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IP50万 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器

每天IP50万 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器,第1张

IP50万? 好夸张。。
基本上一台品牌服务器和100M独享就可以搞定了。
服务器配置嘛 其实不用太高。如果只做web。用4核至强就够了。
服务器内存一定要大。4G吧。
硬盘2个猛禽组RAID吧
如果买服务器的话。我建议选择HP和IBM还有DELL的。

自己做项目问?应该不会,初期创业没必要考虑那么多?

公司面试问?小公司的话我觉得就没必要考虑了,国内真的需要同时千万的互联网就那么一两家

大公司问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很厉害,一般能被问这种问题的都是大牛中的大牛但大公司问这个问题应该不是这个问法,这样问感觉有点业余

1000万人同时在线,首先要根据您的运营内容测算并发数据、带宽流量、存储空间,在线和并发是两个概念

当初乐视也没你说的这么大,这么多人在线,但是他们一年几个亿宽带费,我觉得你有必要先考虑下宽带费怎么付。

一个网页的平均大小或最大大小,例如60k1000万=60m1万。补充:

1网页的大小,包括html,css,js和等。其中共用的js和css需要考虑的

21000万每秒是个非常庞大的天文数字,数量级不对。你的意思可能是1000万人,有的10分钟,有的120分钟,加权平均,单位为s就可以了。

3视频网站也一样的计算

足球场那么大,机箱要用三米厚的铁板,CPU要用两层楼高的,内存条长500米,宽80米

1、现在不仅是大型企业需要租用服务器,小型企业和个人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服务器。和虚拟主机相比,服务器的整体性能和配置要好。

2、如果是个人的网站,使用空间就足够了,如果是资金充足,对性能要求特别高的话,也可以选择服务器租用。

3、个人租用服务器要看自己的网站是多大的规模和访问量的多少,需要多大的空间和配置。

4、如果网站是比较小型的PHP页面或者论坛,使用云主机和VPS都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当然,这种价格相对会低一些,具体的需要看选择的线路和配置来决定,国内的VPS或云主机一般要比海外的稍微便宜一些。

5、如果是租用服务器也是同样的,不同的配置和线路价格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这些都一样,如果选择的服务商不一样,价格也是有差别的。

一:在安装电脑配件的时候一定要插好。因为配件接触不良会引起系统死机。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像。
二:CPU。显卡等配件不要超频过高,要注意温度,否则,在启动或运行时会莫名其妙地重启或死机。
三:最好配置稳压电源,以免电压不稳引起死机。
四:如果有条件的话,加装一个UPS,使电脑在停电后不会造成突然死机。
五:BIOS设置要恰当,虽然建议将BIOS设置为最优,但所谓最优并不是最好的,有时最优的设置反倒会引起启动或者运行死机。
六:在机箱中,可能蕴藏了大量的灰尘,灰尘若接触了配件的电路,会使系统不稳定或死机。
七:机器中装有太多设备时,由于机器所配电源功率不足,使用过程中也会死机。
八:键盘、鼠标等外设不正常也容易引起死机。
九:在同一台机器中,不要混装不同的内存,否则机器会莫名其妙的死机。这也是常见的硬件引起的死机。大家一定要注意。

软件方面的原因:
十:在同一个硬盘上安装太多的 *** 作系统引起系统死机。
十一:在安装应用软件当中。若现提示对话框在"是否覆盖文件"。最好先择不要覆盖。因为通常当前的系统文件是最好的。不能根据时间的先后来决定覆盖文件(除非你对文件的时间很在意)。大家平常并不很注意这一点。
十二:在卸载软件的时候。不要删除共享文件。可能被系统或者其他程序作用,一旦删除这些文件,会使应用软件无法启动而死机。或者出现引起系统运行死机。
十三:在加载某些软件的时候。要注意先后顺序。由于有些软件编程的时候不规范。在运行时候不能排到第一,而是让其它设备使用该中断号。否则引起IRQ冲突。从而引起系统死机。
十四:在运行大型应用软件的时候不要在运行时退出。否则会引起整个瘟酒吧系统的崩溃。
十五:在内存小的时候不要运行占用内存大的程序。否刚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死机。建议在运行这些程序时应及时保存当前正在使用的文件。
另外,防止电脑死机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在内存较小的情况下(如4MB-16MB),最好不要运行占用内存较大的应用程序,否则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死机。建议在运行这些程序时应及时保存当前正在使用的文件。
对于系统文件或重要文件,最好使用隐含属性,这样才不致于因误 *** 作而删除或者覆盖这些文件。
修改硬盘主引导记录时,最好先保存原来的记录,防止因修改失败而无法恢复原来的硬盘主引导记录。
最好少用软件的测试版,因为测试版在某方面不够稳定,在使用后会使系统无法启动。
在Windows95/98中尽量不要运行16位应用程序,因为16位的应用程序会与Windows中的32位应用程序产生冲突,从而引起死机或无法启动。
在升级BIOS之前,应确定所升级的BIOS版本,同时应先保存一下原先的版本,以免升级错误而使系统无法启动。
尽量不要使用盗版的软件,因为这些软件里隐藏着大量病毒,一旦执行,会自动修改你的系统,使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死机。
在机箱中,可能蕴藏了大量的灰尘,灰尘若接触了配件的电路,会使系统不稳定或死机。
在执行磁盘碎片整理的时后,不要运行大型应用软件,否则引起死机。
用杀毒软件检查硬盘期间,不要运行其它的应用程序,以防止系统死机。
在上网的时候,不要一次打开太多的浏览窗口,导致资源不足,引起死机。
在关闭计算机的时候,不要直接使用机箱中的电源按钮,因为直接使用电源按钮会引起文件的丢失,使下次不能正常启动,从而造成系统死机。
常用的分区格式有三种,分别是FAT16、FAT32、NTFS格式
FAT16:
这是MS-DOS和最早期的Windows 95 *** 作系统中使用的磁盘分区格式。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是目前获得 *** 作系统支持最多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几乎所有的 *** 作系统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从DOS、Windows 95、Windows OSR2到现在的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NT、Windows 2000,甚至最新的Windows XP都支持FAT16,但只支持2GB的硬盘分区成为了它的一大缺点。FAT16分区格式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磁盘利用效率低(具体的技术细节请参阅相关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在Windows 95 OSR2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
FAT32:
这种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FAT16下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由于现在的硬盘生产成本下降,其容量越来越大,运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大容量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磁盘的管理。而且,FAT32与FAT16相比,可以极大地减少磁盘的浪费,提高磁盘利用率。目前,Windows 95 OSR2以后的 *** 作系统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但是,这种分区格式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磁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磁盘要慢。另外,由于DOS和Windows 95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所以采用这种分区格式后,将无法再使用DOS和Windows 95系统。
NTFS:
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非常出色,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文件碎片。并且能对用户的 *** 作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 *** 作,充分保护了系统与数据的安全。Windows 2000、Windows NT、以及Windows XP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
Ext2:
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件系统,它是专门为Linux设计的,拥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占用率。Ext2既可以用于标准的块设备(如硬盘),也被应用在软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现在已经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统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统等出现。Linux的磁盘分区格式与其他 *** 作系统完全不同,其C、D、E、F等分区的意义也和Windows *** 作系统下不一样,使用Linux *** 作系统后,死机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目前支持这一分区格式的 *** 作系统只有Linux,而Linux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还是困难了点,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分区方案推荐
要想合理的分配硬盘空间,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按要安装的 *** 作系统的类型及数目来分区。
2、按照各分区数据类型的分类进行存放。
3、为了便于维护和整理而划分。
下面以60~100GB的硬盘为例提供4种类型的硬盘分区方案,供读者参考(见附表1~6)。
我们以家用型分区方案(60~100GB)为例讲讲这样划分的理由:
家用型是针对办公、娱乐、游戏用途而言的,你可以装一个Windows 98和Windows XP。Windows 98具有出色的兼容性,可专门用来娱乐。Windows XP则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办公和学习。
C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3~5GB,FAT32格式。C盘主要安装的是Windows 98和一些比较小的常用应用程序。3~5G的容量是考虑到当计算机进行 *** 作的时候,系统需要把一些临时文件暂时存放在C盘进行处理。所以C盘一定要保持一定的Free空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开机初始化和磁盘整理的时间过长。
D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GB,NTFS格式,用来安装Windows XP及一些常用的办公和应用软件,NTFS分区格式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适合于办公和学习。
E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15GB,FAT32格式。D盘主要用来安装比较大的应用软件(比如:Photoshop)、常用工具(比如:超级解霸)等,同时建议在这个分区建立目录集中管理。
F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20GB,FAT32格式。主要用来安装游戏软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对游戏的类型进行划分。
G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5~20GB,FAT32格式。如果你是音乐迷,有大量MP3、WMA或是整张VCD拷贝进去的文件要存放的话,可以划分一个比较大的G区,因为你放置的是一些多媒体文件,如MP3、VCD上的dat,由于单个文件(dat)很巨大,需要连续的大块空间,而且这些文件一般不需要编辑处理,只是用专用的软件回放欣赏。回放欣赏的质量和速度同磁盘数据结构的关系微乎其微,主要取决于CPU、显示卡的性能以及当前系统可用物理内存的大小。所以,我们根本没有频繁对这些分区进行碎片整理的必要。
H盘 剩余空间,FAT32格式。H盘主要是用来做文件备份。如Windows的注册表备份、Ghost备份和计算机各硬件如显示卡、声卡、Modem、打印机等驱动程序,以及各类软件的安装程序。这样可以加快软件的安装速度或与局域网里的其他用户共享。同时可以免去以后重新安装或是升级 *** 作系统时寻找驱动程序光盘的麻烦。这个分区并不需要经常进行碎片整理,只要在放置完数据后整理一次就够了,里面数据更新的频率较低。放置gho文件的分区,如果经常运行磁盘整理还可能会破坏压缩包内的数据,造成以后Ghost恢复系统时发生错误。
到这里,所有的磁盘空间都划分完毕。大概是5到6个分区,各种数据分类存放得井井有条。当然,你也可以把数据更细地分类、分区存放,比如Ghost的备份和Windows的安装程序可以分开放,音乐MP3和VCD的dat文件也可分区存放。总之,每个 *** 作系统原则上应该独占一个2~5GB的分区,里面除了 *** 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不要放其他重要文档和邮件,以方便用Ghost的方式维护。总的分区数建议不要超过10个,否则管理起来会比较麻烦,容易混乱。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_^

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器配置,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各种参数项,了解下面几个方面:
核心CPU
与人类大脑一样,CPU代表云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一般网站建议选择具有2个以上内核的CPU。如果网站流量很大且有更多动态页面,则需要四核或更多核心。
可用内存
内存是数据的中继站,它也是决定网站打开速度的重要因素。内存越大,可用缓存越大,网站越快。通常,根据网站的大小选择适当的空间。如果是一般的个人博客或公司展示网站类,则内存2G就足够了。如果它是商城类或门户网站,则内存空间至少为4G。
存储硬盘
硬盘是存储数据的地方。硬盘的大小取决于网站的数据大小。租用云服务器时,应考虑剩余空间。硬盘的I/O读取速度直接决定了文件读取的速度。您可以选择ssd固态硬盘以获得更快的速度。
网络带宽
看看网站的类型,结构和访问等指标,一般新网站,处理不多,2M带宽就足够了,不足的话可以再添加,这更安全。如果是普通网站,如文本,照片网站,论坛等,则占用的带宽很小。 5000的流量也可能占用不到4M的带宽。如果是基于视频,下载等的网站,数百人需要同时占用超过10M的带宽。
*** 作系统
这与个人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和网站的具体情况有关。比较理解哪个 *** 作系统,建议就选择它。windows系统对asp程序的支持更好,但它占用更多的内存,Linux系统对php程序更友好,内存更多,而且有些程序可能只支持单一的 *** 作系统。
地区线路
如果是本地用户,您可以选择单线云服务器,但多线服务器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城市而言,宽带有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如电信,网通,长城宽带。在云服务器所在的区域中,尽量选择目标用户所在的区域,以便网站打开得更快。

云存储实现技术(一)
——云存储理解
在当今风起“云”涌的时代,云存储作为“云”的基础架构和最广泛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将底层的基础打牢,才有可能实现云中的摩天大楼。
实现的前提在于理解,到底应该如何理解云存储呢?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概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得到的答案肯定不同。这里我想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分别来理解。广义上来说,云存储发展于分布式存储,融合了并行与网格技术,延伸了虚拟化概念,通过对网络中大量异构存储设备的统一协调处理,最终实现了远程存储服务的提供。狭义上要从三种视角出发来理解:云制造商,云使用商,个人。
1.对于云制造商来说,云存储是一种架构。是对底层异构存储服务器的整合,对网络存储技术的创新,对硬件存储芯片升级。现在被各大厂商应用的底层云模式主要有两种:网络存储架构,分布式集群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模式是在分散的基础存储设备上,实现一个统一管理存储设备系统。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储设备,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储设备。而管理系统主要实现设备虚拟化管理,冗余链路管理,设备监控及安全备份处理。来看看IBM和色卡司公司提出的存储系统。色卡司推出的新一代的5-bay NAS,融合了NAS/DAS/iSCSI三为一体,提供iSCSI的堆叠扩充功能以及多重RAID技术,为底层存储提供了极大的应用d性和数据保护机制。而IBM XIV存储系统则通过转架单个磁盘的转速瓶颈,将性能提升了一大步,但是基于硬件的网络存储模式终究还是存在容量与性能的扩展瓶颈。
分布式集群存储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瓶颈,不需要构建SAN模型,所依托的只是分布式文件系统,不但能够很好的支持异构机的搭建,还很容易扩充,高效的算法实现也带来了性能的突破。如Googal的GFS,Hadoop架构中的HDFS以及一些轻型的如FastDFS等。这种模型的前景一片明亮,只要人的脑袋足够聪明,高效的算法性能的提升终究要快于硬件的提升。
2.对于云使用商来说,云存储是一种服务。这里理解为提供服务与使用服务。提供的服务包括:原始的存储服务器,透明的大容量存储服务,存储机器与上层应用的综合体。相对于制造者而言,提供服务商亟需解决的是云服务的安全性,如何保证商业数据不泄密,如何实现企业数据冗余备份。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诸如可定制性,可扩展性,透明性,简易性,可靠性等都是云存储面临的困难。
对于使用服务者来说,云存储就是一个低成本,远端控制,安全的企业存储应用平台,他们不用再为高昂的硬件设备发愁,也不用为后期数据扩展空间担忧,只要专注与基于服务接口的开发即可。这里存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带宽与数据安全的问题。如何实现远端数据的高访问性,如何避免传输过程的数据损失及窃听。云存储需要的是各方面技术的支撑。
3.一切技术的发展都源于人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云存储也不例外。未来存储最大的应用应该是个人存储。即一切轻型移动设备之间信息互通,个人信息的最终云端化。最近UIT和Inter的合作也在向个人存储进军,通过与电信服务商的合作,将个人存储放在云上,实现随时随地的访问。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信息的整合将在云中孕育。
云存储实现技术(二)
——云存储遐想
对于云存储来说,异构平台的的设备整合是最大的问题。既然称之为“云”,就不是某一单台服务器或一个机群提供的单一的硬盘数据存储功能。而是分布在全球多台设备之间的虚拟化管理。如何协调设备之间的统一部署,统一访问,这将成为巨大的瓶颈,如得不到实现,云将无法成型,终究只是广阔互联网中零星散落的水蒸气。现在的解决方案多是基于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及网格计算技术。
如果不打破现有的观念,瓶颈终究是瓶颈,技术的发展也只是拖长了瓶颈的到来时间。以下让我们抛弃传统的架构模型,遐想下云存储。
1.高维度信息的存储
根据常识,我们在知道维度的大小可以决定存储容量的大小。传统我们对数据的存储都是基于二维结构的。现在我们跌入了二维瓶颈无法自拔,那么为何不放弃二维存储而转向高维呢?
维度的理解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理解。
(1)微观方面,即存储介质本身的维扩展,令人欣喜的是澳大利亚科学家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能够感知激光波长和偏振材料,可以实现五个维度上的存储数据。这对于云存储容量扩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技术支持。
(2)宏观方面可以考虑存储数据的三维结构。可以这样理解,网络是种极其松散的空间拓扑结构,我们可以在其中设定一个笛卡儿坐标系,坐标中规定单位信息元数据。信息的存储就可以演变为坐标的存储。这里需要考虑的是单位数据的大小。对于结构数据,可以设置为一个字母,一个汉字或一个数据;对于非结构数据,可以是一个频繁词,一个tag 。但是对于庞大的信息而言,这又会造成更严重的维灾难。
考虑下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冗余部分:
每一天,多少人在转载,复制,粘贴别人的信息。
每一分钟,有多少人在记录同一句话,计算同一数据。
以上这些占用了我们大量的存储设备而毫无意义。所以如何设置高效的单位元数据,如何利用已有的单位数据是亟需考虑的。
(3)笛卡儿坐标的引入对于数据安全方面也有所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来改变每个用户的参考坐标系。
(4)在三维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考虑引入时间的四维空间,因为计算机处理每个人的存储命令时间肯定是不同的,这一维的利用可以加快检索及访问速度。 
2.人工智能的云存储
这里的人工智能是有别与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的人工智能。
想想我们的大脑,一个1350立方米的空间容纳了无法估量的信息,仅这一条就足可以推翻容量与存储的关系。我们脑中的信息可以动态的加强和减弱(除了一些主观因素),可以快速检索而不需要索引表。这些靠的是什么?联想,记忆,信号的刺激与传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硬件的仿神经突触的设计。
我们好象也有过多的考虑冗余备份,在需要时,我们只需拿张纸记录就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减轻存储服务器的任务,将备份问题交给某些固定的外设就好。
人工智能这条路也许还有好长路要走,但我们坚信,创新就会有发展

任何备份工具都没办法解决大数量的问题
如果数据实在是大的情况下 我建议用增量备份的方式
只备份当前的新数据,这样可以减轻备份的压力也减轻了备份传输的压力
大数据的备份确确实实是个头痛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867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