(丹)卜(红)

在讲Websocket之前,我就顺带着讲下 long poll 和 ajax轮询 的原理。

ajax轮询

ajax轮询的原理非常简单,让浏览器隔个几秒就发送一次请求,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信息。

场景再现:

long poll

long poll 其实原理跟 ajax轮询 差不多,都是采用轮询的方式,不过采取的是阻塞模型(一直打电话,没收到就不挂电话),也就是说,客户端发起连接后,如果没消息,就一直不返回Response给客户端。直到有消息才返回,返回完之后,客户端再次建立连接,周而复始。

场景再现:

从上面可以看出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在不断地建立HTTP连接,然后等待服务端处理,可以体现HTTP协议的另外一个特点,被动性。

何为被动性呢,其实就是,服务端不能主动联系客户端,只能有客户端发起。

简单地说就是,服务器是一个很懒的冰箱(这是个梗)(不会、不能主动发起连接),但是上司有命令,如果有客户来,不管多么累都要好好接待。

说完这个,我们再来说一说上面的缺陷(原谅我废话这么多吧OAQ)

从上面很容易看出来,不管怎么样,上面这两种都是非常消耗资源的。

ajax轮询 需要服务器有很快的处理速度和资源。(速度)long poll 需要有很高的并发,也就是说同时接待客户的能力。(场地大小)

所以 ajax轮询 和 long poll 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Websocket吧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方式,需要很多资源。

一种需要更快的速度,一种需要更多的’电话’。这两种都会导致’电话’的需求越来越高。

哦对了,忘记说了HTTP还是一个状态协议。

通俗的说就是,服务器因为每天要接待太多客户了,是个健忘鬼,你一挂电话,他就把你的东西全忘光了,把你的东西全丢掉了。你第二次还得再告诉服务器一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Websocket出现了。他解决了HTTP的这几个难题。首先,被动性,当服务器完成协议升级后(HTTP->Websocket),服务端就可以主动推送信息给客户端啦。所以上面的情景可以做如下修改。

就变成了这样,只需要经过一次HTTP请求,就可以做到源源不断的信息传送了。(在程序设计中,这种设计叫做回调,即:你有信息了再来通知我,而不是我傻乎乎的每次跑来问你 )

这样的协议解决了上面同步有延迟,而且还非常消耗资源的这种情况。那么为什么他会解决服务器上消耗资源的问题呢?

其实我们所用的程序是要经过两层代理的,即HTTP协议在Nginx等服务器的解析下,然后再传送给相应的Handler(PHP等)来处理。简单地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快速的 接线员(Nginx) ,他负责把问题转交给相应的 客服(Handler) 。

本身接线员基本上速度是足够的,但是每次都卡在客服(Handler)了,老有客服处理速度太慢。,导致客服不够。Websocket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建立后,可以直接跟接线员建立持久连接,有信息的时候客服想办法通知接线员,然后接线员在统一转交给客户。

这样就可以解决客服处理速度过慢的问题了。

同时,在传统的方式上,要不断的建立,关闭HTTP协议,由于HTTP是非状态性的,每次都要重新传输 identity info (鉴别信息),来告诉服务端你是谁。

虽然接线员很快速,但是每次都要听这么一堆,效率也会有所下降的,同时还得不断把这些信息转交给客服,不但浪费客服的处理时间,而且还会在网路传输中消耗过多的流量/时间。

但是Websocket只需要一次HTTP握手,所以说整个通讯过程是建立在一次连接/状态中,也就避免了HTTP的非状态性,服务端会一直知道你的信息,直到你关闭请求,这样就解决了接线员要反复解析HTTP协议,还要查看identity info的信息。

同时由客户主动询问,转换为服务器(推送)有信息的时候就发送(当然客户端还是等主动发送信息过来的。。),没有信息的时候就交给接线员(Nginx),不需要占用本身速度就慢的客服(Handler)了

——————–

至于怎么在不支持Websocket的客户端上使用Websocket。。答案是: 不能

但是可以通过上面说的 long poll 和 ajax 轮询 来 模拟出类似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7636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