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虚拟化平台 Proxmox VE 安装教程,PVE 虚拟化系统

开源虚拟化平台 Proxmox VE 安装教程,PVE 虚拟化系统,第1张

Proxmox VE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源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Proxmox VE 基于 Debian,使用基于 Ubuntu 的定制内核,包含安装程序、网页控制台和命令行工具,并且向第三方工具提供了REST API,在 Affero 通用公共许可证第三版下发行。用于管理两种虚拟化技术,包括用于基于内核的 KVM 虚拟机和用于容器的 LXC 技术运行的虚拟机,用户可通过网页的方式来管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它还集成了开箱即用的工具,用于配置服务器之间的高可用性,软件定义的存储,网络和灾难恢复等。

1、下载系统镜像,使用镜像刻录工具写入到U盘中,然后将U盘插入并设置从U盘启动,启动后默认第一个选项 Install Proxmox VE 按下回车键(enter)继续;

2、用户协议界面直接点击右下角 I agree 按钮进入下一步 *** 作;

3、Target Harddisk 处选择系统安装磁盘,然后点击 Next 按钮继续下一步 *** 作;

4、此页设置默认(国家: China 、时区: Asia/ShangHai 、键盘: US English )直接点击 Next 按钮继续下一步 *** 作;

5、设置管理员密码,Password(密码)、Confirm(确认密码)、E-Mail(邮箱地址),填写完成后点击 Next 按钮继续下一步 *** 作;

6、进入网络设置,Hostname(主机名称)建议将 IP Address (后台IP地址)改为靠前容易记住的 IP 地址,完成后点击 Next 按钮继续下一步 *** 作;

7、确认配置信息,然后后点击 Install 按钮开始安装;

8、耐心等待系统安装完成,然后点击右下角 Reboot 按钮重启系统;

9、系统重启成功后显示后台登陆地址以及命令行登陆,此时我们直接打开浏览器使用 >在云计算发展初期,虚拟桌面是典型的云计算应用,它能够在“云”中为用户提供远程的计算机桌面服务。服务提供者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运行用户所需的 *** 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然后用桌面显示协议将 *** 作系统桌面视图以图像的方式传送到用户端设备上。同时,服务器对用户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随时更新桌面视图的内容。
虚拟桌面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它能够提供随时随地访问的能力,支持多样化的接入设备选择,降低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强化用户的数据安全等,这使得虚拟桌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方法/步骤
主流桌面虚拟化技术方案:
用户对于类似虚拟桌面的体验并不陌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Microsoft在其 *** 作系统产品中提供的终端服务和远程桌面,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不足。例如之前的终端服务只能够对应用进行 *** 作,而远程桌面则不支持桌面的共享。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使虚拟桌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虚拟桌面解决方案主要分为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和SV(Session Virtualization)两大类。
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的原理是在服务器侧为每个用户准备其专用的虚拟机并在其中部署用户所需的 *** 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然后通过桌面显示协议将完整的虚拟机桌面交付给远程的用户,因此,这类解决方案的基础是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主要有完全虚拟化和部分虚拟化两种方法:完全虚拟化能够为虚拟机中的 *** 作系统提供一个与物理硬件完全相同的虚拟硬件环境;部分虚拟化则需要在修改 *** 作系统后再将其部署进虚拟机中。 两种方法相比,部分虚拟化通常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它对虚拟机中 *** 作系统的修改增加了开发难度并影响 *** 作系统兼容性,特别是Windows系列 *** 作系统是当前用户使用最为普遍的桌面 *** 作系统,而其闭源特性导致它很难部署在基于部分虚拟化技术的虚拟机中。 因此,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完全虚拟化技术构建用户专属的虚拟机,并在其上部署桌面版Windows用于提供服务,但也有部分方案对Linux桌面提供支持。
如何快速了解桌面虚拟化技术
3
基于SV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原理是将应用软件统一安装在远程服务器上,用户通过和服务器建立的会话对服务器桌面及相关应用进行访问和 *** 作,而不同用户之间的会话是彼此隔离的。 这类解决方案是在 *** 作系统事件(例如键盘敲击、鼠标点击、视频显示更新等)层和应用软件层之间插入虚拟化层,从而削弱两个层次之间的紧耦合关系,使得应用的运行不再局限于本地 *** 作系统事件的驱使。其实,这种方式在早先的服务器版Windows中已有支持,但是在之前的应用中,用户环境被固定在特定服务器上,导致服务器不能够根据负载情况调整资源配给。另外,之前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会话型业务,具有局限性,例如不支持双向语音、对视频传输支持较差等,而且服务器和用户端之间的通信具有不安全性。 因此,新型的基于SV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主要是在Windows提供的终端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对虚拟桌面的功能、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改进。
如何快速了解桌面虚拟化技术
4
在用户体验、服务器性能要求、硬件资源占用、用户支持扩展性、方案实施复杂度、管理难度、桌面交付兼容性等方面的对比,SV比VDI的解决方案对比都是占优的。 采用基于VDI的解决方案,用户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桌面 *** 作系统环境,与传统的本地计算机的使用体验十分接近。在这类解决方案中,用户虚拟桌面能够实现性能和安全的隔离,并拥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其他优势,但是这类解决方案需要在服务器侧部署服务器虚拟化及其管理软件,对计算和存储资源要求很高,成本高昂,部署和管理较为复杂,因此,基于VDI的虚拟桌面比较适用于对桌面功能需求完善及个性化要求很高的用户。 采用基于SV的解决方案,应用软件可以像传统方式一样安装和部署到服务器上,然后同时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具有较低的资源需求,部署和管理非常简单,也可以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相结合,架构灵活,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要求很低,显著降低成本。但在系统个性化上较弱,依赖于管理员定制的应用程序。
5
成本和复杂性对比:VDI与SV
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需要为用户提供专属的虚拟机,并主要提供闭源Windows *** 作系统的桌面。因此,当前支撑VDI虚拟桌面的虚拟机普遍基于完全虚拟化技术,例如VMware的ESX虚拟机、Microsoft的Hyper-V虚拟机、RedHat集成在Linux内核之中的KVM虚拟机以及Citrix采用完全虚拟化的Xen虚拟机等。
基于SV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直接利用Windows的多用户环境,使各用户能够同时在同一服务器上获得属于自己的应用。犹豫Windows本身属于闭源的 *** 作系统,在闭源的 *** 作系统之上将 *** 作系统虚拟化成多个相互隔离的 *** 作空间,技术难度较大,门槛很高,当前只有主流的Citrix、NComputing和Microsoft发布的产品可以在SV技术上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其核心是对用于传输视图内容的桌面显示协议进行优化,降低资源消耗。
6
桌面显示协议:
桌面显示协议是影响虚拟桌面用户体验的关键,当前主流的显示协议包括HDX(Citrix)、PCoIP(Vmware)、UXP(NComputing)、RDP(Microsoft)、SPICE(Redhat)等,并被不同的厂商所支持。
传输带宽要求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远程服务访问的流畅性。HDX采用具有极高处理性能和数据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图像展示体验反映了虚拟桌面视图的图像数据的组织形式和传输顺序。UXP采用了与HDX相同的数据压缩技术,但在算法上次于HDX,虽然压缩比没有HDX高,但其视觉体验上已经非常精细。PCoIP采用分层渐进的方式在用户侧显示桌面图像,即首先传送给用户一个完整但是比较模糊的图像,在此基础上逐步精化,相比其他厂商采用的分行扫描等方式,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双向音频支持需要协议能够同时传输上下行的用户音频数据(例如语音聊天),而当前的PCoIP对于用户侧语音上传的支持尚存缺陷。视频播放是检测传输协议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虚拟桌面视图内容以方式进行传输,所以视频播放时的每一帧画面在解码后都将转为从而导致数据量的剧增。为了避免网络拥塞,HDX、PCoIP与UXP采用压缩协议缩减数据规模但会造成较小的画面质量损失,而SPICE则能够感知用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自适应地将视频解码工作放在用户端进行,依赖于瘦客户机或本地PC的性能,SPICE协议本身无法做视频压缩处理。
用户外设支持能够考查显示协议是否具备有效支持服务器侧与各类用户侧外设实现交互的能力,HDX和RDP对外设的支持比较齐备(例如支持串口、并口等设备),而UXP、PCoIP和SPICE当前只实现了对USB设备的支持。传输安全性是各个协议都很关注的问题,早期的RDP不支持传输加密,但在新的版本中有了改进。
桌面显示协议是各厂商产品竞争的焦点,其中,RDP、HDX与UXP拥有较长的研发历史,PCoIP和SPICE相对较新但也日渐成熟,特别是SPICE作为一个开源协议,在社区的推动下发展尤其迅速。
目前国内所有虚拟化桌面厂商都是基于免费开源的KVM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基础上开发的,没有核心的技术,依赖于国外开源软件的技术,本质还是基于VDI的服务器虚拟化。
7
总结:
虚拟桌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同厂商的产品各具特色:Citrix不断地追求用户体验的提升;NComputing是唯一提供软件、协议与云终端的整体解决方案,拥有极高的性价比;VMware具有先进的底层服务器虚拟化架构;Microsoft拥有在 *** 作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Red Hat的开源策略使得其产品具有较低的成本。 当前尚没有哪家厂商的产品能够适用于所有应用场景,因此在应用和部署虚拟桌面解决方案时,必须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用户外设,通常需要定制解决方案。
END

可以通过安装虚拟机实现,利用vmware公司的esxi这款产品实现。

配置方法:

esxi里面自带有集群这一项功能,可将多台服务器添加到集群中来,集群建好后还可以利用里面的ha(高可用性)、drs(分布式存储调试),evc(多硬件兼容)等多种特性将多台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加入到一个资源池里,可对硬件的资源做分配。

以百分比的方式做权重,可 *** 控这个资源池里的硬件资源分别分配多少到平台上建好的虚拟机上,可用于生产环境中。

esxi是vmware的虚拟机软件的企业版,底层系统直接安装在服务器上,无需像windows server 2008的hyper v那样依赖于windows *** 作系统,不用再多占用多余的硬件资源,性能非常好。

esxi简介:

ESXi专为运行虚拟机、最大限度降低配置要求和简化部署而设计。只需几分钟时间,客户便可完成从安装到运行虚拟机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下载并安装预配置虚拟设备的时候。

在VMware Virtual Appliance Marketplace 上有800多款为VMware hypervisor 创建的虚拟设备。

如今,ESXi已经实现了与Virtual Appliance Marketplace的直接整合,使用户能够即刻下载并运行虚拟设备。这为即插即用型软件的交付与安装提供了一种全新和极其简化的方式。

有两种模式,9800元和12800元,根据功能划分的微分销,是基于洽商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三级分销商城,三级分销要做到无限循环模式,在微信营销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一种创新。是伴随着微信营销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

微分销(即微信分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数据营销方式,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定制研发,专门为品牌公司和商家提供微信连锁商城、微分销渠道的三级分销微信商城体系,微分销助力商家高粘度、快速将自媒体转化为自有分销商。

微分销系统开发按照洽商微信分销系统现有基础版本价格是2800分销系统定制开发的价格目前只能按照各行业自己沟通定义!一般两三万就可以搞定目前做一个微信分销系统主要有三种方式,我分别列一下每种方式的大概费用:

1、自己组技术团队自己开发,需要的人员有产品经理、框架工程师、JAVA、PHP、前端、后端、测试工程师,开发周期在1-2个月。人员成本5-8万,后期维护成本没算。(不推荐)

2、购买别人的分销源码,用自己的服务器,找个技术人员专职维护。源码费用一般8000-10000,服务器一年3000,维护成本每月6000。(不推荐)

3、使用第三方分销系统,购买第三方使用账号,每年约3500元,不用担心技术维护、不用建服务器,拿过来就可以使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搭建要求设计店铺和公众号。(推荐)

4、现有的功能除了正常的购物、支付、配送、会员信息这些基础的功能之外,还有丰富的营销工具和功能,可以参考的功能有:拼团、秒杀、砍价、限时购、优惠券、大转盘;积分充值、积分商城、余额充值奖励、周期购、满减、返利、复购优惠、买赠;分销的模式也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三级分销还有合伙人模式、区域代理模式、团队分红模式等。

5、如果需要定制开发,则需要根据你提的功能要求和界面设计要求报价。

不久前,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在天津正式量产,该产品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二期)”重大专项的成果。

那么,什么是云服务器,和云计算又有什么关系?这款云服务器有何特殊之处呢?

什么是云计算?

(来源于网络)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狭义的云计算是指以计算、存储为核心的IT硬件、软件乃至IT基础设施资源以服务形式进行交付和使用的模式,指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IT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泛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既可以是IT硬件、软件、互联网技术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一般说来,云计算具有大规模、资源池化、快速d性、泛在接入访问、按需自服务、服务可计量等特征,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神经网络的话,云计算就是它的中枢神经,云计算将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互联网信息层统一起来,并进行管理、调度,为互联网各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在理想状态下,互联网使用者和物联网传感器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目前,世界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推出政策支持云计算核心技术的革新——在2012年,欧盟启动了“释放欧洲云计算潜力”的战略计划;在2014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发布了《美国政府云计算技术路线图》;我国也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可以说,云计算将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途径之一。

什么是云服务器?

(来源于网络)

云服务器是专门面向云计算需求的服务器,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性能功耗比和整体服务能力较传统架构服务器有显著提升。传统通用服务器架构搭建的数据中心,优点是可以应对各种场景,然而,采用这种万精油式的产品进行数据中心的搭建,也带来相应的弊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针对性,各项指标表现平平。然而云数据中心应对的任务中,各自场景并非平均分布,相反云数据中心每天需要应对大量的高并发访问及信息查询,同时,又对计算量要求不高,这就造成了云数据中心每天疲于应付海量并发,而计算性能却白白浪费掉,同时能耗大也是采用服务器面临的问题。对于云计算应用中大量网络托管、网页服务器集群等网络带宽密集型应用而言,平均CPU利用率仅为20%左右,造成了成本的浪费。

相比之下,云服务器体系构架有别于传统的服务器,以本次曙光发布的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来说,该产品放弃了通用服务器所采用的芯片组,针对云计算业务应用的特点进行了优化,用3D Torus网络实现节点服务器的互联,实现单路直连高耦合体系架构,其中每个处理器可以独占25bpsG带宽,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在结构上大幅精简,实现散热、电源、管理监控模块、计算、网络全共享,不仅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解决了硬件资源虚拟化技术难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部署的集群系统规模都非常大,计算节点大多以千为单位计算,在计算节点如此之多的情况下,要提高效率和效能,就离不开资源共享——当应用需要性能很强的时候,就配置高一些,把内存、网络、计算资源多占一些,当应用需要性能不强的时候,就配置低一些,把内存、网络、计算资源释放一些。

然而,传统服务器是独立架构,无法从硬件上实现服务器间资源共享。虽然可以通过软件,从上层来进行资源分配,但是这种做法会带来额外的开销,导致性能损失。而这恰恰与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的运营者要求的高效率和高能效相违背。本次量产的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则实现了从硬件上来实现资源共享,把存储、网络、计算资源池化,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配置,根据应用不同来提供不同的配置。亿级并发云服务器内部设计有一套高性能互连网络,确保从硬件上进行资源共享时性能损失非常小。

实现硬件资源共享,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在体系结构上做出革新,比如存储共享架构、网络共享架构等等,另一个是要在硬件上能够实现,包括系统控制器、高性能互连网络、通信协议等等。

在体系结构上,该产品采用的是分布式资源共享架构。曾经有国外公司主张做集中式资源共享——把存储、网络、计算资源按类别集中放置,通过互连网络连起来,想用多少资源去远端去取就可以了,但这种体系结构的灵活性不不足,当系统规模扩大到一定规模,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是几十个节点还好说,上百个节点都去一个地方取资源的话一定会有瓶颈。曙光公司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分布式资源共享架构,相对于集中式资源共享架构,分布式资源共享的好处在于存储、网络等资源以计算为核心分布在处理器周边,处理器本地资源可以自己优先使用,不够的话可以去远端别的处理器那去取,这样可扩张性和整机效率就远远高于集中式资源共享。

在硬件上来实现则是要有性能足够好的CPU、互连网络、存储等硬件,虽然在CPU上采用的是Intel的产品,但互连网络是曙光自主研发的,而且还实现了全面而完备的硬件资源虚拟化——计算,存储,网络,内存等都是基于硬件协议层来实现共享的,比如存储,基于SATA/SAS协议的共享控制器实现了存储资源的虚拟化。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硬件虚拟化的理念人所共知,而且也知道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如何去实现就是另一回事了。

实际上,国外也在向服务器硬件虚拟化方向发展,但至今未见成功的产品面世。与国外的情况相反,在云服务器硬件虚拟化上,中国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而且做出了工业化量产的产品,更可贵的是,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效果。相比之下,还没有国外厂能做到这一步,换言之,在云服务器硬件虚拟化上,中国已经走在外国前列。

云服务器相对于传统服务器具有哪些优势

云服务器相对于传统服务器有多大优势呢?就以曙光公司发布的云服务器为例,一台32 CPU的云服务器日处理>

高并发处理能力有和意义呢?12306自开通以来,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系统崩溃,无法订票或查询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访问量实在太高且超出了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采用传统架构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应对海量并发访问的能力不足。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架构与云应用不匹配的问题,单纯地加大硬件投入,堆砌并发数,不仅无法解决日益上升的高并发访问,还会导致成本、空间、能耗的上升,对于解决系统崩溃问题于事无补。而云服务器恰恰是针对高并发要求、低计算场景的要求而研制的,对于应对大量的高并发访问场景可谓得心应手。

除了强悍的并发处理能力外,云服务器在密度和功耗上的特性也使其具备一定优势——当前较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由超过百万台服务器组成,不少数据中心的功耗往往超过20MW,数据中心电费成本已经在使用维护成本中占到很大比例,而电力和空间都是相对宝贵的资源,能够节能降耗和减少服务器空间占用,对于数据中心而言意义重大。

正是因为云服务器在能效比、空间和成本上相对于现有的整机柜服务器有巨大的优势,使得数据中心的拥有者、运营者、甚至使用者都对云服务器青睐有加,云服务器也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而获得广阔的市场。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铁流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04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