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阿里云、华为云这样的“云”平台越来越多,云平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有哪些特点

类似阿里云、华为云这样的“云”平台越来越多,云平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有哪些特点,第1张

简单说。云平台就是电脑。你买了看不到的电脑。然后可以在电脑上做你想做的事情。比如搭建网站。
这种电脑一般作为服务器使用,服务器:打比方你玩一个手机游戏,你安装APP的手机就是客户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其实还有服务端来进行数据处理。服务器就是放服务端的地方。
简单讲云平台就是云服务商为你提供计算机,然后你在计算机上面做你想做的事情。当然云平台也有提供一些集成的服务。
正常访问网站是
手机、电脑(客户端)--------------云服务器(云平台提供) 网站是搭建在服务器上面的。这样应该就很好理解了。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例如:硬件服务器租用。
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例如:软件的个性化定制开发。
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例如:阳光云服务器。

任何一个在互联网上提供其服务的公司都可以叫做云计算公司。其实云计算分几层的,分别是(基础设施)-as-a-Service,Platform(平台)-as-a-Service,Software(软件)-as-a-Service。基础设施在最下端,平台在中间,软件在顶端。别的一些“软”的层可以在这些层上面添加。

IaaS:-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第一层叫做IaaS,有时候也叫做Hardware-as-a-Service,几年前如果你想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网站上运行一些企业应用,你需要去买服务器,或者别的高昂的硬件来控制本地应用,让你的业务运行起来。

但是现在有IaaS,你可以将硬件外包到别的地方去。IaaS公司会提供场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你可以租用。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利用这些硬件来运行其应用。

一些大的IaaS公司包括Amazon,Microsoft,VMWare,Rackspace和RedHat不过这些公司又都有自己的专长,比如Amazon和微软给你提供的不只是IaaS,他们还会将其计算能力出租给你来host你的网站。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第二层就是所谓的PaaS,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你公司所有的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 *** 作系统。这节省了你在硬件上的费用,也让分散的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计,应用虚拟主机,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协作工具等。

一些大的PaaS提供者有GoogleAppEngine,MicrosoftAzure,Force,Heroku,EngineYard。最近兴起的公司有AppFog,Mendix和StandingCloud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第三层也就是所谓SaaS。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大多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接入。任何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运行,就是SaaS了。

你消费的服务完全是从网页如Netflix,MOG,GoogleApps,Boxnet,Dropbox或者苹果的iCloud那里进入这些分类。尽管这些网页服务是用作商务和娱乐或者两者都有,但这也算是云技术的一部分。

一些用作商务的SaaS应用包括Citrix的GoToMeeting,Cisco的WebEx,Salesforce的CRM,ADP,Workday和;国内来说,SaaS软件的龙头企业是北森,可以搜索一下。

鲲鹏中心使用鲲鹏构建自己的云服务包括鲲鹏d性云服务器(ECS)、鲲鹏裸金属服务器(BMS)、鲲鹏云手机服务(CloudPhone)、鲲鹏云容器引擎(CCE)、鲲鹏分布式缓存服务(Redis)五种,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包含全栈专属云(HCSO)、云手机、高性能计算(HPC)、大数据、企业核心应用,成熟的解决方案涉及行业包括金融、政府、媒体与娱乐、游戏等十分广泛,相信在未来,鲲鹏中心可以提供成熟解决方案会越来越多⌄

云服务器是所有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最基础产品,国内云服务器就属BAT(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三家企业了,其实厂商一般会根据分配的资源划分云服务器的级别和规格。但是由于采用的基础硬件、架构和调优技术存在差别,类似配置的云服务器之间也可能有较大的性能差异。很多用户在选购时往往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品牌;如果想了解并比较不同厂商云服务器的差异,最好的方式就是运行基准测试。下面就带给大家BAT(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云服务器性能评测,希望能为大家选型带来一点思路。

性能测试准备

在开始测试之前,我们先在三家创建相同配置的三台云服务器,尽量确保测试结果之间具备可比性。付费方法均采用按量计费,使用包年包月服务器进行测试的成本较高。

测试云服务器的具体配置如下:

配置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CPU1核1核1核内存2GB2GB2GB系统盘40GB40GB20GB数据盘///I/O优化YYY *** 作系统Centos 68Centos 68Centos 68地区华南1华南华南网络类型经典网络基础网络专有网络带宽上限100Mb100Mb100Mb

这里指出一点,由于阿里云 ECS 和腾讯云 CVM 的系统盘均为 40GB,但百度云的为20GB;我们这里的评测对硬盘容量不是很敏感;故百度云的20GB系统盘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除了系统盘默认大小不同外,测试云服务器在 CPU、内存、 *** 作系统等方面均为同一规格的配置。这个规格的配置也是中小型网站部署的推荐配置,应该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性能测试过程

由于测试的流程比较长,在本文中只简要介绍下所使用的工具及对应关注的指标。具体的测试 *** 作步骤,我会在云计算产品性能测试指南中介绍。在测试云服务器之前,我参考了许多相关评测文章,最终决定使用如下工具和指标:

性能测试结果:

综合性能对比:

从UnixBench和GeekBench两个综合性测试来看,百度云ECS整体性能均优于另外两个云服务商;阿里云其次;腾讯云最后。

磁盘I/O对比:

在磁盘 I/O 性能上,百度云的表现接近在启动实例配置时所介绍的 1400 IOPS。与阿里云和腾讯云差距不是很大。

考虑价格因素

价格是很多用户选择云服务商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在这里加入了价格因素;让大家货比三家。(由于云服务器价格经常变动,本处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以云服务器商实际报价为准。)

从上面的信息可知,百度云的价格是BAT内最实惠的。阿里云和腾讯云虽然也有一年85折,两年83折,三年5折的优惠;但百度云的代理商现在手里有更多的优惠,相比之下百度云价格更显实在。

综合来看,百度云虽然在市场份额上面占有率比较小,但是潜力不错,并且选择有不错的折扣,阿里云的综合性比较强,腾讯的话,近来的事情你们懂得

文章来源:网页链接

各种云平台(cloud platforms)的出现是该转变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顾名思义,这种平台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至于这种平台的名称,现在我们可以听到不止一种称呼,比如按需平台(on-demand platform)、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等等。但无论称呼它什么,这种新的支持应用的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 欲知个中缘由,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应用平台(application platforms)是如何被使用的。开发团队在创建一个户内应用(on-premises application,即在机构内运行的应用)时,该应用所需的许多基础都已经事先存在了: *** 作系统为执行应用和访问存储等提供了基础支持;机构里的其他计算机提供了诸如远程存储之类的服务。倘若每创建一个户内应用都得首先构建所有这些基础的话,那么恐怕我们今天看到的应用会少很多。 同理,倘若每一个希望创建云应用(cloud application)的开发团队都得首先构建自己的云平台的话,那么我们今后看到的云应用将寥寥无几。幸运的是出现了一些致力于解决此问题的厂商,今天有很多云平台技术可供我们使用。本文的主旨即从企业应用创建者的角度来分类并简要介绍这些技术。 实际环境中的云平台:三种云服务 为掌握云平台,我们先从大体上考察一下云服务。我们可以把通过“云”提供的服务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SaaS应用是完全在“云”里(也就是说,一个Internet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运行的。其户内客户端(on-premises client)通常是一个浏览器或其他简易客户端。Salesforcecom可能是当前最知名的SaaS应用,不过除此以外也有许多其他应用。 附着服务(Attached services):每个户内应用(on-premises application)自身都有一定功能,它们可以不时地访问“云”里针对该应用提供的服务,以增强其功能。由于这些服务仅能为该特定应用所使用,所以可以认为它们是附着于该应用的。一个著名的消费级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iTunes:其桌面应用可用于播放音乐等等,而附着服务令购买新的音频或视频内容成为可能。微软公司的Exchange托管服务是一个企业级例子,它可以为户内Exchange服务器增加基于“云”的垃圾邮件过滤、存档等服务。 云平台(Cloud platforms):云平台提供基于“云”的服务,供开发者创建应用时采用。你不必构建自己的基础,你完全可以依靠云平台来创建新的SaaS应用。云平台的直接用户是开发者,而不是最终用户。 要掌握云平台,首先要对这里“平台”的含义达成共识。一种普遍的想法,是将平台看成“任何为开发者创建应用提供服务的软件”。下一节,我们将对此作具体讲解。 应用平台的一般模型 我们今天对应用平台(application platform)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户内平台(on-premises platforms)。因此,一种思考云平台(cloud platforms)的方式,就是考察应用开发者在户内环境里所依赖的服务(services)是如何转变为“云(cloud)”的。 无论在户内环境、还是在“云”里,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应用平台(application platform)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一个基础(foundation):几乎所有应用都会用到一些在机器上运行的平台软件。各种支撑功能(如标准的库与存储,以及基本 *** 作系统等)均属此部分。 一组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 services):在现代分布式环境中,应用经常要用到由其他计算机提供的基本服务。比如提供远程存储服务、集成服务及身份管理服务等都是很常见的。 一套应用服务(application services):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面向服务化,这些应用提供的功能可为新应用所使用。尽管这些应用主要是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的,但这同时也令它们成为应用平台的一部分。(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要把别的应用视为平台的一部分,但在面向服务的世界里是这样的。) 开发工具也是另一个重要部分。现代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们运用应用平台的这三个部分来构建应用。 为了对这个抽象模型有具体的认识,下面我们将它与今天主流的户内平台加以对照。户内基础(on-premises foundation)包括有: *** 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Windows、Linux及其它版本的Unix是主流选择。 本地支持(Local support):不同风格的应用采用不同的技术。例如,NET框架和Java EE应用服务器为Web应用等提供了一般性支持,而其它技术则面向特定类型的应用。比如Microsoft Dynamics CRM产品提供了一个为创建特定类型的商业应用而设计的平台。类似地,不同种类的存储被用于不同目的。Windows、Linux及其它 *** 作系统里的文件系统提供了原始字节的存储功能,而各种数据库技术(比如Oracle DBMS、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及IBM DB2等)则提供了更加结构化的存储功能。 对于户内基础设施服务(on-premises infrastructure services),典型例子包括: 存储(Storage):跟基础里的存储一样,基础设施里的存储也分为多种风格。远程文件系统可以提供简单的面向字节的存储,而Microsoft SharePoint文档库可以提供更加结构化的远程存储服务。应用也可以远程访问数据库系统,从而能够访问其他种类的结构化存储。 集成(Integration):把机构内部的应用连接起来,通常要依赖于某种集成产品提供的远程服务。比如,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是一个简单的例子,IBM的WebSphere Process Server及微软的BizTalk Server等产品可用于更加复杂的场景。 身份管理(Identity):对许多分布式应用而言,提供身份信息是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常见的解决此问题的户内技术包括微软的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及其它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服务器。 至于户内应用服务(on-premises application services),不同机构间差别很大。原因很简单:不同机构使用的是不同的应用,因而它们暴露的服务也五花八门。对于这些户内平台里的应用,一种思考方式是将它们分成两大类: 套装软件(Packaged applications):这包括像SAP、Oracle Applications、Microsoft Dynamics在内的许多商业软件,以及许许多多现成的产品。虽然不是所有套装软件都向其它应用暴露服务,但越来越多的套装软件是这么做的。 定制应用(Custom applications):许多机构对定制软件进行了大笔投资。随着这些应用逐渐将其功能以服务的形式暴露出来,它们也将成为户内应用平台的一部分。 照此描述,户内应用平台看起来好像挺复杂的。但实际上,它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在计算技术的早期,应用平台只包含一个户内基础(比如IBM主机上的MVS和IMS)。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分布式计算的普及,户内基础设施服务也加入了进来(远程存储、集成和身份管理成为十分常见的服务)。时至今日,随着面向服务的应用的出现,户内应用服务也成为应用平台的一部分了。下一步发展是毫无疑问的,即在“云”里提供这三个部分。 从户内平台到云平台 上面那个一般模型描述的是户内平台,但它同时也可被用来考察云平台。另外,因为户内平台与云平台可以一同使用,所以理解它们如何一起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正如户内应用(on-premises application)是构建于户内基础(on-premises foundation)之上的,云应用(cloud application)也可以构建于云基础(cloud foundation)之上。无论是户内环境、还是“云”里的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均可为这两种应用所使用。

云平台就如虚拟机(通过软件将硬件资源进行按需分配),普通服务器就是没有经过虚拟化的,展示的是硬件设备。但是不管是云平台或者普通服务器,底层都是硬件设备。你可以去服务器厂商(正睿)的网上随便找几款产品(直接的产品、虚拟化的产品)比较一下,很快就清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8198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