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配置、网络设备配置及布线方案设计

服务器配置、网络设备配置及布线方案设计,第1张

基础架构+网路规划+综合布线
6层的设备间是什么的设备间。
以案例一为例,根据楼层、房间规划ou,规划计算机名称,规划IP地址的分配
自己好好做,完成这个能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有机会能实际参与这样的项目更好。

几个交换机你就从机房拉几条网线链接到交换机就可以了,交换机到电脑必须是有多少电脑就要拉多少,明白吗?
比如有一个交换机那就从机房拉一条网线到交换机,有10台电脑要拉10条网线到交换,从机房拉多少网线取决于交换机的数量,与电脑数量无关,只要你的交换机接口够就可以,你说的有100台电脑,交换机24口,那你从机房拉五条就可以了。明白?不明白追问!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大明,60台计算机的机房所需要的设备也就是网线,交换机,路由器,这个规模也就算是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接下来我就详细讲解一下具体怎样组网、

60台电脑规模的局域网怎样连接

首先第一步应该将“路由器”与“光猫”串联,串联所需的网线不用太长,一端连接至”光猫“的WAN端口,另一端连接至”路由器“的LAN端口就可以了、

接着登陆”路由器“的后台 *** 作界面,找到”WAN端口“选项的”上网模式“,上网模式共分三种类型,分别是”PPPOE宽带账号“”动态IP“”静态IP“,通常学校这种规模的宽带都是用的”静态IP“,直接将IP地址写进路由器的WAN端口就可以了、

设置好路由器后,在将”路由器“与”交换机串联“,也是使用一根网线,一端连接至”路由器“的LAN端口,另一端连接在”交换机“的任意接口就完成了串联了、

注意:如果一台交换机的接口不够用的话,还可以在串联一台交换机,两台交换机串联只需要用网线分别连接至任意端口就可以了、

最后将所有的设备都设置并串联好后,就可以将60台电脑用网线直接连接至”交换机“的接口上就可以了,具体怎样布线这里就不重点讲点,本期问答只重点讲一下设置及连接方法、

总结

本期问答讲解了怎样做一个60台电脑的小规模局域网,重点是怎样串联,具体连接在哪个接口大家一定要记住,还有路由器的设置方法也要记住、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别忘记 点赞 关注呦!大明会持续创作关于”电脑维护与应用“的作品,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不同观点,可以在评论区共同讨论,好了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弱电房是必需的。
房间不用很大。
但是你要是网管,当然要往大去申请,方便自己工作啊。
机房设在11层不合理,这样你到每层的线路要比较长,虽然说差不了很多钱,但是主要是线越短越好。
机房最好设在4-7楼,这样可以节省一些线,线的长度也不会太长。
11层才上百台电脑,规模不大。
其它回答说到每层放一根线,这也是考虑不够周到。
你机房到楼层交换机的线必需是超六类千兆的线,而且必需是一层2根,一根备用。而且要进管道!必需的!!!
然后楼层交换机到PC的线最好当然是千兆到桌面了。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机房集中所有交换机,直接分出去千兆到桌面。你机房在6层的话,楼层算高度3米,一根从机房到PC的线也很少超出100米。。
这样最便于集中管理,比如一个房间又跟线断了,你可以拿别的线来加交换机,这样也才是二级交换机。非常好的网络环境不是。。。。

机房里的湿度应保持在20%-80%为宜,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15℃-35℃摄氏度,安装空调来调节温度是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 布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有了好的机房,网络设备就有了好的“家”,组建的IT网络应当通过布线系统将机房和办公地点互联起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的接入点较多,我们可以采取接入层、汇聚层、交换层三个网络层次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布线系统。 对于接入层来说,选择一个合理的接入设备,是最关键的,而且我们要根据接入设备选择合适的带宽。汇聚层是整个局域网的核心部分,汇聚层网络设备一般支持网络管理功能,方便我们的管理和维护,方便以后我们的网络升级和改造。交换层是整个网络中的中间层,连接着汇聚层和网络节点,是决定我们整体网络传输质量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百兆网络设备的普及,我们交换层的网络设备,肯定首选百兆。 布线是连接网络接入层、汇聚层、交换层和网络节点的重要环节。在布线时,最好使用专门的通道,而且不要与电源线,空调线等具有辐射的线路混合布线。 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的双绞线,可以选择超五类屏蔽双绞线,以使网络性能得到最大的提升。汇聚层与交换层之间的双绞线,由于是网络数据传输量最大的一个层次,同样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交换层与网络节点之间,我们就可以采用普通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网络设备的放置,最好放在节点的中央位置,这样做,不是为了节约综合布线的成本,而是为了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提高网络传输质量。由于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100米,在95米才能获得最佳的网络传输质量。在做网络布线时,最好能够设计一个设备间,放置网络设备。 网络布局的规划与设计 网络设备大都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活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等。这些设备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是因为它们都按国际机柜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统一,可把一起安装在一个大型的立式标准机柜中。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使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则便于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同时机房内也会显得整洁、美观。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放置机房里有网络机柜、服务器机柜以及综合布线柜,从这三个机柜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加密机等以及网络通信设备如光端机、调制解调器等是放置在网络机柜的;服务器机柜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综合布线柜一般配有前后可移动的安装立柱,自由设定安装空间,可按需要配置隔板、风扇、电源插座等附件。配线架通常安装在机柜里,配线架的一面是RJ45口,并标有编号;另一面是跳线接口,上面也标有编号,这些编号和上面的RJ45口的编号是一一对应的。 每一组跳线都标识有棕、蓝、橙、绿的颜色,双绞线的色线要和这些跳线一一对应,这样做不容易接错。配线架不仅仅是便于管理线对,而且可以防止串扰,增加线对的隔离空间,提供360度的线对隔离。 在机房中,必须放置交换机、功能服务器群和网络打印设备,以及局域网络连接Internet所需的各种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以及网管工作站等;因此机房的网络布局一般至少有三个机柜,综合布线柜和网络机柜应当紧连在一起,便于调线 *** 作,接下来是服务器机柜;将网络设备和布线系统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网络布局中,每个机柜最好留点空间,便于以后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的扩充,综合布线柜里有可能除了网络布线外,还有能布置电话线,所以要在机柜里留下一定空间。 从机柜内部线缆附设的角度看,机柜配置密度更高,容纳的IT设备更多,大量采用冗余配件(如冗余电源、存储阵列等),机柜内设备配置频繁变换,数据线和电缆随时增减。所以,机柜必须提供充足的线缆通道,能从机柜顶部、底部进出线缆。在机柜内部,线缆的敷设必须方便、有序,与设备的线缆接口靠近,以缩短布线距离;减少线缆的空间占用,保证设备安装、调整、维护过程中,不受到布线的干扰,并保证散热气流不会受到线缆的阻挡;同时,在故障情况下,能对设备布线进行快速定位。 供电系统和制冷系统是计算机机房的两个重要部分。在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在线的UPS供电方式,蓄电池实际可供使用的容量与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大小、蓄电池的环境工作温度、贮存时间的长短以及负载的性质(电阻性、电感性、电容性)密切相关。制冷系统(空调)涉及到机房的整个物理环境,包括空调、地板、机柜及房间布局等诸多方面;因此UPS和空调我们也要考虑好将它们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如果机房空间较大,可以将UPS和空调都放在机房里;如果空间较小,可以把UPS(包括蓄电池)放在配电房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楼里安装有“中央空调”的话,机房里也必须安装独立的空调,因为中央空调不可能24小时都开着,上班的时间可以利用中央空调,下班和星期节假日的时候,如果服务器、网络设备需要正常运行的话,则必须要开机房里的独立空调。 机柜的扩展性表现在机柜内设备密度的扩展和机柜数量的扩展,因此网络布局时必须将机柜的配风能力(通常称为散热能力)以及配电能力考虑在内。一方面,机柜内的设备需要温度、湿度适宜并且风量充足的冷风(冷空气)。这些冷风被机柜内的IT设备吸入,从而为设备内的部件(尤其是CPU)降温。当机柜内设备增加到一定数量时,由地板出风口送出的冷风风量将不能满足所有设备的需求,从而形成部分IT设备配风不足而过热。 解决机柜内设备密度扩展时遇到的这种局部热点问题可以采用调配IT设备位置的方式来解决。例如,把热负荷最大的设备安装在机柜中部位置,以便获得最大的配风风量。另外的解决方法是,在机柜的上部或下部位置安装轴向水平的强排风扇,增强上部或下部的吸入能力(即减小IT设备的入口静压),从而增加配风风量。 另一方面,机柜内的设备需要供电以及与机柜外部进行通信。当机柜内的IT设备数量增加时,这些线缆、连接端子同时成倍地增加,从而对机架式电源排插的容量、插口数量都提出了扩展要求。机柜内的布线空间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因为当机柜内的功率密度提高时,设备后部的线缆将明显增加风阻,所以必须考虑线缆管理及走线空间的问题。

数据中心布线的三种基本方法:1点对点。点对点布线是数据中心采用多年的布线方法,结果如我们先前所见--一团糟。点对点意味着在地板下、空中(无论是否有线槽)或穿过服务器机网络机柜,只要有需要,就牵拉网线。线缆通常是当场制作或直接使用已有链路。旧缆线通常不会移除或标记,这使得追踪与寻找更加困难,导致数据中心人员需要在“鼠窝” 一般的环境中进行维护。服务器与跳线会使线缆分布混乱,当高密度网络交换机安装至机网络机柜或其他地方时,形式会更加严峻。简而言之,点对点模式已无法很好服务于数据中心。2网络机柜顶汇聚。网络机柜顶汇聚是最新的布线方式,但可以被看成是行尾汇聚的一种变体。网络机柜顶汇聚依赖于服务器配置密度,我们将讨论该如何为数据中心布线架构选择对应的配线方案。如果一个机网络机柜装满服务器,那么首选方案是在每个机网络机柜上安装接入层交换机,如果服务器有双网卡,也有容错需求,可以考虑多安装一个交换机。通常情况下,还会再安装一个低级别的交换机,专门用于系统管理。所有的交换机都通过光纤跳线连接至核心网络,这与行尾聚合类似。所以网络机柜顶汇聚的效果与行尾汇聚相同,但更利于扩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每个机网络机柜上安装廉价的交换机,还可以通过重新配置完成迁移。单独的交换机故障所产生影响远比位于行尾的大型交换机故障小得多。当遇到需要使用特定型号交换机的刀片服务器时,网络机柜顶汇聚是你不二的选择。在此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仅是将光纤连接至核心网络。所以每个机网络机柜只要有同样的光纤设备,就可以实现网络汇聚。有时甚至还会遇到“混合”安装的情形,但总体结构不受影响,所以你只要将不同刀片机连接至不同交换机上即可。通常情况下,普通光纤设备即可满足高性能应用。如何选择行尾或网络机柜顶汇聚,取决于设备密度,应用吞吐量要求与硬件连接细节。在大型数据中心中,两种设计方式可以在应用的不同区域,发挥各自长处。简而言之,答案不是唯一的,总体趋势将偏向于光纤应用,而且布线架构的选择都因基于“按需定制”,这才是一切业务的关键。3行尾汇聚。行尾汇聚,也称为“区域汇聚”,是近年来数据中心常用的布线方式。在行尾布线架构中,有专门用于放置配线架与汇聚交换机的地方,通常是位于同一行的末尾机网络机柜--有时候也可能在中间--便于连接整组服务器机网络机柜。配线架安装在每个插槽中,永久线缆则通过这些线架连接至对应汇聚机网络机柜。其他的线缆通常采用光纤,用于连接汇聚层设备至核心网络、aka主分布式框架或区域。可以认为其是数据中心内标准“星型拓扑”的压缩版。服务器机网络机柜就像办公室,而汇聚机网络机柜是中间配线架(IDF)或通信机房(TR)。行尾汇聚简化了添加硬件的难度,只需将服务器与所需连接的配线架连接,再将配线架连接至对应的汇聚层交换机即可。每个连接进需要两条短跳线,这同样利于今后安装与维护。类似的,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光纤连接至核心网络,所以整个安装过程仅涉及到简单跳线。“行尾”聚合最小化了所需跳线的长度,因为所有的配线架都有标签,便于跟踪,记录相关信息的文档也会更便于阅读。不仅如此,因为不再需要更长的线缆,所以没有理由保留那些老旧、冗长而又性能低下的线缆。这可以避免出现因跳线兼容性问题而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772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