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洋科技浸入式液冷技术与其他传统的有什么区别?

兰洋科技浸入式液冷技术与其他传统的有什么区别?,第1张

兰洋液态散热即浸入式液态散热(以下简称“兰洋液冷),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风冷和水冷散热替换成新型的液体散热,将所有电子元器件全部浸泡在特殊的冷却剂中,通过冷热交换带走电子元件热量的单相散热方式。
兰洋液冷方式吸收热量的效率可达空气的 1000 倍以上,并且可以将冷却能耗降低至少50%。此外,由于“浸没式液冷”技术使服务器等设备不再需要风扇,所以使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将会是静音的数据中心,机房全年PUE(负载耗能占比)可轻松降至 11 以下。浸没式液冷服务器也因此实现了高密度、低噪音、低传热温差、自然冷却的效果。
目前,兰洋科技将PC市场作为切入点,以最新的液态散热技术为核心,以智能电脑主机为载体,建立了新型智能稳定高效的浸入式液态散热系统。主机内胆最大程度匹配现有部分机箱;内部安装AI语音模组,全程声控,显示屏集成电容触摸功能,触摸敏感,反应迅速,温度控制更加准确。性能方面,由于采用特殊导热液体(注:导热液具备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性、高流动性以及高热传导等特性),配合机箱内部热流道设计,与芯片达到最大的热交换效率,因此性能可比同配置水冷主机提升约30%,稳定性同比提升近 2 倍,超频状态下的芯片温度控制更稳定,较水冷温度降低约20%;CPU和GPU芯片工作温度与室温的温差在50°C以内,达到芯片近最佳工作温度。
为了更直观地测试兰洋液冷技术的散热优势,实验者在室均温18°C的条件下,使用专业的CPU拷机软件“Furmark”,对硬件配置相同但散热方式分别为风冷、水冷以及兰洋浸入式液冷的三台PC,进行了三小时十五分钟的极限拷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风冷散热的设备,在 17 分钟后GPU达到82°C,触及温度墙,芯片开启过温降频保护机制,测试停止。水冷式散热在 125 分钟时,温度达到近乎稳定状态,之后便稳定在70°C。而兰洋液冷方式在 2 分钟后便稳定在了43°C,效果优势可谓非常明显。
除了性能方面让采用传统散热方式的主机难以望其项背之外,兰洋科技主机的外观也是做到极致酷炫。全透明的机箱内胆,半开放式的机箱外体,配合高透液体以及灯条设计,为DIY发烧友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可谓完美诠释了“全球首创,‘浸’享科技”该有的样子。令人期待的是,几天以后,这款全球首台首创首发的浸入式液冷PC联合雷神科技品牌即将量产进入消费者手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1、可扩展性。不过是什么服务器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这是因为企业网络不可能长久不变。如果服务器没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当用户一增多就不能胜任的话,一台价值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服务器在短时间内就要遭到淘汰,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承受的。
2、易使用性。液冷服务器的功能相对于PC机来说复杂许多,不仅指其硬件配置,更多的是指其软件系统配置。液冷服务器要实现如此多的功能,没有全面的软件支持是无法想象的。
3、可用性。对于一台高性能服务器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可用性”,即所选深度学习GPU服务器能满足长期稳定工作的要求,不能经常出问题。
4、易管理性。在服务器的主要特性中,还有一个重要特性,那就是服务器的“易管理性”。服务器虽然在稳定性方面有足够保障,但也应有必要的避免出错的措施,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出了故障也能及时得到维护。
说到这给你推荐个非常专业的公司——蓝海大脑。不管是深度学习液冷服务器还是水冷工作站、图数据一体机、大数据一体机、时空数据一体机、遥感测绘平台、气象大数据一体机在扩展性、适用性、可用性和管理性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主要应用在因大时代、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生命科学、医药研发、遥感测绘、智慧气象等领域。当然你也可以去网上搜搜,多了解些总是没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914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