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平台和全面领先的性能 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首发评测

无与伦比的平台和全面领先的性能 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首发评测,第1张

时间过得飞快,记得AMD在2017年4月份的时候,正式发布了Zen架构的第一代锐龙系列处理器,顶配8核16线程,支持DDR4处理器且不带核显等特性,标志着AMD在CPU领域的重新崛起;去年同一时间,AMD推出了第二代锐龙处理器,采用微调的Zen+架构、全新升级的12nm制作工艺,带来了更高的频率和能耗比,而性价比战略使其进一步赢得广大DIY玩家的热爱。
AMD这两年在市场中的优异表现,也让消费者对AMD的采用7nm工艺和全新Zen2架构的锐龙3处理器有了更多的期待。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则是来自AMD锐龙的R7 3700X以及R9 3900X两款处理器的全面评测,规格方面,Ryzen 9 3900X首次将12核心24线程应用到主流平台,而Ryzen 7 3700X则延续了Ryzen 2700X的8核心16线程设计。两款处理器均使用了7nm制程工艺,得益于工艺上的巨大进步,使其主频也大大提高,最高Boost频率达到了46GHz和44GHz。
"一.Zen2架构解析
采用Zen 2架构锐龙3处理器由台积电代工,使用了全新的7nm工艺,初代的Zen架构相比于推土机架构实现了几乎恐怖的52%的IPC提升,Zen+相比Zen加强了3%左右,Zen 2又一举提升了多达15%,进步飞快,远远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
而到了产品层面,Zen 2相比于Zen+的单线程性能提升了多达21%,其中六成来自IPC架构强化,另外四成来自7nm工艺和频率提升,锐龙处理器单线程、单核心性能稍弱的劣势从此彻底不复存在。
Zen 2架构和锐龙三代能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来源于方方面面的强化,简单来说有架构大幅革新、分支预测改进、整数吞吐提升、浮点模块翻番、内存延迟降低、三级缓存容量翻番、频率大幅提高、系统和软件优化,等等等等。
与此同时,AMD在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和X570主板上首发了对PCI-E 40协议的支持,PCIe 40的最直接优点就是带宽再次翻倍,达到16GT/s:完整的PCIe 40 x16接口可提供32GB/s的传输能力。稍早前AMD已经宣布了支持PCIe 40的Vega 20架构计算卡,未来游戏显卡也能获得更大的传输带宽。依赖PCIe通道的NVMe固态硬盘也能从PCIe 40中获益,譬如用x2通道实现与当前30 x4通道相同的带宽,或者用40 x4通道得到比现在速度翻倍的更高速固态硬盘。当然PCIe 40还需要有全新研发的SSD主控支持。
目前市场上有100多款AM4主板在售,而AMD的合作伙伴将推出另外50多款全新AMD X570芯片组主板,以达成AMD史上最强的主板发布阵容,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二.测试平台介绍
由于要涉及对比,所以本次测试我们使用两套平台进行对照,一套为搭载全新锐龙3代处理器的X570平台,另一套则是搭载9900K/9700K的Z390平台。为了发挥出锐龙3代处理器的性能,测试前我们将windows 10更新至1903版本。
Ryzen9 3900X和Ryzen7 3700X:
华硕C8H(WIFI)主板,是华硕定位旗舰级的X570主板之一,拥有顶级用料,可完美发挥12核心3900X的性能:
两条芝奇皇家戟8GB DDR4 3600MHz:
冰神P360 ARGB银色版是酷冷至尊推出的最新款水冷散热器,集强劲散热性能和优雅外观于一身;支持多种灯光控制系统,冷排风扇为一体式设计、安装快捷:
在ComputeX 2018华硕展台上我们看到的那个锤子,也就是华硕旗下首款电源ROG THOR 1200W Platinum将于近期正式推出,这是一款通过80Plus 白金认证、全模组化的1200W电源:
"三.CPU基准性能测试
我们先使用市面上几款权威测试软件来衡量四款处理器的理论性能。
通过以上测试,我们可以看到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理论性能非常强大,在多线程方面无论是3900X还是3700X都大幅领先于自己的对位产品,对于内容创建者,第三代锐龙台式机处理器在渲染、编码、色彩分级等应用中可谓是得心应手!而单核性能上,Zen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相比于前两代产品大幅提高,和9900K处于一个档次。
"四游戏实测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游戏性能是处理器的核心要素,而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在这一环节中表现如何?下面我们就进行多款游戏实测。
可以看到,实际游戏中四款处理器、两套平台的表现互有胜负、十分接近。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相比前两代进步非常大,游戏性能已经和Intel平台处于在同一个水准,部分游戏像CS:GO还能取得很多优势。
"五2K分辨率游戏测试
随着整个DIY行业的发展,高分辨率显示器逐步普及,这时候1080P分辨率已经难以满足高端游戏用户的体验。为了面向未来,我们又测试了四款处理器在2K分辨率下的游戏表现。
2K分辨率下,对显卡的压力更大,从而CPU对游戏影响相对减少,因此这四款高端处理器的表现完全不相伯仲。
"六温度和功耗测试
两个平台、四款处理器都使用酷冷至尊冰神P360 ARGB进行散热,通过AIDA64检测待机状态和FPU拷机的发热情况。
可以看到,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功耗表现非常不错,和i9-9900K同样规格的Ryzen7 3700X功耗比前者低了将近20W!而12核心的Ryzen9 3900X功耗比i9-9900K还要更低,可见7nm工艺的能耗比确实出色。
但有一点比较奇怪,那就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温度控制比较一般,Ryzen7 3700X和Ryzen9 3900X的满载拷机温度都相对较高,或许是由于7nm密度过大导致。不过考虑R9 3900X是一个12核心的处理器,85°C左右的拷机温度虽不完美,也是可以接受的。
"七评测总结——扬长补短的产品
AMD锐龙处理器的前两代产品,可凭借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性价比使其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经让我们看出AMD的实力。而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相比于竞品,不但保持了多线程的优势,更是对之前的短板进行了全面补强,全新的Zen2架构和7nm工艺让单核心再也不是AMD的短板,而最受关注的游戏性能方面,AMD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也已经和Intel产品不相上下,更是让广大消费者无比欣慰。
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在综合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延续了AMD的性价比战略,目前Ryzen 9 3900X的国行售价为3999元,和i9-9900K盒装相近的价格,却可以体验到之前HEDT平台才可以拥有的性能,还是非常划算的。而Ryzen 7 3700X的国行售价仅为2599元,在比同样是8核心16现成的i9-9900K盒装低了将近1000元的情况下、综合性能大幅超越9700K并接近9900K,对于想体验Zen 2架构处理器的消费者来说,3700X是一个均衡的选择。
目前多款锐龙系列处理器已经在京东和天猫上架销售,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AMD天猫旗舰店:>r53500u相当于I5 8250
r53500u相当于I5 8250,但CPU性能8250好一些,如果两者都没有独显都是用核显的话,游戏性能3500U要强过8250。续航8250更好一点。对于CPU而言,影响其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主频、CPU的位数以及CPU的缓存指令集。所谓CPU的主频,指的就是时钟频率,它直接的决定了CPU的性能,因此要想CPU的性能得到很好地提高,提高CPU的主频是一个很好地途径。

2018年的CPU市场是2017年那场核战的延续,自从AMD发布Zen架构以来双方的火拼就没停过,不过相比2017年,2018年Intel和AMD的CPU新品数量上是少了,但CPU市场上的硝烟味却更浓了。上半年AMD的表现比较活跃,先在2月份发布了Ryzen APU,随后4月份推出了第二代锐龙处理器,接着又在8月份推出了多达32核的第二代锐龙线程撕裂者,接着在9月份推出速龙200GE之后就没多大动作了。而Intel那边,上半年只在4月份补充了一些第八代非K处理器,6月台北电脑展上推出了那个卖情怀的Core i7-8086K,10月的发布会上才大规模爆发,发布了第九代酷睿与酷睿X处理器,还有那个28核的Xeon W-3175X,只不过这货到现在都没看到有开卖的迹象。

相关阅读:

2018年度巨献(1):九款百元级风冷散热器横评

2018年度巨献(2):中端24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横评

2018年度巨献(3):八款RTX 2070显卡横评

2018年度巨献(4):11款650W全模组80Plus金牌+电源横评

2018年度巨献(5):六款高性能512GB M2 SSD横评

现在无论Intel还是AMD都存在主流平台上两代处理器并存的情况,Intel的第八代酷睿其实还是绝对的主力,第九代酷睿目前能买到的只有三款,还没形成完整的产品线,其实第七代处理器还没停产还在卖,但它们在以算不上主流了。而AMD这边第二代锐龙处理器其实只有六款,不能说得上是一条完整的产品线,所以第一代锐龙处理器还在继续生产继续卖,用来填补二代锐龙留下的各个价格空缺。

随着两家主流平台处理器的核心数量都堆到8个,HEDT平台对于 游戏 玩家来说已经没多大意义了,高频的LGA 1151或AM4处理器无论在成本上和 游戏 性能上都比HEDT更实用,但我们应该怎么选择一颗 游戏 处理器呢?这次我们拿出了12颗主流平台处理器,包括这第八和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再加上AMD的两代锐龙处理器来一场大比武,HEDT平台的处理器并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之内。

不过在看测试之前先来回顾一下今年这几款重要的CPU架构。

AMD方面:Ryzen APU与第二代锐龙

先说下Ryzen APU

第一代锐龙处理器是没有核显的,这个问题在高端的8核Ryzen 7和6核的Ryzen 5平台上问题并不大,然而在4核的产品上这个问题就开始浮现了,因为有不少买这些价位处理器的人其实不玩 游戏 或者只是轻度的 游戏 玩家,并不想花钱买张独显,此时核显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然核显能提供入门级显卡那样的性能那就再好不过了,现在拥有Zen架构CPU与Vega架构核显的Ryzen APU就能做得到。

上面的是Ryzen APU的架构图,图中左边的是Zen架构CPU的一个CCX,中间是多媒体引擎,下面的Infinity Fabric总线用于连接各个模块,右边的是Vega GPU。Ryzen APU拥有4个内核,每个核心有64KB的指令缓存,32KB的数据缓存,512KB的二级缓存和4MB的共享三级缓存。Vega核显方面,以Ryzen 5 2400G内部所整合的Vega 11为例,一共有11组NCU,每组拥有64个SIMD单元和4个纹理单元,而Ryzen 3 2200G的Vega 8则少了3组NCU。

Ryzen APU对AMD来说是一款相当重要的产品,填补了以往桌面级Ryzen处理器没有核显的空白,让AM4平台有了高性能APU可用,让AMD在非独显平台也有高性能CPU可与对手竞争,这部分市场可是相当的庞大的,毕竟现世界上大半的电脑是没有独显的。

接着是用Zen+核心的第二代锐龙

第二代锐龙处理器架构从“Zen”进化到“Zen+”,制程则从14nm进化到更为先进的12nm工艺,使得处理器能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处理器内部也进行了优化,缓存与内存延迟得以降低,总体来说性能较上一代提升了大概10%,对用户来说,能得到更佳的体验。

采用更先进的12nm制程使得第二代锐龙处理器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435GHz,而一代锐龙最高只能达到41GHz,工作频率提升了250MHz;工艺更先进了电压更低这几乎是必然的,在同一频率下第二代锐龙的Vcore比第一代的降低了50mV,超频能力也有所提升,AMD官方表示手动超频时全核频率能到42GHz。

第二代精准频率提升技术允许更多线程同时提升到更高的频率,不同线程的负载可以把频率提升到不同水平,不像第一代那样一刀切只能提升两个线程。自适应动态扩频技术XFR也进化到第二代,这技术能让CPU的频率最大值能随散热方案进行自动调整,散热方案越好最大值最高,以前XFR只能提升两个核的频率,现在已经升级为可提升处理器全核频率,使用好的散热器的时候可让CPU性能提升7%。

在第一代锐龙发布13个月之后,AMD发布第二代锐龙,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每一年AMD都会有新的CPU面世,我们也将有更多优秀的产品能选择。

Intel方面:LGA 1151平台迎来八核时代

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发布的时间刚好离上第八代酷睿发布一年,是正常的更新周期,不再像上一代酷睿发布时那么仓促它的核心代号是Coffee Lake,与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相同,工艺也是14nm++,不过Intel表示这应该是最后一代14nm处理器了,它将是Intel 14nm工艺的谢幕表演,当然这里也可以看出Intel的无奈,10nm工艺咕咕咕了这么多年,自己在制程工艺上的优势都快没了,然而10nm的Ice Lake处理器也得等到2019年年底才能出来,在这之前,14nm++工艺的Coffee Lake依然是Intel的中流砥柱。

与上一代处理器相比,第九代酷睿主要是再次增加了两个物理核心,是Intel首次把八核十六线程的产品放到主流市场,同时也把Core i9的品牌带入主流的LGA 1151平台,此外CPU内部的硅脂终于要说拜拜了,第九代酷睿处理器的内部导热材料全部换成了无钎剂焊,散热能力会有大幅提升。

此外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在内存控制器上也有所改动,Intel表示新的内存控制器可以支持16Gb核心容量的DDR4内存,在每个内存通道使用2条内存(2DPC)时,处理器可以支持高达128GB的系统内存容量。

其实从第六代酷睿开始Intel的主流处理器的核心架构就没怎么变过,改的是14nm的制程工艺,而且第八代和第九代处理器的核心数量都有所增加。

Intel第九代酷睿的睿频设置也比较高,Core i9-9900K的单核和双核睿频都能到5GHz,而六核八核睿频也有47GHz,这可是之前Core i7-8700K的最大睿频频率啊。Core i7-9700K单核睿频能到49GHz,而八核睿频也有46GHz,而Core i5-9600K的频率设置其实要低不少,不过也比上代同类产品要高,单核睿频能到46GHz,而六核睿频则能到43GHz。

测试平台与说明

这次测试一共包含12款处理器,包括Intel第九代酷睿Core i9-9900K、Core i7-9700K和Core i5-9600K,第八代酷睿处理器Core i7-8700K、Core i5-8600K、Core i5-8400和Core i3-8100,AMD这边则则包括四款第二代锐龙处理器Ryzen 7 2700X、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和Ryzen 5 2600,四核处理器则选取了第一代锐龙的Ryzen 5 1500X,其实也曾经考虑过Ryzen 5 2400G,然而这次测试是要和独显搭档的,Ryzen APU只有PCI-E 30 x8就显得不太适合,而且它本质上还Zen架构不是Zen+,所以搭配独显使用的话还是Ryzen 5 1500X更为适合。

测试平台Intel处理器用的是华硕ROG MAXIMUS XI EXTREME,AMD平台则使用华硕ROG CROSSHAIR VII HERO主板,内存采用两条8GB的芝奇FLARE X DDR4-3200,为了避免显卡上的瓶颈,采用了华硕ROG STRIX RTX 2080 Ti O11G GAMING,散热器使用ID-COOLING ZOOMFLOW 240,显示器是华硕的ZenScreen Go MB16AP,由于这个显示器是直接从显卡那里取电的,所以这次的功耗测出来会比以往的高一点。

基准性能测试

Sandra 2017 SP1的处理器计算测试可以测试出处理器的运算能力, 一般来说核心数量和线程数量多会更占优势,当然实际结果也得看处理器的频率,8核16线程的Ryzen 7 2700就因为频率较低的关系整数性能比Core i7-9700K和Core i7-8700K都低,有SMT多线程的Ryzen 5 2600X和Ryzen 5 2600表现也不如Core i5-8600K。

然而浮点性能方面就不一样了,明显就是线程数越多越好,比如12线程的Core i7-8700K比8线程的Core i7-9700K更强,当然4核8线程的Ryzen 5 1500X还是不够6核6线程的Core i5强的。

处理器多媒体测试Intel处理器明显在指令集方面有优势,而且Core i9-9900K比其他处理器强太多了,Core i7-8700K在这个测试里面都比Core i7-9700K强一点。

SuperPi是一个完全比拼CPU频率的测试,由于是单线程的测试,所以没有超线程的Core i7-9700K比Core i9-9900K还好一点点。

wPrime单线程和SuperPi区别不算很大,多线程完全就是核心数和线程数的较量,三个8核16线程的占领了前三位,6核12线程的Core i7-8700K和Ryzen 5 2600X都比8核8线程的Core i7-9700K更好。

国际象棋这测试对核心线程数和频率都敏感得很,频率更高的Intel处理器在这里明显占优。

AMD Ryzen处理器的内存延时偏大,而WinRAR测试整好对内存相当敏感,所以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果, 而且WinRAR软件对CPU的负载并不算很高,所以线程数更多优势会更大。

7-Zip压缩测试和WinRAR的结果差不了多少,不过解压缩就是另一回事,Ryzen处理器的表现极佳,Ryzen 7 2700X都快要追平Core i9-9900K了。

创作能力测试

X264 FHD Benchmark这个视频压缩测试大多数情况下是物理核心越多优势越大, 超线程和SMT多线程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过有一个反例就是Ryzen 7 2700,它的表现甚至还不如Ryzen 5 2600X,原因嘛,无非就是它的全核频率比较低咯。

X265 HD Benchmark的结果也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Ryzen 7 2700这里的表现比Ryzen 5 2600X要好。

Corona Renderers是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照片级高真实感渲染器,可以用于3DS Max以及Maxon Cinema 4D等软件中使用,有很高的代表性,这里使用的是它的独立Benchmark,线程数在这个测试中比较重要,然而频率也很重要,Ryzen处理器在这项测试中表现相当好,Ryzen 5 2600X再一次赢了Ryzen 7 2700,而且比Core i7-9700K和Core i7-8700K都要好。

POV-Ray是由Persistence OF Vision Devlopmentteam开发小组编写的一款使用光线跟踪绘制三维图像的渲染软件,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处理器生成含有光线追踪效果的图像帧,软件内置了Benchmark程序,单线程测试可以看出Core i7-9700K其实要比Core i9-9900K要好一点的,超线程对于单线程负载来说其实是负优化,多线程方面Ryzen处理器 的表现比预期要好。

Blender是一个开源的多平台轻量级全能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提供从建模,雕刻,绑定,粒子,动力学,动画,交互,材质,渲染,音频处理,视频剪辑以及运动跟踪,后期合成等等的一系列动画短片制作解决方案,此软件对多核多线程优化得相当好,多线程的测试结果明显就是线程数越多越好,当然了4核8线程是打不过6核6线程的。

CINEBench使用MAXON公司针对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的引擎 ,该软件被全球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广泛用于3D内容创作,而CINEBench经常被用来测试对象在进行三维设计时的性能 ,这测试单线程测试在斗频率,而多线程测试则是多核心多线程的更强。

游戏 性能测试

3DMark的测试里面有个物理测试,这个就是用来考验CPU的,我们跑了Fire Strike和TimeSpy的物理测试,虽然说这个测试里多核多线程核很重要,不过两个测试还是有一点区别的,DX11的Fire Strike对CPU负载相对来说要轻一点,所以超线程和SMT多线程所带来的提升会比较大,然而DX12的TimeSpy的负载就大得多了,物理多核明显更为重要,当然核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有多线程技术也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当然Ryzen 7 2700的频率太低就没办法了。

文明6的AI性能测试,这个是测试每回合的所耗时间,出来的结果明显和处理器的单核性能挂钩,而且有超线程的Core i9-9900K甚至还不如没有超线程的Core i5-8600K/9600K和Core i7-9700K这些,至于AMD的CPU全部都在下面。

游戏 性能测试 ,实际上玩 游戏 基本上就是Intel的天下,明显对于大多数 游戏 来说高频和低内存延时才是最重要的,多线程技术对于大多数 游戏 来说作用不大,所以锐龙处理器的 游戏 表现不算好,另外实际上有几款 游戏 Core i7-9700K的表现比Core i9-9900K还要好。

温度与功耗测试

这个测试是在默认频率与电压环境下进行的,即不手动解锁Intel处理器的功耗保护,这设置下Intel高端处理器会因为功耗限制出现两种不同的 温度功耗,测试时都会将其记录下来,所有平台统一使用ID-COOLING ZOOMFLOW 24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会测试桌面待机与使用AIDA 64 Stress FPU负载两种情况下的温度与功耗。

各个CPU的待机温度其实没太大差别,功耗的话AMD的锐龙处理器由于它们的待机频率比Intel的酷睿高不少,所以待机功耗会高一点点,不过也没高多少。

AMD那几颗65W的CPU和Intel的Core i5/i3系列CPU的功耗表现都是不错的,AMD这边就Ryzen 5 2600X和Ryzen 7 2700X这两个的功耗略微高一些,毕竟它们在高频时电压还是很高的,Intel这边有三个U是明显在高负载时会受到TDP功耗保护,分别是Core i7-8700K、Core i7-9700K和Core i9-9900K,它们都会出现一小段的高频时间,大概10到30秒,此时CPU的功耗限制应该是放得比较宽的,过了这段时间TDP保护就会生效CPU的频率会明显下降,功耗和温度也会随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不过台系主板厂基本默认就把这个设置给你解了,这样CPU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性能。

主流CPU选购建议

好了数据这么多,大家都看晕了吧,下面来总结一下,我们把CPU的各种测试汇总为下面的表格:

当然抛开价格谈性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请结合下面的CPU价格表一起看:

想要有最好的性能当然是直接买Core i9-9900K,然而如果只是想要最好的 游戏 性能的话Core i7-9700K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现在许多 游戏 的多核优化最多也就8个线程,拥有超线程的Core i9-9900K在这次测试中不少 游戏 表现其实还不如Core i7-9700K的,何必多花这1000块钱呢?

而性价比最好的 游戏 处理器其实是Core i5-8400,它与Core i7-9700K的 游戏 性差了17%,但价格只有后者的一半,想要组装高性价比 游戏 主机的话Core i5-8400是个非常好选择。

然而要论综合性价比的话Ryzen 5 2600X才是比较好的,虽然他的 游戏 性能比Core i5-8400差一些,但是他拥有SMT多线程技术,在可以充分利用多线程的多媒体内容创造应用中表现比Core i5-8400好得多,而且这次测试的 游戏 中它很多时候都可以超过100fps,实际 游戏 体验不会差很远。

如果想要比较强的多媒体并行运算能力,也想要较好的 游戏 性能,但又不想花Core i9-9900K那么多钱的话,Ryzen 7 2700X是个比较适合的选择,它在多媒体应用测试中所发挥出来的并行计算能力仅次于Core i9-9900K, 游戏 性能也不差,然而他的价格甚至比Core i7-8700K还便宜,性价比还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千元以下搭配独显使用的话,其实还是Core i3-8100好一些,Ryzen 5 1500X作为第一代锐龙处理器它的单线程效能较低和内存延时还是偏大的, 游戏 中表现不算很好,当然如果说你要用核显的话Ryzen 3 2200G欢迎你。

IT之家6月24日消息 日前,国外著名硬件爆料人@TUM_APISAK 曝光了一款新的Ryzen系列APU产品Ryzen 5 3400GE。从四位数的型号以及支持加速频率可以看出,这款新APU应该是属于Ryzen系列而非Athlon系列。规格方面,Ryzen 5 3400GE的CPU主频为33GHz,支持动态加速到40GHz,搭载了频率为1300MHz的Vega 11内建集成显卡。
按照以往的惯例,“E”后缀在AMD产品线中一般代表节能版产品,比如锐龙5 2600E、锐龙7 2700E都是TDP只有45W的低功耗处理器,从这个角度来推断,3400GE很有可能是节能版的锐龙APU。从Ryzen 5 3400G到Ryzen 5 3400GE精简的程度看, 预计TDP可能会在35W-45W。

今年E3展会上,AMD发布了基于Zen+架构的第二代APU,其中Ryzen 5 3400G设计为4核8线程(12nm Zen+),基础主频37GHz,加速42GHz,内建Vega 11显卡(1400MHz),支持DDR4-2933内存,TDP 65W,但搭配的是95W的Wraith Spire散热器,其它高级特性包括钎焊散热、PBO自动超频等。AMD官方的建议零售价为149美元,将于7月7日上市。

可以。r73700u处理器可以带动所有网页主流游戏,amdr73700u是一款定位商务轻薄笔记本的移动处理器,属于移动锐龙二代产品,采用了12nm+制程工艺,4核心8线程,这款处理器集成RadeonVega10核显。

对于想要购买游戏本的玩家来说,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因为不管是Intel还是AMD,都更新了最新的平台,一大波最新的游戏电竞产品也迎面袭来。面对琳琅满目的游戏本产品,如何选择,的确是一个问题,究竟是外观颜值优先,还是性能配置优先,或者是性价比兼而有之?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喜欢尝鲜,就好比飞行堡垒7所搭配的AMD锐龙7处理器,就是今年最值得买的一款,因为就计算能力来说,这款处理器丝毫不弱,加上16系显卡,应对主流游戏毫无压力,甚至在一般的工作,比如图形图像的设计、影视视频的编辑等,这款飞行堡垒7都足够胜任。

外观解析

在外观方面,飞行堡垒7更多地吸取了5代、6代的经典设计,这一代在A面的设计上甚至变得更简洁了,但是坦克世界的元素依然一眼就能识别。具有冲击波的红色装饰条纹也更加凌厉而简单了些,X型的视觉拉丝纹的衬托下很有立体感。飞行堡垒系列在黑红色的搭配上运用的淋漓尽致,比如在A面、在机身边缘、在键盘区,甚至包括散热片上,都可能见到不同的设计风格。

A面底部梯形的切割口也是一大经典设计,它给位于后部的散热口留出了更大的空间,而且还在这个区域很巧妙地设计了状态指示灯,合起来或者打开上盖都能看到,这比设计在机身侧面要更加直接。

也许你看惯了传统游戏本屏幕边框的大黑边,所以当你开启飞行堡垒7的时候,瞬间就会被其极窄边框的“全面屏”所吸引,左右边框仅有65mm的特性使其屏占达到了76%,配以170度的广域视角,视觉体验尤为出众。标配156英寸的1080P分辨率IPS屏,并且拥有120Hz刷新率,这样的参数已经足够用让游戏清晰显现、流畅运行。此外,在屏幕的上方还配有传统网络摄像头,真正用的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有多重要。

C面键盘区相对前作变化不大,毕竟也是经典设计了。带有可调红色背光的键盘与机身黑红配色非常搭配,18mm的键程输入手感相当不错,而且键帽采用更加贴合手指的025mm键腹曲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另外就是大家可能会发现,飞行堡垒系列在WASD四个按键都进行了醒目的设计,要么是红色边缘,要么就是这个全透明突出,很有电竞风。一体式触控板也比较顺滑,定位也比较精准。

电源按键位于右上角,靠近边缘还有状态指示灯,因为上盖是梯形切割的设计,所以不管是合上还是打开上盖,状态灯都一览无余,相对于在机身侧面的设计,这个设计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右下角立体斜边内TUF GAMING的标志,也是一个很游戏风的点缀,我甚至有种想纹在身上的冲动。

接口方面,飞行堡垒7机身右侧除了安全锁孔和散热孔,没有提供端口,这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并不是懒惰,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在机身右侧设计了很多接口, *** 控鼠标的时候你会怎样。

所有的接口都集中在了左侧,依次是电源接口,RJ45有线接口,HDMI接口,一个USB20接口,两个USB 31接口,以及一个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足够满足日常外接的需求。

底部四个角和中间一条横着的橡胶脚垫,起到稳固、防滑,以及抬高机身利于散热的作用。而通风的栅格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开孔处的做工也很精致,并没有因为是在底部而忽略工艺。

外观小结:飞行堡垒系列在外观上也是不断在进化,到了飞行堡垒7,比如主流的窄边框全面屏、轻薄的机身、简洁的电竞风等元素,都是与时俱进,甚至在很多设计和工艺方面,飞行堡垒都更加成熟和处于业内领先的水平。

  硬件评测

AMD的存在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而锐龙7 3750H更是让众多玩家兴奋不已,即便是相比目前最新的Intel酷睿处理器,锐龙7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和口碑。这款飞行堡垒7在硬件上搭载了AMD锐龙7 3750H处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 独立显卡,8GB DDR4内存,512GB M2 PCIe固态硬盘。在扩展性上,双插槽内存最大支持32GB,除了固态硬盘,还预留了一个25英寸的机械硬盘位,所以未来想要升级配置,可选余地还是比较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处理器,AMD锐龙7 3750H是一款热设计功耗为35w的标压处理器,制程方面采用12nm工艺制造,拥有四个Zen架构核心、八线程,基准时钟频率23GHz,最大加速时钟频率40GHz,同时集Radeon™ RX Vega 10 Graphics图形核心,并支持AMD SenseMI节能技术。从参数上,横向对比与Intel酷睿i5-8300H是最接近的,但是Vega 10相比Intel核显性能要强悍很多。究竟表现怎样,继续来看看相关的评测。

CPU

i5-8300H同样是四核心八线程,主频23GHz,最大睿频4GHz,R15单核的成绩是169cb,多核的成绩是795cb,而AMD锐龙7 3750H实测的成绩多核是794cb,单核是156cb,所以在多核心任务处理方面,AMD锐龙7 3750H与i5-8300H是相当的,只是在单核处理方面略低。

国际象棋在8核心计算的步数达到了14179。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处理器多核计算能力,我们也使用Sandra进行了更多测试,包括算术运算,多媒体转码、多媒体处理、加密解密等,最终的成绩也验证了这款处理器的表现都处于相当不错的水平。

显卡

尽管RTX显卡上市有一段时间了,谁也没想到英伟达又杀了一个回马q,推出了16系显卡,虽然也是入门级显卡,但是相比GTX1050的入门肯定是强了很多,所以这至少对于消费者来说,没钱买RTX,也不想性能太差,那16系显然是很好的选择。飞行堡垒7搭配的是GeForce GTX 1660 Ti 6GB GDDR6独立显卡,作为turing新一代显卡,至少到目前为止,其评测的数据或者口碑,都还是不错的,关键还是性价比。

使用最新版的3DMark进行基准测试,包括Time Spy、Fire Strike系列等,最终的结果如下:

Time Spy (2K DX12):5085

Fire Strike Ultra(4K DX11):3119

Fire Strike Extreme (2K DX11):6399

Fire Strike(1080P DX11):11772

Sky Diver(随机测试):21015

通过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到, 1660Ti在性能可以和1070对标,大家也知道上一代的1060和1070性能差距比较大,有接近30%,所以我们可以把1660Ti定位在两者之间。

再来看看内存和硬盘存储。评测的这款飞行堡垒7配置了8GB DDR4内存,读取的速度为18265MB/s,写入的速度为18130MB/s,时序18-18-18-39。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购买时可以选择高配款,自己也可以针对内存进行升级和扩充容量,未来几年里都不会落伍。

512GB的固态硬盘已经不算小了,如果还嫌小,笔记本内部还预留了一个25英寸的机械硬盘位,直接再扩充一个1TB就相当不错了。固态硬盘的测试成绩,顺序读取的速度为1770MB/s,写入的速度为985MB/s,中等偏上的水平,而且大容量的固态,安装软件和游戏的时候,无需再担心容量不够。

散热:

通过上面的拆机图可以看到,这款飞行堡垒7内部散热系统采用的是多铜管双风扇设计,以及,华硕最为亮点的绝尘风扇也应用在这里,加上暴风增压智能散热系统,保证散热肯定是没问题的。

首先我们采用甜甜圈烤机,运行的时间达到了15分钟以上,可以看到GPU和CPU的温度都很稳定,也都没有超过最高限值。

之后再使用AIDA64烤机,处理器和GPU的发挥都比较正常,之后使用热成像仪检测笔记本C面和D面表面温度,C面最高61°,而且是位于后部的散热口处,底部也同样是散热口处的温度最高,测试的结果表明,首先,散热的效率足够高,性能得到完美发挥;第二,玩家在长时间 *** 作的过程不会感到不适。

游戏

对于1660Ti这样的显卡来说,目前主流的游戏应该说都不在话下。在游戏运行这个环节,包括我们测试的守望先锋、古墓丽影、吃鸡游戏,都与Intel +1660Ti组合的成绩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由于锐龙7 3750H处理器“太新”或者游戏优化的原因,比如在吃鸡游戏的运行中,在载入时还是会经常报错,甚至无法进行,但进入后基本上比较流畅,正常都能跑到70帧左右的水平。

守望先锋的运行非常稳定,70帧的速度甚至能一直保持。GPU的温度也保持在76°以下,通过多款同类机型的检测,这款游戏的无论在兼容性方面、流畅运行、温度控制等,都发挥的比较稳定。

图:实测守望先锋游戏截图

古墓丽影我们按照惯例使用内置的测试平台,时间抗锯齿,影像设置为高,CPU渲染最大可达到176帧的帧率,GPU最大142帧,最终渲染帧数为8251,而平均帧率最终为54帧,这个成绩算是中等水平,但是流畅游戏肯定没压力。

绝地求生大逃杀的测试中直接使用了默认高,垂直禁用,跳伞时的帧率不是特别稳定,一般在70左右、50以上的幅度,但是进入游戏后,70以上的帧率就比较常见了,游戏相当流畅,所以如果之后这款处理器能够进一步优化更新,相信会获得更好地兼容性。

软件

这款笔记本还内置Armoury Crate,相当于Gaming Center,除了查看整机的性能状态,还可以实现超频和神光同步的设置等功能,打开软件后我们首先会进入到信息界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诸如CPU、内存频率,CPU温度、电压,以及显卡的相关参数,同时也有目前系统的内存及硬盘使用率、CPU风扇等信息,可谓一应俱全。此外通过Fn+F5可以快捷切换性能模式、静音模式和平衡模式等。

另外还有一个独立的软件,就是屏幕显示的设置,包括默认、运动、风景和观影等,当然也少不了FPS游戏等模式,切换不同模式的时候,屏幕的色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场景化的应用,给玩家带来更为沉浸的逼真视觉体验。

评测总结:

搭载了AMD锐龙7 3750H的飞行堡垒7游戏本,首先就是在平台方面是最新和最早尝鲜的产品,再加上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独显的加持,至少在性能方面,这款笔记本是绝对游刃有余的。在外观上的变化并不大,但是也突出了简洁和极具立体、动感的视觉效果,游戏的元素在机身上的表现既不张扬、也不过于隐藏,进化到7代的飞行堡垒,相信依然将成为最受关注的主流游戏本。目前这款笔记本已经在各大电商上线发售,近期有需求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这次既尝鲜、又极具性价比的飞行堡垒7游戏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909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