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2960交换机,服务器千兆网卡,显示百兆问题?

Cisco 2960交换机,服务器千兆网卡,显示百兆问题?,第1张

1、检查网线,需要8根网线全部使用。
2、更换交换机端口。
3、更换服务器其他的网卡口。
一般用五类双绞线来作十兆和百兆的网线,一个网线中有四对共八根细线组成。当水晶头(RJ45头)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标准568A: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那么两标准具体如何应用,都用在哪些设备上呢?我们平时做的线直连线比较多,有人也叫直通线,即两头都成586A的标准,而交叉线则在一头做成586A另一头做成586B标准。一般来说,路由器和PC,或者Switch和PC,或者HUB和PC都用直连线。而Switch级联或者HUB级联或者PC对PC一般用交叉线,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Switch支持自动MDI/MDIX,所以不必特意去做交叉线或直连线。
其实10/100M的网络只用到其中四根线,10M网络用到了1、2、3、6;100M的网络则是占用了4、5、7、8。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网络中没有按照标准做线,而只注意了这四根线的顺序,那么你做成的网线要么只能适合10M网络,要么只能适合100M,而要兼容10M和100M网络都可以使用,则必须做成国际标准。
目前千兆网络也已经应用到了桌面,而2米长的网线则要几百块,不过还未普及。千兆网络一般骨干用6类线,而到桌面用到超5类线。那么这种双绞线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大家查过资料不难发现,它也是由四对共八根线组成,颜色也是和5类线一样分布,只是一对线分浅深两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每一个线的芯不是单单一根铜芯,而是由7根镀银的细芯组成,所以传输速率就是快!关于它的做法,用到的水晶头和我们常用的做100M网线的水晶头也不一样,连压线钳也是不同,有时间可以上网查查看。千兆网络中双绞线的八根线全部被占用而不是某四根,直连线的做线顺序和10/100M的做法一样,交叉线做法有所不同,如下:
1对3,2对6,3对1,4对7,5对8,6对2,7对4,8对5
例如:
一端为:浅橙、橙,浅绿、蓝,浅蓝、绿,浅棕、棕;
另一端:浅绿、绿,浅橙、浅棕、棕,橙,蓝,浅蓝。
下面就千兆网中双绞线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做个总结:
1千兆主干交换机,接千兆分交换机,用六类线(CAT6)
2千兆主干交换机,接百兆分交换机,用六类线(CAT6)
3千兆主干交换机,接新服务器,用六类线(CAT6)
4千兆主干交换机,接老服务器,用超五类(CAT5E),跑100Mbps
5千兆分交换机,接新机器,预算多就用六类线(CAT6),起码要用超五类(CAT5E)
6百兆分交换机,接旧机器,用用超五类原来有可以不动,质量太差的话剪掉,全新布过超五类(CAT5E)

串口服务器 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某些应用环境中需要对其参数进行设置,下面介绍串口服务器参数设置的几种方法。

一般串口服务的参数设置有网页和AT指令两种方法。

第一,网页设置方法。 通过网页来设置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路由器设置上也是用的网页,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

打开电脑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串口服务器的ip地址,其ip地址一般在服务器机身上带有。打开登陆界面后,输入登陆账号和密码进入界面后,即可修改参数。

网页设置的优点是使用 *** 作简单,利用电脑浏览器 *** 作即可完成,无须其它配套设备。但须要值得注意的是,串口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和本机处在同一个网段上。

第二,AT指令设置方法。 AT 指令是指,在命令模式下用户通过 UART与模块进行命令传递的指令集,上电启动成功后,可以通过 UART对模块进行设置。

以有人的单串口服务器 USR-N510 为例,其模块的UART口参数为:波特率 115200、无校验、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不同的模块去对应相应的参数即可。最后用户MCU可以随时发送串口命令来配置参数。

不同厂家的串口服务器不同,但其原理大同小异,以上就是两种设置串口服务器参数的方法。

以上讲述了串口服务器参数设置的方法,那么串口服务器参数设置的步骤是什么呢?

在购买 串口服务器 以后,想要实现联网需求,首先要对串口服务器进行设置。对于经验尚浅的从业者来说,真的是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着技术支持远程一步步 *** 作是最容易的,缺点是下一次自己依然不会 *** 作。与其直接要果实,不如要耕种的方法,这样也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早日成为行业大牛。

以有人串口服务器USR-TCP232-304为例,讲述串口服务器的设置流程。

首先将串口服务器的网口连接到电脑,用485转USB转接线连接串口服务器和电脑,并接通电源。

按照串口服务器的电子说明书中的默认参数设置本地电脑的IP,如图所示
再登陆串口服务器背面的设置页面地址19216807进行设置。

打开串口服务器的设置软件,搜索设备,搜索设备成功后,设置该串口服务器的静态IP地址、波特率,本地端口以及工作方式。如果将串口服务器进行一对一传输,需要将这款串口服务器设置为TCP Serever的工作模式,点击“保存参数”(很多人忘了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这步)。

将第二款串口服务器换上,如上述方法设置第二款串口服务器的参数。目标IP地址为需要连接的串口服务器静态IP,即作为Server的串口服务器静态IP地址。本地端口和串口波特率与Server串口服务器保持一致。静态IP地址为同IP端的不同IP地址,,点击“保存参数”。

打开测试软件,将两个串口服务器链接的COM端口对应起来(“我的电脑——属性——设备管理器——端口”)。进行互发信息。

服务器标配万兆网口,没有千兆网口怎么办
1当前电脑使用的网卡不支持1000m宽带,因此会出现此提示,要求更换网卡,用1000m网卡更换旧网卡。
2解决方案:
(1)更换千兆网卡,或再次购买带usb接口的外部千兆网卡。
(2)买一个带pci插槽的千兆网卡,插上。不建议使用主板附带的网卡。
31000米网速设置方法:
打开计算机,单击网络标志-单击“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单击“更改适配器设置”-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单击“状态”-单击“链接速度和双工”-单击“10gbps全双工”-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1、选择服务器 *** 作系统:建议选择windows2003企业版

根据你网站采用的程序语言决定。如果是asp/aspnet的肯定要选windows。其他的如php等可以选择windows也可以选择linux

linux的版本有几十几百种类,非linux专业人事不要选择linux, *** 作很复杂。

2、安装网站运行环境

常用的运行环境就是iis,apache。iis是微软自带的组件。在添加删除程序中选择“安装删除组件”就能安装上。这类的教程网上容易搜索到。搜“iis架设”。

3、安全策略。

服务器重要的是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是门很重要的学问。通过健全的安全策略可以有效的保护好服务器。

常规做的安全策略有防火墙封端口,本地安全策略,文件夹权限,禁用不需要用的组件。关闭不需要用的服务!打好系统补丁。

安全策略是最重要的一部,网上找不到最全面的安全策略。因为每个人需要用的服务不一样,所以关闭不必要组件和服务不一样,而这些组件和服务是服务器遭到破坏的最大隐患。

其他安全思路:装虚拟机,虚拟机里再安装windows2003,然后把用到的网站端口映射在真实服务器上就可以了,这样真实服务器做安全,虚拟服务器再做安全加了一道墙,就相对安全很多了。

4、服务器分配:安全杀毒的,负载均衡的,数据库的,的,网站架构的

首先这5台服务器做不同用途,所以不需要考虑负载均衡。

顺便说一下,负载均衡是相对于大流量的网站而做的,这个“大”要大到什么程度才有必要这么做。我是做IDC的,其中一个业务就是服务

器托管,象你这种情况,如果是选择最常规最普通的带宽,那就是100M共享。这种带宽几十台服务器合用一个100M的带宽,你能用多少,假如你能用10M带宽,你用5台服务器做负载均衡,也就总共负载了50M流量,你想想100M共享,5台机器实际上不可能达到50M流量,这样别人流量就少了,交换机会做一些策略分配资源。

而我们服务器的网卡都是100M/1000M的,就流量问题一台服务器就足够应付了。购买大点的带宽,才能解决问题。

真正要用到负载均衡的是你流量大于100M的情况。你网站比方流量需要200M,这个时候网卡(服务器网卡或是接服务器的那个交换机的网口)是100M的,因为100M网卡跑不了200M流量啊!所以才需要负载均衡。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负载均衡:防止一台服务器损坏。这样一台服务器坏了还有一台均衡的服务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代价高,我们一般客户也就是准备一个备用服务器,型号一样的,到时候出了问题,把硬盘换上去就直接可以用。硬盘如果坏了,硬盘可以做RAID1。就是用2个硬盘同步数据,不可能2个硬盘同时坏。

5、服务器之间通信:对外的用外网,对内的用内网其实就可以了。省一个外网省点费用!把需要用外网的带宽买个大点的,够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708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