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服务器_选购服务器必修八技

腾讯云服务器_选购服务器必修八技,第1张

服务器一般为600~1000W。我们算它1000W。路由器就只有40~50W左右。显示器为150多W,总功率为1200W左右。 你需要在市电断电的时候后备时间要多长。如果为10~15分钟。买个2KVA/1400W就可以了。具体品牌选山特或艾默生。山特型号为C2K/C2KS C2K为标准机。延长5~15分钟。C2KS为长机。延长时间0。5H~24H。延长时间越长价格越贵。 你那的。我江苏的。有问题打我电话。15995241229。

建议按照服务器系统整体功耗典型值和延时需要来配置ups。
首先建议使用在线式ups,净化供电,输出质量高,电池配置灵活,推荐进口品牌如APC,POWERWARE,国产如深圳山特。
其次,选择ups机头容量。建议实际运行负载占机头容量的40%到60%,延长机头寿命并为以后增加硬件提供余量。服务器系统的功耗是变动的,一般比额定要小得多,比如一台服务器的额定功率800w,加上附属的显示器交换机等总额定功率1000w,因为硬件配置数量和运算负荷的不同,在实际工作时大部分时间功耗不会超过600w,配置ups以600w为准,最小选择1kva的机头。
再者选择电池,按实际功耗乘以要延时的小时数,就是需要的电池的储能数,再考虑功率因数和机头转换效率,按11到12倍来配置电池,比如1kw延时4小时,电量4kwh,需要12v100ah的电池4块即可满足。品牌推荐沈阳松下,大力神,天津汤浅。

CPU和内存CPU的类型、主频和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器的性能;服务器应采用专用的ECC校验内存,并且应当与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芯片组与主板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组,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会对服务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网卡服务器应当连接在传输速率最快的端口上,并最少配置一块千兆网卡。对于某些有特殊应用的服务器(如FTP、文件服务器或视频点播服务器),还应当配置两块千兆网卡。

硬盘和RAID卡硬盘的读取/写入速率决定着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率。除了在入门级服务器上可采用IDE硬盘外,通常都应采用传输速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SCSI硬盘。对于一些不能轻易中止运行的服务器而言,还应当采用热插拔硬盘,以保证服务器的不停机维护和扩容。

磁盘冗余采用两块或多块硬盘来实现磁盘阵列;网卡、电源、风扇等部件冗余可以保证部分硬件损坏之后,服务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热插拔是指带电进行硬盘或板卡的插拔 *** 作,实现故障恢复和系统扩容。

1、服务器处理器主频

服务器处理器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GHz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GHz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GHzItanium2大约跟4GHz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服务器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MCH),I/O控制器Hub和PCI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Intel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

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3、处理器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6、CPU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L3缓存的Xeon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1楼都说了,TG1000 还是可以的,不过建议你使用MT1000 虽然稍微贵一点点,毕竟有稳压功能,作为服务器,必须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因为即使你现在电压很稳定,但到以后,碰到 附近 装修施工类的事,大功率机器开动,电网电压就骤然下降,有损服务器,同样道理骤然上升,也是很麻烦的。

1、 UPS电源在因 事故停电或电源品质不佳时,UPS能提供高品质及最经济的电源,确保电脑资料的完整及精密仪器的正常 *** 作。
2、 UPS的电性能指标有基本电性能(如输入电压范围、稳压率、转换时间等)、认证性能(如安全认证、电磁干扰认证)、外观尺寸等。依输出电压波形在市电断电时是否具有转换时间,可将UPS分类为后备式(Off Line,有转换时间)与在线式(On Line,无转换时间)两种。若用户的负载设备属高阶通讯设备、医疗仪器、微波接收设备时,以选择在线式UPS较佳。
3、负载(例如计算机)对UPS常规电性能指标有哪些,其使用量的范围。 计算机与其他一般办公室设备一样,属整流电容负载,此类负载功率因数一般在06~07之间,且相对应的峰值因数只有25~28倍。而其他一般的马达负载功率因数也只在03~08之间。因此一般UPS只要设计上具有功率因数07或08,而峰值因数3以上即可符合一般负载的需求。高阶计算机对UPS的另一需求为具有低的零地电压,具有超强防雷击保护措施,可短路保护及具有电气隔离等要求。
4、 UPS对电网的适应能力指标应包括:①输入功率因数;②输入电压范围;③输入谐波因数;④传导性电磁场干扰大小等指标。
5、 UPS输入功率因数太低对一般用户而言是用户必须投资更粗的电缆线及空气断路器开关等设备。此外,UPS输入功率因数太低对电力公司较为不利(因电力公司需提供更多的电力才能符合负载所需的实际消耗电力)。
6、 UPS输出能力即UPS的输出功率因数,一般UPS为07(小容量1~10KVA UPS),而新型的UPS则为08,有更高的输出功率因数。UPS可靠性的指标为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在5万小时以上为好。
7、在线式UPS的“在线”含义包括:①零转换时间;②输出电压稳压率低;③可过滤输入电源突波、杂波等功能。
8、 UPS输出电压频率的稳定性是指空载与满载时UPS输出电压及频率变化的大小。尤其是在输入电压变化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变化时仍能有不错的输出电压频率的稳定性。针对此一要求,在线式UPS要远比后备式及在线互动式优良,而在线互动式UPS则与后备式相差无几。
9、用户在配置和选用UPS时,应考虑①了解各种架构UPS的适用情况;②考量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③了解所需UPS的容量,并考虑未来扩充设备时的总容量;④选择有信誉的品牌与供应商;⑤注重服务质量。
10、电网质量不好,而又要求100%不能停电的用电场合应该选用什么样的UPS?应该看重UPS的哪些功能指标选用UPS? 电网条件差的地区最好使用长延时(8小时)在线式UPS,电网条件中等或好的地区可考虑用后备式UPS。输入电压频率范围是否宽广、是否有超强防雷击能力、抗电磁干扰能力是否通过认证等均是选用UPS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功能指标。
11、用电容量小或者局部供电的场合,应该看重哪些功能指标去选用UPS? 用容量小或局部供电的场合,首先要选择小容量UPS,其次要依其对供电质量的要求高低,选择在线式或后备式UPS。后备式UPS有500VA,1000VA,在线式有1KVA至10KVA可供用户选择。
12、用电容量大或者集中供电的场合,应该看重哪些功能指标去选用UPS? 用电容量大或集中供电的场合,应选择大容量三相UPS。并考虑是否有①输出短路保护;②可接爱100%不平衡负载;③具有隔离变压器;④可作热备份;⑤多国语言图形化LCD显示;⑥可进行远端监控;⑦有超强监控软件,可自动寻呼,自动发E-mail。
13、 长延时供电UPS需以满载考虑配置高质量、足够能量的电池,及UPS本身是否具有超大型强充电电流来使外加的电池在短时间内充饱电。UPS要有①输出短路保护;②超强过载能力;③全时间防雷击。
14、对供电智能管理要求高的场合,应该选用什么样的UPS? 应选用可网络监控的智慧型UPS,通过UPS所具有的可在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上监控的监控软件支援,可使用户对UPS实现网络监控的目的。监控软件要做到①可自动寻呼及自动发E-mail;②可语音自动广播;③可安全地关闭和重新启动UPS;④可跨不同作业平台 *** 作;⑤可预约开机;⑥可做电源状态分析记录;⑦可监看UPS运行状态。并且监控软件需通过微软公司的认证。
15、用户应该对UPS厂商做哪些方面的考察? ①生产厂商是否具有ISO9000及ISO14000认证;②是否为知名品牌,重视客户利益及产品质量情况;③是否在本地有维修中心或服务单位;④是否在安全规格及抗电磁干扰上通过国际认证;⑤UPS是否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例如是否未来可做网络监控或智能监控等。

    对公司采购者来说,绝大部分单位和部门是首次配置UPS电源,对技术和使用维护方面还是显得生疏,我们就如何评价一台UPS电源的优劣,以及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配置适当的品牌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泰琪丰 ups电源

(一)电气性能
1不要过份追求对UPS电源常规电性能指标的要求。
诸如转换时间、电压和频率稳定精度、波形失真度等,对负载而言对这些指标的要求并不苛刻,事实上当前上市的各品牌的UPS电源在这些指标上都可以满足负载的要求,不应该成为评定优劣的关键标准,更不应该作为是否选用的条件。至于抗干扰能力,这是必须具备而又难以检测的一项指标,使用者要考查UPS电源(包括在线式)电路结构中是否有高频滤波环节和配置。
2不应忽视对UPS电源输入功率因数和谐波电流大小的要求。
输入功率因数低和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大意味着干扰破坏电网,对电网形成电力公害,影响在同一电网中其它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大电网以及供电系统中其它设备和部件的功率容量。特别是大功率UPS电源,一般都是双逆变在线式结构,由于输入端有整流电路,其输入功率因数只有08,而谐波电流高达25-30%,也就是说,如果UPS电源由电网引入的有功功率为80千瓦,同时也就有60千无功功率,在电网与UPS之间流动,这对电网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如果由柴油发电机带动这样的UPS,就需要发电机的功率容量是UPS电源功率容量的25-3倍。
3应该重视对UPS电源输出能力和可靠性的考察。
UPS电源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仅仅是一个估算可靠性的参数,影响此数值的因素很多,是一个无法检测的参数,而UPS电源输出能力的各项性能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可靠性指标,在同等运行条件下,效率高、输出电流峰值系数和浪涌系数大、过载能力强的UPS,其可靠性必然高,这是毋容置疑的道理。事实上,同真实的电网能力比较,以上这些指标实际上是UPS电源对负载的限制,限制就意味着UPS本身能力的不足。具体的说,效率低意味着UPS本身损耗大,发热量大,这会加快主要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老化,降低使用寿命。输出电流浪涌系数低迫使UPS在负载启动的瞬间转旁供电,待启动过程完成后,再转回逆变器供电,这个过程是存在转换时间的,同时增加了故障的几率。输出电流峰值系数只有3:1是不够的,为了满足特殊负载的要求,此系数应提高到5:1。至于输出功率因数为07(容性),这就意味着当负载为纯阻或者感性时,UPS电源的输出能力就大幅度地降低。

泰琪丰 ups电源


(二)从可靠性/可用性角度的考虑
可靠性对于UPS电源来说,其最重要的使用特性无疑是UPS电源产品本身的可靠性。UPS电源技术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各种品牌UPS电源的电压/电流输出,转换时间,频率稳定等参数全部都能满足所带计算机设备的需求。用户更需要比较的是产品本身质量和设计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可靠性差别。
可用性使用UPS电源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保证用户的设备或负载达到最高的可用性,即确保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同样,UPS电源设备本身的可用性也成为用户选择UPS电源设备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从UPS电源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的UPS电源在工作时,一方面通过外部电源向内部电池或电池组充电的同时,也要通过电池或电池组向计算机或其它设备进行供电。所有的电池或电池组对于UPS电源系统来说是一个整体,在功能和使用上没有区别,当其中的某一块电池发生故障后,UPS电源管理系统不能对它进行及时的关闭和替换,只能报告发生了系统故障,然后由管理人员手工进行更换,如果未能进行及时的更换和修复,就会发生电力供应的中断。在更换电池或电池组的时候,需停止UPS电源的工作,此时由UPS电源所支持的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便也需要暂停。所以,如何实现UPS电源的真正不间断工作一直是困扰业界的一个难题。在传统的6-20KVA即中型UPS产品中,一直存在着单台UPS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容错能力低于网络部件的问题,唯一的保障措施是多购买一台UPS电源以作备用。这样存在着两个问题:价格昂贵,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为同样的负载提供电源保护,你需要化双倍的钱;另一个问题在你的系统有变化或扩展时便会遇到,那就是无法扩展。冗余热备份技术是保证设备可用性的重要途径,选择具有冗余性UPS电源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泰琪丰 ups电源


(三)全面保护
由于企业级用户对网络系统的可用性要求很高,所以网络系统需要全面的电源保护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后备电源"。这个保护方案应该在保障"不间断供电"的原则下,尽可能地提供基于电力供应的全方位的保护,如消除电网杂讯、抑制电网波动、防雷击等,并最大限度地与信息系统的其他部件实现技术或物理模块上的整合,形成一个智能的、层层递进式的立体保护网。
对应组成网络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网络电源保护也分为对关键业务服务器的电源保护、对工作站和PC的电源保护、对网络互连设备的电源保护和对数据传输线路的电源保护四部分。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涵:
1.对于单纯的硬件而言,电源保护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对网络可用性的保护。
2.网络系统更加复杂,数据要求更加严格,对关键设备的保护更加重要。
3.在设计电源保护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对关键服务器、工作站和PC、网络互连设备、数据传输线路等方面的保护,优化对整个网络的电源保护。
4.在设计电源保护方案时,应关注电源保护系统的管理。能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 *** 作系统或网络管理员,便于进行远程管理,节省时间和资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863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