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1张

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

第2阶段(1971—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

第4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4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第5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5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系列微处理器芯片。

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

从外观上看,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是主机箱、键盘、鼠标和显示器4个部分。另外,微型计算机还常常配置打印机和音箱。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扩展资料:

CPU是微型机的核心部件,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

主板不但决定着微型机的性能,而且也决定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微型机所追求的轻薄、散热性强、性能稳定必须要求合理地把各种控制芯片、显卡、声卡以及各种外设接口等整合在一起,这些技术实质上就是主板的研发技术。

移动存储器是相对固定在机器上的存储器而言的,其最大优点在于安装和拆除都很方便。它主要包括机械结构的移动硬盘和没有机械结构的闪存两大类。闪存是利用>/-8A+ 30F76T 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的,因其样子有如一张卡片,又称之为闪存卡。

随着移动计算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计算机微型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凸现,所涉及的技术有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和模块化、微型长效电池、微电子技术带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超)精细加工技术等等。

微电子技术的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微型计算机是这门技术的结晶。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将促进微型机系统的微型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乃至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型计算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371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