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有哪些?

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有哪些?,第1张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bai应用层。

各层的主要功能及其相应的数据单位如下:

1、物理层: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纽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3、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4、传输层:该层的任务时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式,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在这一层,信息的传送单位是报文。

5、会话层: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示层: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

7、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扩展资料:

OSI 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见图1。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应用层(A)。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第四层到第七层主要负责互 *** 作性,而一层到三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层模型

目前网络应用系统采用的主要模型是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是所有网络应用的基础。客户/服务器分别指参与一次通信的两个应用实体,客户方主动地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器方被动地等待通信的建立。服务器配备大容量存储器并安装数据库系统,用于数据的存放和数据检索。客户端安装专用的软件,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独立的计算机。当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数据、文件的共享等)时,它就被叫做服务器。而那些用于访问服务器资料的计算机则被叫做客户机。

你这个问题就问大了 比较复杂 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可以慢慢看
1)OSI参考模型的提出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很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1974年,ISO发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准,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也就是 开放系统互联(OSI,Open System Internetwork)参考模型。在OSI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联性、互 *** 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CCITT的建议书X.400也定义了一些相似的内容。
(2)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OSI中的“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同样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在OSI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在OSI标准中,采用的是三级抽象:
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服务。它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也是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炼的概括与描述。
 服务定义(Service Definition):OSI的服务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样实现的无关。同时,各种服务定义还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怎样实现的。
 协议规格说明(Protocol Specificaton):OSI标准中的各种协议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什么样的控制信息,以及应当用什么样的过程来解释这个控制信息。协议的规程说明具有最严格的约束。
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OSI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在OSI的范围内,只有各种的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而各种产品只有和OSI的协议相一致时才能互联。也就是说,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3.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是分层体系结构的一个实例,每一层是一个模块,用于执行某种主要功能,并具有自己的一套通信指令格式(称为协议)。用于相同层的两个功能之间通信的协议成为对等协议。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OSI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主要原则是: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如图3.3所示。将信息从一层传送到下—层是通过命令方式实现的,这里的命令称为原语(Primitive)。被传送的信息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在PDU进入下层之前,会在PDU中加入新的控制信息,这种控制信息称为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接下来,会在PDU中加入发送给下层的指令,这些指令称为接口控制信息(ICI,Interface Control Information)。PDU、PCI与ICI共同组成了接口数据单元(IDU,Interface Data Unit)。下层接收到IDU后,就会就从IDU中去掉ICI,这时的数据包被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随着SDU一层层向下传送,每一层都要加入自己的信息。
3.2.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 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该层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 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 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4层。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5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扩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
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6层。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他网络软件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04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