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有几个区几个县

镇江市有几个区几个县,第1张

 镇江市有3个区、3个县。

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西南部,西衔南京,南靠常州,北邻扬州。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3840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镇江市常住人口为32104万人。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

地形地貌

镇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镇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和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中枢。市境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蓉高速公路,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长江流域亿吨港口镇江港通江达海。

镇江市区地貌南高北低,北部沿江分布着心滩、洲滩、边滩以及冲积平原,海拔高度5米~10米。市区南部为低山残丘,自西向东分布着五州山、十里长山、东山、黄山、观音山、鸡笼山、磨笄山等,东郊零星分布着汝山、横山、京岘山、雩山等残丘。

2010年5月,镇江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区域2189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人。

自然资源

1、岸线资源

大港片区的沿江岸线长达359公里,其中沿长江主航道岸线长116公里,夹江岸线长243公里。沿长江主航道的岸线大部分已被利用,夹江岸线尚未利用。

长江主航道相比,夹江的水深状况相对较差,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夹江的水深多不足-5米,通航能力较弱,但三江口地区约有近200米的深水岸线。

2、生态资源

大港片区总体生态面貌良好,山水资源丰富。区内分布有大小山体10余座,包括圌山、青龙山、荞麦山、横山、烟墩山、银山等,山体面积达1300公顷,圌山植被状况良好,林相丰富,森林覆盖率274%,物种多样性丰富,是新区具有全局性重要地位的生态资源。

3、水资源

大港片区内水体主要为长江以及若干河流水系,水系属感潮河段。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从新区整体来看,水系分布东西不均,丘陵区范围内河流较少,分布有孩溪河、大港河、东风河、跃进河等4条主要河流,

东面圩区内则水网发达,河流呈横平竖直的方格网状分布,分布有沙腰河、南河家港、东风港、姚桥港等四条主要河港,捆山河纵贯新区南北,是西部丘陵和东部圩区的分界河,团结河横穿新区东西,汇入夹江。

扩展资料

镇江新区由镇江经济开发区和镇江大港经济开发区合并组建,去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设有镇江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镇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光电子与通讯原器件产业基地、

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等6个国家级载体品牌。新区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亿元,整体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百余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39位。

镇江新区今年提出以“创新引领,实干强区”为主线,以“创新引领、集约发展、强区惠民、城乡统筹、效能保障”五大类3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高标准、精细化打造镇江科技新城和滨江产业新城。

新区十分重视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新材料产业具有一定基础和“就近科研支持”等要素保障,已确定将其发展为新区的战略支撑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新区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江苏省镇江新区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镇江市有3个区、3个县级市。

3个市辖区,分别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

镇江市位于江苏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长江三角洲西段,古称“润州”,民国时曾为江苏省省会。

镇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别名有宜邑、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等。

扩展资料:

镇江市的景点:

1、西津渡

位于市区西北,面积05平方公里。

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

2、焦山

系“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

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673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