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数据存储系统浅说

Sun数据存储系统浅说,第1张

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当代社会 计算机和通信成为热门技术 越来越多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不断涌现 以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电子社区 为标志的数字化城市已经触手可及 全民皆网已是大势所趋 各种数字化工程建设速度加快 规模也越来越大 人们往往关注网络通信 服务器 各种软件 却忽视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 数据存储 对于最大的UNIX平台的支持者 Sun可以提供整体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一 磁盘设备Sun StorEdge MultiPack这是外置磁盘箱 一般支持 个硬盘 可以通过FastWide SCSI或FC-AL连接主机 配合安装在主机上的Sun Solstice DiskSuite或VERITAS Volume Manager软件包 可以支持RAID + MultiPack可以支持双机共享HA系统 是很经济的解决方案 Sun StorEdge A /D 磁盘阵列 Sun公司StorEdge A /D 系统可以认为是其入门级的磁盘产品 既可作为单独的设备 也可以作为架装式解决方案中扩大存储容量的新增设备 实际上 在一个机箱内可以配置 个或 个硬盘驱动器 并且可以级联 与主机的相连可以两个 MB/s秒Ultra SCSI接口提供增强的性能和连接性 A 支持硬件RAID( + )提供高的性能且成本低廉 容量管理可采用带图形界面的Sun RAID Manager使其简单化 而D 配合安装在主机上的Sun Solstice DiskSuite或VERITAS Volume Manager软件外 可以支持RAID + A /D 均支持电源 风扇和磁盘驱动器的热插拔 保证很高的可用性 Sun StorEdge A / 光纤通道磁盘阵列Sun StorEdge A X 阵列体系是至今为止最受欢迎的光纤通道存储阵列 作为Sun公司Intelligent Storage Neork的组成部分 Sun公司StorEdge A 阵列提供光纤通道干线 对存储网络的数据服务十分重要 Sun StorEdge A 有 个硬盘槽位 A 则有 个硬盘槽位 它们从主机到驱动器连接均为 MB/sec FC-Al 确保性能和连通度 A X 支持高RAS的热插拔电源 风扇 接口插件板和磁盘驱动器 配合Sun Enterprise Volume Manager可支持RAID + 增加了可靠性 Sun StorEdge T 光纤通道磁盘阵列Sun StorEdge T 阵列体系是最新发布的光纤通道存储阵列 作为Sun公司Intelligent Storage Neork的组成部分 Sun公司StorEdge T 阵列提供对SAN(存域网络)的可靠支持 特别适合于database NFS web serving以及e mail应用 Sun StorEdge T 每个单元有 个硬盘槽位 个单元可以组成 个大单元 提供从线路到控制器的完全双路高可用性能 从主机到驱动器连接无数为 MB/sec FC-AL 确保性能和连通度 也支持高RAS的热插拔电源 风扇 接口插件板和磁盘驱动器 可支持RAID水平 + 增加了可靠性 Sun StorEdge T 每个单元约 U高度 可以方便上机架 目前可以支持 T的最大容量 Sun计划以后增大到数十TB 二 磁带设备 Sun公司的磁带产品系列也很全 可提供Autoloader(单驱动器多带仓外置设备 经济实用) Sun StorEdge L ( 驱动器 TB级磁带库) Sun StorEdge L ( 驱动器 TB级磁带库) Sun StorEdge L ( 带仓磁带库) Sun StorEdge L ( 带仓磁带库) Sun StorEdgeL ( 带仓磁带库) 支持 mm DDS mm DLT 专为企业网络备份而设计的 适用于企业关键性应用的大负荷要求 作为SUN磁带库产品中可用性最高 容量最大的产品 Sun StorEdge L 使用户能在一夜之间备份高达 TB的数据 Sun StorEdge L 支持四到十六个热插拔的DLT 磁带驱动器和 盘磁带 提供 GB/小时的更优性能和 TB的杰出的本地容量 当它同Sun Enterprise服务器和Sun软件结合在一起时 如Sun StorEdge Enterprise NetBackUp 将会得到一个具有出众的性能和可靠度的完全备份解决方案 三 存储管理软件为了方便有效地对整个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进行集中式的管理 Sun提供了全面的存储 设备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包括Sun Enterprise Volume Manager luxadm Solstice SyMON等 所有这些软件都很好地配合Sun StorEdge的高性能硬件设备 使其发挥更好的效能 四 SANSun公司的产品 配合第三方的产品可以提供全面的存储网络解决方案 以BROCADE的FC-AL交换机为主干 形成 MB/s的FC网络 Sun的服务器配置JNI的FC-AL接口卡连接交换机 Sun StorEdge FC-AL磁盘阵列直接上联主干 Sun StorEdge磁带库通过SCSI to FC-AL网桥上联主干 应用包括SUN Enterprise Volume Manager luxadm Solstice SyMON等软件包 可以很好地配合Sun StorEdge的高性能硬件设备 使其发挥更好的效能 这样就可以形成满足SAN要求的十分方便使用且易于扩充的存储解决方案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Java/JSP/201311/19614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

本文将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 *** 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 *** 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 *** 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 *** 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 *** 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冗余功能,没有安全保护,只是提高了磁盘读写性能和整个服务器的磁盘容量。一般只适用磁盘数较少、磁盘容易比较紧缺的应用环境中,如果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因为它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它无法单块硬盘扩展,要扩展,必须同时对镜像的双方进行同容量的扩展。因为这种冗余方式为了安全起见,实际上只利用了一半的磁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

RAID 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阵列可以有n-1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任何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均可以通过校验数据推算出来。它和RAID 3最大的区别在于校验数据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块硬盘上。RAID 5具有数据安全、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如果1块硬盘出现故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将大大降低。

RAID 1、RAID 0+1、RAID 5阵列配合热插拔(也称热可替换)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在线恢复,即当RAID阵列中的任何一块硬盘损坏时,不需要用户关机或停止应用服务,就可以更换故障硬盘,修复系统,恢复数据,对实现高可用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磁盘阵列配置实例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 *** 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或者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当然,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可参见以下配置的服务器有Dell Power Edge 7x0系列和Dell PowerEdge 1650服务器。

磁盘阵列的配置通常是利用磁盘阵列卡的BIOS工具进行的,也有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本文要介绍的是在DELL服务器中如何利用阵列卡的BIOS工具进行磁盘阵列配置的方法。

如果在您的DELL服务器中采用的是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PERC2/SI、PERC3/SI和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时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如果您的DELL服务器配置的是一块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4/DI和PERC4/DC),则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下面对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予以介绍。

1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容器)

在这种阵列卡上创建容器的步骤如下(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服务器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第1步,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如(图1)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组合键。进入如(图2)所示的磁盘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界面。

〈图 1 〉

〈图 2〉

第2步,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进入如(图3)所示配置界面。

〈图 3 〉

第3步,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按回车后进入如(图4)所示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出现了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图 4 〉

始化的硬盘(具体的使用方法参见界面底部的提示,下同)。   第4步,全部选择完成所需加入阵列的磁盘后,按加车键,系统键d出如(图5)所示警告提示框。提示框中提示进行初始化 *** 作将全部删除所选硬盘中的数据,并中断所有正在使用这些硬盘的用户。

〈图 5 〉

第5步,按“Y”键确认即可,进入如(图6)所示配置主菜单(Main Menu)界面。硬盘初始化后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相应阵列级别(RAID1,RAID0等)的容器了。这里我们以RAID5为例进行说明。在主菜单界面中选择“Create container”选项。

〈图 6 〉

第6步,按回车键后进入如(图7)所示配置界面,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容器)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然后按回车键。在d出来的如(图8)所示配置界面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在“Done”按钮上单击确认即可。

〈图 7 〉

〈图 8 〉

第7步,这是系统会出现如(图9)所示提示,提示告诉用户当所创建的容器没有被成功完成“Scrub(清除)”之前,这个容器是没有冗余功能的。

〈图 9 〉

第8步,单击回车后返回到如(图6)所示主菜单配置界面,选中“Manage containers”选项,单击回车后即d出当前的容器配置状态,如(图10)所示。选中相应的容器,检查这个容器的“Container Status”选项中的“Scrub”进程百分比。当它变为“Ok”后,这个新创建的Container便具有了冗余功能。

〈图 10 〉第9步,容不得器创建好后,使用“ESC”键退出磁盘阵列配置界面,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54master整理

1 重启系统,在启动过程中,如果有RAID卡,会加载RAID的ROM。提示Ctrl+A,Ctrl+H什么的进入配置程序。如果有类似提示,进去看看,就会发现里面有没有配置RAID以及类型,几块物理磁盘等等。
2 在 *** 作系统里面,除非安装了RAID管理软件,不然是看不到RAID的详细信息的。不过设备管理器里面能够看到RAID和SCSI设备,如果有RAID卡,说明系统极可能弄了raid。
3 还有就是软raid,通过OS来实现的,这个可以通过OS直接看到。
linux 看有没有/dev/md0 之类的设备。
windows进磁盘管理器就能看到。

不一定,看你的主板是否带软陈列,如果带的话,那样就可以不需要买磁盘陈列卡了
先查看主板型号,再到网上查。
Intel南桥芯片ICH5R、ICH6R集成有SATA-RAID控制器,但仅支持SATA-RAID,不支持PATA-RAID。Intel采用的是桥接技术,就是把SATA-RAID控制器桥接到IDE控制器,因此可以通过BIOS检测SATA硬盘,并且通过BIOS设置SATA-RAID。当连接SATA硬盘而又不做RAID时,是把SATA硬盘当作PATA硬盘处理的,安装OS时也不需要驱动软盘,在OS的设备管理器内也看不到SATA-RAID控制器,看到的是IDE ATAPI控制器,而且多了两个IDE通道(由两个SATA通道桥接的)。只有连接两个SATA硬盘,且作SATA-RAID时才使用SATA-RAID控制器,安装OS时需要需要驱动软盘,在OS的设备管理器内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安装ICH5R、ICH6R的RAID IAA驱动后,可以通过IAA程序查看RAID盘的性能参数。
VIA南桥芯片VT8237、VT8237R的SATA-RAID设计与Intel不同,它是把一个SATA-RAID控制器集成到8237南桥内,与南桥里的IDE控制器没有关系。当然这个SATA-RAID控制器也不见得是原生的SATA模式,因为传输速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SATA性能指标。BIOS不负责检测SATA硬盘,所以在BIOS里看不到SATA硬盘。SATA硬盘的检测和RAID设置需要通过SATA-RAID控制器自己BootROM(也可以叫SATA-RAID控制器的BIOS)。所以BIOS自检后会启动一个BootROM检测SATA硬盘,检测到SATA硬盘后就显示出硬盘信息,此时按快捷键Tab就可以进入BootROM设置SATA-RAID。在VIA的VT8237南桥的主板上使用SATA硬盘,无论是否做RAID安装OS时都需要驱动软盘,在OS的设备管理器内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VIA的芯片也只是集成了SATA-RAID控制器。
NVIDIA的nForce2/ nForce3/ nForce4芯片组的SATA/IDE/RAID处理方式是集Intel和VIA的优点于一身。第一是把SATA/IDE/RAID控制器桥接在一起,在不做RAID时,安装XP/2000也不需要任何驱动。第二是在BIOS里的SATA硬盘不像Intel那样需要特别设置,接上SATA硬盘BIOS就可以检测到。第三是不仅SATA硬盘可以组成RAID,PATA硬盘也可以组成RAID,PATA硬盘与SATA硬盘也可以组成RAID。这给需要RAID的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Intel的ICH5R、ICH6R,VIA的VT8237都不支持PATA的IDE RAID。
NVIDIA芯片组BIOS设置和RAID设置简单介绍
nForce系列芯片组的BIOS里有关SATA和RAID的设置选项有两处,都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菜单内。
SATA的设置项:Serial-ATA,设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这项的用途是开启或关闭板载Serial-ATA控制器。使用SATA硬盘必须把此项设置为[Enabled]。如果不使用SATA硬盘可以将此项设置为[Disabled],可以减少占用的中断资源。
RAID的设置项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Onboard Device(板载设备)菜单内,光标移到Onboard Device,按进入如子菜单:RAID Config就是RAID配置选项,光标移到RAID Config,按就进入如RAID配置菜单:
第一项IDE RAID是确定是否设置RAID,设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如果不做RAID,就保持缺省值[Disabled],此时下面的选项是不可设置的灰色。
如果做RAID就选择[Enabled],这时下面的选项才变成可以设置的。IDE RAID下面是4个IDE(PATA)通道,再下面是SATA通道。nForce2芯片组是2个SATA通道,nForce3/4芯片组是4个SATA通道。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意图设置,准备用哪个通道的硬盘做RAID,就把那个通道设置为[Enabled]。
设置完成就可退出保存BIOS设置,重新启动。这里要说明的是,当你设置RAID后,该通道就由RAID控制器管理,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里看不到做RAID的硬盘了。
BIOS设置后,仅仅是指定那些通道的硬盘作RAID,并没有完成RAID的组建,前面说过做RAID的磁盘由RAID控制器管理,因此要由RAID控制器的RAID BIOS检测硬盘,以及设置RAID模式。BIOS启动自检后,RAID BIOS启动检测做RAID的硬盘,检测过程在显示器上显示,检测到硬盘后留给用户几秒钟时间,以便用户按F 1 0 进入RAID BIOS Setup。
nForce芯片组提供的RAID(冗余磁盘阵列)的模式共有下面四种:
RAID 0:硬盘串列方案,提高硬盘读写的速度。
RAID 1:镜像数据的技术。
RAID 0+1:由RAID 0和RAID 1阵列组成的技术。
Spanning (JBOD):不同容量的硬盘组成为一个大硬盘。
*** 作系统安装过程介绍
按F10进入RAID BIOS Setup,会出现NVIDIA RAID Utility -- Define a New Array(定义一个新阵列)。默认的设置是:RAID Mode(模式)--Mirroring(镜像),Striping Block(串列块)--Optimal(最佳)。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定义一个新阵列,需要设置的项目有:选择RAID Mode(RAID模式):Mirroring(镜像)、Striping(串列)、Spanning(捆绑)、Stripe Mirroring(串列镜像)。
设置Striping Block(串列块):4 KB至128 KB/Optimal
指定RAID Array(RAID阵列)所使用的磁盘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RAID模式,串列块大小和RAID阵列所使用的磁盘。其中串列块大小最好用默认的Optimal。RAID阵列所使用的磁盘通过光标键→添加。
做RAID的硬盘可以是同一通道的主/从盘,也可以是不同通道的主/从盘,建议使用不同通道的主/从盘,因为不同通道的带宽宽,速度快。Loc(位置)栏显示出每个硬盘的通道/控制器(0-1)/主副状态,其中通道0是PATA,1是SATA;控制器0是主,1是从;M是主盘,S是副盘。分配完RAID阵列磁盘后,按F7。出现清除磁盘数据的提示。按Y清除硬盘的数据,d出Array List窗口:如果没有问题,可以按Ctrl-X保存退出,也可以重建已经设置的RAID阵列。至此RAID建立完成,系统重启,可以安装OS了。
安装Windows XP系统,安装系统需要驱动软盘,主板附带的是XP用的,2000的需要自己制作。从光驱启动Windows XP系统安装盘,在进入蓝色的提示屏幕时按F6键,告诉系统安装程序:需要另外的存储设备驱动。当安装程序拷贝一部分设备驱动后,停下来提示你敲S键,指定存储设备驱动:
系统提示把驱动软盘放入软驱,按提示放入软盘后,敲回车。系统读取软盘后,提示你选择驱动。nForce的RAID驱动与Intel和VIA的不同,有两个:NVIDIA RAID CLASS DRIVER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都要安装。
第一次选择NVIDIA RAID CLASS DRIVER,敲回车系统读入,再返回敲S键提示界面,此时再敲S键,然后选择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敲回车,系统继续拷贝文件,然后返回到下面界面。
在这个界面里显示出系统已经找到NVIDIA RAID CLASS DRIVER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可以敲回车继续。
系统从软盘拷贝所需文件后重启,开始检测RAID盘,找到后提示设置硬盘。此时用户可以建立一个主分区,并格式化,然后系统向硬盘拷贝文件。在系统安装期间不要取出软盘,直到安装完成。
剩余的磁盘分区等安装完系统后,我们可以用XP的磁盘管理器分区格式化。用XP的磁盘管理器分区,等于/小于20GB的逻辑盘可以格式化为FAT32格式。大于20GB的格式化为NTF格式。

到msdnitellyoucn下载server 2008 32位系统的安装光盘镜像iso文件

使用ultraiso把iso文件刻录到U盘中

到联想网站上下载联想ts240服务器的阵列卡驱动程序,解压缩到U盘raid目录下

设置服务器从U盘启动

通过U盘启动server 2008系统安装,到安装选择到哪里时,选择浏览U盘raid目录加载阵列卡驱动,刷新后即可显示出组成阵列后的逻辑驱动器,再把系统安装到逻辑驱动器的分区中即可

阵列如果是建好的,重装系统根本不需要重新设置阵列,只需要加载阵列卡驱动程序,即可使安装程序识别出阵列,并把系统安装到阵列硬盘中!

你的系统坏了3块硬盘可以做RAID5,这个是比较好的驱动引导光盘可以去我们公司的网站下载
济南龙媒科技有限公司,为你提供戴尔(DELL),HP,IBM,SUN,联想,华硕,浪潮,曙光等品牌服务器的专业维修和配件销售及升级服务,充分满足您快速免费检测/维修购买的需求。济南龙媒科技,最好的服务器维修和配件供应商
地址,可以点我的个人资料

服务器连接磁盘阵列连接方式:
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一、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二、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三、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
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
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一般是RAID磁盘阵列的原因啊
RAID磁盘阵列简单介绍:
什么是RAID?通俗的说就是通过将多个存储设备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案组织起来,如同使用一个硬盘一样但是却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取了比单个存储设备更高的速度、更好的稳定性、更大的存储能力的存储设备的解决方案。在通常情况下,RAID有如下几种分类:
RAID的级别是由硬盘的个数和存储的需要来组织的,一般情况下,RAID5和RAID1是较安全的一种方式,但RAID1对系统性能提升不高,所以通常对系统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高的用户都会选择RAID5的组合方式。而往往由于人员误 *** 作,硬盘坏盘,断电等等因素,服务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阵列失效,硬盘挂起或干脆掉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53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