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机器出现PCI设备没有安装,安装PCI简易控制器无效,通过硬件ID(PCI VEN_8086&DEV_1C3A&SUBSYS

HP机器出现PCI设备没有安装,安装PCI简易控制器无效,通过硬件ID(PCI VEN_8086&DEV_1C3A&SUBSYS,第1张

您好!感谢您选择惠普产品。 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参考下列信息: 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更新此设备,然后在硬件更新向导中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下一步选择“不要搜索。",并且在出现的硬件更新向导中左侧窗口(厂商)选择其中的intel,然后在右侧窗口(型号)中找到并双击Intel(R) 82801DBM LPC Interface Controller选项,在出现更新驱动程序警告之后,点击“是”,该设备驱动会被添加,然后设备管理器中此项未知设备的提示消失,在系统设备中会添加一项Intel(R) 82801DBM LPC Interface Controller 希望以上回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不用管它,因为加载RAID是很麻烦的,需要在光盘安装时按“F6”,再将RAID驱动从 做好的软盘或U盘上装入系统,然后WINDOWS下安装主板加速驱动程序。
如果你用不上RAID,直接在CMOS里将它屏蔽掉就可以了。
RAID是由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教授David A Patterson于1988年正式提出的,早在1984年就已经出现在他的论文中了,作为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意思是“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开发的目的是替代当时数据中心系统普遍采用的价格昂贵的SLEDs(Single Large Expensive Disks)磁盘。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RAID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开始进入企业级市场,RAID中的字母I被理解为Independent,翻译过来就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称为“磁盘阵列”。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技术体系,发展了从 RAID 0 到7八种基本级别,还有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与RAID 1的组合),RAID 50(RAID 0与RAID 5的组合)等,成为存储的基本要素,是从服务器的内部存储到外部独立存储系统整个存储领域的核心支柱之一。
简单地说,RAID就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冗余的技术,既保证了存取数据的快捷方便和管理客户端的简捷,也解决了存储海量数据的问题,同时提供了容错性(Fault Tolerant)。它可以在不须停机的情况下自动检测故障硬盘、进行硬盘替换,还可以扩充硬盘容量、重建故障硬盘上的数据。
RAID0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硬盘组成,其容量是它们每个容量的总和,好处是速度快,缺点是没有容错能力,往往用在要求速度高但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的场合。
RAID0 其实就是数据分段 (Disk Striping)。 RAID0 模式一般通过两个以上的硬盘组成一个磁盘阵列来实现。在磁盘阵列子系统中,几个硬盘并行处理,在存取数据时由几个硬盘分别同时进行 *** 作,读写各自的部分。数据按系统规定的"段"为单位依次写入多个硬盘,例如数据段1写入硬盘0,段2写入硬盘1,段3写入硬盘2等等。当数据写完最后一个硬盘时,它就重新从盘0的下一可用段开始写入,写数据的全过程按此重复直至数据写完。所以这样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得以大大的提高。
RAID0 这是所有RAID规格中效率最高,不过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具有容错性的方式。因为它将数据分成区块存储在不同硬盘内,当任何一个磁盘驱动器发生问题时,整个数组皆会受到影响--如果其中有一个硬盘中的数据受到破坏,整个数据便不能被正确读出了。这种隐患也随着系统中硬盘总数量的增多而加大。此种数组类型适用于需要高效能的系统,不适合使用在需要高安全性的数据系统中。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硬盘传输率也成了性能的瓶颈。怎么办?IDE RAID技术的成熟让我们轻松打造自己的超高速硬盘。在实际应用中,RAID 0硬盘阵列能比普通IDE 7200转ATA 133硬盘快得多,时至今日,在大多数的高端或者玩家主板上我们都能找到一颗PROMISE或者HighPoint的RAID芯片,同时发现它们提供的额外几个IDE接口。没错,RAID已经近在眼前,难道你甘心放弃RAID为我们带来的性能提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实用的IDE RAID
RAID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像Windows 2000就能够提供软件的RAID功能,但是这样需要消耗不小的CPU资源,降低整机性能。而硬件实现则是一般由RAID卡实现的,高档的SCSI RAID卡有着自己专用的缓存和I/O处理器,但是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样的开销显然是承受不了的,毕竟为了实现RAID买两个或者更多的HDD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们还有一种折中的办法--IDE RAID。或许这才是普通人最容易接受的方法。虽然IDE RAID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所折中,但相对于低廉的价格,普通用户看来并不在意。
为什么要用RAID 0
RAID 0至少需要两块硬盘才能够实现,它的容量为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硬盘容量之和,这几块硬盘的容量要相同,在家用IDE RAID中一般级联两块硬盘,一定要用同型号同容量的硬盘。RAID 0模式向硬盘写入数据的时候把数据一分为二,分别写入两块硬盘,读取数据的时候则反之,这样的话,每块硬盘只要负担一半的数据传输任务,得到的结果也就是速度的增加。
实用的IDE RAID
下面我们就以HighPoint HPT372 RAID控制芯片为例组建一个RAID系统,让两个硬盘“变”成一个硬盘!
默认的RAID模式为RAID 0,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RAID模式。
无论是主板板载的IDE RAID控制芯片还是独立的PCI接口IDE RAID控制器,它们都有一个用来进行配置和工作的独立BIOS,它们的BIOS设置画面会在系统POST完成之后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时候HighPoint HPT372 IDE RAID控制芯片的BIOS画面已经出现在屏幕上,按Ctrl+H进入控制界面。
这里我们看到可以选择的依次有Create Array(建立阵列)、Delete Array(删除阵列)、Create/Delete Spare(建立、删除)和Select Boot Disk(选择启动硬盘)这几个选项。而在选项的下方则显示了所识别到的硬盘和它们的工作状态。我们要建立一个阵列,所以选择Create Array,在出现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完成所有的阵列建立设置工作,在Array Mode中我们可以选择建立RAID的种类,默认的是RAID 0模式,当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RAID 0、0+1、JBOD等。
当我们确定了选择的RAID模式之后,便需要为这个阵列进行命名,你可以选择自己好识别容易记的名字。确定名字之后我们就要来选择驱动器了。因为我们建立的是RAID 0模式,所以只需要2个硬盘。我们选定在下面设备栏中的两块硬盘。
完成以后就能设定块的大小了。所谓块的大小就是指阵列中的最基本数据单位。一般来说块越小越能充分利用空间。但是IDE RAID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I/O处理器,所以块越小也意味着越高的资源消耗。一般来说默认的64K或者32K都是不错的选择。做完这一切之后,整个阵列就建立完成了,选择Start Creation Process之后就能保存退出了。
RAID 0的启用
如果需要从RAID启动,我们还需要在BIOS中把启动顺序设置为ATA RAID,独立的RAID卡我们则需要设置为SCSI启动。对于Windows 9x的用户,到此整个RAID就建立完毕了,我们在DOS下按照普通单个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就搞定了,而 *** 作系统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驱动器。使用Windows NT/2000/XP的朋友就要麻烦一点了,需要另外安装一下你的RAID驱动。

大金空调故障代码LC故障内容:室外机电路板和微机之间的通信故障、控制印刷电路板和变频器印刷电路板之间通信故障
大金空调故障代码LC故障原因:变频P板与控制P板之间的连接故障;控制P板故障(传送部分);变频P板故障;噪声滤波器故障;外在原因(噪音等);变频压缩机故障;风扇马达故障
常见的细分故障有15种,对应的解决方法有6种,太多文字去> 1、检查声卡、连接线,以及音箱等设备是否连接正常;运行杀毒软件进行杀毒;
2、右击“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打开“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有无问题,即看前面有没有出现**的“”。如有,重新安装这个设备的驱动程序进行解决;
3、有声音但不见小喇叭时,打开控制面板----声音和视频设备----音量,在“将音量图标放入任务栏”前打上对号;
4、无声音又无小喇叭时,打开控制面板----添加与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在“附件和工 具”前打对号,点击“下一步”,然后,关机重启,系统会提示安装新硬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即可;
5、卸载声卡驱动程序,重新进行安装或升级声频驱动程序;
6、当安装声卡驱动程序时出现“找不着AC晶片”提示,有可能是电脑中毒,或者因违规 *** 作误删了声卡驱动程序,抑或是内部软件冲突。解决的办法是重装系统和驱动程序。
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可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923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