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game怎么黄的

17game怎么黄的,第1张

以下内容摘自其他网站,供你参考。
======================================================================
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已经经历了几年大规模发展之后,已经演变成一个趋向“买方市场”的环境。在这种大背景下,17总裁赵小明针对《热血江湖》这款游戏,在国内率先提出“永久免费”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下,公司不再以点卡为收入来源,而转向销售虚拟装备和增值服务。
“免费网游在盈利性方面的优势在于,它主要依靠优质客户获得收入,即20%用户提供80%收入。”
赵小明称:2005年以前,中国网络游戏运营商的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以计时点卡为主。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虽然《热血江湖》并不是中国第一款实现免费模式的网络游戏,但是却是早期最大的一个。
2005年5月,《热血江湖》运营之初,由于策略得当,热血江湖在线人数一路狂飙,服务器及资金告急。这时候,赵小明变卖家产,抵押房产,团队其他成员受其鼓舞,纷纷拿出积蓄,助热血江湖渡过关口。
这时候,17公司还是个小公司,但是他属于一个专业团队,并且,这个团队精于游戏,专注于游戏。可是说,早期的17公司,虽然资金微薄,人员不足。但是,这些充满朝气,干劲,富于理想和奋斗精神的人,是在创造奇迹。
早在2005年年初,赵小明凭借敏锐的眼光,看中了韩国开发的《热血江湖》这款游戏。认为其独特的游戏风格将一个轻松浪漫的武侠世界展现给玩家,是一款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作品。
同时,开发这款游戏的公司,是韩国首屈一指的KRG SOFT公司,这款游戏利用新一代的3D RPG 引擎,大量的结合了角色扮演、动作对战、模拟冒险等游戏类型,表现出了极其独特的武侠风格特征。
因此,赵小明和他的团队认定,这款游戏如果引进中国,一定会大获成功。
但是,17早期是没有能力代理运营《热血江湖》这款规模庞大的游戏,在资金和实力的困扰下,赵小明,不得不找到了中华网,寻求资金支持。
当时中华网的事业蒸蒸日上,不但在美国成功上市,公司并购和投资能力也日渐强大。同时,中华网的高层,一方面关注到国内网络游戏时常蕴涵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也看到了17公司这个团队的强大能力和潜力。
一个想做大,一个想做强,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17GAME的转折点是在2005年3月。当时,中华网以 3300 万元战略投资17GAME,持股365%。
二、热血江湖
《江湖》自运营时日起,玩家数量激增。在当时的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地位,的确是举足轻重的。
截止2006年年中,《江湖》创造了登记用户2000万、忠实用户2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30万的骄人成绩,更获得“2005 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奖。
而17GAME则荣获“2005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支持奖”、“2005年度中国游戏企业新锐奖”和“2005年度中国十佳游戏运营商”三项大奖。
那段时间,江湖是风光的,17GAME也是风光的。
据不可靠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热血江湖》已实现注册用户达4000万以上,年收入突破3亿元的骄人成绩。
江湖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
1、 背水一战:赵小明此时全部家当,都给了17,都交给了《热血江湖》,也交给了玩家。不成功,便成仁。因此,他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投入到《江湖》的运营中。
2、 免费运营模式:17GAME并不是第一款打出免费游戏旗帜的厂商,免费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是指从策划阶段就考虑到了免费运营,它的盈利模式完全摆脱了计时点卡销售的方式,17GAME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之前网络游戏的免费,经常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被迫免费。
可以说,当时江湖的那一句“免费游戏,收费品质”,确实是震惊了不少玩家的耳朵,也吸引了不少口袋不富裕却十分喜欢游戏的青少年玩家。
3、 过硬的游戏质量:《江湖》推出的时间是2005年4月份,在那个时间,3D网络游戏刚刚开始了探索的脚步。而《江湖》以一个绚丽华美的界面,内容丰富的游戏情节,趣味多端的游戏性,展现的又是人尽皆知传统古典武侠。那它的受欢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4、 硬件配置:。
采用美国DELL公司的服务器。服务器配置为4路CPU采用Inter至强处理器、8G内存、730G硬盘,每组服务器价格在10万美金以上。
在中国北方网通、南方电信地区拓展购买了各1G独享中国一级核心节点带宽,用于全新电信、网通大区的建设。
以上数据,根据网络采集。在2005年年初,如此巨大的投入。中华网的资金支持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强大的后台硬件支持,早期的江湖,在游戏时,感觉是很爽快的。
5、 软件:在17筹划运行《江湖》的1个月内,热血江湖的专属服务团队扩充至百余人,同时将技术方面的人员扩充至近百人,组成运营维护中心。(网络数据)
6、 贴心的服务:这里说的是早期的事实。《热血江湖》从发布以来线上线下的活动从公测开始也从没间断过,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线上活动在进行。还有特别加入游戏内部的一些活动更是让玩家感觉到运营公司的良苦用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2005年年初,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反日浪潮,在大家群情激昂的开展反日入常游行的时候,《热血江湖》加入了抗日英雄的任务,让大家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又能得到实惠。除了这些,在正式宣布免费运营以后还在线下为大家办起了“免费游戏,免费午餐”的盛宴。大家不仅能玩上免费游戏,更可在几大城市的指定网吧免费游戏,免费喝饮料,还可以吃免费的午餐。
7、 防外挂机制:我们常常说,外挂是游戏的毒瘤。大家都在喊反外挂,打击外挂;是否真心反外挂,是否有能力反外挂却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赵小明做到了,他带领着公司的技术团队,反复研究外挂的特点及技术,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研究出主动攻击外挂的办法。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最后,外挂公司发出了投降信:我们永远不再制作17game游戏的外挂。这是早期的事实,不能否认的。《江湖》大规模出现外挂,已经是2006年后半年的事情了。
8、 谦虚:很多新游戏公测时,在线人数上都放极尽夸大之能事。那时候,17game却走了一条相反的路线,从来不公开露面,不发表相关数据。但是,17game网站、热血江湖的专区却充满了游戏的玩家。
9、 自制:不可否认的是,17在运行江湖的早期,的确是真心实意地想把游戏长久维持下去的。因此,其他游戏的滥发道具行为,我至尽也没在江湖中看到。这一点,确实是17GAME领导层的英明决断。
三、转折点
凡是《江湖》的老玩家,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江湖》与17GAME的品质,在2006年中期,走起了下坡路。
那么从2005年年末到2006年年中,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看看新闻:
1、中华网于2006年1月对17GAME进行了2800万人民币的战略性投资,成为17GAME 的第一大股东,目前的持股比例是48%。
2、2006年4月日,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中华网宣布斥资1800万美元,全资控股17GAME
我可以看到,加上2005年3月的3300万元,中华网对17GAME的注资金额,近2亿元。现今,17GAME已经完全被中华网吃下,成了中华网集团旗下的品牌。
后来,又出了一条新闻:有消息指,中华网(8006)计划将旗下游戏公司 17game 分拆到英国上市,但未有具体的计划。
这条新闻可以看出,中华网对于这个斥巨资收购的网游企业信心满满,希望通过海外上市,募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使17这个品牌更加响亮。
可是,由于不明原因,有传言是中华网的母公司CDC指示要拆分中华网的游戏部门,因此,17上市的计划搁浅。
17GAME,在那时候,突然变成了找不到娘家的野孩子,更如同俎上的鱼肉,甚至到了听天由命的地步。
那么,这一系列变故,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呢?
1、 赵小明本人,由原来独掌一面的17GAME公司总裁,变成了中华网集团掌控下的一个分公司经理。他对于17公司的决策权不在。取而待之的是中华网指定的新CEO,叫陈晓薇的一个人。这个女人是中华网的母公司CDC的高层。
与赵小明相比,陈晓薇对于游戏产业的眼光显然不够高。更缺乏赵小明干劲冲劲和把握时机,果断决策的能力。
更者,赵小明对于17GAME,对于17所运行的游戏的感情,显然要比陈晓薇要深厚得多。
现在的17GAME,只不过是庞大的中华网品牌下微不足道的一个网络游戏运营公司。与原来生死与共,同损共荣的弱小的17GAME相比,哪个具有生命力,哪个具有创新力,一目了然。
2、 如果17顺利上市,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更为雄厚的资金,更为响亮的品牌和名声。如此,17品牌对于中华网集团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中华网必然会重视起17GAME的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把17做好。
但是,事情总不尽人意。这一切,已经不再受到赵小明左右。
现金的17GAME,对于中华网来说,如同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与前途不可限量,事业蒸蒸日上的传统独立网游企业,如盛大,九城,完美,久游来比,17GAME,曾经比他们站的高,看的远;而现在,只能无奈地看着这些走着完全不同道路的同行,暗自叹息。
对于这些变故,赵小明肯定是很无奈的。
四、江湖的悲哀
赵小明的悲哀,是走错了路,带来的损失,是一个人生理想的破灭。从本来可以叱诧商场,一览群雄的精英,变成了激烈商业斗争中的败兵残将。不过,他的生活,估计过的比以前滋润,毕竟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夜夜 *** 心。虽然偶尔回头会有点遗憾。
那么,江湖的悲哀,和江湖玩家的悲哀,就是商海搏斗中的无辜牺牲品。
自从2006年年中,以后,17公司开始失去了以往的光彩,管理和秩序逐渐混乱。我想,这可能是群龙无首导致的。那个时候,赵小明已经不再是说了就算话的老大。可能只能在旁边看着,想着而已。
没有了实权,想做的事情只能靠报告来传达思想。再看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感叹的同时,原来那种意气风发,已经不在了。
失去了赵小明的17GAME,也是失去了灵魂的走肉。17GAME不知道在何人的领导下,开始了胡作非为。
细心的玩家会发现,从2006年开始,江湖开始出现了很多不能接受的问题。
1、 外挂横行:原来严厉的防外挂机制形同虚设。官方对于外挂的使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摇摆不定。反对外挂,纯粹是一种口号。现今的江湖,已经完全到了没有外挂,活不下去的地步。外挂,可以很轻易地毁灭一个游戏,昔日的辉煌《传奇》就是一个血腥的例子。
2、 盗号肆虐,胡乱封号:游戏内与游戏外盗号情况猖獗,盗号手段层出不穷,更奇特的是,不论是官方论坛还是部分其他《热血江湖》游戏论坛都充斥了一些不法分子,他们在游戏中公开喊话兜售含有木马的虚假外挂,在论坛发布含有木马的链接地址。
奇怪的是,官方没有将打击的重点指向疯狂的盗号分子。而是把罪责强加到无辜的玩家身上。如果你不小心买了黑货,那么就可能面临着残酷的封号。
17的这种手法,比较类似于蒋介石的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理念。只可惜,连对象都搞错了。
3、服务器总能出现些莫名其妙的漏洞,甚至官方服务器都会被黑客植入木马。轻者,玩家进不了游戏,在论坛社区里乱骂。重者,出现刷钱,刷道具的BUG,让游戏秩序混乱无比,玩家人心惶惶。就我记忆里,曾经出现过几次回档。最清楚的一次,曾经爆发过关于一把X10刀的争论。
服务器毫无先兆的随意停机维护,有些区接连几天维护。这样的游戏质量,让玩家头疼不已。
3、 服务态度:一个资产过亿的网络游戏运营公司,连一个全国免费咨询电话都没有。玩家想投诉,想解决问题,要先负担高昂的长途电话费用。
客服的态度,只是在维护公司的利益,回答冰冷强硬,一切按章办事。客服不是在为玩家解决问题,这是客服还是公司发言人呢?
4、 新区频开,老区等死:自从出了以上问题以后,17GAME思考的,并非是如何解决问题。倒是如同土匪的最后一餐一样,抱着赚一笔就走的态度。频繁开新区,老区无以为继,逐渐变成了无人区。
这种杀鸡取卵的手法,实在是不可理解。
以上几点,只不过是错误百出的17GAME和《热血江湖》的几个突出问题而已。
出了这些问题,玩家闹翻了天,可是17竟然视若无睹。玩家对于运营商的态度看的很重,在出了问题以后,及时出面解释,拿出解决方案,哪怕只是哄骗一下。这都是一个公司必须做,也必然做的事情。而这些,17GAME做不到。
17GAME内部的管理混乱,可见一斑。
五、被阉割的江湖
明眼的玩家,都能清楚地看到,现在的江湖,已经连起死回生的机会都没有了。《热血江湖》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覆灭的末路。
这是形势的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
网络游戏是有寿命的,其实,江湖的寿命还未到。自2005年3月8日公测来,如今尚不足三年。一个本年轻的游戏,如今却像个耄耋老朽,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随意点开一个关于《热血江湖》的论坛或者社区,铺天盖地而来的,是玩家对于17GAME的控诉。是对《江湖》既爱又恨的感慨。
如今,恐怕已经没有几个人,会介绍自己的朋友来江湖体验了。
一方面,是国产游戏的雨后春笋。国产游戏,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但拥有我们国家悠久的文化传统,开发商也能向先行者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虽然稚嫩脆弱,但是,势不可挡。
另一方面,欧美游戏靠着完善的游戏系统设置,多样的游戏内容,也占据了中国游戏市场的一壁江山。
新游戏层出不穷,一代胜过一代。新兴的游戏开发商不断探索磨练,逐渐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
这时候,17GAME在做什么?
江湖离开一个人,就确确实实地少了一个人。没有新生力量的补充,没有新鲜血液的滋润。江湖,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
陪同江湖一起死的,有17GAME,有曾经爱过江湖的玩家。
编者语:本文根据我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汇集整理而成,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不实。各位只能作个大概的了解。通过这篇文章,我想说点个人意见:
1、17GAME和《热血江湖》的衰败,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站住脚的必然后果。按照我的观点,赵小明走了一条错误的路。他显然不如盛大的陈天桥睿智,陈天桥坚持的是独自自主,在这个原则上,再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将公司逐渐做大做强。而赵小明在这一点上失误了,他很不幸地被大资本控制,逐渐地被弱化了,后果只能是在风起云涌地经济浪潮中消散。
2、《热血江湖》本身是一款质量过硬的游戏,自从诞生以来,始终站在中国主流网络游戏的一线上。《热血江湖》走到如今的落败,最大的原因在于运营商的失策导致。因此,支持江湖的玩家,完全可以自信地,自豪地宣告,我们选的是一款好游戏。
3、希望大家在以后选新游戏的时候,不但要看到游戏本身。也要看到背后的运营商的质量,千万不要在重蹈江湖的覆辙。江湖带给我们的伤和痛,要作为一个教训,铭记于心。
4、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我想大家应该明白,再多的指责抗议,都改变不了现状。我想,目前真正热爱江湖的玩家能做的是,自觉地爱护游戏,坚决抵制对游戏有害的行为和方式。不能求人,只能靠自己了。
5、希望大家游戏愉快,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游戏。为了游戏伤身伤神实在不值得。

国内从事云主机运营的有很多家,其中老牌有阿里云,腾讯云,盛大云等,新型的有比格云等。如何选购云主机成为大家的关注点。
一、稳定性保障
稳定性是公有云服务的核心价值。其主要体现在网络和防攻击能力上。如新型品牌比格云云主机就采用了全网双链路多路冗余和5线动态BGP网络,轻松应对所谓"施工故障",同时还提供高达10G的免费流量清洗,实时监测,快速防御。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
二、性能保障
首先,服务商的云主机不能是传统的VPS,这个通过查看 *** 作系统,同时登陆的用户和对硬件的访问权可以知道。其次,云主机的内存不能使共享或者动态变化的。内存动态变化,要么是VPS,要么是内存不同的云主机共享。
最后,但也是很重要,云主机的磁盘IO要有保证。有的云主机磁盘读写只有几MB/s的性能,会导致访问量增加后响应速度立即大幅下降。因此云服务上都很重视硬件设备,这是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比格云云主机采用了英特尔E5-2680 CPU处理器、高频DDR4内存,配备了SSD高性能固态磁盘, 打造IOPS高达120,000 的极致IO性能。
三、宽带质量
云主机的带宽质量无疑是影响网站或应用响应时间的重要因素。服务器性能、程序架构、带宽质量,基本决定了网站的响应速度。现在带宽种类很多,有双线、单线、多线、BGP,客户应当根据自己的用户覆盖范围合理选择机房位置。通常来说,双线、多线、BGP适用于覆盖全国的应用。带宽质量,主要由丢包率、平均响应时间来决定,对攻击的抵抗能力也是一个参考标准。建议全万兆光纤接入、保证网络速度。
四、云主机的试用
云主机一直标榜云安全、云存储、云监控。前期试用很重要!在你要购买云主机的网站上,找一下试用服务,使用各种方法,看它是不是如传说中那样牛,如果可以就快点买了。专业云主机服务商都会提供相应免费试用服务,如阿里云、腾讯云等都会提供产品免费试用,并给到试用时间及试用相关参数。如果不提供试用,那还是算了吧。
五、性价比
客户考虑云主机租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性价比通常高于传统IDC服务,当然便利性等其他因素也是客户多看重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考察的应该是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价格。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看同样的配置和性能保证,在不同的服务商那里需要花多少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考察整体价格,不能使起步价格和部分价格。
六、研发能力
云主机租用服务器是应用新技术于IDC行业的服务,其背后需要有一个合适规模的研发团队,如阿里云,盛大云等,研发团队庞大,衍生产品也很多。这样的团队需要能解决基本的功能问题,也需要能够开发出管理大规模基础设施、大量用户的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体验,才能不断将运营管理能力转化为客户可以享受到得服务。
七、资质和备案服务
云主机服务属于基础电信增值服务,所以其服务商需要获得国家的资质审批。如果没有电信增值服务资质,随时会被有关部门叫停,自然会影响到所有的客户。而服务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备案流程的支持,也是保证客户能够合法合规的基础。
望采纳

cpu的发展史可分为以下25个阶段

1、1971年:4004

2、1972年:8008

3、1974年:8080

4、1978年:8086-8088

5、1982年:80286

6、1985年:80386

7、Intel RapidCAD 被遗忘的微处理器

8、1989年:80486

9、1994年3月10日:Intel Pentium中央处理器芯片

10、1996年:Intel Pentium Pro

11、1997年1月:Intel Pentium MMX

12、1997年:Intel Pentium Overdrive

13、1997-1998年:Pentium II

14、Pentium II Celeron处理器

15、1999年:Intel Pentium III

17、2000年:Intel Pentium IV

18、2002-2004年:超线程P4处理器

19、P4处理器306GHz

20、P4处理器至尊版320GHz202005-2006年:双核处器

21、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

21、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

22、2011年:重新确定处理器产品架构

23、2012年:发布纳米工艺

24、和第三代处理器

25、2014年:首发桌面48核心16线程处理器

扩展资料

进入新世纪以来,CPU进入了更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关被轻松突破了,分别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III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处理器,竞争日益激烈。

CPU发展史的重大突破:

2004 奔四、2006 AMD 速龙642、下半年英特尔四核 至强、07年 酷睿四核、08年 I7诞生 720 820、之后I7和酷睿陆续向下发展、10年 I3 I5 诞生、11年 I7 980X即将退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cpu发展史

容量,因为流媒体观看,一个视频通常是几分钟,甚至1-2个小时(),所以并发量特别的大所以对服务器的磁盘性能和处理器性能要求相当高,一般家用机的7200转硬盘是负载不了高并发的,需要好一些的服务器配置才可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你可以看看国产品牌正睿的这款双路四核服务器。标配一颗至强E5620四核八线程处理器(24GHz/586GT/12M缓存),英特尔5520服务器芯片组主板,4G DDR3 REG ECC 1333MHz内存,25英寸6Gb接口的SAS 300G 企业级硬盘(平均无故障时间可达100万小时以上),800MHz处理器、512M DDR2 800MHz高速缓存,支持预读、回写以及RAID0,1,5,6,10,50,60多种阵列等级的高端磁盘阵列卡,双千兆网卡,性能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如果以后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觉得性能不够用了,还可以扩展到两颗处理器,达成8颗处理核心,16条处理线程(在任务管理器处能看到16个处理核心的格子- -~很NB),最大支持144GB内存。
产品型号:I24962812S-H
产品类型:双路四核机架式服务器
处 理 器:Xeon E5620
内 存:4G DDR3 REG ECC
硬 盘:SAS 300G
机 构:2U机架式
价 格:¥13900
银牌服务
重庆五年免费上门服务,全国三年免费上门服务,关键部件三年以上免费质保。
给你推荐的是国产品牌正睿的服务器产品,他们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售后也很完善,3年免费质保,3年免费上门服务,在业界口碑很不错。
用这个服务器有16个硬盘盘位,可以从容的扩展硬盘容量,即使以后数据量增加,也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

服务器CPU,顾名思义,就是在服务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器)。众所周知,服务器是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要接受少至几十人、多至成千上万人的访问,因此对服务器具有大数据量的快速吞吐、超强的稳定性、长时间运行等严格要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服务器cpu是什么,欢迎阅读。


服务器cpu是什么

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PU),在内部结构上是跟台式机的差不多,它们都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当然工作原理也是一样。随着两者的需求和发展,台式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器在技术、性能指标等各方面都存在并存的现象,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像Intel的奔腾系列产品,一直应用于服务器的低端领域。但不代表着服务器CPU与台式机将会完全一样,下面内容会让你对服务器CPU有个全方位的了解……

一、产品篇

厂商

32bit 64bit

CISC型 VLIM型 RISC型

IA-32 X86-64 IA-64

AMD64 EM64T

Intel Pentium、Xeon Nocona Itanium

AMD Athlon MP Opteron

Transmeta

(全美达) Efficeon

IBM/Apple POWER、POWERPC

HP PA-RISC、Alpha

SGI MIPS

SUN UltraSPARC

上面简单把服务器处理器列了一下表,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出,服务器处理器按CPU的指令系统来区分,有CISC型CPU和RISC型CPU两类,后来出现了一种64位的VLIM指令系统的CPU,这种架构也叫做“IA-64”。目前基于这种指令架构的MPU有Intel的IA-64、EM64T和AMD的x86-64。RISC型的CPU是我们比较不熟悉的'类型,下面一一介绍;

IBM:

IBM 的四条处理器产品线 —— POWER 体系结构,PowerPC 系列的处理器,Star 系列(很少用于服务器中),以及 IBM 大型机上所采用的芯片

POWER 是 Power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 的缩写,是 IBM 的很多服务器、工作站和超级计算机的主要处理器。POWER 芯片起源于 801 CPU,是第二代 RISC 处理器。POWER 芯片在 1990 年被 RS 或 RISC System/6000 UNIX 工作站(现在称为 eServer 和 pSeries)采用,POWER 的产品有 POWER1、POWER2、POWER3、POWER4,现在最高端的是 POWER5。POWER5 处理器是目前单个芯片中性能最好的芯片。POWER6计划 2006 年发布。

PowerPC 是 Apple、IBM 和摩托罗拉(Motorola)联盟(也称为 AIM 联盟)的产物,它基于 POWER 体系结构,但是与 POWER 又有很多的不同。例如,PowerPC 是开放的,它既支持高端的内存模型,也支持低端的内存模型,而 POWER 芯片是高端的。最初的 PowerPC 设计也着重于浮点性能和多处理能力的研究。当然,它也包含了大部分 POWER 指令。很多应用程序都能在 PowerPC 上正常工作,这可能需要重新编译以进行一些转换。从 2000 年开始,摩托罗拉和 IBM 的 PowerPC 芯片都开始遵循 Book E 规范,这样可以提供一些增强特性,从而使得 PowerPC 对嵌入式处理器应用(例如网络和存储设备,以及消费者设备)更具有吸引力。PowerPC 体系结构的最大一个优点是它是开放的:它定义了一个指令集(ISA),并且允许任何人来设计和制造与 PowerPC 兼容的处理器;为了支持 PowerPC 而开发的软件模块的源代码都可以自由使用。最后,PowerPC 核心的精简为其他部件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从新添加缓存到协处理都是如此,这样可以实现任意的设计复杂度。IBM 的 4 条服务器产品线中有两条与 Apple 计算机的桌面和服务器产品线同样基于 PowerPC 体系结构,分别是 Nintendo GameCube 和 IBM 的“蓝色基因(Blue Gene)”超级计算机。现在,三种主要的 PowerPC 系列是嵌入式 PowerPC 400 系列以及独立的 PowerPC 700 和 PowerPC 900 系列。而PowerPC 600 系列,是第一个 PowerPC 芯片。它是 POWER 和 PowerPC 体系结构之间的桥梁。现在的PowerPC970,采用013微米SOI工艺制造,其内只有一颗CPU核心,带有512K 芯片内L2 cache。

HP:

HP(惠普)公司自已开发、研制的适用于服务器的RISC芯片——PA-RISC,于1986年问世。目前,HP主要开发64位超标量处理器PA-8000系列。第一款芯片的型号为PA-8000,主频为180MHz,后来陆续推出PA-8200、PA-8500、PA-8600、PA-8700、PA-8800型号。还有一个就是HP的“私生子”Alpha。(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后来又被惠普公司收购)

HP于2002年开始就公布了其两大RISC处理器——PA-RISC和Alpha的发展计划,其中PA-RISC与Alpha处理器至少要发展到2006年,对基于其上的服务器的服务支持将至少持续到2011年。2006年,HP将会推出PA-8900。而对于Alpha的发展,惠普公司于已经于2004年八月份发布了其面向AlphaServer Unix服务器的最后一款处理器产品——EV7z。

SUN:

1987年,SUN和TI公司合作开发了RISC微处理器——SPARC。Sun公司以其性能优秀的工作站闻名,这些工作站的心脏全都是采用Sun公司自己研发的Sparc芯片。SPARC微处理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可扩展性,这是业界出现的第一款有可扩展性功能的微处理。SPARC的推出为SUN赢得了高端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先地位。

1999年6月,UltraSPARC III首次亮相。它采用先进的018微米工艺制造,全部采用64位结构和VIS指令集,时钟频率从600MHz起,可用于高达1000个处理器协同工作的系统上。UltraSPARC III和Solaris *** 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二进制兼容,完全支持客户的软件投资,得到众多的独立软件供应商的支持。

根据Sun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在64位UltraSparc处理器方面,主要有3个系列,首先是可扩展式s系列,主要用于高性能、易扩展的多处理器系统。目前UltraSparc Ⅲs的频率已经达到750GHz。将推出UltraSparc Ⅳs和UltraSparc Ⅴs等型号。其中UltraSparc Ⅳs的频率为1GHz,UltraSparc Ⅴs则为15GHz。其次是集成式i系列,它将多种系统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上,为单处理器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效益。已经推出的UltraSparc Ⅲi的频率达到700GHz,未来的UltraSparc Ⅳi的频率将达到1GHz。最后是嵌入式e系列,为用户提供理想的性能价格比,嵌入式应用包括瘦客户机、电缆调制解调器和网络接口等。Sun公司还将推出主频300、400、500MHz等版本的处理器。

SGI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在RISC处理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984年,MIPS计算机公司成立。1992年,SGI收购了MIPS计算机公司。1998年,MIPS脱离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

MIPS公司设计RISC处理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器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

随后,MIPS公司的战略发生变化,把重点放在嵌入式系统。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32和MIPS64架构标准,为未来MIPS处理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NIPS指令集,并且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MIPS公司陆续开发了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处理器内核(core)MIPS324Kc与高性能64位处理器内核MIPS64 5Kc。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32 4Kc的版本以及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出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理器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 32和MIPS 64架构标准。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 32 4Kc的新版本以及未来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7583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