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可以分为

根据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可以分为,第1张

大型主机,小型机,微型机。
大型主机一般为高性能的并行处理系统, 存储容量大,事物处理能力强,可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
小型机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一定用户规模的信息服务,作为部门的信息服务中心。
微型机一般指在办公室或家庭的桌面或可移动的计算系统,体积小,价格低,具有工业化标准体系结构,兼容性好。
现分为5大类:
一、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网络计算机
1、服务器
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
2、工作站
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式网络计算为基础,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机。
三、工业控制
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
四、个人电脑
1、台式机(Desktop)
也叫桌面机,是一种独立相分离的计算机,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无联系,相对于笔记本和上网本体积较大,主机、显示器等设备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电脑桌或者专门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为台式机。
2、电脑一体机
电脑一体机,是由一台显示器、一个电脑键盘和一个鼠标组成的电脑。
3、笔记本电脑(Notebook或Laptop)
也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笔记本电脑除了键盘外,还提供了触控板(TouchPad)或触控点(Pointing Stick),提供了更好的定位和输入功能。
笔记本电脑可以大体上分为6类:商务型、时尚型、多媒体应用、上网型、学习型、特殊用途。
4、掌上电脑(PDA)
掌上电脑是一种运行在嵌入式 *** 作系统和内嵌式应用软件之上的、小巧、轻便、易带、实用、价廉的手持式计算设备。
5、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却功能完整的电脑。
五、嵌入式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嵌入式处理器,分成4类,即嵌入式微控制器( Micro Contrller Unit ,MCU,俗称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 Micro Processor Unit ,MPU )、嵌入式DSP 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 和嵌入式片上系统( System on Chip,SOC)。

需要重装。
Office办公软件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套装,有MicrosoftWindows、WindowsPhone、Mac系列、iOS和Android等不同系统的版本。
与其他办公室应用程序一样,它包括联合的服务器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从2007版的Office被称为“OfficeSystem”而不叫“OfficeSuite”,反映出它们包括服务器的事实。
MicrosoftofficeWord是文书处理软件,被认为是Office的主要程序,在文字处理软件市场上拥有统治份额,其私有的DOC格式被尊为一个行业的标准,虽然由Word2007年已经转用DOCX格式。

最近在学习机器学习,看到了深度学习这一部分。用tensorflow写了几个例子,CNN的,然后在我的15年版的MacbookPro上跑了跑了,训练速度真是不忍直视,而且,风扇呼呼转,真是心疼我这个Mac了。于是意识到显卡这个东西真是个门槛。因此才想着搞一台高配置的主机来跑深度网络。

既然是跑深度学习,那么直接在电商网站上搜一下深度学习主机买来不就得了? 理论总是那么简单。。。
事实上,我看了下专门跑深度学习的主机,基本都是服务器级别的,动辄2W+ 。我是没这么多银子来投入这个的,没办法,穷人啊。

那么,想一下自己需求,找一个合适的主机吧。我的目的也很简单的:

好了, 这么一罗列就明确了,就是一个高配游戏主机喽。不要误会,这是巧合~~ 于是 我去闲鱼上瞅了瞅,看出点门道,一般i7 8700 + 1080Ti显卡的主机,就可以卖到1W了~~ 啧啧 游戏真是败家。

一开始我也想着直接买个这种主机,省事儿,不过既然都花到1W了,对各个配置外观就很在意了。看了很多主机,感觉都不是理想中的样子,要么机箱丑, 要么主板渣,要么硬盘和内存规格不够。其实我主要在意的是CPU和显卡,只要这两个满足就OK啊,然后就可以慢慢攒出自己想要的主机了。我看了闲鱼上的价格,i7 8代CPU的价格,代购的话也就2500左右,为了以后升级考虑,直接上了i7 8086K(这是个intel为了纪念第一代8086芯片40周年的纪念品,其实是从8700K中挑出来的体质好的片),4GHZ,高主频,干事儿快。1080Ti的显卡是最具性价比的了,二手价格4K左右,不过容易踩到雷买到挖矿的卡~ 这个小心了。

总的来说,各个配件都准备妥当了,来一下清单:

总计: 9800吧~(真贵)~ 总的来说,必直接先闲鱼上的主机要好一些,多了可配置性。

这个就不展开了,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来就好。主要是安装顺序以及接线。
安装顺序:电源装到机箱 -> CPU装到主板 -> 主板装到机箱 -> 水冷 散热风扇 -> 接线
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最后上个成品图 啊哈哈~

这么好的显卡不玩玩游戏是不是亏了?? 那就保留一个win系统吧~

现在网上的双系统如何安装帖子都是老教程了~ Ubuntu都发布了1804,支持UEFI+GPT。那么如何搞呢?

首先,先安装win10,如果是自己制作U盘启动项,务必选择UEFI+GPT组合模式,也就是做用UEFI模式引导,硬盘为GPT格式。如果不是,那么需要检查一下并完成转换,这里有个教程,直接用win10自带的工具就能做到,但是前提是win10升级到1703之后的版本。

用Win10自带的MBR2GPT无损转换GPT磁盘分区形式

然后就是安装Ubuntu1804了。我是安装在一个磁盘里,因此需要先空出一定大小的未分配空间。然后制作Ubuntu1804的U盘启动项,选择UEFI+GPT组合模式。这里是官方教程:

win系统上制作Ubuntu的U盘启动

然后按照这个教程就好了: Windows10+Ubuntu1804双系统安装

安装好Ubuntu1804之后登录进去发现系统变漂亮了(但是还是一贯的难用,相比Mac和win)。可以进行一些美化 *** 作。。 好像很多人喜欢这个,贴个教程吧: Linux也可以这样美——Ubuntu1804安装、配置、美化-踩坑记

之后就是配置我们的深度学习环境了。目前我主要用tensorflow,只记录这个。

主要步骤:

好了,可以从GitHub上下点example跑起来了,CNN的计算有了1080TI的加持还是很快的,开心~~

需要配置远程访问,jupyter notebook服务。远程Pycharm调试环境。
这里有个麻烦,就是家里是局域网,而且接的是长城渣宽带,没有独立IP,需要用frp中转一下。

垫场演出:如何在ipython Notebook里运行R?(一行命令搞定版)
从去年开始,我抛弃了mathmatica,eviews,matlab之类的商业统计和数学软件,开始拥抱开源数据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作需要,想掌握一门更通用的编程语言,一方面也因为和所有中国的分析师一样,我用的是盗版的eviews和matlab,因此是完全没有客户支持。为了解决日常问题而花的研究文档和stackoverflow上的工作量,并不比用开源软件更少。而开源的好处是,实在查不到解决方案了,至少我还可以去看源代码,虽然看不看得懂可以再讨论,但 I‘d like to have the option。
大家都知道开源数据分析的两大利器,IPython 和 R。一般来说,IPython从Python发展而来,更倾向于科学计算。互联网数据分析更喜欢用。而R是统计学家发展出的一门语言,在金融、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应用更广泛。我更喜欢R的数据解构和与数学相关的syntax,在读完R的入门教程之后,很多时候我都不需要去查文档,猜都能猜到我想用的一些函数名称(lag(),diff())。另一方面,我也喜欢Ipython Notebook的交互方式,在富文本的展示效果和使用体验上,R markdown简直就是个不成熟的玩具,更何况Python还是个更成熟的通用编程语言,除了数据以外,几乎可以和这个世界的一切协议进行通信。之前,我一直是在用Rstudio调试R代码,用Anaconda的IPython Notebook或者spyder调试Python代码,有必要的话再通过Rpy2之类的接口综合起来。
但是8月底,收到了Anaconda的一封邮件:Ipython Notebook升级到40,改名Jupyter。而且,可以开始用conda管理R的程序包了,Anaconda正式支持R!下载安装Anaconda,然后一条命令:
conda create -n my-r-env -c r r-essentials
就可以创建R的虚拟环境,安装由Anaconda维护的R发行版本r-essentials 然后在ipython Notebook里面用R的语法调试、运行R程序!Windows,Linux,OS X全都可用!how cool is that!再见啦,rpy2。
正场:如何在云端运行Jupyter Notebook
成功在ipython里面创建了R的环境之后,我又想尝试之前的一个想法了,部署一个云端的计算服务器。传统行业还没有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相对较小,绝大部分运算任务都是在我的笔记本上解决。但因为开始用Python了,也开始自己写爬虫、甚至想做自己的云端数据可视化方案(否则怎么向非码农的领导展示花了这么多时间的研究成果?代码?)。当然,rstudio拥有rstudio server版本,也可以在云端运行。但我觉得ipython的界面是一个更漂亮的前端页面,支持markdown功能,可以写入很多注释文档,以便非码农使用。另一方面,ipython支持bokeh,一个html5的数据可视化方案。
google了一阵之后发现,目前网上所有在云端安装ipython notebook的方案都是基于ipython 2x的。而在ipython30之后,原有的配置方法已经不可用,只好自己去研究文档。经过几个小时的试错,终于在云端开始跑起了。
以下是主要步骤,前提是,拥有一个虚拟机,并且有ssh账号登陆。没有的同学可以自己在阿里云之类的服务商处申请,个人推荐”1元免费试用“1个月的微软云。一般这些主机服务商都会提供一个基本的教程,因此从设置主机直到创建账号,ssh登陆都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接下来,下载miniconda,一个科学计算环境管理软件,Anaconda的最小发型版本(假设运行的是64位Linux 虚拟机):
wget ">首先看预算是你打算在笔记本上花多少钱。不同的品牌在不同的价位有相应的产品,
第二,看需求。买电脑,上网,玩网游,文字处理,出差,或者玩大型单机游戏,你想做什么?根据你的需求,你可以确定笔记本的重量、屏幕尺寸和适合的型号。
第三,确定配置,根据你的需求确定型号,根据你的预算确定配置。现在英特尔第七代酷睿CPU已经全面上市。主流配置是256G固态硬盘,8G内存。个别独立显卡不推荐n卡。最好买个卡,CPU内置显卡也不错。玩LOL效果中等也是一个过程。
最后,确定品牌。市面上的主流品牌,ThinkPad,戴尔,华硕,惠普,都可以选择。如果喜欢黑色推荐ThinkPad商务用,也可以喜欢其他品牌。

问题一:笔记本的规格型号指的是什么意思 电脑尺寸是指屏幕的对角线长度,单位是迹ㄓ⒋纾。1=254厘米。
屏幕长宽比是显示器的横\竖分辨率之比。
普通电脑显示器和普通电视屏幕宽高比为是4: 3,即为标准屏。另外还有16:9为宽屏。
没有液晶屏的长宽比这个标准,只有显示比例,分辨率比例,目前都是16:9的比例,
具体到屏幕就是1366768,或者1600900,19201080
笔记本刚开始出现时,是4:3的屏幕,后来(2005年左右)逐渐被16:10的屏幕所取代
近年来,16:10的屏幕开始被16:9的屏幕代替,现在就只有16:9的屏幕了。

问题二:笔记本电脑型号什么意思 3317U与3337U是和超极本配的CPU有关,两款电脑的CPU不一样。

问题三:联想笔记本的型号都代表什么意思? 一般笔记本的型号里边都包含有 系列 屏幕尺寸 系列的代数(例如Y460代表Y系列 14寸显示屏 第6代产品)带独显和SSD(Y460AT A代表独显 T则代表SSD)等等 联想一般是ITH代表I3 IFI代表I5。。。。。。。。。。等等

问题四:笔记本型号中的isk是什么意思 i代表intel, sk代表skylake 是指英特尔第六代处理器的核心架构。简单点说就是六代处理器。

问题五:笔记本电脑有哪几种尺寸 154是现在的主流。很大了。大的还有16宽屏 17宽屏。
12-14的小屏幕也不少。大多是前几年的机型。
很高兴为你回答。

问题六:买笔记本都需要看哪些参数,这些参数都是什么意思,都有什么样的型号? CPU,中央处理器,目前是intel的比较好i3,i5,i7,数字越大越好
内存,目前主流4G,当然大点更好
硬盘,有固态硬盘,俗称SSD,速度快,但价格要比机械硬盘贵容量64G,128G,256G,512G机械硬盘,便宜,但速度慢500G 1000G(1T)
显卡,主流是俩家,ATI和nvdia,型号太多了,里面水比较深,各种架构,各种马甲就不一一介绍了
说到底,买电脑,最好还是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去,你就是临时抱佛脚了,卖家一忽悠,你连分辨真假的能力都没有还不如找个懂行的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速度采纳吧

问题七:笔记本电脑各参数解释???? 详细 笔记本电脑
NoteBook,俗称笔记本电脑,它的诞生源于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它的设计目的就是在保持便携性的前提下尽量的提高性能和易用性,以及提供多元化的功能。笔记本电脑诞生至今已经有19年的历史了,它的诞生带动了科技的发展。
CPU品牌
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 CPU(移动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狭窄的机箱开始无法迅速的散发热量,笔记本电脑小得可怜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CPU庞大的耗电量, Mobile CPU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因为Mobile 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往往比台式机CPU先采用更高的微米精度。主要生产厂家有Intel、AMD、IBM、VIA等。
处理器主频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现在的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处理器缓存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最大为512KB,而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

问题八:笔记本电脑买多大尺寸的好 我买的是dell 154寸的电脑,说一下我购买的得失吧。买电脑最好不要大,14寸就打住,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最好是13~14寸为宜,大了像我这个,显得非常厚重,而且重量太大,如果你有去带着它,一会就受不了了。电脑的散热得好,散热不好的电脑很容易出问题。尽量不要选择新款电脑,因为有的品牌的个别机型其实是存在设计上的缺陷的,老机型的优缺点你可以在网上搜的到,算是心里有个底,不会买个麻烦回来。续航能力其实不用特别看重,因为很少有人拿着电脑跑到没有电的地方办公或者娱乐吧?华硕这几年的名声并不是太好,我个人不推荐。我推荐联想,dell和HP的,dell的优势我觉得还是维修上门,这点比较人性化,性价比还算可以。联想的性价比很高,服务貌似一般。如果你不是太看重品牌,资金也比较紧,我推荐神舟,性价比非常高,不过很多地方的人比较瞧不上神舟,嫌弃它不出名。。。


问题九:笔记本电脑规格无局域网是什么意思 给你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公司有一个老板,下面有很多个部门经理管理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经理最终还是属于公司总经理!局域网就是同一个ip分之出来的,称之为内网ip,也就是在同一个路由器里分之出来的就叫局域网!

问题十:联想笔记本的型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一般笔记本的型号里边都包含有 系列 屏幕尺寸 系列的代数(例如Y460代表Y系列 14寸显示屏 第6代产品)带独显和SSD(Y460AT A代表独显 T则代表SSD)等等 联想一般是ITH代表I3 IFI代表I5。。。。。。。。。。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569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