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ogic和websphere中间件的配置_weblogic是中间件吗

weblogic和websphere中间件的配置_weblogic是中间件吗,第1张

Tomcat和Websphere主要区别是:

Tomcat是的,功能比较单一的web应用服务器;Websphere是IBM的收费,除了web应用服务器还包含大量的工具和其他相关应用开发。Websphere价格昂贵,单买一个但CPU的服务器也要十几万。

Tomcat服务器是一个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属于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在中小型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下被普遍使用,是开发和调试JSP程序的首选。实际上Tomcat部分是Apache服务器的扩展,但它是独立运行的,所以当你运行tomcat时,它实际上作为一个与Apache独立的进程单独运行的。

WebSphere是IBM的。它包含了编写、运行和监视全天候的工业强度的随需应变Web应用程序和跨、跨产品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整个中间件基础设施,如服务器、服务和工具。WebSphere是随需应变的电子商务时代的最主要的,可用于开发、部署和整合新一代的电子商务应用,如B2B,并支持从简单的网页内容发布到级事务处理的商业应用。WebSphere可以创建电子商务站点,把应用扩展到联合的移动设备,整合已有的应用并提供自动业务流程。

Tomcat和Websphere的相似点是都是基于J2EE和Eclipse等行业开放标准,并且它们使用公共的安装、管理、安全和编程模型。从开发看来就是类似的java开发,不过应用场景有差别。

1、基本概念
n客户/服务器模型是所有网络应用的基础。客户/服务器分别指参与一次通信的两个应用实体,客户方主动地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器方被动地等待通信的建立。
2、客户软件
任何一个应用程序当需要进行远程访问时成为客户,这个应用程序也要完成一些本地的计算;
一般运行于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
向服务器主动发起通信请求;
可以访问多个服务器,但一次只能访问一个;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复杂的 *** 作系统。
3、服务器软件
是专用的提供某种服务的特权程序,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远程客户;
一般在系统启动时被执行,并连续运行以处理多次会话;
被动的等待远程客户发起通信;
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复杂的 *** 作系统。
数据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是双向流动的,一般是客户发出请求,服务器给出响应。
4、服务器软件的并发性
由于服务器软件要支持多个客户的同时访问,它必须具备并发性。服务器软件为每个新到的客户创建一个进程或线程来处理和这个客户的通信。服务器方传送层实体使用客户的源端口号和服务的端口号来确定正确的服务器软件进程(线程)。
5、服务器软件的组成
服务器软件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接受请求并创建新的进程或线程,另一部分用于处理实际的通信过程。
6、客户/服务器之间使用的传送层协议
可以是基于连接的TCP协议,要求建立和释放连接,适用于可靠的交互过程;
也可以是无连接的UDP协议,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或实时的交互过程;
同时使用TCP和UDP的服务,有两种服务器软件的实现或服务器软件同时和TCP、UDP协议交互,不对客户做限制。
7、客户和服务器的交互
1)支持协议:在INTERNET中,客户和服务器的交互通过使用TCP/IP协议栈来完成。因此,客户和服务器所在的机器要求支持完全的协议栈。客户/服务器通过套接字访问传送层服务。
2)多种服务:一台计算机上可以运行多个服务器软件,但是要求计算机有强大的硬件资源(服务器级别的计算机)和多任务 *** 作系统(UNIX和WIN95/98/2000/NT)。
3)服务的标识:客户是通过服务的标识来访问某种服务的,比如在INTERNET中,服务是用端口号来标识,UNIX在/etc/services文件中定义。服务器软件启动时将其标识通知传送层实体。

单纯的IDC业务包括机位出租,带宽出租,服务器托管这块的。
但是现在一个IDC公司的业务通常包括的业务是整个网站建设的整个环节:
网站建设、智能建站(拼图建站)、SEO、域名、虚拟主机、服务器合租、VPS、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IP及带宽租用、企业邮局、搜索引擎推广等

1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

首先,解释一下这里的阻塞与非阻塞:阻塞IO,指的是需要内核IO *** 作彻底完成后,才返回到用户空间执行用户的 *** 作。阻塞指的是用户空间程序的执行状态。传统的IO模型都是同步阻塞IO。在Java中,默认创建的socket都是阻塞的。其次,解释一下同步与异步:同步IO,是一种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IO发起方式。同步IO是指用户空间的线程是主动发起IO请求的一方,内核空间是被动接受方。异步IO则反过来,是指系统内核是主动发起IO请求的一方,用户空间的线程是被动接受方
 example:
   在Java应用程序进程中,默认情况下,所有的socket连接的IO *** 作都是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在阻塞式IO模型中Java应用程序从IO系统调用开始,直到系统调用返回,在这段时间内,Java进程是阻塞的。返回成功后,应用进程开始处理用户空间的缓存区数据。同步阻塞IO的具体流程,如图2-2所示。

举个例子,在Java中发起一个socket的read读 *** 作的系统调用,
流程大致如下:
(1)从Java启动IO读的read系统调用开始,
用户线程就进入阻塞状态。
(2)当系统内核收到read系统调用,就开始准备数据。一开始,数据可能还没有到达内核缓冲区(例如,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socket数据包),这个时候内核就要等待。
(3)内核一直等到完整的数据到达,就会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用户空间的内存),然后内核返回结果(例如返回复制到用户缓冲区中的字节数)。
(4)直到内核返回后,用户线程才会解除阻塞的状态,重新运行起来。总之,阻塞IO的特点是:在内核进行IO执行的两个阶段,用户线程都被阻塞了。
阻塞IO的优点是:应用的程序开发非常简单;在阻塞等待数据期间,用户线程挂起。在阻塞期间,用户线程基本不会占用CPU资源。阻塞IO的缺点是:一般情况下,会为每个连接配备一个独立的线程;反过来说,就是一个线程维护一个连接的IO *** 作。在并发量小的情况下,这样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在高并发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大量的线程来维护大量的网络连接,内存、线程切换开销会非常巨大。因此,基本上阻塞IO模型在高并发应用场景下是不可用的

2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非阻塞IO,指的是用户空间的程序不需要等待内核IO *** 作彻底完成,可以立即返回用户空间执行用户的 *** 作,即处于非阻塞的状态,与此同时内核会立即返回给用户一个状态值。简单来说:阻塞是指用户空间(调用线程)一直在等待,而不能干别的事情;非阻塞是指用户空间(调用线程)拿到内核返回的状态值就返回自己的空间,IO *** 作可以干就干,不可以干,就去干别的事情。非阻塞IO要求socket被设置为NONBLOCK。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NIO(同步非阻塞IO)模型,并非Java的NIO(New IO)库。
example:
socket连接默认是阻塞模式,在Linux系统下,可以通过设置将socket变成为非阻塞的模式(Non-Blocking)。使用非阻塞模式的IO读写,叫作同步非阻塞IO(None BlockingIO),简称为NIO模式。在NIO模型中,应用程序一旦开始IO系统调用,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在内核缓冲区中没有数据的情况下,系统调用会立即返回,返回一个调用失败的信息。
(2)在内核缓冲区中有数据的情况下,是阻塞的,直到数据从内核缓冲复制到用户进程缓冲。复制完成后,系统调用返回成功,应用进程开始处理用户空间的缓存数据。
同步非阻塞IO的流程,如图2-3所示。

举个例子。发起一个非阻塞socket的read读 *** 作的系统调用,流程如下:
(1)在内核数据没有准备好的阶段,用户线程发起IO请求时,立即返回。所以,为了读取到最终的数据,用户线程需要不断地发起IO系统调用。
(2)内核数据到达后,用户线程发起系统调用,用户线程阻塞。内核开始复制数据,它会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用户空间的内存),然后内核返回结果(例如返回复制到的用户缓冲区的字节数)。
(3)用户线程读到数据后,才会解除阻塞状态,重新运行起来。也就是说,用户进程需要经过多次的尝试,才能保证最终真正读到数据,而后继续执行。同步非阻塞IO的特点:应用程序的线程需要不断地进行IO系统调用,轮询数据是否已经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好,就继续轮询,直到完成IO系统调用为止。同步非阻塞IO的优点:每次发起的IO系统调用,在内核等待数据过程中可以立即返回。用户线程不会阻塞,实时性较好。同步非阻塞IO的缺点:不断地轮询内核,这将占用大量的CPU时间,效率低下。总体来说,在高并发应用场景下,同步非阻塞IO也是不可用的。一般Web服务器不使用这种IO模型。这种IO模型一般很少直接使用,而是在其他IO模型中使用非阻塞IO这一特性。在Java的实际开发中,也不会涉及这种IO模型。这里说明一下,同步非阻塞IO,可以简称为NIO,但是,它不是Java中的NIO,虽然它们的英文缩写一样,希望大家不要混淆。Java的NIO(NewIO),对应的不是四种基础IO模型中的NIO(NoneBlockingIO)模型,而是另外的一种模型,叫作IO多路复用模型(IOMultiplexing)。

3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

即经典的Reactor反应器设计模式,有时也称为异步阻塞IO,Java中的Selector选择器和Linux中的epoll都是这种模型。
如何避免同步非阻塞IO模型中轮询等待的问题呢?这就是IO多路复用模型。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引入了一种新的系统调用,查询IO的就绪状态。在Linux系统中,对应的系统调用为select/epoll系统调用。通过该系统调用,一个进程可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内核缓冲区可读/可写),内核能够将就绪的状态返回给应用程序。随后,应用程序根据就绪的状态,进行相应的IO系统调用。目前支持IO多路复用的系统调用,有select、epoll等等。select系统调用,几乎在所有的 *** 作系统上都有支持,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epoll是在Linux26内核中提出的,是select系统调用的Linux增强版本。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通过select/epoll系统调用,单个应用程序的线程,可以不断地轮询成百上千的socket连接,当某个或者某些socket网络连接有IO就绪的状态,就返回对应的可以执行的读写 *** 作。举个例子来说明IO多路复用模型的流程。发起一个多路复用IO的read读 *** 作的系统调用,流程如下:
(1)选择器注册。在这种模式中,首先,将需要read *** 作的目标socket网络连接,提前注册到select/epoll选择器中,Java中对应的选择器类是Selector类。然后,才可以开启整个IO多路复用模型的轮询流程。
(2)就绪状态的轮询。通过选择器的查询方法,查询注册过的所有socket连接的就绪状态。通过查询的系统调用,内核会返回一个就绪的socket列表。当任何一个注册过的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内核缓冲区有数据(就绪)了,内核就将该socket加入到就绪的列表中。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查询方法,那么整个线程会被阻塞掉。
(3)用户线程获得了就绪状态的列表后,根据其中的socket连接,发起read系统调用,用户线程阻塞。内核开始复制数据,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
(4)复制完成后,内核返回结果,用户线程才会解除阻塞的状态,用户线程读取到了数据,继续执行。

IO多路复用模型的特点:IO多路复用模型的IO涉及两种系统调用(SystemCall),另一种是select/epoll(就绪查询),一种是IO *** 作。IO多路复用模型建立在 *** 作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上,即 *** 作系统的内核必须能够提供多路分离的系统调用select/epoll。和NIO模型相似,多路复用IO也需要轮询。负责select/epoll状态查询调用的线程,需要不断地进行select/epoll轮询,查找出达到IO *** 作就绪的socket连接。IO多路复用模型与同步非阻塞IO模型是有密切关系的。对于注册在选择器上的每一个可以查询的socket连接,一般都设置成为同步非阻塞模型。仅是这一点,对于用户程序而言是无感知的。IO多路复用模型的优点:与一个线程维护一个连接的阻塞IO模式相比,使用select/epoll的最大优势在于,一个选择器查询线程可以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连接(Connection)。系统不必创建大量的线程,也不必维护这些线程,从而大大减小了系统的开销。Java语言的NIO(NewIO)技术,使用的就是IO多路复用模型。在Linux系统上,使用的是epoll系统调用。IO多路复用模型的缺点:本质上,select/epoll系统调用是阻塞式的,属于同步IO。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由系统调用本身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如何彻底地解除线程的阻塞,就必须使用异步IO模型。

4异步IO(Asynchronous IO)

异步IO,指的是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调用方式反过来。用户空间的线程变成被动接受者,而内核空间成了主动调用者。这有点类似于Java中比较典型的回调模式,用户空间的线程向内核空间注册了各种IO事件的回调函数,由内核去主动调用
异步IO模型(AsynchronousIO,简称为AIO)。AIO的基本流程是:用户线程通过系统调用,向内核注册某个IO *** 作。内核在整个IO *** 作(包括数据准备、数据复制)完成后,通知用户程序,用户执行后续的业务 *** 作。在异步IO模型中,在整个内核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包括内核将数据从网络物理设备(网卡)读取到内核缓冲区、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复制到用户缓冲区,用户程序都不需要阻塞

举个例子。发起一个异步IO的read读 *** 作的系统调用,流程如下:
(1)当用户线程发起了read系统调用,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他的事,用户线程不阻塞。
(2)内核就开始了IO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数据。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内核就会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用户空间的内存)。
(3)内核会给用户线程发送一个信号(Signal),或者回调用户线程注册的回调接口,告诉用户线程read *** 作完成了。
(4)用户线程读取用户缓冲区的数据,完成后续的业务 *** 作。异步IO模型的特点:在内核等待数据和复制数据的两个阶段,用户线程都不是阻塞的。用户线程需要接收内核的IO *** 作完成的事件,或者用户线程需要注册一个IO *** 作完成的回调函数。正因为如此,异步IO有的时候也被称为信号驱动IO。异步IO异步模型的缺点:应用程序仅需要进行事件的注册与接收,其余的工作都留给了 *** 作系统,也就是说,需要底层内核提供支持。理论上来说,异步IO是真正的异步输入输出,它的吞吐量高于IO多路复用模型的吞吐量。就目前而言,Windows系统下通过IOCP实现了真正的异步IO。而在Linux系统下,异步IO模型在26版本才引入,目前并不完善,其底层实现仍使用epoll,与IO多路复用相同,因此在性能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大多数的高并发服务器端的程序,一般都是基于Linux系统的。因而,目前这类高并发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大多采用IO多路复用模型。大名鼎鼎的Netty框架,使用的就是IO多路复用模型,而不是异步IO模型。

本资料收集于Netty、Redis、Zookeeper高并发实战,希望大家购买正版图书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873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