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大动作,这次要用汉语编程

华为大动作,这次要用汉语编程,第1张

近日,久久没有动静的鸿蒙,再次传来了一个大消息。华为宣布将发布为鸿蒙研发的编程语言仓颉,为整个鸿蒙生态补上最后一环。

据消息,3月16日华为编程语言实验室, 面向部分开发者发布了华为新语言的试用报名问卷 ,并表示,在问卷填写完成后,将通过邮件进行后续信息的通知。


仓颉,是原始象形文字创造者,根据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华为自研编程语言,与“造字圣人”不谋而合,用“仓颉”来命名,别具深意,恰到好处,颇有我国 历史 文化底蕴。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推测这会是一款纯汉字纯中文逻辑的编程语言,也就是“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汉字编程”。之所以取名为“仓颉”,不仅是因为仓颉是中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更是华为想用汉字做为基础重新建立一个技术生态的真实写照。

华为仓颉 是在华为在2021年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自研编程语言,从方舟翻译器到鸿蒙系统,华为一直走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开发仓颉编程语言对华为本身来说也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华为并不是第一家自主研发编程语言的企业。

我们都知道,做系统并不容易,最关键的就是要打造生态,而打造了生态之后如何更加稳固,就是要有自己的编译语言,有语言才能形成闭环。

目前,成功的系统基本都有自己专门的语言,像 苹果的Swift、谷歌的DART、微软的TypeScript等都是企业自主开发的编程语言。华为 HarmonyOS自然也要有自己的编程语言。

有了仓颉这个全新自研编程语言,鸿蒙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就补上了最后一环。华为的整个生态圈就基本搭建完成了: 硬件+ *** 作系统+方舟编辑器+仓颉编程语言。

世界上编程语言多达600种,但是目前我们熟知的编程语言无非就这几大类:C、C++,Java、Python、PHP,但是这些均为国外企业研发。

而华为自研的仓颉编程语言,如果成功的话,无疑可以打破被国外垄断的现象,并且创造一种属于中国的编程语言,也能建立一种属于中国的软件开发生态。

这对于中国的计算机生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建立一种能够被公认的生态,意味着能够在计算机领域掌握主动权。 有外媒评论说,仓颉必将改变 历史 !

华为钟爱中华传统文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华为产品的起名都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深意。 把古文化运用到了极致!

比如:

华为自研 *** 作系统,取名“鸿蒙”;

华为的手机芯片,取名叫“麒麟”;

华为的基带芯片,取名叫“巴龙”;

华为的服务器芯片,取名叫“鲲鹏”;

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升腾”;

华为的服务器平台,取名叫“泰山”;

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叫“凌霄”;

……

《山海经》里的各路神兽,包括朱雀、青鸟、灵犀、鸿雁、紫龙、威凤、玄机、白虎、丹雀、海蓝兽、紫薇星等等,都被华为收入麾下。

把古代幻想中的神兽及古文化和最先进的 科技 结合,也展示了华为理工人的浪漫。

华为没有公布太多关于仓颉语言的内容,虽然此次试用需要执行保密流程,但从开发流程推想,应该不需要等待太久了。在未来的不远处,或许将会是中文编程?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华为云与计算BG目标是对华为云与计算产业的竞争力和商业成功负责,承担云与计算产业的研发、Marketing、生态、技术销售、咨询与集成使能服务的责任。围绕鲲鹏、升腾及华为云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

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U是与BG并列的一级部门。目前,华为拥有四大BG: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云与计算BG,以及一个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实际上,云与计算BG成立之初名为Cloud BU,是华为入局公有云而设立的业务部门,后来华为将其整合为Cloud&AI;产品与服务BU,最终升级为云与计算BG。

云与计算BG(Cloud & AI BG)包括 Cloud BU、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华为官方对其组织定义为:目标是对华为云与计算产业的竞争力和商业成功负责,承担云与计算产业的研发、Marketing、生态、技术销售、咨询与集成使能服务的责任。围绕鲲鹏、升腾及华为云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

研究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总额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华为云以15.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如下图所示),仅次于阿里云,同比增长259.6%。在快速发展的云业务赛道,华为云近些年正以超高速行驶。

另外,在研究机构Forrester发布的2020年报告中,华为云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与产品性能、前瞻性的战略、完善的生态体系,站在中国公有云开发平台领导者行列,并在战略维度(如下右图横坐标)排名首位,比2018年大幅上升。

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华为充分整合“5G+云+AI”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华为云的全栈能力。面对万亿级的云计算市场,华为云的未来值得期待。

我觉得这个芯片对阿里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9 月 25 日,平头哥拿出了第一款 AI 芯片含光 800。酷爱花式起名的阿里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含光”为上古三大神剑之一,与 2 个月前发布的嵌入式 CPU“玄铁”和 1 个月前发布的系统芯片平台“无剑”遥相呼应,武侠兵器阵营又添一员。

根据张建锋的介绍,在业界标准的 ResNet-50 测试中,含光 800 推理性能达到 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 AI 芯片性能高 4 倍;能效比 500 IPS/W,是第二名的 33 倍,是“全球最高性能的 AI 推理芯片”。

含光不是今年 9 月进入媒体视野的唯一一款芯片,同月,华为发布了 AI 芯片升腾 910,也号称“全球算力最强”。一个月出现两个“最强”,但并不是一回事。“芯片的概念和互联网一样大。互联网上有多少应用就有多少芯片。很多芯片比青菜还便宜。”张建锋说。

但实际上升腾 910 与含光 800 还是相同性大于相异性。都是 AI 芯片,都部署在云端,只不过前者是“训练”芯片,后者是“推理”芯片,分属深度学习的两个阶段。训练芯片注重绝对的计算能力,而推断芯片更注重单位能耗算力、时延、成本等综合指标。

云计算厂商自主造芯是近两年才有的一个新趋势。这背后是整个行业成本的上涨。本月,华为 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称,华为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成本占比已超过 60%,未来依靠从外界买服务器提供云很难盈利。

英特尔、英伟达、AMD 等公司长期垄断着云服务器的芯片制造。根据 DRAMeXchange 的数据,目前全球 90% 以上的服务器都在使用英特尔主导的 x86 架构。

在芯片领域阿里巴巴是一个新人。玄铁和含光 800 是平头哥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建锋说。

华为的思路与阿里不太一样。虽然也是不单独卖芯片,但不同于阿里“芯片搭着云卖”的思路,华为的做法是“芯片搭着服务器”卖。

对于阿里与华为来说,自研芯片开发成本高,周期长,先放入自家产品中使用是一个能保证研发成本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快捷方式,至少两家云厂自己的需求就能消耗掉大半芯片。另外,华为的模式对于笼络硬件厂商、构建华为生态有长远意义。

另外一个系列为升腾,属于人工智能芯片。
五大系列的分工:
1 SoC芯片(麒麟系列):手机SoC芯片一直是华为的主力研究,至2018年8月31日推出的麒麟980处理器以及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麒麟985芯片,华为手机芯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 AI芯片(升腾系列):2018年10月10日,在华为的HC大会上发布了升腾910和升腾310两款AI芯片,分别采用7nm工艺制程和12nm工艺制程。升腾系列AI芯片采用了华为开创性的统一、可扩展的架构,即“达芬奇架构”,实现了从极致的低功耗到极致的大算力场景的全覆盖。
3 服务器芯片(鲲鹏系列):华为优化调整设计了其合作伙伴ARM授权提供的技术,在2019年1月7日发布了鲲鹏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服务器、华为云服务。
4 5G通信芯片(巴龙、天罡系列):华为的5G芯片主要分为终端芯片(巴龙系列)和基站芯片(天罡系列)。巴龙系列是手机终端基带芯片,一直是华为手机的专用芯片。2019年1月24日,华为推出业界首款面向5G的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和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

登陆腾讯云服务器需要根据你购买的云服务器类型:

注意:Windows和linux系统的登录方式有点不一样!!

官方推荐的登录方式:

对于Windows系统服务器通过RDP 文件登陆,过程我就不写了,这里有官方文档说明

对于linux系统,通过标准登录方式登录即可,两步到位,如下图

另外一种是通过远程连接的方式登录,需要开启22和3389号端口。

关于这几种登录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去看看腾讯云官方的登录方式文档

8月20日,华为云成功举办TechWave云基础设施专题日,围绕企业上云普遍关心的「 如何规划、技术选型、组网复杂 」等痛点,分享了承载67亿用户的华为终端云服务上云实践,及其背后瞄准「 软硬协同 」与「 边云协同 」实现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的华为云擎天架构,并带来 KYON云网络解决方案、云原生技术平台Vessel、升腾转码解决方案 等五大新品。

针对企业上云的痛点,本次专题日不仅带来了华为自身的上云实践分享,还首次提出了「 Keep Your Own Network 」(KYON)的理念,聚焦解决企业上云的复杂组网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令人兴奋的亮点吧。

华为终端云服务上云实践大公开!

「缺乏经验」是困扰大多数企业上云的拦路虎,而传统IDC模式存在的可靠性低、运维成本高、安全防护差、资源无d性、服务种类少等特点,又为企业上云平添了更多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为云公开了终端云服务上云实践。作为承载了67亿+用户、130+开发者、4亿+Push并发连接的华为终端云服务,华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上云实践经验。包括在云上构建高可靠、高性能、高d性的应用,业务的智能运维/运营等多个方面。

构建高可靠应用 :依靠华为云在基础设施的冗余设计,如双路供电、网络双平台、AZ间4路光纤互联等,保障基础设施层的高可靠;同时在业务层依靠双活和容灾的设计,保障业务在面临突发灾难时,能够实现业务的连续性。通过真实演练,纯业务切换秒级完成,主Region故障时,20分钟完成容灾切换。

构建高d性、高性能应用 :华为云ELB可支撑了200万/S新建连接和2亿以上的并发连接,配合华为云秒级千容器,一分钟千台云主机的d性能力,保障了应用的高性能和高d性,成功保障了华为手机应用市场春节15倍流量突发

业务智能运维/运营 :大数据分析是实现业务智能运维/运营的基础,华为云分布式裸机网关为裸金属服务器提供20Gb带宽保证,同时通过存算分离机制,实现PB级大数据分析并节省了整体成本。

KYON+Vessel,打造极简高速的上云之路

在本次专题日上,华为云网络域总监李义提出了「Keep Your Own Network」的理念(即KYON),并发布「 KYON企业级云网络解决方案 」,聚焦解决上云的复杂组网问题。 KYON在今年7月凭借数项技术创新,斩获“2020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奖”。

在上云过程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网络首当其中,43%的企业应用在混合云场景中遇到了网络连接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组网部署的复杂。正如上文提到,随着万物互联的趋势日益加速,企业组网也变得日趋复杂,如何简化组网、平滑迁移、业务融合,是企业上云的核心诉求。

在这些方面,华为云从云端进行网络进化,构筑企业级特性,缩小和企业网络环境的差异,从而适应企业的复杂应用和场景。 在此基础上,提出KYON的三大优势,即极简规划、敏捷迁移、无缝融合。

极简规划 指的是通过私网NAT网关,实现灵活组网。企业多部门间业务往往存在大量的重复网段(172/192),迁移上云后极易冲突。KYON的私网NAT网关,可以将私网地址映射至大网地址,支持IDC原有组网拓扑整体映射至云上,并进行统一管理。用户可以保留原有组网上云而无需重新规划,极大地简化了IDC上云的网络规划和管理。此外,KYON还可将私网IP映射为指定IP进行接入,以满足行业监管部门对各机构和单位的要求。

敏捷迁移 旨在打破网络边界,实现二层网络体验。企业业务在迁移过程中,大部分的IP都需要更换,但有些IP是硬写入在配置文件中的,难以修改。不仅如此,政务和大企业往往系统庞大,单次迁移无法完成完整业务上云,而多次迁移由于迁移过程中云上云下无法通信,业务不得不暂时中断。KYON通过L2CG打通二层网络,企业可以携带私网IP直接上云,做到IP零修改,让业务敏捷迁移,这一 *** 作大大降低了企业上云的复杂度和成本。

无缝融合 是指共享云上资源,统一负载均衡。虽然上云能给政企带来很多优势,但政企中的大部分场景仍然是采用的混合云模式,即部分应用迁移至云上,部分业务留在数据中心。这样既可以保护云下的数据安全,又可以共享云上丰富的服务能力和d性。

华为云通过VPC Endpoint服务,使企业IDC的应用通过专线/,可访问和使用公有云上的高阶服务,如数据库,AI等,减少了在本地部署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此外,ELB 提供IP Target功能,使用公有云上的负载均衡器可同时挂载云上和企业数据中心的虚拟机。从而实现了单点接入和统一负载,云上云下共同承接业务浪涌,同时减少云下负载均衡设备的成本。

KYON是华为将自身和在政企客户的经验复制到公有云上的体现。 华为的IT系统持续演进30年,服务于华为全球十余万员工。 KYON助力流程IT实现了红黄绿区访问策略控制、不同部门的跨VPC协作、构建企业内部大网等能力,实现了百万VM的研发作业流和全场景业务系统上云,打造了KYON助力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的最佳实践。

不仅如此,从CNCF 2019年年底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 在生产环境中,使用云原生的企业数量是2016年的36倍,达到了84%, 大型政企在中国公有云市场所占份额已达到28%,成为了上云的主力。在企业内部,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运行在容器上, 90%的受访企业都已经计划使用云原生服务网络Istio 。除了KYON之外,为了帮助用户构建以云原生为核心,贯穿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业务应用的全栈云原生架构,本次专题日还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华为云云原生技术平台Vessel。

在基础设施层,Vessel涵盖 容器引擎 容器网络 容器存储

在技术平台层,则包括应用 网格 调度 监控 治理 云边协同 等组件;

不仅如此,华为云基于Vessel还构建了4大解决方案: 第二代裸金属容器、混合云容器、容器批量计算、边缘容器 。这些解决方案,加速了云原生技术与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帮助泛互联网、金融、政企、能源、交通等行业用户快速、简单地构建全栈云原生业务。从而实现业务的高效管理、快速创新。

挑战摩尔定律,擎天架构的「两个协同」

在摩尔定律逐渐放缓的今天,通过单纯的增加晶体密度,已无法满足企业业务的发展。 且未来分布式云形态下将带来海量站点间复杂且立体多维的协同挑战。 华为云基础服务CTO李帮清在专题日现场提出, 未来的云基础设施应向「软硬协同」和「边云协同」的方向演进与升级,从而提供更极致的用户体验。 他还在现场首次展示了实现深度软硬协同的关键组件「擎天卡」,旨在通过专用硬件承载存储、网络、管控等功能,并实现硬件加速、硬件级安全可信等能力。

擎天架构「两个协同」的实现背后,要归功于「 软硬协同系统 」和「 瑶光智慧云脑 」两大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就像人类的大脑和四肢协同工作。

瑶光智慧云脑 」负责海量站点的全域调度并实现边云协同、边缘自治及服务的按需调度;提供每分钟扩容1000台虚拟机、秒级扩容千容器的极致d性,并可通过资源画像进行预测实现供需平衡,保障大规模批量发放请求。此外,它还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具有自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习进行调优,让业务负载运行在最适合的算力上,为客户带来极简体验。 作为面向云、AI、5G时代的分布式云 *** 作系统,「瑶光智慧云脑」可以支撑未来分布式云形态下超大规模集群的资源调度与协同。

而「软硬协同系统」则像人类的四肢一样,与瑶光各自独立又互相配合地完成肢体的各种动作。例如通过擎天卡,把各个程序卸载到专用硬件里来运行,把主机资源释放出来等。通过擎天卡的深度软硬协同,实现全IO路径的硬件加速与安全可信,实现如业界领先的10μs网络时延、低至100μs的云存储时延等。 所以不仅仅是拿擎天卡的资源去换主机资源,核心是通过深度软硬协同能力把一台服务器里面所有资源、性能极致释放,并提升可靠性及安全可信能力。

结语

除了上述新发布之外,这次专题日还发布了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品及服务,例如 升腾AI视频转码解决方案、竞享实例、新一代极速型SSD云硬盘 等。

通过这些发布,我们不仅看到了华为云在构建从流程到落地全套上云体系中的进展, 更看到了华为云在技术演进方向上的前瞻性, 持续引领业界技术创新。特别的,随着边缘产业的发展,未来50%的计算和70%的数据都将在边缘端产生(Gartner预测),而打造云边端全场景能力,也将是华为云未来发展的重点。

此外,以云原生为流量入口,打造全栈云原生竞争力,也将成为华为云未来的重点方向。

云服务器,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d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其管理方式比物理服务器更简单高效。用户无需提前购买硬件,即可迅速创建或释放任意多台云服务器。降低开发运维的难度和整体IT成本,使您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所以办公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用到远程桌面连接工具了,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IIS7远程桌面管理,让大家在工作学习中更加的方便。
查看地址: iis7 远程桌面管理工具下载
1、IIS7远程桌面管理中文最新版是一款专业的远程桌面管理工具,更新了原09网络远程桌面管理,较之以前的版本, *** 作更加便捷,能够同时远程多台服务器,多台服务器间自由切换,完全无压力。IIS7远程桌面管理能够保存编辑删除你的远程服务器信息。
2、IIS7远程桌面管理拥有直观的界面为所有类型的用户设计,易于部署和在企业环境中使用,一键导入服务器信息。
云服务器的优势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相比独立服务器而言,有如下特征: 1、从技术方面来讲:云服务器使用了云计算技术,而云计算技术,整合了计算、网络、存储等各种软件和硬件技术。独立服务器,就是独立的了,不会整合这些资源。 2、从安全性方面来讲:云服务器具有天然防ARP攻击和MAC欺骗,快照备份,数据永久不丢失。而独立服务器则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3、从可靠性来讲:云服务器是基于服务器集群的,因此硬件冗余度较高,故障率低;而独立服务器则相对来说硬件冗余较少,故障率较高; 4、从灵活性方面来讲:用户可以在线实时增加自己的配置,可扩展空间较大;而独立服务器则有这方面的局限性,如果有新的应用,只能再买一台了。 5、从性能的角度来看:云服务器是同等配置独立服务器计算能力的4倍,可满足高性能计算的要求; 6、从稳定性上看,云服务器可以故障自动迁移,意思是如果一台云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上面的应用就自动迁移到其他云服务器上了。独立服务器就不存在这功能了,宕了就宕了。 7、从节能上看,云服务器基于云计算的自动迁移技术,意即夜间,物理服务器的利用率不高,自动迁移技术会把应用集中到几台物理服务器上,其他的物理服务器就可以休眠了,这样就节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51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