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福克斯三厢手动1.8爆改最多百公里能跑多少!

请问福克斯三厢手动1.8爆改最多百公里能跑多少!,第1张

恩,可以。国内改这车来跑400或是下场地还是比较热门的,只是楼下两门外汉不懂而已。20W,如果换发动机来爆改肯定不够的。但你要用来跑400的而且跑这个主要的就是起步和中途要有爆发力,所以20万只能在原车18的动力上来改,至于要进入4秒那很难,有5秒多你就笑了。当然要进入5秒还是有办法的,你加钱直接把机器换了,换马自达的MPS23T。不过费用超30万!以下我给你两个清单,一个是18改,一个是换MPS23T。

TD04L涡轮套件 《它是低排量引擎最常见选用涡轮,响应性佳》

HKS全套的活塞(18L)、连杆、气门、凸轮轴等内部强化部件

SARD 550cc外挂喷油嘴《来提供充足的供油量》

TRUST E-MANGE白金版外挂电脑《负责电脑程序的工作》

SHK 中冷器、加大水箱、机油冷却器《在加上涡轮车必备的三大件散热设备》

AKASAKA 排气蕉、头批甚至全段

HKS进气泄压阀

CARBING 外接式副水箱《可稳定水压》

狮特全车拉杆《狮特良好的性价比,以及优异的质量得到了国内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能见度也越来越高。》

ADVAN Racing轮毂配以Dunlop DZ101轮胎

EVC 《俗称的“电子水喉制”用于调整涡轮增压值,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产品》

HKS F-CON V PRO程式改写

HKS 双碟式离合器总承 ,轻飞轮

HKS EVC 电子水喉制车内控制器《可根据不同状况让驾驶者随时调整涡轮增压值》

KW V3避震器《性能派的最爱》

DEFI BF系列仪表

EVC 显示器

APEXI 涡轮延时器

OMP 方向盘及呔轴《可向上折叠,以方便进出》

HKS HIPERMAX PRO系列《主要特点是轻量化。轻的好处不用说就是有效地减少悬挂下重量,令悬挂系统的反应加快,从而提高贴地性能 》

CUSCO强化轴承,防倾杆,摇臂

WILWOOD的大型四活塞,后轮则是一套加大碟套装,《前后制动套件均可有效增加杠杆效果,让人更易掌控汽车,长时间的频繁制动能力更优。并且,制动系统的改装收效甚至都比涡轮改装明显》

以上就是18T爆改的了,轮上马力超280匹《0-100绝对能进5秒多》

朋友给我发的连接你看下。

以下就是MPS23T:

日规Durtec 23发动机

Supertech 90:1 锻造活塞

Cosworth 进气歧管

EAGLE 锻造连杆

西门子 59磅喷油嘴

广明涡轮套件

IHI VF55 涡轮本体

itg 冬菇头

BASTUCK 四出排气

IT 24 火花塞

韦伯强化汽油泵+汽油调压回路设置

行车电脑SCT

BC 270 阻尼强化避震

加粗ST扭力杆

TOMAS 330盘 大四活塞 卡钳

后302加大碟

前后AQ钢喉

WORK Kai 17``轮毂

倍耐力 Pzero 225/45/17

Nuts加大水箱

福克斯全套samco强化水管

Nuts机油冷却器

托森Tenso差速器

Ford 382 终传

ClutchMasters FX400 离合套装

SRR 轻量化普力

Hardracing 强化引擎角

momo ATOMIK 排挡脚踏一套

momo NERO 方向盘

RECARO 座椅

defi 52mm 仪表 :涡轮,机油温度,机油压力,汽油压力,排气温度

AEM 空燃比表

轮上马力380匹,够你直线了,而且可以秒很多车。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其他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随时来问

在美、日等国,动辄几百马力的改装发动机可以说比比皆是,然而在国内却很难见到。但是在前不久的北京改装车展上,北京福斯博德则一下子展出了拥有超级马力的丰田2JZ-GTE、三菱4663、斯巴鲁EJ25改装发动机,让众多改装玩家大饱眼福。《汽车与运动》将不遗余力地分两期解读这3台怪兽级发动机。

三菱EVO与斯巴鲁STI的对立由来已久,它们对应的4G63和EJ20/EJ25是4缸20L排量级别的极品发动机,在深度改装之后,动辄500~600hp的强大动力已经让我们汗颜。然而这并不是动力的终点,拥有直列6缸,涡轮增压的代表:丰田Supra车型的2JZ-GTE发动机,以及日产Skyline GT-R的RB26DETT发动机才是超级改装玩家的最爱。通过深度改装,它们的动力输出足以超过1000hp甚至达到1500hp。

丰田Supra和日产Skyline GT-R的江湖地位在伯仲之间,但是它们很少发生如同STI和EVO般的对立。Supra拥有30L排量、铝合金中缸及前置后驱布局,而GTIR则是四轮驱动、四轮转向、直列26L铸铁中缸发动机,虽然两者在全球范围内都被用以挑战1000hp的机器,但它们各自都羡慕对方的优势。

最先闪亮登场的,是这台福斯博德改装的丰田2JZ-GTE发动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对这款发动机有些陌生,但事实上它的自然吸气版本很常见,就是皇冠30L车型上的2JZ-GE发动机(编号少了T,也就是少了涡轮增压)。2JZ-GTE发动机天生就有改装的潜力,其采用全铝合金的缸体结构,重量比RB26DETT的轻,加上丰田在内加入了许多先进的工艺和制作方式,令2JZ-GTE拥有极高的承受能力。原装排量为2997cc,缸径×冲程为86mm×86mm。

当我看到2JZ-GTE时,我发现以前对发动机美学的认知太过肤浅。其施工精密程度如钟表一般,各个部件都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还散发出诱人的魅力。福斯博德以GReddy套件整体为2JZ-GTE改装,在竞赛汽油的配合下,发动机总马力可达到惊人的:1050hp,假如将其安装至车上,其轮上马力(净马力)也能达到900hp。如果使用普通的97#汽油,其发动机依然能够输出700hp的强大动力。

在国外,疯狂地榨取发动机动为,并非是发动机改装的难点,最为困难的其实是如何让发动机在拥有超大动力的同时,还能保持稳定持久的寿命,平衡运转。因此,此2JZ-GTE发动机几乎全部应用日本GReddy的套件。

首先,原车的进气歧管被GReddy的进气歧管取代,其细腻平滑的做工、更大尺寸的设计使发动机进气更加顺畅。原车的节气门改由更大口径的GReddy节气门,其拉索式控制可让油门反应更灵敏、更精确,与电子节气门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油门迟滞现象。本发动机还换装了272°高角度凸轮轴,以及可以调节的GReddy正时皮带轮,进一步增强发动机的进,排气效率,令发动机更加适合高速运转。

为了达到更大的涡轮增压值,得到更强劲的动力,发动机本体内部必须经过强化升级,以应付更大的冲击力。福斯博德为2JZ-GTE发动机更换了强度更失,质量更轻,的GReddy锻造铝合金活塞,高精度平衡曲轴以及高强度的H断面连杆等主要组件,强化的材质更能对应高增压的“摧残”,同样改换来自GReddy的16mm的缸垫,活塞凹面设计使发动机的排量稍稍增加了大约180cc,达到了32L左右,这一系列的改动可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的压缩比,降为85左右,为高增压榨取动力做好准备。

作为榨取发动机的最终利器,此台2JZ-GTE发动机的涡轮被换装为GReddy品牌,由Trust出品的T88系列涡轮,代号T88H38GK,此名震改装界的T88-34D更为彪悍。其进气涡轮的入口达到88mm,排气涡轮入口则高达100mm,比一般涡轮要大的多,尺对大约为6号半。它可以说是目前民用市场上对应马力值最高的涡轮增压器之一,经终极改装后的大排量发动机,单一涡轮便可使发动机产生800~1500hp。

强劲的T88H38GK涡轮大约在5200rpm~8500rpm时进行增压,为发动机提供20~21Bar的进气压力,使发动机处于疯狂的亢奋状态,最终输出达到1050hp,最大扭矩达到931Nm,前所未见的力道让人无法想象它的狂躁。当然,这样的数据并非胡乱地脱口而出,而是在GReddy套件下,依照国外的测功机测试而来。

想要完美地发挥出1050hp、931Nm的动力,那么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冷却系统、传动系统同样必须向更高层次迈进。涡轮加大后,发动机在高转速的区域时必须确保充足的燃油配合。因此改装更换更太容量的燃油泵、喷油嘴和油轨,目的就是在于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消除因燃油稀薄引发爆振。

在供油系统上,除了为此2JZ-GTE发动机配备大流量汽油泵外,福斯博德还为其换装了Sard 1200cc大流量喷油嘴和大容量油轨,提高供油稳定性。大容量的油轨就好像一个缓冲器,减少油压降低的机会。强化后的供油系统能在21Bar的超大增压时,迅速喷出足量的燃油。

深度改装的发动机往往会产生惊人的热量,因此必须要改进其冷却系统,此台发动机加装了拥有15排散热叶片的Trust机油冷却器,它能有效地冷却穿梭于发动机和涡轮内的机油。同样,为了冷却涡轮压缩后的进气空气,福斯博德还为它加装了来自GReddy的16排超大尺寸中冷,它材质更轻、容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因为涡轮增压器带来的进气热量,提高了空气密度,减少了发动机爆振几率。其粗壮的连接管路直径达到80mm,充分满足高增压需求。

想将10505hp、931Nm的动力传递到后轮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激烈 *** 控之下,离合器往往会不堪负荷造成打滑。或因温渡过高后焦化,从而完全丧失离合器功能。为了应付其强大动力,福斯博德为它配备了OS GIKEN竞技型离合器,扭矩可平均分配到其内部的4个高性能离合器片上,使动力稳定地传递、减少离合打滑现象。

这台发动机的改大工程之外,还有许多细小而精良的改动,改装了了轻量化GReddy铝合金普力盘(发电机皮带轮)以及GReddy机油清器、机油盖、水箱盖、火花塞等。

顺畅的进排气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涡轮压力和空气的供给,在强化了供油系统后,就需要利用外挂式的供油电脑,来精密地计算出最准确的空燃比和点火时间。此台2JZ GTE发动机配备HYDRA-EMS(Electronics Management System)发动机控制套件,它是一款来自美国的方程式发动机管理系统,跟F-Con V Pro不同的是它是替换式ECU。它工作主要收集发动机的进气压力,曲轴位置、凸轮轴位置,爆振传感器,氧传感器等24个传感器信号,然后交由32×32格MAP网络进行对比,处理后(比如:不同水温下,HYDRA-EMS选取不同的点火时刻)输出适当的点火、喷油脉冲信号,调整出一条完美的动力曲线。使发动机运转,空调等系统正常工作,英特点是它不会被原厂程序所限制,可不须依赖原厂电脑,完全独立的重新编写,从而编写出超强,超大功率输出的程序。HYDRA-EMs ECU控制单元套件不需要指定硬件组合来配合,可以说“没有限制”是此ECU重要特点之一。

完成之后的杰作当然不是用于展示的摆设,据福斯博德总经理菅多嘉讲:这台改装后的丰田2JZ-GTE可直接对应丰田皇冠、日产A31等车型。毫不顾忌成本的改装,因而造就了如此狂暴的丰田2JZ-GTE发动机。它令车辆的动力性能进入一个全新境界,使我们对深度发动机改装有了全新的认知:改装发动机的动力极限并不是简单的动力最强,而是全方位的平衡性强化。这就像“水桶原则”一样,发动机输出的强劲动力取决于发动机中最弱的一个零件,而不是最强的一个。

下一期,《汽车与运动》将继续介绍同样拥有强劲动力的4G63和EJ25改装发动机。

公共政策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回顾了人口变迁尤其是“婴儿潮”所带来的问题,以揭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含义。在“经济国家转型期”的总体公共政策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家庭结构、居住方式、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以及社会的责任。同时,通过对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以及相关研究的评析,对老年人收入保障、健康护理以及个人社会服务的发展也进行了考察。在联合国实行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了老年人的就业、教育及生活方式等内容。最后,讨论了与实现国家的明确目标有关的政策、实践和理论问题。文章强调,为应对老龄化而作充足准备,要考虑个人、家庭、执业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公共政策,社会福利与服务,养老护理

一、前言

作为人口变迁的重要过程,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加上爆炸式激增,政府采取计划生育予以应对。如今,当年“婴儿潮”的一代人开始进入老年期,其后果是社会急剧老龄化,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显现。如今中国的家庭结构为 4-2-1的倒金字塔结构,从老年人生活中的长期护理需求(LTC)的角度来看,如今年轻一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由于实行了去政治化的“经济国家”的总体公共政策(GPP,即一个政策体系首要目标及首选手段之指南)以及改革与开放的政策(Chen,1996),中国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因此有能力来应对这样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改革又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又一个去经济化的过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角色开始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经济国家转型期)(Chen,200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负担不断加重,社会“抚养比”不断上升,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致富目标的一大障碍。此外,由于在中国(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人们一般都会在较早的年纪就退休,所以在退休后很长一段的生活中,他们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方面的需求显得十分重要。而如今中国这方面的条件却都还很有限,与美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不考虑一些在福利项目上的实质的区别)。本文通过回顾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揭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含义,旨在通过了解中国特有的内在关系,明确中国目前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所采取措施的现状,从而确定有关重要的课题以供研究、实践以及政策制定参考。

二、人口老龄化和中国人口激增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国基本上是没有外来或对外移民的问题。中国与其他发展中新兴工业国家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快速的人口转型期, 即从一个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的阶段过渡到一个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时维持高出生率的阶段。这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特征是高人口增长率。新中国成立后的高人口增长期刚好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二战后的 “婴儿潮”是同一时期,但在这一人口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加快速,规模更大。然而,在这一发展时期,高度政治化的总体公共政策过于强调了政治在经济中的主动性(Chen,2004)。在当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全盘否定,但又无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其结果就是无限制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计划中的经济发展,后来成为政策制定中越来越感到头痛的问题。最后,在隐性失业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压力下,尤其是“上山下乡”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的失败,中国政府终于醒悟过来,从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率,尤其是在城市,甚至不惜“矫枉过正”。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特征。这样的政策有助于人口拥挤的城市降低出生率,但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正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中国还未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China State Council,2006)。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中国在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中有哪些不足,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在中国“婴儿潮”时出生的那一代人,他们现在刚刚好跨进中国法定退休的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个群体的巨大规模以及他们的需求是对整个社会严峻的考验,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他们的家庭、所在社区、相关制度,还有劳动力市场等等,都会受到这个迅速“老化”的社会的影响(Frazier,2006)。

三、家庭结构和长期护理需要

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的家庭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中国家庭是多子多福,四世同堂。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这样的家庭结构在慢慢消失(Chen,1996),人口的老龄化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变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如今在中国,典型家庭结构(尤其在城市)是一个孩子加上父母两人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人,而且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说不定太公、太婆都还在世。此外,现代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让几代人同居在一个屋檐下的梦想变得困难了(虽然并不是不可能),这让那些独生子女们想照顾他们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更是难上加难。随着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中国人再也不能对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了,这对那些陷于老弱病残的老人来说影响尤其巨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个现实报告。这个报告是关于2000年从20个不同省市区调查的20255个中国老龄人的潜在护理需求。报告指出,大约1/3(35%在城市,296%在农村)的85岁及以上的老人需要日常的护理(Pei,2007)。

但值得关注的是,对政策制定者、理论家还有普通的中国人来说,无论传统的家庭护理有多么需要,但它却不是应对老龄化潜在护理需求问题的唯一途径。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市场获得几乎所有需要的资源,为老服务,包括长期护理(LTC)也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得。因此,只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两个例子就简要地说明了这个情况。

笔者曾经目睹一个富有的中国生意人在2008年全球播映的卫星电视上,讲述为他的上了年纪的母亲高薪聘请了3个家庭护工。护工们为老人提供了无微不至的长期护理,虽然这些都不是由他本人亲自来做,但并不妨碍他作为孝子尽的一片心。最后她母亲在平和与安详中逝世,而这位百万富翁也算尽了孝道。

笔者也曾经看到一个真实的报告。在农村,一个84岁高龄的老婆婆,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破烂,家徒四壁,生活极其困难。她的老年生活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这种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对比如此两个真实的事例,前一个固然是所有人的期盼,但是由于高昂的费用,看起来也并不是大多数的中国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的。也许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如第二个事例中那位贫困老人的情形,但是社会却不能忽视这样一群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困的老人。所以,公共与社会策略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四、社会福利与经济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经济国家”(Chen,1996),员工福利或是由其所在工作单位来管理,或是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来代理的,在农村则是由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来管理。因为当时的计划经济让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处于一个极低的标准,一般群众的养老保障需求并没有显得特别突出(Chen,2004)。多亏了当时中国的人口相对年轻,尽管当时的政治愿望是从经济上赶超发达国家,但是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也就是所谓的阶级斗争下,却掩盖了经济倒退的事实。

自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新的中国领导班子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大胆地实行新的总体公共政策,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通过改革,希望找到解决国家发展困境的出路,同时快速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首先,在经济改革中要做的,就是对国有企业中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因为这些制度阻碍了社会公平竞争和工作的效率。原有的单位福利制度曾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但是它对经济改革却是一种阻碍,它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抱着一个“铁饭碗”,一起吃着“大锅饭”,这是导致当时中国经济萎靡的直接原因。笔者曾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就是对福利制度的改革(Chen,2004)。中国的改革更多的是将福利供给制度分离而不是像西方福利改革所期望的与经济相结合。这样,中国希望保证企业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以提高企业的市场活力,并提供一个更公正的竞争基础。从经济的方面来讲,政府原先是统一集中所有的资源后再通过计划来分配资源,是计划经济的做法,现在则通过征收统一税收来进行调控。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障系统是要建立在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上的,但一个机制本身并不能保证好的效果。如过去在国有单位工作的人,因为进行国企改革,也就是制度因素,很多人下岗了(Hassard et al,2006)。而当时,完善的福利制度还没有被建立起来,他们原先的福利随着被下岗而被剔除,脱离了社会保障制度。

如同历史上每一次的经济社会变革一样,中国的经济改革中也有赢者和输者。在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最大的赢者无疑是那些敢于冒险创新的企业家。在经济快速转型期,也有人趁着制度还未完善,通过特殊的关系甚至是不法手段,钻制度空子,在国有和集体资产转向市场的过程中侵吞国有财产和集体资产。而对于一些平民百姓,包括现在正好步入退休年龄的人们,他们最大的损失就是改革后造成的单位保障制度与社会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一度存在的鸿沟,使得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还好,如今中国政府已经在努力消除这样的差距了。

中国经济全面的提升是实行新的总体公共政策和改革的结果(包括对外开放政策)。但是,随着资源的丰富和国力的强盛,国家也必须着力来处理那些众多的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改革初期相比,现在中国的总体公共政策已经由一开始的以保护企业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变到以社会保护为中心上来(Whiteford,2003)。这是回归改革前的全民皆有保障的一个信号。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如今是要在一个更加有活力的、更加发达的经济基础上建立全新的全民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全国都在关注,在邓小平通过市场经济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能否适时实现“全面富裕”的下一步发展。在这个条件下,对中国老龄化社会政策的研究是更有意义的。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反映了国家为应对144亿60岁以上人群需求(在2005年底占总人口数的11%)而在国家总体公共政策上发生的变化,承认国家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明确了国家对老龄人口的法律权益的保护的责任,同时,还给出了一份关于中国政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应对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发展模式”的详细工作报告。在白皮书中,反复重申了国家的目标,即“国家重视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Ⅰ)。 近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颁布的老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达200余件,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在1996年12月12日,国务院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国的老龄工作,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老龄工作。建立了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老龄统计工作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三次进行全国范围的老年人口状况调查,为老龄事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Ⅰ)。

分析作为重要政策文件的白皮书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府的真实目标,同时通过相关的研究也能发现潜在的问题。

五、收入支持、健康护理以及社会服务

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的重点是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一贯性,但是建设新的社会保障系统,使其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改革的“配套改革”,对消除社会差距和不公平来说,不是一条轻松易行的道路。与白皮书中研究观察的对象相比,我们在辨析一些深层事件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这些年努力所获得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即收入保障、健康护理和社会服务。

(一)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

中国已经把保障老龄人口的最低生活基本标准作为首要任务,在老龄人口白皮书中,强调要大力建设涵盖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全方面的老龄人口保障系统。

首先,在城市地区建立完整的养老保障系统。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继续由国家财政或单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离退休费。相比之下,企业原有的单位福利制度系统有了根本转变。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5亿人,其中4367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China State Council,2006)。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4041亿元人民币,同年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1亿元人民币,当年征缴收入总额达4312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国家积极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实行基金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管理。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924万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为了缓解和消除老年贫困。国家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标准给予补助。2005年,包括贫困老年人在内的2233万城市贫困人口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China State Council,2006)。

其次,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大约60%的中国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得到的生活保障却非常有限。2005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900个县(市、区、旗)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54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约310亿元人民币,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2005年支付养老保险金213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目前已有865万农村人口被纳入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985万农村人口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包括不符合“五保”条件的贫困老年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对“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由国家实施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的“五保”供养制度。目前,全国享受“五保”供养的老年人达460多万人。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或两女户夫妇,在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05年底,享受该奖励扶助的人群达到135万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Ⅱ)。

白皮书关注农村所取得的成就,学者们则关注他们所面临的挑战(James,2002)。Wang(2006)在2006年就指出,如今中国在农村的养老保障覆盖率远远低于城市,对在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保障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资金欠缺以及许多空头个人账户都暴露了城镇养老保险系统的沉重负担。而由于农村的低收入以及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老人指望依靠家庭养老的愿望成了一纸空谈。城市与农村的养老系统的分离,给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失地农民的生活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快养老制度体系的改革,为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长远有效的制度保证(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Ⅱ)。通过实例研究,即使是在城镇养老保险中,也存在着很多差异(Chen & Chen,2007)。那些早期从一般企业退休的员工(辛苦工作一辈子,没有存款),他们所获得的退休金与在政府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员工相比,少得太多(大约只有他们的1/3)。很明显,这样大的差距对整个经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危机乃至社会动荡

(二)健康护理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建立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之上的。截至200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达3761万人。“规定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各地普遍将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减少退休人员个人的支付比例”(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另外,政府推动各地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由个人或企业缴费筹资,为患大病、重病以及长期慢性病的职工及退休人员解决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通过财政拨款、**公益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对困难群众就医给予补助。“到2005年底,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旗)达1119个,全年累计救助1633万人次”(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

从2003年起,国家开始进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到2006年6月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旗)扩大到1399个,覆盖农业人口495亿,396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超过73%”(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282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14412亿元人民币。另外,国家成立了全国性的农村医疗保险系统。“2005年农村实施医疗救助达1112万人次,救助资金总支出108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

各地积极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开展老年保健、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截至2005年底,全国城市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万多个,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可以相信,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日间观察、临终关怀等服务。老年人的部分基本健康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

医疗服务是中国学者关注老龄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正如Kaneda(2006)指出的,中国的医疗服务系统曾经是低收入的农业社会中的典范,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医疗服务价格就开始节节攀升。用另一句话说,就是“一个原本依赖于公共补贴并且平等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系统已经转变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成为个人用于资本投资的系统”(Kaneda,2006)。在实证研究方面,Meng and Yeo(2005)通过对家庭调查的数据研究了年龄效应(正相关和负相关)对非预算款项下医疗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效应对从医疗保障条件到医疗健康支出有着明显的间接效果。通过对年龄效应的完全研究,得到的结论是非预算医疗支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于一般老人,一般支出都会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女性。即使在60岁组,医疗自费部分也会占到他们正常收入的20%。从这个结果来看,改革后的医疗服务系统给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女性。自费部分的提高给一般人在寻求早期防治时增加了阻碍,导致看病难,尤其是在城镇与农村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这样的趋势对老年人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但是却没有办法负担得起高昂的费用,而他们在农村人口中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年轻人”(Kaneda,2006)。如果一个人生了大病,就目前的医疗保障系统水平来说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的。与此同时,国家也已经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试图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如通过体育活动、健身等等。但是,基于种种原因,如吸烟、酗酒等诱发疾病的陋习仍然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占了很大比例(Kaneda,AFP,2006)。

(三)个人社会服务

比起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社保改革,之前的单位福利或是农村生产队都是中国人在除家庭保障以外的重要社会依靠,同时也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保障支持网络体系。而经济改革将原先是由单位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改为让“社会”来承担这一责任(Chen,1996)。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杰出的成就(Derleth & Koldyk,2004)。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在地方政府民政事务中的创新领导,中国引入了社区服务运动,社区老年人是服务对象主体(Chen,1996)。这项举措在20年间起起伏伏,如今,它的新名字叫作“社区建设”。它从大都市向各个中小城市普及,目标是最终覆盖所有的城市地区。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连续三年实施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同时,快速增长的社会组织不仅为社会提供帮助,更是把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认为是黄金阳光产业,并在全国火热发展。

白皮书中还涵盖了题目为“为老社会服务”的章节。里面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2005年底,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达到195万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479个。各地采取上门服务、定点服务和巡回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援以及其他便利老年人的无偿、低偿服务项目。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连续三年实施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人民币,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涵盖老年人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和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受益老年人超过3000万。2005年,全国平均每个街道有132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每98个社区居委会有1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同时,志愿服务也覆盖了许多社区,包括日常护理、医疗护理以及社会养老看护院里的合法看护,同样也包括家庭一对一的专属看护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00万人次的志愿者为280多万名老人提供了超过6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为老服务站6万多个”(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从1989年开始(当时笔者在中山大学主持了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师资培训班),随着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家也大力提倡培训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为老服务。

是社区护理还是机构护理,这个问题在西方国家困扰了很久,但是社区护理从来没有消除对机构护理的需求(Chen,1996)。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的社会福利院。在农村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和生活服务。从总体上看,“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和老年护理院,为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人群提供机构养老服务……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较快发展” (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

这些统计数字对于最有迫切需求的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和长期护理十分重要。2009年夏天,笔者回到中国,又拜访了一些民营及公共养老机构。其发展令人瞩目,但它们也同样面临着与西方国家一样的问题,如供求问题、收费标准还有护理质量等。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了解家庭护理与机构护理仍有明显不同。如一个家庭将88岁的老母亲留在家中照顾,但是由于老人会经常需要医疗方面的护理,家人们还是要经常把老人送去医疗机构,这样往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在对养老机构的条件和服务作出了解后,发现其所提供的也多只是老人的住所,养老护理所需的专业服务和医疗服务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当老人需要24小时全方位护理时,还是要家人去承担看护,哪怕已经付了可观的养老院费用。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福克斯三厢手动1.8爆改最多百公里能跑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请问福克斯三厢手动1.8爆改最多百公里能跑多少!、马力怪兽_越野性能最好的车、学姐或者学长…你能否帮我写一篇800字的公共政策小论文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079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