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如何为刚安装好的Eclipse在桌面建一个启动图标(QtCreator 也可以类似去做)

linux下如何为刚安装好的Eclipse在桌面建一个启动图标(QtCreator 也可以类似去做),第1张

首先:gedit /usr/share/applications/eclipsedesktop内容输入:[Desktop Entry]

Name=Eclipse

Comment=Eclipse IDE

Exec=/usr/local/android/eclipse/eclipse

Icon=/usr/local/android/eclipse/iconxpm

Terminal=false

StartupNotify=true

Type=Application

Categories=Application;Development;

保存就Ok了,在fedora14的桌面的----------应用程序--------编程就可以看到了,然后点击这个图标选择第二个,将这个图标languch到桌面。

注意:这里eclipse安装在/usr/local/android/文件夹下。

补充说明:在建这个desktop文件时,必须在root,否则的话没有权限保存。

最后,点击应用程序--编程----找到eclipse----右键选择:将此启动器添加到桌面。桌面上就会有Eclipse启动图标了。

Eclipse基金会已经开始着眼于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IDE)对未来的准备 将在新的项目计划中更好的适应云基础架构和运行时框架的要求

Eclipse向来以它的开发工具闻名 比如它的招牌Eclipse IDE Swordfish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在运行框架的领域也打出自己的招牌

这周 Eclipse也描述了自己正尝试通过Eclipse 平台(E )寻求发展 这可能带来一系列改变 使IDE从桌面端解放出来

这两个项目都计划以各种大小的应用程序形式出现在网络上 云计算平台上以及面向服务的企业级架构上 于是 开发者们和他们的开发工具也在为适应这一潮流而不断改进自己

这对于Eclipse框架而言尤其的重要 因为Eclipse已经成为新型应用程序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同时也已经是IBM Oracle SAP 红帽等厂商所发布工具的基础技术 不过 核心Eclipse IDE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桌面端应用程序——这个情况即将发生转变

现在的Swordfish正是Eclipse向新方向发展的主力

Eclipse基金会执行董事Mike Milinkovich说 这是Eclipse往广度发展趋势的一部分 因为Eclipse正在往运行时(runtime)领域进发 Eclipse会在运行框架集合方面以及传统的工具开发领域上双管齐下

SOA运行程序是基于OSGi的ESB 而OSGi则是Eclipse中到处可见的插件化结构 主要功能有动态服务注册 用于服务联合与部署的松散化 可量测性 同时还有分布式ESB的支持 Milinkovich还提到了Swordfish的远程设置代理(remote configuration agent)以及用于监测事件和细节追踪的可扩展监测框架

Eclipse 向Web进军

同样的 Eclipse (E )对于Eclipse而言也有着类似的重要意义

E 对于技术创新和社区而言都是一个孕育技术的平台 这是我们对Eclipse平台的共同愿望 E 关注的几个主要领域中 第一个就是将Eclipse带到网络端 Milinkovich这样说到

向网络转移的过程需要一些时间 Milinkovich预计今年夏天可以推出E 的beta版 而最终版本至少要到 年之后才会发布

Milinkovich解释说E 在设计上会兼顾到Ajax Adobe Flexible以及微软Silverlight等平台 这些将以现有的Eclipse SWT(标准控件工具包)以及Eclipse RAP(富Ajax平台)为基准来逐步实现

在将Eclipse UI带到网络上的同时 Eclipse还将改变其对插件的关联方式 据Milinkovich所说 E 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把Eclipse打造成一个服务的平台(platform of services) 想法就是要让通过Web服务API到E 上编程成为可能 从而使Eclipse编写平台的工作更加简单

如果UI可以在浏览器中运行 这就表示应用程序将在服务器运行 而UI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流则需要某种面向服务的通信(service orientated munication) Milinkovich说到

Eclipse也可能为其在线IDE effort而与Mozilla基金会合作 今年早些时候 Mozilla启动的Bespin在线编辑器IDE effort正是将Web开发带到网络上的动作之一

Milinkovich说Eclipse已经与Mozilla Bespin开始合作 他们将在Eclipse基金会的加拿大渥太华总部一起讨论Eclipse和Mozilla的具体合作方针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Java/ky/201311/29005

没有什么合不合适的,选定那种语言写桌面应用一般都是看OS的,java在跨平台方面其实是有优势的。就是运行是消耗的内存较多。jdk6之后jvm的运行速度还算不错。其实很多工具类别的软件都是用java编写的。Java的桌面程序并不少,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Eclipse,java游戏中最有名的就是“我的世界”MC了。在Linux和Mac下,Java程序的比例远高于Windows下。只不过在windows环境下java编写的桌面应用一般没有那么多酷炫效果。

“Java不适合写桌面应用”的说法有一定道理,论调的主要背景是供Windows下使用的企业桌面应用的开发。由于一些历史和定位的原因,对于这种GUI程序的需求,Java的优势不明显,劣势比较明显。因为java必须在jvm上运行,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安装jre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毕竟不容版本的jre混装容易出现问题。

这事还得从Java的传统,“跨平台一致性”说起。

在写后台逻辑的时候,跨平台是好东西。很多公司都是在Windows下开发,在Linux下部署,方便。

但涉及到GUI的时候,跨平台就成了个“看上去很美”的东西。理论上,我写个窗口,在Windows和Mac下都一样能用,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但实际上,每个平台提供的GUI控件多多少少有点差别,一坚持跨平台,麻烦就来了,该支持多少控件,怎么支持呢。

一开始,Java的思路是:那简单啊,有原生控件干嘛不用,至于不跨平台的,就不支持呗,又坚持了原则,又回避了问题。这一代的gui库,awt,就此诞生。

因为Java一开始是一根筋想推广Applet的,只是“顺便”也支持本地应用,设计成这样不能说不合适,毕竟,HTML也是同样的思路,只支持几种最基本的控件。

但对于想开发复杂点界面的人来说,就有麻烦了。想来个目录树吧,对不起,不支持;想来个进度条吧,对不起,不支持。旁边放着Delphi和VB这么方便的东西,哥干吗受这气啊。

这样一来,Java自己也觉得说不过去了。但又要跨平台,又要提供丰富的控件支持,那就只有另起炉灶,开始用第二种思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重写一套GUI控件,代替 *** 作系统的原生控件。这一代的gui库,叫做swing。

这也是一个想“彻底”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要付出代价。

价之一就是效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另一个相同思路的产品——flash。为了实现矢量动画,在flash的那个小框里,图是一帧一帧地算出来的。接下来的

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复杂的flash动画极耗cpu;iPhone说,您太耗电了,俺就不支持了;Adobe说,那好吧,那俺也不费心折腾移动版

flash了。

自己画出来的控件毕竟不能跟原生控件比效率,尤其是在早期Java优化还不够完善的时候。而且,自力更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平台兼容,不是为了更好的效果,这事儿其实怎么想怎么亏。

代价之二就是效果。自己画的控件毕竟只是模拟,还是会有细节差别。比如著名的毛玻璃效果,这不是简单套样式就能套出来的。

而且,各个平台控件的风格本来就不一样,虽然swing提供了几种外观,但大部分程序出于偷懒或是跨平台一致考虑,还是使用默认外观。默认外观跟平台不一致倒也不是问题,主要是别比平台效果土。我用着win7,一个程序非让我感觉回到xp时代,心里特别添堵。

就这样,一帮人商量着,又琢磨出个新思路:做适配。平台有这个控件,就直接用,保证效率;没有,再造轮子,保证可用。就这样,swt问世。eclipse的gui就是基于此。

swt是赞,不过这属于改良,两个根本问题仍在:

1 跟 *** 作系统api打交道不是Java的长项,效率仍然不能与c++等相提并论。

2 到底要不要跨平台。如果要跨平台,swt接浏览器控件、接ActiveX控件的功能就成了形同虚设;而要是不想跨平台,又何必使用Java呢,Net在一旁已经恭候多时了。

以上就是关于linux下如何为刚安装好的Eclipse在桌面建一个启动图标(QtCreator 也可以类似去做)全部的内容,包括:linux下如何为刚安装好的Eclipse在桌面建一个启动图标(QtCreator 也可以类似去做)、向Web开发进军 Eclipse发展浅析、为什么很多人说 Java 不适合编写桌面应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1113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