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仓库的中间层是什么服务器

数据库仓库的中间层是什么服务器,第1张

中间层 (Middle Tier)也称作“应用程序服务器层或应用服务层”,是用户接口或 Web 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的逻辑层。典型情况下 Web 服务器位于该层,业务对象在此实例化。中间层是生成并 *** 作接收信息的业务规则和函数的集合。它们通过业务规则(可以频繁更改)完成该任务,并由此被封装到在物理上与应用程序程序逻辑本身相独立的组件中。请参见客户端层、数据源层。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

广义的中间件范围很广。起沟通作用的都可以认为是中间件。甚至ODBC这样的东西你也可以认为是中间件。现在用的比较多的中间件应该是BEA公司的tuxedo和IBM公司的weblogic(好象是这个东西),我接触过一点tuxedo。oracle、sun和ms好象也有类似产品,不过用的人很少。tuxedo是这个领域的领导者,不过IBM正在追赶并有可能超过,毕竟,IBM就是IBM。tuxedo这东西我们用来做数据库和前台应用之间的中间件。使用了中间件之后,以前直接连接的前台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前就多了个tuxedo,现在前台程序把请求发给tuxedo,tuxedo再把请求发给数据库,数据库处理结束之后把结果返回tuxedo,tuxedo再把结果送回给前台。这样一搞,表面看复杂了很多。不过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安全。tuxedo的服务是定制的,这就有点象是存贮过程,因为应用程序无法直接接到数据库而只能通过tuxedo,所以应用程序无法做tuxedo服务之外的事情。你把你的应用逻辑写在tuxedo中,你就可以保证你的数据是安全的。性能。有些数据库性能不好,比如oracle一个连接就是好多M,连接数一多,机器内存就没了,有了tuxedo之后,tuxedo负责连接数据库,连接数比较少,tuxedo可以用排队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数据库请求,这样提高了性能。中间件的高级应用好象还可以把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由tuxedo动态分配前、后台的请求和处理,把它们搞在不同的机器上,所以你用了中间件之后如果后台数据库处理来不及,可以加一台机器,前台请求太多(比如网站)可以加多前台机器。你可以灵活的调整性能。应用服务器做的人好象就更多了。而且应用服务器这东西和中间件类似(逻辑上)我觉得它应用也是中间件的一种,不过大家一般说中间件都是指的狭义的中间件,就是tuxedo这些。中间件应用领域很广的。简直大一点的应用都可以用到中间件。国内也有一些开发商自己写中间件,不过好象是自己用,没形成市场。

1、Client/Server架构简析Client/Server是随着PC性能的和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在大型机(Framework)之后兴起的应用软件技术架构

Client/Server架构由后台的关系数据库服务器和前台的用户程序构成

每个用户前端都需要安装可执行程序

在C/S架构中,每个前端可执行程序需要与后台服务器建立固定的数据连接(Connection)

由于需要建立固定的数据连接,并且相对数据传输量较大,C/S架构的程序一般应用在高速局域网(LAN)内

Client/Server架构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在本地访问速度快,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应远程应用,并且部署和升级工作量大

2、Application/Server架构简析Application/Server是一种过渡技术,它能在不改变现有应用程序的前提下,通过MTS等技术,实现应用程序的集中部署和远程访问

Application/Server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终端服务器(TerminateServices)和用户端的TerminateClient构成

应用程序运行在终端服务器上,客户端通过上传键盘和鼠标指令,下载屏幕响应和打印数据流,实现远程应用

Application/Server架构的优点是便于集中部署,客户端部署简单,不足之处是对终端服务器压力过大,并且,对于远程通信线路的稳定性要求高,用户交互响应速度和远程打印都容易受远程网络压力大

并且,部署终端服务器的License成本相对较高

、3、Multi-Layer架构简析Multi-Layer架构,是在C/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

Multi-Layer架构之前主要在客户端执行的业务逻辑处理单独放在中间层运行,这样,前端用户界面不需要直接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不需要建立固定的数据连接

而处于中间的应用服务器可以基于连接池(ConnectionPool)的形式访问数据库,便于控制连接数据和数据库性能

Multi-Layer一般可以通过中间层实现前端的自动升级(Auto-Update),相对容易部署,并且,客户前端与中间层之间通过数据压缩等手段,可以适应远程访问

Multi-Layer的优点是适应远程访问,用户交互性好,但是Multi-Layer和Client/Server一样,需要每个客户端进行首次安装

4、Browser/Server架构简析Browser/Server是所有Internet应用采用的技术架构

Browser/Server架构适于远程应用,随着的WebServer和ApplicationServer技术的发展,是目前在internet上应用最广的技术

Browser/Server架构的优点是构建简单、易于部署,易于升级

但是由于基于HTML文本传输,通信效率相对较低,而基于Browser的 *** 作界面,用户交互性弱,适应于查询和简单的交互,不太适合大量、快速录入和编辑要求的应用环境,5、SmartClient架构简析SmartClien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充分综合了和C/S和B/S的优点

Smart/Client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基于WebServer的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前端的ThinClient构成

中间层通过WebServices技术进行接口封装,这样,前端和中间就基于XML进行数据传递

Smart/Client技术本身支持Auto-Update形式的自动升级、可以基于Web的首次安装等特性

由于ThinClient和应用服务器之间传递的全部是业务数据,不包含UI元素,所以,相比B/S,它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

1 部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2 部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3 部门邮件管理系统
结论:属于部门业务管理服务器的是 部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解释原因:部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和任务分配的,包括工单管理、报表统计等业务。
因此属于部门业务管理服务器。
而部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部门邮件管理系统属于网络和邮件相关的服务器,不属于部门业务管理服务器。
内容延伸: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服务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服务器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来管理和实现相应的业务需求。

客户端:
CPU:单核28G、双核16G,建议双核20G
内存:最少521M,建议1G以上
硬盘:5G可用空间
网络:100M交换
中间层服务器:
CPU:Xeon 20G以上,建议配置双路CPU
内存:2G以上
硬盘:双SCSI36GB,建议做RAID1提升磁盘恢复速度
网络:千兆或100M交换,
数据库服务器:
CPU:Xeon 20G以上,最低配置双路CPU
内存:2G以上,建议4GB
硬盘:双SCSI 36GB,建议做RAID5提升磁盘恢复速度
网络:千兆或100M交换,

数据库服务器依赖于存储服务器的数据,这意味着数据库数据文件被放置在存储服务器上。

数据以记录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将数据作为文件存储在存储服务器上。

数据库服务器由在局域网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中运行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数据库服务器为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存储服务器是为特定目标设计的,因此配置也不同。它可能是一个稍有额外存储空间的服务器,或者它可能有很多存储空间。

扩展资料:

数据库服务器特征:

1、编程量减少

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了用于数据 *** 纵的标准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 口)。

2、数据库安全高

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监控性能、并发控制等工具。由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数据库管理员)统一负 责授权访问数据库及网络管理。

3、数据可靠性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启动/停止数据库的管理工具。

4、计算机资源利用充分

数据库服务器把数据管理及处理工作从客户机上分离出来,使网络中各计算机资源能灵活分配、各尽其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储服务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服务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581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