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维度是什么

14维度是什么,第1张

>

视频讲的很清楚,不过仅限理论物理学范畴,是可以感知的四维及理论存在的七维,换一种分类方式就是十个空间维度及一个时间维度还有一说是即便加上时间维度也只有十维,“第十一维”是弦理论中后加的,说法不一

  (左图为弦理论)

我们定义一个点,没有长度和宽度,然后我们引入另外一个点,连线之后得到一维,之后再做一条相交线定义2维,然后再在另外一个面上加上一条相交是我们所能理解的立体3维,之后加上整个体系上加入单一时间线这条就是第四维度,也就是我们生活的维度,之后我们进入第五维度,在时间体系。另外一个平面上加入的线,这个就是五维,递推2维上有无数的一维,3维上可以有无数的2维直线,而四维上可以有无数的3维体系,那么五维就是有无数的时间线可以选择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时间只能单向流动了,因为低纬度物体只能在高纬度中选择一条路线。

在数学中有人提出“36维度”说,不过在下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找到了我也未必看得懂)

还有人说维度是无穷多的,既然空间维度中有无穷多的可能性,那么维度也可能遵从这个规律,纯数学意义上的希尔伯特维,以及由此引申到相干性的物理维,理论上可以从零玩到无穷大维,而空间维至今也众说纷纭,没什么所谓"科学常识”

当然,在下还是更相信“十一维度”说

科学家所说的宇宙存在11个维度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因为人类现在也只是找到了实为空间在人们的概念之中,存在的这种形式,11维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类还不清楚,虽然没有找到入口,但是这是人类的一种设想。

因为科学家根据空间的叠加,以及时空的不可分割性,推断了更高维度空间存在的可能性,比如只存在长宽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二维世界只能前后左右的,这个空间就是二维空间而叠加了一个高度,所有的二维空间叠加在一起就成为了三维空间,人们对此进行推测,四维空间就是把所有的三维空间叠加在一起,然后再加上一个时间轴,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变成了四维空间,至于怎么找到这个空间如何进入,这是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去研究的内容。

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方向,我们要清楚高纬度的空间到底存不存在,证明了它是否存在,然后我们再想办法打开这个维度,因为人们对于高维度的空间有着很大的向往之心,就是因为高纬度的空间生物拥有着我们所不能做到的事情的能力,比如我们只能是前后左右上下这样的移动,但是他们可能存在另外一种法则向另外一个方向去移动,就能够达到穿越地球现有的固体这样的目的有可能改变人们所有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是三维生物,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生活在四维空间之中。

关于实践,关于空间是科学家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研究的内容,这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其实关系并不大,因为这些东西的研究需要足够高深的理论基础,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不需要太多的人去研究这个东西,只要有那么一小波人研究他们,并且让它稳步的推进就足够了。

M理论。 另一则定义: M理论系由刘易斯、亚伦(Louis Allen)所提出。针对社会、经济等观点,对管理者及被管理者之真实态度调查所得,而提出一综合性管理定义之理论。 历史的玩笑:回到11维 广义相对论没有对时空维数规定上限,在任何维黎曼流形上都能建立引力理论。超引力理论却对时空维数规定了一个上限——11维。更吸引人的是,已经证明,11维不仅是超引力容许的最大维数,也是纳入等距群SU(3)×SU(2)×U(1)的最小维数。描述强力的标准模型,即量子色动力学,是基于定域对称群SU(3)的规范理论,它的量子叫做胶子,作用于一个叫“色”的内禀量子数上。描述弱力和电磁力的温伯格-萨拉姆模型,是基于SU(2)×U(1)的规范理论。这个规范群作用在“味道”上,而不是在“颜色”上,它不是精确的,而是自发破缺的。由于这些理由,许多物理学家开始探讨11维的超引力理论,期望这就是他们寻求的统一理论。 然而,在手征性面前,引力理论的一根支柱突然倒塌了。手征性2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自然对象都有类似于人的左手与右手那样的对称性。像中微子的自旋,就始终是左手的。 20世纪20年代,波兰人卡卢扎(TKaluza)和瑞典人克莱因(OKlein),发现从高维空间约化到可观测的4维时空的机制。若11维超引力中的7维空间是紧致的,且其尺度为10-33厘米(缘此其不被觉察),就会导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需的SU(3)×SU(2)×U(1)对称群。但是,在时空从11维紧致化到4维时,却无法导出手征性来。到了1984年,超引力丧失领头理论地位,超弦理论取而代之。当时,“让11维见鬼去吧!”——“夸克之父”盖尔曼(MGell-Mann)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不少物理学家对11维的失望情绪。 从1984年起,人们认定10维时空是最佳选择,10维时空的弦论替代了11维时空的超引力理论。曾流行过五种弦论,其不同在于未破缺的超对称性荷的数目,以及所带有的规范群。在10维时空中,最小的旋量具有16个实分量,有三种弦论的守恒超荷恰巧对应于这种情况,它们是类型Ⅰ、杂优弦HE和HO。其余两种弦论含有2个旋量超荷,称为类型Ⅱ弦。其中,类型ⅡA的旋量具有相对的手征性,类型ⅡB的旋量具有相同的手征性。HE和HO二种杂优弦,分别带有E8×E8规范群和SO(32)规范群。类型Ⅰ弦也具有SO(32)规范群,它是开弦,而其余的4种弦是闭弦。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反常自由的,即弦论提供了一种与量子力学相容的引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HE弦至少在原则上能解释所有已知粒子和力的性质,当然也包括手征性在内。 然而,弦论绝非美轮美奂,至少可从四方面对它诘难。首先,人们本将弦论当作物理统一理论来追寻,它的五种不同理论却又给出了五种不同的宇宙,若人类生活在其中的一种宇宙之中,那么其余四种理论描述的宇宙,又是何等样的生物居住其中呢?其次,若将粒子看作弦,那为什么不将它们看作膜,抑或看作p维客体——胚(brane)呢?再者,关于弦论的实验验证,传统的粒子加速方法,显然受到技术和经费两方面限制,然而新的方法又在何处?最后,超对称性容许时空的最大维数是11维,为什么弦论只到10维就戛然而止了呢?余下的那一维是逃逸了,还是隐藏起来了呢? 历史真会开玩笑,在人们让11维“见鬼”十年之后,1994年开始了弦论的第二次革命。此后,五种不同的弦论在本质上被证明是等价的,它们可以从11维时空的M理论导出。经历了十年艰苦卓绝的辛劳,人们居然又回到了原来的时空维数,否定之否定实在是条奥妙的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885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