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服务器

如何管理服务器,第1张

问题一:如何做好一个服务器管理员?有哪些管理技巧 总体来说,服务器系统的管理是整个网络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小型单位网络中,单位的网络规模比较小,网络设备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属于傻瓜式的。
这里的服务器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系统两个方面。服务器系统的管理是整个网络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所在,无论是网络 *** 作系统本身,还是各种网络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具体来说,服务器系统管理主要是安装、配置和管理网络 *** 作系统、文件服务器、DNS、WINS、DHCP等网络服务器,以及像Web、FTP、E-mail、RAS、NAT等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系统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保服务器各种协议和服务工作正常,确保服务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正常发挥。另外,还需要及时地更新服务器系统的版本或补丁程序,这不仅关系到服务器的性能发挥,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因为现在的 *** 作系统不断有新的安全漏洞被发现,及时安装补丁可以有效地阻止、填补这些安全漏洞。
目前在服务器系统管理方面的重点与难点当然是各种网络 *** 作系统的管理了。在这其中又包括各种不同版本的主流Windows、Linux和UNIX网络 *** 作系统的管理了。而每个系统中所包括的具体管理工作又非常多,非常复杂,但这些又是网络管理员所必须掌握的。至少,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网络管理员应该掌握主流的Windows和Linux网络 *** 作系统的管理了。在一些较大企业,或者一些特殊行业(如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中,UNIX、Linux系统又是最普遍采用的,所以UNIX和Linux系统管理对于专业网络管理员来说,又是必须要掌握的。当然,像其他应用服务器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掌握。
2.关键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这也是整个网络管理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网络设备比较高档的单位网络中。因为单位网络系统更依赖这些关键设备的正常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关键设备一般包括网络的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和服务器,它们是网络中的“节点”。对这些节点的维护和管理,除了需要经验积累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来监视其工作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
另外,为了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对一些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冗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端口角度进行,如对关键设备(如服务器、核心交换机)采取冗余链路连接,这样当其中一个端口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冗余链路就可以接替故障链路继续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另一层含义是对配置双份的设备或部件,如服务器中的电源、风扇、网卡,甚至内存等,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也可以配置两个。在正常工作时,这些冗余设备或部件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而在某部分出现故障时,则又起备份的作用。
在关键设备维护与管理中,服务器和网络总体性能的监控与管理是个技术重点和难点。要用到各种监控和管理工具,如流量监控工具MRTG、网络性能和通信监控的Sniffer类工具,带宽性能监控的Qcheck和IxChariot工具等。服务器性能方面的监控与管理还可利用 *** 作系统自带的性能和监控管理工具进行。
当然,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是整个关键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点与难点,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从事网络管理,甚至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共识。目前在关键设备方面,主要是以Cisco、华为3等品牌为主,掌握这两个主要品牌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方法是网络管理员所必需的。
3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是网络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如用户账户、密码、文件和网络访问权限、用户权利、用户配置文件及用户安全策略等。既要保证各用户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同时又>>

问题二:win7服务器管理器怎么下载 如果之前在 控制面板 - 程序 - 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 里没有这个选项勾栏
到官网去下载一下AD的补丁
microsoft/d=7887

然后你再去看 控制面板 - 程序 - 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 就有如图的东西

希望能帮助你

问题三:如何打开服务管理器 这两个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并不会影响你的计算机安全的,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

问题四:什么是服务器的管理ip?有什么作用?怎么配置? 有的服务器限制不同地区的IP登录,因为不同地区的IP不同。也就是限制不同地区的IP段。

问题五:新手站长如何轻松管理服务器安全? 在服务器上安装安全狗软件,并把服务器加入服云。
这样不仅可以为服务器提供防护功能,而且可以登陆服云管理服务器。
服云客户端有web版、pc版、手机端的,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服务器实时情况并进行调整服务器安全策略来应对攻击。让服务器更安全。
请采纳,谢谢

问题六:如何控制服务器 你的电脑登陆的时候是要登陆到域服务器上吗 如果是的话 那就没办法了 除非你的电脑脱离了域控制器的管理了 也就是说你不登陆到域控制器上 而是登陆本地的账号 比如administrator 你如果登陆到域上 那就只能遵循域管理员设定的规则 除非域管理员给你解除了那些限制 否则你是无法摆脱的 要解除 让管理员给你更高的权限 或者破解你的局域网里的域服务器 给你的登陆账号提权 只有这几种办法 其他的都不行

问题七:系统服务管理器怎么打开 1XP 在 开始---->运行------>输入servicesmsc而win 7 直接在开始,然后--->输入 servicesmsc
如图所示:
2然后就可以打开服务管理器了。
可以点击名称,按照字母进行排序
3选择一个服务后,可以右击,进行开启/关闭 等 *** 作。

问题八:电脑的系统服务管理怎么进入 一、打开电脑的系统服务界面方法:
1、点击开始菜单点击运行(或在键盘上按WIN+R快捷键),打开运行界面,输入servicesmsc指令,按确定。
2、直接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右键在d出的菜单中选择管理,d出的计算机管理界面,点击服务和应用程序,就能看到服务选项,双击即可打开服务界面。
3、点击开始菜单,选择控制面板,在管理工具界面,找到服务并双击,即可打开服务界面。
二、启动系统服务
第1步:使用本文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打开系统服务程序。
第2步:在系统服务窗口中找盯自己需要启动的系统服务,并双击此服务。如打开(DHCP Client)系统服务。
第3步:在打开的系统服务窗口中,单击“启动”按扭即可启动相关的系统服务了。

问题九:如何快速打开服务器管理器 常用方法 服务器管理器,右键,发送到桌面,建立快捷方式

问题十:如何管理服务器上的多个数据库 虽然这将减少托管所有这些数据库的成本,但是,这增加了管理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因为你现在要处理多个服务级协议和维护窗口。当你决定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托管多个数据库的时候,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是这些系统是否有互补的维护窗口。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在夜间放慢速度或者离线,另一个系统不能在白天放慢速度或者离线,这些系统就不适合共享一个服务器,因为你在需要为系统使用补丁或者处于其它原因要让系统离线的时候,你没有有效的维护时间窗。 你需要考察的下一个决定因素是这些系统的服务级协议。需要99%的开机时间的系统能够安排在一起,因为你可能会为这些系统(也许是集群解决方案)建立一个比非重要任务系统更强大的环境。这可以为你节省额外的成本,因为你现在不需要采购任何高端系统。具有更高的服务级协议的系统也可能会有同样的维护时间窗。因此,这些系统在一开始就是互补的。 承担工作量 对托管多个数据库的SQL服务器进行维护的最大难题是时机。 当然,当把多个数据库集中在一个SQL服务器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是否有足够的CPU和内存资源处理这些客户程序添加到这个数据库服务器的工作量。如果单个服务器不能提供需要的CPU和内存资源,那么,把这些数据库都集中在那台服务器上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你经过这个整个决策过程并且把这些数据库都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之后,你如何保持这些系统的健康和在高峰期仍能运行与其它任何数据库解决方案一样,你仍需要处理自己的备份、索引碎片整理和重建、以及为 *** 作系统和SQL服务器使用补丁。 处理托管多个数据库的SQL服务器的维护的最大难题是时机。你需要保证你的维护任务能够在这个SQL服务器托管的全部数据库计划的维护时间窗内完成。在任何数据库的维护时间窗之外进行维护工作都将引起数据库运行缓慢,因为硬盘和CPU资源现在被维护活动占用了,而不是处理正常的数据库查询。 重新索引工作 已经证明是有用的一个技术是比正常运行重新索引指令更频繁地对你的索引进行碎片整理。整理碎片的指令比重新索引指令有更多的好处。第一,索引碎片整理指令是一种在线 *** 作,而重建索引是一种离线工作(除非你运行SQL服务器2005企业版或者更新的版本)。第二,如果你频繁地运行索引碎片整理指令,每一次运行这个指令的时候工作量都比较少。 例如,你每个星期检查一次索引碎片,它显示碎片是70%。这样,你就可以运行一个索引重建指令清除这些索引。 然而,你在第二天再检查索引碎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它可能是大约8%至10%的碎片。因此,如果你每天运行一个索引碎片整理指令而不是每个星期运行一次索引碎片整理指令,每一天要做的工作就很少,这个工作就能够更快地完成,可能在每天的维护时间窗内完成。 即使你在时间窗内不能让这个系统离线,由于碎片整理 *** 作是一种在线 *** 作,这个系统在整理碎片 *** 作的时间将继续发挥作用,只是反应速度比正常情况下稍微慢一点。 数据库备份 备份是在一台服务器上托管多个数据库的时候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每一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备份要求。备份数据库也许是能够在SQL服务器运行时执行的最繁重的任务。并不是因为这种备份需要占用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这个任务占用的资源一般是很低的,除非你在备份的时候对数据库进行压缩),而是因为备份一个大型数据库需要占用大量的硬盘资源。 当进行全面备份的时候,整个数据库必须从硬盘读取。如果你的硬盘系统非常繁忙,这个备份会引起性能严重下降。这种备份的最佳解决方案是选择合适的时机。你还可以寻找能够在备份的同时允许对数据库备份进行压缩的第三方工具。由于这将增加SQL服务器上的CPU的工作量,它通>>

试题库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开发的软件系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试题库管理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题库管理系统论文篇一

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设计

摘要:教考分离是现代教学管理的趋势,建立试题库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教考分离并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通用试题库的建设需求,设计了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数据库模型。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集试题管理和试卷命题等功能为一体,可以使教师便捷地对试卷库中的试题进行管理。按要求命题,生成试卷以及对试卷质量做综合评价,每套试卷都具有结构合理性和覆盖全面性。

关键词:教考分离;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2)06-0230-02

传统的教考统一模式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从试卷命题到阅卷,从成绩分析到试卷分析,几乎都是由几个教师一手 *** 办。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教者同时作为考者在组织教学到实施考试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非规范性[1]。实行教考分离可以使试卷的命题、阅卷、统分、成绩和试卷分析等考务工作,由教务部门组织完成,与教师无关,要真正做到教考分离,必须建立完善的试题库及试题库管理系统[2]。

一、需求分析

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求。

(一)试题库科目与题型设置自主

试题库科目与题型设置自主性指用户不但能自主创建科目试题库,而且能为各科目试题库自主创建或者添加题型。由于科目自身之间存在差异,科目性质不同,对试题分类的要求不一样,比如理科和文科;相同的试题分类 方法 ,不可能适合所有考试科目,试题库如果使用相同而固定的分类方法,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用户希望试题管理系统能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科目和题型,这样就能跟上实际工作的变化,不用经常修改软件了。

(二)试题库可扩充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各门学科都在发展变化,考试考查内容就要相应变化;另一方面,考生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所考核的水平、能力层次也应相应变化。因此,题库中的试题要经常发生变动,必须不断更新,增加新的试题并且淘汰过时的、不好的试题。试题库可扩充性和开放性指用户具有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的权力[3]。

(三)组卷方式的灵活性

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应允许用户自由地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根据特定的组卷方式组卷。建立试题库系统是为了解决组织考试过程中命题工作繁琐和不够客观的问题,提高出题的效率和科学性,因此设计试题库时要考虑试题库的存贮问题[4]。

(四)通用和广泛的适应性

试题管理是一个应用面极广的工程,各科目之间的差异和应用者个性的差异决定着对试题管理程序的不同要求,过分细化和专业型的管理方案在满足少数用户的同时必然给其他更多用户带来不便。

(五)兼容性良好

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最终在不同的用户机器上使用,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机器性能和运行环境,要尽可能考虑程序的普适性和对硬件的依赖。另外,系统 *** 作要简单、方便,不要求用户具备专业的数据库知识,即使是非专业的教师也能够方便地 *** 作。要能够与大部分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相兼容。

二、系统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试题库管理、系统维护、试卷管理等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试题库管理模块包括试题的录入、答案录入、题库查询等;系统维护包括试题及答案的增加、修改、删除、题库备份,以及对库中各类表的 *** 作;试卷管理包括组卷和试卷的调用、编辑。综上所述,可以把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归纳成三层结构,即包括数据库系统、题库系统、组卷系统三部分。其体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用户登录模块

在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识别用户身份:系统管理员、或教师。不同的角色进入系统后可以 *** 作该用户权限范围内的功能。如果该用户输入的用户错误,则提示登录错误。如果输入的用户根本不存在,系统则提示非法登录,该用户不存在。管理员登录成功,具有用户和功能模块管理权限。

(二)试题库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户管理和试题库管理。用户管理是系统管理员成功登录以后,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修改和删除处理,包括对用户权限的分配等。管理员可以添加教师用户,可以对试题的录入、试题的输出、科目的分类管理、权限的分配进行 *** 作。生成试题功能主要则是教师用户对其管理,教师可以对试题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删除。

(三)组卷模块

组卷功能分为自动与手动两种。自动组卷即系统根据输入的试卷参数,按照已设定的组卷策略组卷,试卷主要参数有: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难度、题型结构等。其中题型结构包括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或多选题)和主观题(填空题、短文字题或长文字题)。系统自动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试卷,如果自动生成的试卷教师不满意,可通过查询的方式修改试题,若想使用组卷结果,直接另存为word文件即可使用。自动生成试卷的流程如图2所示。

另外,系统还提供了手动组卷功能,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授课的知识点的侧重点,输入组卷参数,与自动组卷不同的是在考察的知识点参数和题型参数下,教师将手动选出具体的试题来完成组卷功能。

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是基于Window环境下,使用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环境作为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08数据库,功能强大, *** 作方便灵活。整个系统包括教师模块、学生模块、试题管理模块、组卷功能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具有高效、经济、灵活等特点。实践证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杜勇,樊晓雷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8,(2):29-30

[2]詹速汉高等数学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8,(2):31-32

[3]李莉,陈未如,王翠青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5,(3):236-240

[4]文渊,陈惠贞,陈俊荣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试题库管理系统论文篇二

浅谈试题库系统的开发建设

摘要试题库系统建设是实现教考分离的重要保障。文章从试题库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试题库系统的需求,对试题库系统应该具体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工作体会。

关键词试题库 系统 开发

一、建立试题库系统的必要性

学校建立题库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纸质试题库,一种是建立电子文档试题库。两种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2套以上试卷组成试题库,然后由考试管理员抽取其中一套试卷考核用于正考、补考,每学期试题库仅用于该学期课程,不能用于重复开设的课程,致使同一课程重复多次重新命题,造成试题内容重现增加、试题库利用率低、试题安全度降低。因此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建立试题库,严格实施教考分离,确保教学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也需要尝试试题库公开化,使得学生明确必须掌握的课程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试题库系统的需求分析

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

通过调研,我们任务试题库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的一些功能:

(1)试题库系统参与者:教师、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2)教师在该系统上的功能有如下:注册、登陆、修改个人资料、退出系统、查询课程、上传试卷、查询试卷、修改试卷、删除试卷。

(3)普通管理员在该系统上的功能有如下:设置试卷信息、生成试卷、打印试卷、封存试题、解封试题、课程管理。

(4)超级管理员在该系统上的功能有如下:管理教师、管理普通管理员、课程管理、初始化系统。

三、试题库系统的建立

(一)系统建立要实现的功能

(1)自定义试题库管理系统目录。可以按专业、学科、章节等进行目录细分。

(2)试题录入和试题批量导入。

(3)强大的试题编辑功能,并与通常应用编辑工具有共通。这样就可以不分专业,不分学科快速方便的录入试题数据。

(4)灵活的试卷构造功能,用户可自定义试卷标题、试题数量、总分、试题难度系数、分数标注等。

(5)生成试卷文档格式标准通用。能够合理使用,有效再编辑,保存,方便浏览和打印输出。

(6)题库管理,可以随时分散和集中管理题库数据。

(二)试题库模块构建

题库系统应该由帐户管理、命题管理、审题管理、题库管理、考试设置、考试分析、系统设置七大功能模块组成,贯穿题库建设及考试组织工作整个过程。

(三)系统功能构建

命题管理。命题管理用于试题的编辑、录入,可脱离题库系统独立进行命题、命题情况统计、录入及修改试题。并且支持导入、导出题目。将试题的编辑工作独立出来,起到保障题库系统的保密性,以及简化题库资源的录入工作。

审题管理。审题是业务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审题工作直接关系试题质量,审题系统对题库中未“终审”的题目进行审核、校对。

题库管理。主要对海量题库资源进行管理、更新、补充等环节的综合控制模块。数据按照科学的归纳、分类、整理,形成庞大的科学资源库,保证出卷质量。

试卷管理。建立试卷。试卷基本属性:设置试卷名称、考试时间、考生范围、防舞弊 措施 等信息。试卷相关参数:设置成绩公布方式、题型顺序等信息。试卷题目内容:设置试卷具体题目内容信息。

试卷内容微调。根据组卷过程中设定的参数自动抽取相关题目,组卷人员经过审阅不符合要求的题目通过手工换题或自动换题功能进行更换题目,直至试卷中的所有题目都吻合考试要求,提高试卷质量。

试卷分析。系统提供详细试卷分析,对试卷难度、题型、知识点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帮助考务人员有效的把握试卷综合情况。

生成纸质试卷。系统提供生成word试卷功能,具备多种word试卷标准模版供用户选择。生成word文件后,系统自动规范试卷格式,直接印刷输出。

网上考试。系统可以提供多种网上考试模式,丰富考试形式,提供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四、试题库系统建设的几点体会

(1)试题库的建立与使用流程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试题库建立时,由系统管理人员分配各用户名和权限,确定各课程负责人。各课程负责人按照课程考核要求设置考核基本信息,并增加或修改命题、审题人员,给予相应 *** 作权限。各命题人员按照指定的任务和分配的权限进行命题,同时给予参考答案。命题后提交指定审核人员对试题的内容进行准确性检查,防止录入 *** 作错误。通过审核后的试题存放在试题库中以便应用。使用试题库时,由考务管理员在试题库系统中按照指定算法对系统进行组卷,组卷后交指定负责人审核试卷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后进行制卷、实施考核。

(2)试题库和试题内容需要进行保密和访问权限设置。试题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命题和使用中必须注意试题的保密性,需要与各使用人员签订保密 责任书 。在系统中要设置访问记录,以便跟踪调查。原则上命题人只能查看自己所命题,一经提交无权修改与访问。为了防止对试题库数据的分析与提取,有必要对已经提交的数据(试题),采取相应数据加密技术对试题内容进行处理加密,不能直接出现明码,防止非法用户盗用、分析数据库。

(3)试题库需要及时的更新和修改。我们将试题库系统集成在一张软盘上,发给每一位参与试题库建设的教师,使教师能够随时更新试题库内容,只要履行规定的程序就可对总题库进行更新补充,从而保证考核内容与授课内容的完全同步,保证考核内容的与时俱进。

(4)试题库的使用离不开教师改变常规的 教学方法 。实行试题库后,教考分离后,授课老师就必须更加明注重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授课老师必须按教学大纲讲授和辅导,引导学生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

试题库管理系统论文篇三

理论力学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摘要:采用B/S架构,设计了理论力学试题库,同时采用VC++开发了客户端浏览器。规划了理论力学试题库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并对每个功能模块以及智能随机组卷方法做了说明解释。理论力学试题库的使用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试题库;自动组卷;随机数

考试是考察教师教学成果和反映学生学习程度的主要手段。考试试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选评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手工组卷是一种拼凑式的组卷方式,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如试卷的编辑、整理工作繁琐、组卷效率低;缺乏衡量和评价试卷难度和试卷质量的客观标准;也存在自教自考,试题数量和试卷难度不合理的情况以及在试卷中容易出现错、漏、缺现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普及,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也使 教育 观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及考试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试题库通用平台建设,可改革考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人工组卷,规范组卷程序,使组卷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实现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1-4]。

一、理论力学试题库的三层体系结构

理论力学试题库以面向Intrnet环境下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的方式开发。该系统既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以单服务器多客户端的方式运行,实现多客户端的并发访问;也可以在单台主机上运行。同时可以通过网站的后台,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理论力学试题库系统的B/S体系结构,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采用>⑴打开“服务器管理器” , 单击右上角“工具” 菜单, 在d出的菜单中选择“DNS”

⑵打开“DNS管理工具” , 左侧的“正向查找区域” 上, 单击鼠标右键, 在d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区域”

⑶进入“新建区域向导” 欢迎界面

⑷进入“区域类型” 选择界面, 选择区域类型为: “主要区域”

⑸进入“区域名称” 界面, 在区域名称中输入本DNS服务器负责管理的区域名称“fjnueducn”

⑹进入“区域文件” 界面, 使用默认设置, 不做修改

⑺进入“动态更新” 界面, 选择最下面的“不允许动态更新”

⑻进入“新建区域向导” 完成界面, 显示了前面设置的信息

"主机记录” 用于记录一个区域中主机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是DNS服务器中最常使用的记录。

⑴在新建的正向解析区域“fjnueducn” 上, 单击鼠标右键, 在d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主机”

⑵进入“新建主机” 界面, 在名称中输入主机名dns1, 在“IP地址” 中输入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19216883201

⑶同理在正向区域中为其他服务器添加主机记录 (dns2、>

运维人员做好服务器运维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服务器的安全策略,以及制定应对攻击等突发情况的方案。

安装像安全狗这类的服务器防护软件,可以确保服务器受到攻击的时候依然能够稳定的运行。

作为运维人员,时刻掌握服务器的实时情况是十分必要地,及时调整服务器的防护设置是确保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可以把服务器加入下服云,然后利用服云的云端来实时监控服务器的状况,并且可以再云端设置管理服务器十分便捷。

制定服务器运维管理制度,对服务器进行分类,不同的服务器有不同的管理员,并制定不同的管理规则。

对服务器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注意服务器的日常维护,比如清理日志、清理磁盘、优化系统等。

对服务器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定位问题,并及时解决。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有以下特点。
1、自由度高:根据需求自由配置服务器硬件和软件环境,满足特定的业务。
2、安全性高:加强服务器的安全性,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3、灵活性高: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4、控制权高:完全掌控服务器的运行情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属于软考高级资格考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科目在上午考试,考试题型为客观选择题,满分为75分,考试时间为9:00-11:30。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考试科目为综合知识,满分为75分,题型为客观选择题。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综合知识科目考试范围如下:
1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11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111 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含义、特征或属性;
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构成;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112 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113 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网络设备、网络接入、网络设计与规划、性能指标);
服务器技术(体系结构、性能指标);
存储技术;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管理体系、数据仓库);
中间件技术;
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规划与设计;
114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及其生命周期;
软件架构(定义、模式、分析与评估);
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的质量管理及其评估;
软件测试及其评估;
软件集成技术与管理;
115 新一代信息技术;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
大型信息系统;
12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121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有关概念;
信息加密、解密与常用算法 122 信息系统安全;
常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技术、设备、设施、工具和方法;
13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
131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
132 信息化发展战略;
区域信息化;
领域信息化;
133 电子政务;
134 电子商务;
135 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
136 智慧化;
14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41 信息系统服务业及发展;
14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发展;
143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概念和发展;
144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的标准和框架;
15 信息系统规划;
151 大型信息系统;
152 信息系统的规划流程;
153 信息系统的规划工具;
16 企业首席信息官及其职责;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
21 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体系;
211 项目管理基础;
21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213IPMP/PMP®;
214PRINCE2®;
定义与结构;
原则;
主题;
流程;
工具;
215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216 项目管理的量化;
22 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影响;
23 信息系统项目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V 模型;
原型化模型;
螺旋模型;
迭代模型;
敏捷开发模型;
24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3立项管理;
31 立项管理内容;
32 可行性研究;
33 项目评估与论证;
4项目整体管理;
41 项目整体管理的含义、作用;
42 项目整体管理过程;
421 制订项目章程;
422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
423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424 监控项目工作;
425 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426 结束项目或阶段;
43 项目整体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5项目范围管理;
51 项目范围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52 项目范围管理过程;
521 规划范围管理;
522 收集需求;
523 定义范围;
52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WBS;
525 确认范围;
526 控制范围;
53 项目范围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6项目进度管理;
61 项目进度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62 项目进度管理过程;
621 规划进度管理;
622 定义活动;
623 排列活动顺序;
624 估算活动资源;
625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626 制订进度计划;
627 控制进度;
63 项目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7项目成本管理;
71 项目成本和成本管理基础;
72 项目成本管理过程;
721 规划成本管理;
722 估算成本;
723 制订预算;
724 控制成本;
73 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8项目质量管理;
81 质量管理基础;
82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821 规划质量管理;
822 实施质量保证;
823 控制质量;
83 项目质量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9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9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92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921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922 组建项目团队;
923 建设项目团队;
924 管理项目团队;
93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0项目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
101 项目沟通管理基础;
102 项目沟通管理过程;
1021 规划沟通管理;
1022 管理沟通;
1023 控制沟通;
103 项目沟通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04 项目干系人管理基础;
105 项目干系人管理过程;
1051 识别干系人;
1052 规划干系人管理;
1053 管理干系人参与;
1054 控制干系人参与;
106 项目干系人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1项目风险管理;
111 风险和项目风险管理基础;
11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1121 规划风险管理;
1122 识别风险;
1123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1124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1125 规划风险应对;
1126 监控风险;
113 项目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2项目采购管理;
121 采购管理基础;
122 采购管理过程;
1221 规划采购管理;
1222 实施采购;
1223 控制采购;
1224 结束采购;
123 采购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24 招投标方法和程序;
13项目合同管理;
131 合同管理基础;
132 合同管理过程;
1321 合同签订;
1322 合同履行;
1323 合同管理;
档案管理;
索赔管理;
违约管理;
1324 合同收尾;
133 合同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4信息文档管理、配置管理与知识管理;
141 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142 配置管理基础;
143 知识管理基础;
15项目变更管理;
151 变更管理角色职责;
152 变更管理工作程序;
153 项目变更管理与其他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6战略管理;
161 组织战略管理;
1611 战略与战略管理;
1612 组织战略的主要内容;
1613 战略实施过程分解;
1614 战略监控;
1615 战略评价;
162 组织战略的类型和层次;
1621 组织战略类型;
1622 组织战略层次;
1623 组织战略目标分解;
1624 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
17组织级项目管理;
171 组织级项目管理概述;
172 组织级项目管理的内容;
173 组织级项目过程管理;
174 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175 组织级项目管理流程体系设计;
176 组织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
18流程管理;
181 流程管理基础;
182 流程分析、设计、实施与评估;
183 流程重构与改进;
184 项目管理流程的管理和优化;
19项目集(大型项目)管理;
191 项目集管理基础;
1911 项目集管理标准;
1912 项目集相关角色界定;
1913 项目集经理的角色及其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192 项目集与战略一致性;
1921 项目集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
项目集商业论证;
项目集计划;
1922 项目集线路图;
1923 环境评估;
事业环境因素;
环境分析;
193 项目集生命周期和收益管理;
1931 项目集生命周期;
项目集定义阶段;
项目集收益交付阶段;
项目集收尾阶段;
1932 项目集收益管理;
项目集收益识别;
项目集收益分析与规划;
项目集交付;
交付项目集收益;
项目集收益维持;
194 项目集干系人管理;
1941 项目集干系人识别;
1942 编制项目集干系人管理计划;
1943 管理项目集干系人;
1944 监控项目干系人;
195 项目集治理;
1951 项目集治理委员会及其责任;
项目集治理与组织愿景;
项目集的批准、签署和启动;
项目集筹资;
建立项目集治理计划;
沟通与签署项目集成功标准;
批准项目集方法与计划;
项目集绩效支持;
项目集报告与控制;
项目集组件启动移交和收尾;
1952 项目集组件治理与其他支持活动;
项目集组件治理;
项目集信息系统;
项目集知识管理;
项目集管理审计支持;
196 项目集管理支持过程;
1961 项目集整合管理;
1962 项目集沟通管理;
1963 项目集财务管理;
1964 项目集采购管理;
1965 项目集质量管理;
1966 项目集范围管理;
1967 项目集资源管理;
1968 项目集风险管理;
1969 项目集进度管理;
20项目组合管理;
201 项目组合管理基础;
2011 项目组合管理概念;
项目组合管理和组织治理的关系;
项目组合管理模块;
项目组合管理办公室和组合经理角色;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周期;
2012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组;
定义过程组;
调整过程组;
授权与控制过程组;
2013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输入和输出;
贯穿项目组合过程的关键可交付成果;
202 项目组合治理管理;
2021 制订项目组合管理计划;
2022 定义项目组合;
2023 优化项目组合;
2024 授权项目组合;
2025 规定项目组合监督;
203 项目组合绩效管理;
2031 制订项目组合绩效管理计划;
2032 管理供应与需求;
2033 管理项目组合价值;
204 项目组合风险管理;
2041 制订项目组合风险管理计划;
2042 管理项目组合风险;
21项目管理办公室;
211 组成、只能和类别;
212 项目管理师在组织级 PNO 中的职责;
213 组织级项目管理办公室;
214 项目集和项目集管理办公室;
2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21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2211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概念与内容;
2212 建立安全策略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2213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设计原则;
221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22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
2221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2222 信息安全系统;
2223 信息安全系统架构体系;
2224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基础;
2225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体系结构;
ISSE-CMM 基础;
ISSE 过程;
ISSE 体系结构;
223PKI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2231 公钥基础设施(PKI);
2232 数字证书及其生命周期;
2233 新人模型;
2234 应用模式;
224PMI 权限(授权)管理基础;
2241 PMI 权限(授权)管理基础设施;
2242 PMI 与 PKI 的区别;
2243 属性证书定义;
2244 访问控制;
2245 PMI 支撑体系;
2246 PMI 实施;
225 信息安全审计;
2251 安全升级概念;
2252 建立安全审计系统;
基于入侵监测预警系统的网络与主机信息监测审计;
重要应用系统运行情况审计 2253 分布式审计系统;
23知识管理;
231 知识和知识管理概念;
232 知识管理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233 知识产权保护;
24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41 法律;
2411 合同法;
2412 招投标法;
2413著作权法;
2414政府采购法;
242标准;
2421基础标准;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 11457-2006;
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辑符号及约定 GB/T 1526-1989;
信息处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 GB/T 14085-199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 GB/Z 31102-2014;
2422生存周期管理标准;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6-2007;
系统工程 系统生存周期过程 GB/T 22032-2008;
系统与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环境服务 GB/T 30972-2014;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4394-2008 2423 文档化标准;
系统与软件工程 用户文档的管理者要求 GB/T 16680-2015;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T 9386-2008;
2424质量与测试标准;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1 部分:概述 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2 部分:策划和管理 GB/T 189052-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3 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3-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4 部分:需方用的过程 GB/T 189054-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5 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6 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GB/T 189056-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2 部分:外部度量 GB/T 162602-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3 部分:内部度量 GB/T 162603-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4 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 GB/T 162604-2006;
25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251数学建模基础知识;
252数据分析处理基础知识;
253运筹学基本方法;
254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55系统管理基础知识;
26专业英语;
261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
262掌握本领域的英语词汇;
27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职业道德规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23年系统分析师备考知识点集锦
格式:DO大小:1118997KB 2022年下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二期模考试卷(案例分析)
格式:DO大小:296428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7787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