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1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1,第1张

案例分析题(本题包括三个案例答题,每个案例答题10分,共30分。每个案例答题包括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每道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有多项正确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案例一

(一)资料

2009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了解到:

(1)销货单、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事先连续编号;

(2)发货部门根据经批准的销货单发出货物;

(3)出纳员按月向客户寄发对账单;

(4)商品退货由验收部门填写验收报告和入库单。

2审计人员在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评的基础上,针对营业收入采取了如下审计程序:

(1)编制营业收入明细表,并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

(2)比较分析各月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

(3)抽取部分销售发票,追查销售合同和营业收入明细账;

(4)检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各一周的有关营业收入记录,核对有关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

3审计人员在分析各月营业收入变化情况时,发现该公司l2月份的营业收入与其他月份相比增幅较大。

4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记录一笔营业收入80万元,当日向客户开具销售发票。银行对账单显示,货款于2008年l2月29日到账。经进一步审查,该公司开具提货单和货物发运的时间为2009年1月3日。52008年2月,该公司记录一笔销售退回业务,假定不考虑增值税,账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万元

贷:应收账款 50万元

借:库存商品 40万元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万元

对于办理退货业务中发生的费用l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1万元

贷:银行存款 l万元

经追查原始凭证,发现退回商品是2007年12月销售的商品。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1“资料l”中,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A销货单、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事先连续编号

B发货部门根据经批准的销货单发出货物

C出纳员按月向客户寄发对账单

D商品退货由验收部门填写验收报告和入库单

2“资料2”中,用于核实营业收入截止期最为有效的程序是:

A编制营业收入明细表,并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

B比较分析各月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

C抽取部分销售发票,追查销售合同和营业收入明细账

D检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各一周的有关营业收入记录,核对有关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

3针对“资料3”,审计人员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认为是常见现象,不必采取其他检查措施

B据此认定该公司一定存在舞弊

C针对12月份的销售记录,认真核对原始凭证

D与上年同期的实际数相比较,了解变动趋势

4“资料4”中,审计人员认为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问应为:

A2008年12月29日

B2008年l2月31日

C2009年1月3日

D客户收到货物的时间

5“资料5”中,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的账务处理:

A正确

B关于销售退回业务的账务处理不正确,应直接冲减2008年初未分配利润10万元

C关于销售退回费用的账务处理不正确,应计人管理费用

D关于销售退回费用的账务处理不正确,应计入退回存货的成本

案例二

(一)资料

2009年4月,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08年

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了解到:

(1)设备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后,由采购部门负责审批;

(2)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审核相互独立:

(3)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财会部门负责验收;

(4)由应付款项记账员负责签发付款支票。

2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实施监盘。

32008年2月,该公司接受社会捐赠设备A,同月将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该公司均未作任何账务处理。

4审计人员查验了2008年新增的3台设备的所有权。

52008年6月,该公司对生产线C进行改扩建,有关情况如下:

(1)生产线C改扩建前账面净值l 000万元;

(2)改扩建发生变价收入l0万元;

(3)改扩建过程中,共支付工程款200万元;

(4)改扩建期间,试运行取得税后收人为20万元;

(5)改扩建完工后,该公司确认生产线C的入账价值为l200万元。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6“资料l”中,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A设备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后,由采购部门负责审批

B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审核相互独立

C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财会部门负责验收

D由应付款项记账员负责签发付款支票

7针对“资料2”,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对需安装才能使用的设备,可以在小范围抽查验证

B监盘能证明固定资产的真实性

C对因凭证手续不全所造成的账外资产应补记入账

D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

8针对“资料3”,该公司的做法对2008年度财务报表造成影响的项目有:

A固定资产原值

B累计折旧

C营业利润

D应付账款

9针对“资料4”,审计人员收集的下列文件中能证明新增设备所有权的有:

A购货合同

B购货发票

C固定资产维修记录

D固定资产明细账

10针对“资料5”,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确认生产线C的入账价值:

A正确

B不正确,虚增110万元

C不正确,虚增10万元

D不正确,虚增30万元

1.(1)“审讯人员将李某提到公安局办案基地对其实施了捆绑、吊打、电击等行为,3天3夜不许吃饭,不许睡觉,只给少许水喝,并威胁不坦白交代抢劫杀人罪行、认罪态度不好法院会判死刑。最终,李某按审讯人员的意思交代了抢劫杀人的事实。”这是侦查人员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取的李某的供述,依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的规定,属于非法证据,而且,依据该条款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2)“侦查人员还对李某的住处进行了搜查,提取扣押了李某鞋子等物品,当场未出示搜查证”,侦查人员搜查扣押的李某的鞋子等物品,属于物证。依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的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属于非法证据,才应对该证据予以排除。

2.依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之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由此可见,本案负有排除非法证据义务的机关包括东湖市公安局、东湖市检察院和东湖市中级法院。

3.对于李某的盗窃罪而言,有保安的指认,而且有李某的供述,并经查证属实。因此,对李某的盗窃罪应作有罪判决。

对于李某的抢劫罪,只有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证加以证明,未达到《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2款规定的给被告人定罪的“证据确实、充分”的三个要求“(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因此,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的规定,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4.结合本案,简要说明刑事诉讼法对保障刑法实施的价值。

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刑法实施方面的价值有:第一,通过明确对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的专门机关,为调查和明确案件事实、适用刑事实体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第二,刑事诉讼法通过明确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主体的权力与职责及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与义务,为调查和明确案件事实及适用刑事实体法的活动提供了基本构架;同时,由于有明确的活动方式和程序,也为刑事实体法适用的有序性提供了保障。第三,规定了收集证据的方法与运用证据的规则,既为获取证据、明确案件事实提供了手段,又为收集证据、运用证据提供了程序规范。第四,关于程序系统的设计,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减少案件实体上的误差。第五,针对不同案件或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程序,使得案件处理简繁有别,保证处理案件的效率。

在本案中,刑事诉讼法通过规范证据的收集程序和运用规则,让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的专门机关排除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同时,在本案中,通过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的专门机关相互之间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了刑法的正确实施,保证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目标的实现,以有效的程序机制保障了刑法的实现。

5.结合本案,简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过程,阐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诉讼价值。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采纳。既包括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

在我国,为保证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审查判断、查证核实等,都规定了严格的程序。

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几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也规定,以刑讯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

2010年6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一方面,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第2条规定,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14条规定,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另一方面,明确了非法取得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排除程序。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内容,在三个方面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第一,排除范围。即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第二,法庭调查,包括启动、证明、处理。即刑事诉讼法第56、57、58条的规定。第三,法律监督。即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

在本案中,排除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是对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诉讼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乃至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能够使非法取证一方承受不利的程序结果和实体结果,消除非法取证的心理动力,从而达到保障诉讼参与人各项权利、保障无辜的人不受追究的目的。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证据,有利于保障李某的人权,同时,警示司法人员在以后的执法中应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保障诉讼程序独立价值的实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助于督促公检法机关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过程序性制裁来实现对程序公正的追求。在本案中,通过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证据,彰显了程序的独立价值,维护了程序的公正性,是程序公正价值的重要体现。

第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彰显法治精神。司法行为是否合法、是否规范,是衡量司法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司法权威的实现和确立。司法机关若非法取证、带头违法,就会严重损害司法机关形象,损害法律权威,对整个社会的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也有着巨大的破坏。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证据,有利于抑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督促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惩罚与保护并重的司法理念,坚持规范理性文明执法,这对树立我国司法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招考录入主体不合法。

《公务员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县级政府及部门无权招录公务员。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

案例分析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类型。

并且大型企业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重视舞台展示型的案例分析中涌现的优异学子。

当然,案例分析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

1、 编制比较困难。案例分析题对背景资料有很高的要求,这给编制带来较大的困难。

2、 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篇幅或分数较大,但题量较小,因而影响到整卷对知识面的覆盖。

3、 评分上容易受阅卷者主观因素的干扰,所以评分信度不易高。

扩展资料:

准备阶段

1)负责人(一般由培训指导员、主持人担任)确定培训课程的具体目的、内容、范围及对象。

2)从平常收集的资料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讨论的个案,个案的范围应视培训对象而定。

3)确定会议室、会议时间,制定培训计划。

4)指导员应准备下列知识:个案研究法的 *** 作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前个案的选择标准,讨论后如何总结问题。

实施阶段

1)指导员向参加者简单介绍下列知识:

个案研究法的背景、方法大意、特色;

个案研究法应用时注意的问题及应用后能达到的效果;

计划安排。

只有让参加者对本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才能使他们顺利进入角色,使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2)通过自我介绍,使参加者互相认识并熟悉,以培养一个友好、轻松的氛围。

3)将参加者分成三到四个小组,每组成员八到十名,并决定每组的组长。

4)分发个案材料。

5)让参加者熟悉个案内容,并且主持人要接受参加者对个案内容的质询。

6)各组分别讨论研究个案,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7)各组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8)挑选出最理想、最恰当的策略。

9)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0)指导员进行整理总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案例分析

1)

A——发生认定

B——完整性认定

C——计价和分摊认定

D——分类认定

E——截止认定

2)

A——1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6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7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B——3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4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C——

D——2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E——5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以上就是关于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1全部的内容,包括: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1、一道司法案例分析题,求答案。、案例分析:根据公务员制度的规定,对于案例中的公务员录用程序进行分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113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