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典固态硬盘好吗?

金典固态硬盘好吗?,第1张

简单的说,IBM是做行业解决方案的,这些包括做服务,软件,方案,外包,当然也有硬件方面,电脑已经卖给联想了,但是服务器没有卖,所以现在IBM的重心是在服务,硬件做服务器等高回报的产品。
IBM ,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业务遍及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
1995年,IBM 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是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现有 200 多位中国的计算机专家。随后在 1999年又率先在中国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现有2000多位中国软件工程师专攻整合中间件,数据库,Linux 等领域的产品开发。
二十多年来, IBM 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电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IBM 的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各条战线。
与此同时,IBM 在多个重要领域占据着领先的市场份额,包括:服务器、存储、服务、软件等。
=============
IBM 的历史
>

时间频率体系,用于保证全球时间统一。 整个时间服务体系,通过测时、守时、授时、用时四个步骤,最终实现全球的时间统一。而唯有时间的统一,才能保证社会生活各行各业正常运转。其主要产品形态包括两类: 1)频率类产品 ,为时间的载体,主要包括原子钟、晶振、频率组件及设备,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 2)时间同步类产品 ,即时间同步算法在硬件的实现,为时频行业的主要应用,一般形态为授时板卡、时间服务器,以稳定的信号为基准信号,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校准。

授时体系事关安全,是经济命脉、安全,处于战略核心位置。 1)授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军用、通信、电力、金融等。 美国国土安全部提供的资料,第21号总统政策指令中所确定的16个关键行业里,有11个依赖于精确授时。 2)美军提出授时战概念,凸显时频行业的重要性。 2017年,美国空军战略与技术中心研究人员提出授时战概念,指出授时要像定位、导航那样重视。 3)授时体系对于经济命脉、安全至关重要。 一旦授时系统受到攻击,如国防系统、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等,产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面临瘫痪无法正常工作的危险。

军工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拉动对时频行业的稳定增长需求 1)高精准时频技术是信息化作战的基石。 所有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都必须有高精度的频率源作支撑,时间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化作战装备、主站武器平台、大型信息系统等方面,时间精度的需求从秒级到纳秒级不等。 2)国内军工信息化建设为大方向。 美军经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的变革,2010年美军信息化程度达到80%-90%,国内目前信息化装备水平低,总体信息化程度不足10%,差距巨大。根据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机械化 ,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到2050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因此未来想当长一段时间,军工信息化建设为军费投入的重点。根据中国产业网数据,假设未来20年军费保持7%的增速, 装备费用占比为32%,20年后信息技术含量水平累计增长达到50% ,预计未来10年军用信息化市场需求保持 15%-20%的复合增速。 而军用信息化市场的增长,将直接带来时频市场的稳定增长。

5G拉动时间产品需求增长。 1)在通信领域,时间同步产品包括:时间服务器、时间同步板卡。 时间服务器可以理解为有线侧中的时间同步,主要放置于一级时钟节点(全网中心及各省中心)、二级时钟节点(省内重要通信局)以及楼内通信设备比较多的通信局,需要使用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同步钟;而时间同步板卡主要用于基站侧,接受卫星授时或者有线侧时间服务器的授时,保证基站之间及基站和有线侧的时间同步。2) 5G建设提速 ,新增宏基站预计有数百万,小基站有上千万,而这些基站彼此之间,及基站与整个有线侧网络必须事先时间同步,叠加通信领域存量市场的国产化替代。 我们预计,通信领域,存量市场大约有225亿元,5年更新换代期,主要是国产化替代;5G拉动增量市场预计有1750亿元。

高精尖技术持续突破,国产化替代加速。 1)中高端产品对国外依赖强,国产化替代必要性强。 主要是原子钟、高稳晶振、时钟芯片。原子钟中,铷原子钟、氢原子钟可实现国产化,但铷钟、铯钟目前还是依赖于国外,最具产业化前景的CPT原子钟,目前也只有国外一家厂商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国内天奥电子正在突破;高稳晶振国外依赖性强,2016年全球晶振市场,国内企业占比只有6%左右; 时钟芯片,主要包括锁相环、混频器之类,基本上全都依赖于海外。时频为经济命脉,非常核心,国产化替代必要性强。 2)技术持续突破,国产化替代加速。原子钟领域,铯钟、CPT原子钟国内都已研发出样机,批量化生产在即;高稳晶振、时钟芯片则突破难度较大,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高稳晶振在特定的军用领域,国产化做的还是不错;时钟服务器则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通信、电力等领域每年新增的设备基本都是国产。

产业链分析——原子钟行业集中度高,时钟服务器厂家发展同质化。 整个时频行业相对较小,产业链环节也相对较少。 上游电子元器件行业竞争充分,下游应用领域较广,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中间时频部分。时频部分可具体拆分成:频率类产品,主要包括原子钟、晶振(偏上游),时间同步类产品(偏下游),卫星接收模块。结合整个产业现状,卫星接收模块主要下游还是各种各样的导航场景,晶振下游更是广泛的各类消费电子、汽车等,时间同步领域只是其细分应用领域之一,做卫星接收模块、晶振的厂商也不独为了时间同步,从时间同步这个领域研究晶振、卫星接收模块意义不大。这里针对时间领域,我们主要研究原子钟、时间同步产品这两个子领域。 1)原子钟技术门槛高,集中度也高。 目前原子钟主流的生产厂家,国际上主要是:Symmetricom,SpectraTime,Oscilloquartz SA,国内则主要是天奥电子,此外航天203所、航天501所国内原子钟研发方面走在前列。整体来看,由于原子钟技术门槛较高,因此集中度也高,全球能做的企业不多。 2)时间同步设备门槛低,发展同质化。 时间同步设备,本质上就是做系统集成,通常是将原子钟、或高稳晶振、或者卫星导航模块,以及MCU、FPGA、以及时间同步芯片集成到一起。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发展同质化比较严重。除了传统原子钟厂商如也Symmetricom、SpectraTime、OSA、天奥电子覆盖此项业务外,就国内而言,能够做时钟同步设备的,大约有几十家企业,大多数收入在1000-5000万之间。通信领域的厂商主要包括华为、赛思电子、大唐移动。

投资建议

整个时频行业,在国产化替代大趋势下,我们主要看好 技术领先、产品完备类企业 。从海外几家公司普遍发展历程来看,Symmetricom,SpectraTime,Oscilloquartz SA,产品都是涵盖从原子钟到时钟同步设备,包括频率类、时间同步类产品的企业。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行业市场相对较小,企业的持续性成长,主要是通过相关产品类别、应用领域的持续性外延及增长,最终实现持续性成长。重点推荐: 天奥电子、赛思时钟

天奥电子 为国内时间频率行业唯一上市公司 ,5G+自主可控+高精尖技术,具备稀缺性。 2018-2020年,军改落地后行业恢复性增长驱动公司经营好转;2020年,5G建设进入高峰期,公司作为华为原子钟、Branch合路器等高端产品的供应商,相关业务直接迎来高增长;同时新增产能落地投产,新产品及产能持续扩张驱动业务增长(当前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在90%左右的高位),尤其CPT原子钟量产在单兵装备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公司整体收入利润增长将呈加速态势,预计公司18-21年归母净利润为099亿、113亿、146亿、195亿元,当前时点重点推荐。

赛思电子(一级) :专业的时间同步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主要是时钟服务器、时频板卡,当前正在研发时间时钟芯片。公司主要的投资看点: 1)具有行业颠覆性的时间同步SOC芯片解决方案。 目前用在基站里的时间同步均是板卡,板卡上包括MCU、FPGA、频率源、时钟芯片。公司将整个时钟同步板卡的性能设计到一款SOC芯片上,具备行业颠覆性,可实现高精度、高集成度,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2)时钟芯片国产化。 目前基站上时间同步板卡上的时钟芯片几乎都是国外的,公司研发这款芯片,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 3)技术研发、营销能力强。 公司核心团队人员来自一线厂商,技术研发能力及营销能力强。在时钟服务器领域,国内目前厂商较多,相对同质化,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 行业应用放量不达预期。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

1、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新材”),原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3月成立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有研新材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光纤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

2、欧比特: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在珠海特区创立,是首家登陆中国创业板的IC设计公司,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积极践行单位。

主要从事宇航电子、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地理信息、国土资源、农林牧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个人消费等领域。

3、盈方微:

上海盈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盈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670”)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张江高新园区,在深圳、台湾、香港设有研发中心或分公司,是一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影像算法研发的公司,专注于应用处理器和智能影像处理器SOC及应用平台的设计和研发。

盈方微电子在多核高性能CPU/GPU架构整合、超低功耗架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智能视频分析和机器视觉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视频监控、数码相机、虚拟现实、车联网、物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机顶盒等领域。

作为中国领先的SOC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公司始终秉承着“诚信、优异、协作、价值创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全球化的发展视野,在芯片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开发上紧密结合,致力于推动中国在移动多媒体和智能影像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4、海特高新: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航空维修企业,也是中国综合航空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机载设备、航空测试设备、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航空机械、电子设备测试与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飞机机体大修及改装工程;飞行员、空乘人员和机务人员培训;航空融资租赁;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通用航空服务;燃机工程等。

5、中科曙光: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

中科曙光是高性能计算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企业,2009-2016年连续8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曾首度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带入全球前三名之列,已掌握了高性能计算机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并逐步实现了产业化,为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学装置、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INFOTM-关于盈方微

参考资料来源:海特高新-关于我们

参考资料来源:中科曙光-公司介绍

一、判断供应商的云平台基础架构表现。
新型的云平台,是为解决传统IT架构不够稳定和安全、单点故障等问题专门设计开发的。云平台基础架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云服务器的性能表现。小鸟云采用纯SSD架构具有d性、稳定、安全、易用等关键要素,包括简洁的架构,支持资源的随需变化,关键业务应用与平台的兼容性,平台和虚拟化安全,以及便捷易用的云服务控制台等。
二、判断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器品质
怎么选择优秀的云服务器供应商关键还是要落实到产品层面,包括云服务器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可用性等,都是我们审查的重要方向。云服务器,稳定性永远是第一要素。不同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标准差异很大,例如服务商的网络容灾状况,是否具备冗余线路,是否拥有多个机房、节点和可用区网络是否内网互通而不同节点间的内网互通能力,也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综合业务供给能力、架构健壮性和成本消耗。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查看供应商是否拥有完善的SLA服务品质保障协议,在协议中是否提供云服务器的稳定性保障措施。
三、判断供应商的主要服务目标和产品优势
现在的IaaS云服务市场,虽然处于一个产品不断趋同的状态,但不同的公司由于定位和运营策略不同,其切入的纵向扩展方向不同,面向的客户群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云服务商,拥有坚实的基础模块化服务基础,专注品牌建设和市场的扩张,提供全面的流程化的云服务全景。而中小型云服务商难敌巨头,但其面向细分垂直领域的商业模式依然非常健康,专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对云产品本身的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比例高,推出的产品性价比高。这样高品质的中小型、新兴云服务商很多,例如七牛云,主打云存储方向;例如Ucloud,从游戏行业细分垂直领域切入,做精做深;例如青云,以“科技感、未来感”技术优势使产品纯粹化,适合技术型开发者和企业使用;例如小鸟云,专注企业级云服务,致力于构建成熟、可靠的高性能云平台。用户需了解和把握各大云服务商特点,按需选择,以适配自身应用部署需求为出发点。
四、判断云服务器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
虽然云服务器具备高容灾高可用等优点,运维难度有所降低,但云服务器的售前售后服务依然不容忽视。目前海外一流的云服务商团队,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标准化性能,其研发成本和营销/后续服务成本比例为1:3,在产品趋同的情况下,归根到底核心竞争力还在于服务,而不是虚拟化后的标准硬件产品。因此,我们需要审查服务商的服务质素。例如,是否拥有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团队,客服工作是否到位,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如何,是否支持7x24小时技术支持,并收集客户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推动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更新。面对不同程度的问题,能否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快速解决问题。是否能提供成熟的行业垂直领域解决方案等。
总之,怎样选择优秀的云服务器供应商知了云综上所述供应商合规资质、云平台架构、资源规模和整合能力、云服务器产品质量、供应商面向的服务群体和独特优势,以及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等各个维度综合权衡,是我们选到优质服务商的基础保障。其中,服务,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其实一个优秀的云服务器供应商,关注的核心应该是解决客户问题,先进的技术仅仅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已。

现在的智能手机确实越来越强,但是手机 游戏 想取代电脑 游戏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别说取代电脑 游戏 ,就连 游戏 机和掌机 游戏 也是无法取代的,我有几个方面的答案可以回答你这个疑问,下面请看。
手机上面的 游戏 怎么说呢,我觉得仅仅是能玩而已,能称得上好玩的 游戏 真的不多,能称得上大作的更是屈指可数,而且哪怕你是手游中的大作,和专业的 游戏 机平台和电脑 游戏 平台一对比那也是上不得台面的存在,别看王者荣耀和手机吃鸡有这么多的玩家在玩,他们的成功完全是因为手机的便携性和终端数量,而不是因为 游戏 本身的质量有多优秀,你和电脑上的英雄联盟和吃鸡一对比就知道了,这就好像拿那种装水套圈的掌机和PSP去作对比一样,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东西,没有大作的支持,手机仅仅只能算可以玩 游戏 而已。
就是触屏了,手感真的难受,短时间玩一会还行,长时间玩了不光眼睛受不了,手指也会非常难受,而且 *** 作精准度也非常有限,很多用电脑键盘鼠标或者手柄轻易可以玩出来的 *** 作,换到手机触屏上面就不行了,有些玩家就特别不喜欢用手机玩 游戏 ,太不趁手,太不方便了,如果家里有 游戏 机,有电脑,有掌机,那谁还会去玩手机 游戏 呢?也就王者和吃鸡还能玩一下了。
注意是大作,手机从来都不缺乏 游戏 开发商,反而手机平台的 游戏 开发商是最多的,但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型 游戏 ,大型 游戏 真的不多,而且也仅仅是在手机上算得上大型了,现在的电脑 游戏 动辄几十个G,怎么往手机上移植?有的 游戏 *** 作也非常复杂,移植过去了你怎么 *** 作?都去配个手柄?配个手柄你玩的也是手机 游戏 啊,专业的 游戏 你只能从视频上看看了,那种 游戏 体验手机 游戏 玩家你是想象不到的,想取代电脑 游戏 ,这几十年之内我估计都实现不了,甚至更久,因为目前还没有移动平台超过台式平台的例子。

题目用词是“越来越强大”,那么我想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我认为终有一天手机 游戏 能代替电脑 游戏 的,另外事实上现在手机已经能代替电脑玩 游戏 了,注意我说的是“手机代替电脑玩”。

现在大家肯定已经发现,很多主机、电脑的 游戏 已经移植到手机上。也许部分认为手机 游戏 不能取代电脑 游戏 的人主要原因是手机性能限制无法玩一些3A大作,但由于流媒体技术(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理解成一种镜像同步),加上日后5G网络的速度,使得1000元不到的手机都能玩《只狼》,再加上各种手机外设手柄之类的, 游戏 体验也能很好提高。

总结我的观点,既然电脑 游戏 能在手机玩,那所谓的手机 游戏 和电脑 游戏 的区别就没有了,但如果有人偏要说手机 游戏 就是简单的像连连看、爱消除、切水果的,我只能说这部分人还停留在旧 游戏 圈。随着手机越来越强大,针对手机开发的 游戏 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所以终有一天家用电脑会变成摆设

现在的手机性能越来越强、配置越来越高,未来会取代电脑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的确也是这样,我们回顾一下,电脑内存从1G升到2G花了多长时间,从2G升到4G内存又花了多长时间?而手机,内存512M升到4G到8G,也仅仅二三年的时间里。

从这一点看,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的频率比电脑快得多。而且日常的工作、生活需要的东西以前得靠电脑来实现,现在靠手机实现却更方便,至少不需要背个笨重的电脑到处跑了。

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心,未来手机会取代电脑!

其实我要说的是,不可能。手机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很难取代电脑的地位,为什么?且听我分析:

1、手机与电脑的定位不同:

手机是为了便利所有人的生活需要的,手机解决的是用户基本的通讯、网络、应用类的需求。

电脑就不一样了,有家用,有商用。大家接触到的电脑都是家用电脑,而商用电脑领域大家少有接触,所以可能不太了解。

商用电脑领域又很广,比如:银行系统、企业办公系统、各类服务器、基站通信设备,这些都是商用电脑领域的,所以这些方面,手机根本不可能取代电脑的地位。

可能有人说了,人类这么多,手机至少是人手一台,数量上肯定比电脑多,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手机是人手一台,但那些企业要用的服务器可能是一个企业服务器少则十几台,多则上千上万台。

2、有些事情,只能在电脑端处理:

对于日常常用类需求,手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很多问题是手机无法去解决的,比如:

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后端处理

深度学习

大数据处理

图像、音频类处理

综上,手机毕竟只能解决生活基本问题,而电脑覆盖面更广泛。手机的弊端是:屏幕大小有限、计算能力有限。

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手机是无法替代电脑地位的,它俩分工不同而以。

先说观点: 手机 游戏 不会取代电脑 游戏
不可否认手机 游戏 的前景是非常的强大,但手机 游戏 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受限于尺寸及 *** 作环境,手游的 *** 作普及偏向于休闲化及短平快的风格,当然,这一块 游戏 的用户群体是非常的广的。
但是,手机 游戏 还是不能取代电脑 游戏 。
电脑 游戏 的画面,可 *** 控性(键盘这么多组合按键,可以发挥玩家的极限性),以及更加丰富的交叉性,这些都是手游无可比拟的。
不过在未来,手游和电脑 游戏 的定位也愈发清晰:手游越来越快餐化,电脑 游戏 越来越精细化,甚至发烧化。
作为从小玩 游戏 到大的我来说,玩手游多了,而且反而喜欢玩电脑 游戏 了,手游基本没一款玩得长久的,电脑 游戏 则不然,不管是魔兽世界,还是文明,一下子就玩了好多年了。
这是手游不可代替的。

中国很早之前就已经是全球第一的 游戏 大国,2015年 游戏 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12亿美元,到现在市场规模275亿美元。截止2016年6月,中国上市 游戏 企业有163家。其中A股上市 游戏 企业占81%,港股上市 游戏 企业占104%,美股上市 游戏 企业占86%,新三板挂牌 游戏 企业共95家。

移动互联网时代, 游戏 在移动端的表现仍然延续了页游时代的辉煌,去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游市场。从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区的手游市场,收入规模提升迅速,根据Talkingdate的统计,从2012年开始,移动 游戏 行业收入规模就呈几何式增长。截至2016年Q4,国内移动 游戏 活跃设备规模达到113亿,到今年,移动 游戏 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PC 游戏 ,预计将创造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移动 游戏 成为中国 游戏 市场最主要的增长来源。

移动 游戏 崛起,PC份额减少

IHS Markit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对于整个 游戏 行业的贡献将增长至55%,超过PC 游戏 的贡献值。整个国内 游戏 行业市场规模估计将增长至290亿美元,也就意味着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移动 游戏 ,今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将近160亿美元的规模。根据艾瑞的数据调查,移动 游戏 超过端游市场份额,增长至572%,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从两方的 游戏 用户规模对比上就看得很清晰了,2016年移动 游戏 用户规模约521亿人,而PC端 游戏 用户规模约为484亿人。

5年前,中国市场PC 游戏 的增长就开始放缓,移动 游戏 的崛起极为可观,随之而来是盈收销售的差距开始拉开。伽马数据2017年1月-6月发布的报告,移动 游戏 的增长极为突出。在PC 游戏 领域,收入明显放缓,88%的收入来自微交易,其中仅腾讯一家,就占到了PC 游戏 全部收入总规模的59%。流量红利逐渐小时,PC 游戏 下载方面的支出也增长巨大,从2015年的5400万增长至2016年的2亿2200万,翻了4番。而移动 游戏 领域,2017年的Q1迎来了近几年来最高的增长量,第一季度收入达到275亿元,较上一季度上涨45亿、环比增长近20%,创下近年之最。就在这一盛一衰的过程中,移动 游戏 的市场销售份额超过了客户端 游戏 ,成为了 游戏 史上的一个值得纪念的节点。

这一切的转变,最大的原因是硬件升级,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化促成了移动 游戏 的大幅增长,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主要端口从PC向移动设备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同时期的移动手机设备有多少呢去年上半年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其中4G用户就达到了5亿。

特别是随着大屏幕手机的推出以及手机CPU技术的突破,在手机上能够进行的 *** 作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几乎可以基本上取代PC的 娱乐 功能。由于移动市场的冲击,PC 游戏 用户规模更是出现明显下滑,相比2015年,2016年的用户规模下降了12%。中国页游市场在2009-2010年迎来大幅增长的辉煌之后,从2015年开始盛极而衰,增长率暴跌至83%,2016年页游市场情况更加艰难,份额持续下降。

用户的流失,收入降低,伴随而来的是PC 游戏 厂商们的积极转型。老牌页游厂商妙聚网络也在近期传出消息,将在今年全面进军手游,成为下一个页游转手游的大厂。在PC 游戏 领域,妙聚网络曾推出了《热血三国》系类、《传奇荣耀》、《蛮荒记》、《锦衣夜行》等精品页游。根据报道,妙聚网络目前为进军手游已进行了战略布局,打造了一条由《热血三国》系类、其他页游IP、MOBA类、二次元、独立 游戏 等 游戏 类型构成的产品阵型。

妙聚并不是页游厂商中转型早的,近几年已有不少的老牌页游厂商陆续转战手游。像是三七互娱、游族网络,2013年就布局移动 游戏 ,游族在手游端有了《萌江湖》和《一代宗师》这样的代表作,三七互娱去年推出了《永恒纪元》,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移动电竞是新的风口

随着移动 游戏 市场的快速崛起,移动电竞逐渐成为新的风口。电竞史 游戏 市场这两年不能忽视的风潮,仅2017年Q1国内电竞 游戏 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829亿元,上涨547亿元、环比增长率达到426%,可谓增长迅猛。 游戏 竞技在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同时,移动端的电竞市场,“风也吹起来了”。

一方面,目前的手机设备的配置越来越向电脑配置靠齐,高性能的智能手机为更为复杂的电竞 游戏 提供了实现环境。加上目前随着移动 游戏 的爆发增长,端游和页游厂商纷纷介入移动 游戏 ,更多的大体量竞技类 游戏 被迁移或者移植到移动端来了。

随着这些经验丰富的页游、端游厂商的加入,移动 游戏 开发的竞争加剧,在小 游戏 和棋牌 游戏 的红海中,更具趣味和挑战性的竞技 游戏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挖掘重度竞技类手游等处于蓝海的细分领域成为了移动 游戏 厂商们的目标。这两年移动 游戏 重度化的趋势加强,RPG、MOBA等类型作品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16年12月,重度 游戏 所占比重达到374%,对比2014年增长近30%。

加上王者荣耀这个爆品的横空出世,更加坚定了市场对于重度化竞技 游戏 的前景。2015年以来,梦幻西游、王者荣耀、穿越火线、q战王者、剑侠情缘等重度类型移动 游戏 陆续上线运营,这些 游戏 陆续都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移动 游戏 收入前五十名中,移动电竞 游戏 2017年Q1收入约为795亿元,与上季度相比收入增长超一倍。其中《王者荣耀》的收入尤为抢眼,在1月、2月单月流水20亿元左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PC电竞到移动电竞的 探索 就顺理成章了。2015年下半年中国移动电竞联盟成立,移动电竞开始成为手游行业的发展热点。经过两年竞技 游戏 在移动网民中的普及,接下来移动电竞的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当 游戏 竞技也从PC全面向移动端迁移真正发生时,PC 游戏 的主角地位被移动 游戏 全面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手游越来越火,有些甚至以前不怎么玩 游戏 的朋友,现在把更多时间甚至金钱花在了手游上,手游会取代端游吗?

“手游”即手机 游戏 ,目前十分火热。“端游”一词是2012年相对于“页游”所产生的新名词,全称是“客户端网络 游戏 ”,即依靠下载客户端,在电脑上运行的网络 游戏 。

手游呈爆发式增长 但受多重因素制约

随着智能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游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衡量一个 游戏 市场,其潜在用户数量和付费能力,是最关键的要素,直接决定市场的大小。

手游的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但也同时受到这两方面的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流量资费、手机电池续航、 游戏 付费方式、 *** 作体验等。短期内,受上述因素影响,手游不会对端游造成明显冲击。

目前流行的手游大多以休闲 游戏 、卡牌 游戏 和策略 游戏 为主,这类 游戏 的特性是生命周期较短(平均为90天)。这也造成了手游用户黏度较低,玩家流失率大等问题。

端游占近七成市场收入 仍是行业主力军

从市场规模来看,端游仍是行业老大。根据中国出版协会 游戏 工作委员会联合专业机构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 游戏 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389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客户端 游戏 、网页 游戏 、移动 游戏 的实际销售收入分别为2329亿元、534亿元、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398%、1008%。

端游保持强劲,有其自身原因。时间上,端游已在网络 游戏 驰骋十余年, 游戏 玩家对于端游有着独特的痴迷和热爱。端游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厂商到研发单位,从发售体系到公会体系……

此外,端游的制作更好,画面、 *** 作、氛围、精细度、特效、场景目前都远远领先于手游。加之手游产品的失败率较高,ARPU值和毛利均远不如端游,所以端游仍然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

传统端游厂商正在布局手游

从前述的数据也可看出,手游市场的增速远远高于端游。有分析机构预测,2015年手游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元。目前,国内大部分 游戏 公司都在进行手游布局,传统的客户端、网游大佬们纷纷进军手游市场。

盛大 游戏 第三季度手机 游戏 收入153亿元(2490万美元),环比增长503%,占盛大 游戏 收入136%,而端游业务环比同比均微跌。

畅游也逐渐将重心移向手游端。今年7月其耗资千万获得金庸多部著作手机 游戏 改编权,明年将有多款手机 游戏 面市。金山软件则早在去年年底就宣布不再开发新的端游,而全力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端游依旧有着强大的市场表现和用户欢迎度,手游的发展潜力才刚刚开始显露。但短期内,手游还难以取代端游,尽管其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越端游。

目前手游越来越火,有些甚至以前不怎么玩 游戏 的朋友,现在把更多时间甚至金钱花在了手游上,手游会取代端游吗?

“手游”即手机 游戏 ,目前十分火热。“端游”一词是2012年相对于“页游”所产生的新名词,全称是“客户端网络 游戏 ”,即依靠下载客户端,在电脑上运行的网络 游戏 。

手游呈爆发式增长 但受多重因素制约

随着智能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游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衡量一个 游戏 市场,其潜在用户数量和付费能力,是最关键的要素,直接决定市场的大小。

手游的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但也同时受到这两方面的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流量资费、手机电池续航、 游戏 付费方式、 *** 作体验等。短期内,受上述因素影响,手游不会对端游造成明显冲击。

目前流行的手游大多以休闲 游戏 、卡牌 游戏 和策略 游戏 为主,这类 游戏 的特性是生命周期较短(平均为90天)。这也造成了手游用户黏度较低,玩家流失率大等问题。

端游占近七成市场收入 仍是行业主力军

从市场规模来看,端游仍是行业老大。根据中国出版协会 游戏 工作委员会联合专业机构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 游戏 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389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客户端 游戏 、网页 游戏 、移动 游戏 的实际销售收入分别为2329亿元、534亿元、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398%、1008%。

端游保持强劲,有其自身原因。时间上,端游已在网络 游戏 驰骋十余年, 游戏 玩家对于端游有着独特的痴迷和热爱。端游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厂商到研发单位,从发售体系到公会体系……

此外,端游的制作更好,画面、 *** 作、氛围、精细度、特效、场景目前都远远领先于手游。加之手游产品的失败率较高,ARPU值和毛利均远不如端游,所以端游仍然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

传统端游厂商正在布局手游

从前述的数据也可看出,手游市场的增速远远高于端游。有分析机构预测,2015年手游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元。目前,国内大部分 游戏 公司都在进行手游布局,传统的客户端、网游大佬们纷纷进军手游市场。

盛大 游戏 第三季度手机 游戏 收入153亿元(2490万美元),环比增长503%,占盛大 游戏 收入136%,而端游业务环比同比均微跌。

畅游也逐渐将重心移向手游端。今年7月其耗资千万获得金庸多部著作手机 游戏 改编权,明年将有多款手机 游戏 面市。金山软件则早在去年年底就宣布不再开发新的端游,而全力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端游依旧有着强大的市场表现和用户欢迎度,手游的发展潜力才刚刚开始显露。但短期内,手游还难以取代端游,尽管其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越端游。

先说结果: 不会 不会 不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手机目前的发展方向,就是代替平板。那你看到现在的平板有取代电脑 游戏 的可能嘛?所以手机 游戏 不可能会取代电脑 游戏 。

脑洞时间: 私认为,电脑 游戏 有可能在未来,会被VR、虚拟等 游戏 兼容并取代。

你认为呢?

不会,手机屏幕尺寸是瓶颈,触屏 *** 作也不如手柄有质感,只适合轻度玩家

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上能玩的 游戏 也是越来越花里胡哨,但是手机 游戏 想真正取代电脑是不可能的,因为手游和端游的画质以及体验和 *** 作完全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十多年以前的按键手机最常见的就是推箱子,俄罗斯方块,贪吃蛇,再到后来的各类飞机闯关 游戏 ,在然后就是雏形的智能手机,手机领域更新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是很多东西手机还是没有电脑方便的,所以手机想要取代电脑完全是痴人说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585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