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推荐-C++开发的微服务框架Tars

开源推荐-C++开发的微服务框架Tars,第1张

Tars致力于建设微服务技术生态,在底层基础设施、服务框架、上层应用以及DevOps等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发。

2020年3月10日,Linux基金会正式宣布旗下的TARS开源项目成立TARS子基金会。这是一个 专注于微服务领域 的开源基金会,致力于帮助企业拥抱微服务体系架构,解决在使用微服务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首个 起源于中国开源项目 的国际开源基金会,也是Linux基金会下 唯一聚焦微服务技术生态 的子基金会。

Tars基金会里目前收录了9个项目,分为5部分:工具集(Tars Lab)、服务治理(Service Governance)、微服务开发框架(Development Framwork)、存储(DCache)和基础设施(Infrustructure)。

1、Tars Lab

Tars Lab项目提供了压力测试TarsJMeter,基准测试集TarsBenchmark和一些开发工具包。TarsJavaStart,可以生成服务端和客户端的TarsJava脚手架,快速开始Tars服务的开发。TarsTools,是一款支持多种IDE的JetBrains插件,为实现编辑Jce/Tars文件使用的(支持Intellij IDEA、Android Studio、PhpStorm、WebStorm、GoLand、CLion等)。

2、服务治理

服务治理包含了2个项目:TSeer专注于处理服务注册与发现;TarsGateway是基于Tars框架开发的微服务网关,除具备网关的基础功能外,还可以自动将>

随着服务器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服务架构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技术突破。今天,电脑培训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微服务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



1服务网格白热化

服务网格是一个专注于服务间通信的基础设施层,也是目前受关注的与云原生有关的话题。随着容器的普及,服务拓扑变得越来越动态化,这对网络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服务网格通过服务发现、路由、负载均衡、健康检测和可观察性来管理流量,简化容器与生俱来的复杂性。

随着HAProxy、traefik和NGINX逐步把自己定位成数据平面,服务网格也变得越来越流行。尽管服务网格还没有得到大规模部署,但确实有些企业已经在生产环境中运行服务网格。另外,服务网格不仅可以用在微服务或Kubernetes环境中,也可以被用在VM和无服务器架构的环境中。例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虽然没有使用容器,但他们使用了Linkerd。

2事件驱动架构的崛起

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了基于推送或事件的架构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服务向订阅事件的观察者容器发送事件,容器异步做出响应,事件发送者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与请求响应式架构不同的是,在基于事件的系统架构中,发起事件的容器并不依赖下游的容器,它们的处理过程和加载的事务与下游容器的可用性或完成情况无关。这种架构的另一个好处是,开发者可以更加独立地设计各自的服务。

3安全模型的变化

因为对内核访问方面的限制,部署在容器中的应用程序相对安全。在VM环境中,虚拟设备驱动器是暴露可见性的地方。而在容器环境里, *** 作系统提供了系统调用,信号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之前,管理员需要在VM中安装代理,但那样太复杂了,需要管理太多的东西。容器提供了更清晰的可见性,相比VM,与容器的集成会更加容易。

4从REST到GraphQL

GraphQL是Facebook于2012年创建并于2015年开源的一套查询语言API规范。GraphQL的类型系统允许开发者自己定义数据schema,可以增加新字段,也可以删除旧字段,这些都不会影响已有的查询,也不需要修改客户端。GraphQL非常强大,因为它没有与特定的数据库或存储引擎绑定在一起。

在了解 Spring Cloud 之前先了解一下微服务架构需要考量的核心关键点,如下图:

对于以上等核心关键点的处理,不需要我们重复造车轮, Spring Cloud 已经帮我们集成了,它使用 Spring Boot 风格将一些比较成熟的微服务框架组合起来,屏蔽掉了复杂的配置和实现原理,为快速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应用提供了一套基础设施工具和开发支持。

Spring Cloud 所提供的核心功能包含:

Spring Cloud架构图

Spring Cloud子项目

Spring Cloud 旗下的子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如下:

1 Spring Cloud 与 Spring Boot

Spring Boot 可以说是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在 Spring Boot 应用中添加 Spring MVC 依赖,就可以快速实现基于 REST 架构的服务接口,并且可以提供对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822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