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上能插sata硬盘吗?

服务器上能插sata硬盘吗?,第1张

直接的接上去一般是不行的了,主要是看看你的主板上是否有SATA接口啊,有的话就行,或者你去电脑城上买一个转接口也可以啊。
还有一个办法是,搞一个移动硬盘盒,外接做从盘,又可以方便移动。

硬盘接在阵列卡上,你在主板里是看不到这个硬盘的。要在阵列卡管理界面,把这个盘创建为逻辑卷,然后在系统里才能看到,不然系统看不到的。跟板载磁盘控制器的IDE和AHCI模式有区别,如果是插主板接口,而主板调整磁盘控制器的模式为IDE或者AHCI,那么硬盘插在主板上,重扫磁盘,马上就可以看到硬盘的。但是你接的阵列卡,那么就必须在阵列卡里把这个硬盘建个逻辑卷出来,才能在系统里看到。

你现在还能买到scsi的硬盘么?现在是sas和sata的时代了。
服务器启动时,会有一个提示,让你输入某个键(一般是ctrl+A),进入raid卡配置程序,这一般都是图形界面的,在raid管理界面中能够看到raid信息,也可以修改raid配置。
加1块单独硬盘的话,把服务器关掉,插入硬盘,开机,进入raid界面,后面的设置步骤很简单的,你只要别去动原先那两块硬盘的raid就行了。加2块再作一个raid1阵列也差不多。
但如果你想把新的硬盘加到原有的阵列中,硬盘数量何容量得符合要求。这个比较麻烦,建议你还是把新的硬盘作成新的阵列吧。

你的问题可以归纳为HP服务器动态调整RAID。
最稳妥的办法是把新加的几块一盘构建成一个新的RAID 5阵列,不建议加入到原有阵列中。硬盘的容量、转速参数稍有差别,很容易导致RAID崩溃。
如果一定要把新老硬盘做到一个RAID里面,请先做数据备份,然后在NETRAID工具中把老阵列中的一块硬盘设置成Faile,同时可以设置一块新加的硬盘online,再进阵列配置工具把Failed的硬盘手工设置成Rebuild,100%完成重建后再重启服务器。
同一品牌、不同系列的服务器因其内含技术的不同,其Raid 5磁盘阵列的设置方式也是不同的。但经过重建(Rebuild)数据后,数据可以保存下来。
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是万无一失的。如果要确保数据安全,就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最好每天做一次数据库的异地备份。至少备用一块新硬盘。需要指出的是,加入阵列的硬盘必须大于或等于故障硬盘的容量。
如果条件允许,推荐“RAID 5+热备盘”的阵列创建方案。这样在数据丢失前,我们有两次更换硬盘的机会。对于一般的应用,只用RAID 5即可,可以同时提供数据的存取性能、可靠性和最大的磁盘
空间。
管理员必须经常观察阵列的状态,包括查看磁盘阵列的警告灯和管理软件里的驱动器状态。出现故障,及时排除。无论是什么级别的阵列,在排除故障前,都应做好数据备份。

看主板上有多少个硬盘接口,有多少个就能接多少个。
接多少个硬盘,这个取决于主板,其次是机箱。一般情况下,服务器理论上接多少个硬盘,主要是看主板上有多少个硬盘接口,有多少个就能接多少个。
然后就需要配一个大机箱,有多个硬盘位的机箱,这样才能放得下多个硬盘。主板一共有6个SATA硬盘接口,那么最大可以接6个硬盘,不管是机械还是固态,最多都只能接6个,机箱按需配置就行。

1 怎么看电脑有没有硬盘扩展槽
1、确认电脑里是否有固态硬盘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打开属性后,点击设备管理器,打开设备管理器后,在展开磁盘驱动器,查看,有ssd的就是固态硬盘是120G,如图所示
2、右键系统盘查看容量
打开我的电脑,右键点击系统盘,d出菜单,选择属性,查看系统盘容量,记下,如图所示
3、在磁盘管理器中查看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点击管理,打开后,选择磁盘驱动器,可以查看到电脑里有两个硬盘,每个硬盘的分区都可以看到,经过比对,步骤1,2,3步骤,说明系统盘就是装在固态硬盘里。

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固态硬盘有LSISandForce、Indilinx、JMicron、Marvell、Phison、Goldendisk、Samsung以及Intel等多种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
2 怎么看电脑还有没有硬盘插槽
答:一般的主板的硬盘插槽有8个
主板上的硬盘插槽最可以有8个,DIY的可以接更多。
不同的主板的型号支持的数量不同:
1、普通pc电脑。主板的IDE插槽有两个,一根数据线,能接两个硬盘,一台主机能接4个IDE设备,如硬盘、光驱、dvd、刻录机等(也就是说最多可以接4个硬盘,分主盘、重盘)。
2、服务器主板。主板的IDE插槽有四个,四根数据线,能接八个硬盘,一台主机能接8个IDE设备,如硬盘、光驱、dvd、刻录机等(也就是说最多可以接8个硬盘,分主盘、重盘)。
3、新出的915和945以上规格的主板。硬盘采用串口(SATA、SATA2)形式, 一般有4个到6个串口。为了节约成本,所以现在有的高端主板只有一个IDE接口(接光驱用)。
3 怎么看电脑有没有硬盘扩展槽啊
ssd是固态硬盘,扩展槽就是固态硬盘的插口,可以为主机增加固态硬盘,扩大容量和速度
4 怎么看电脑有没有固态硬盘插槽
用转接卡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是:
目前,M2转接卡主要只有两种,一种是M2转PCIE,一种是M2转SATA,区别如下。
1、M2转SATA卡
这种卡就是把M2转换成普通硬盘的SATA接口,只需要把M2固态安装到转接卡上,然后接上转接卡的sata线,以及电源线。笔者不推荐这种,这种速度损失特别大,几乎将为原来速度的三分之一。
2、M2转PCIE卡
无论新就主板,笔者可以肯定你的主板一定有PCIE接口,你只需要把M2固态安装到转接卡上,再把转接卡安装到主板上即可。笔者推荐这种,没有性能损失。
总的来说,一些老主板虽然可以通过转接口,但由于主板可能不支持Nvme协议的速度还是上不去。因此,如果主板不支持M2接口,一般直接选兼容性高的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是最方便的。
5 怎么看笔记本扩展硬盘接口
一个硬盘接口需要扩充这种情况可以利用主板M2插槽转接SATA来解决 。
说起SATA端口扩充,可能会有朋友提起端口倍增器,这种1分5的暴力增殖手段并不受主板原生SATA接口的支持。一些第三方SATA控制器或许能够支持它,但在黑群晖等应用中有可能会遇到麻烦,并不建议大家使用。
6 笔记本硬盘扩展槽
是可以扩充硬盘的。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尺寸: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笔记本电脑硬盘由于采用的是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硬盘相比,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颈。
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rPm,但是笔记本硬盘转速仍以5400转为主。
7 查看电脑有几个硬盘槽
首先要看机箱有多少个硬盘位,3/4高机箱可以放2-3个,全高机箱4-6个。
再看看你的主板主持多少个SATA,09年配置的机器一般都不大会再用IDE硬盘了,某些主板甚至已取消IDE接口。一般的主板基本上配置4个,高一些规格的主板会有6-8个。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你基本放3-4个差不多了。
另外提醒,硬盘有条件的话(空间充裕)最好隔槽位安装,全贴一块去太热啦。
8 笔记本怎么看硬盘槽
一般笔记本的设计内存在笔记本的背面的位置的,如果要拆卸的话,最好断电 *** 作。这里拿其中一款为例。
方法/步骤:
1、拆笔记本电池。
把网线、电源线、USB设备拨出,然后再拆下笔记本电池(切记带电 *** 作)。
2、拆后盖板。
把后盖的螺丝拧下,拆下后盖板,只拆卸标注位置就可以。(有些设计的内存是只有一个盖板的,留意下,只拆卸那一个盖板就好。)
3、在拧下螺丝后可以看到记本的内存和硬盘信息了。
4、笔记本有两个内存插槽,如果只需加入一条新内存,那么直接把新内存插入空的内存插槽既可。
如果要两条内存都要更换为新的,那么先把旧内存取出,取出内存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轻轻的把内存两边的卡座向上提一下,以方便我我们取下内存(取内存用力的时候要斜向上往自己的方向拉出)。
把内存安装好后,稍稍用点力使内存插入到内存槽,使内存金手指充分的与插槽触点相接触。
9 查看电脑硬盘插槽
查看电脑硬盘接口类型可以借助鲁大师软件或者其他的驱动软件程序检测电脑硬盘的接口。
以鲁大师为例:
1、在鲁大师官网点击“立即下载”下载鲁大师电脑版程序,并按照提示安装程序。
2、安装完毕“鲁大师”程序之后,双击打开程序,点击“硬件检测”,程序会自动检测电脑的硬件信息。
3、检测电脑硬件信息大概需要30秒钟左右的时间,根据电脑的运行速度决定的,检测完之后会显示电脑的硬件显示。
4、最后点击左边的“硬盘信息”,在硬盘信息中有个“接口”参数,就是电脑的硬盘当前的接口类型。
10 怎么看笔记本硬盘插槽
1、去笔记本的官网,查询主板上是否有mSATA接口,或是M2接口;
2、直接开壳,查看主板结构,是否预留上面接口;
3、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信息,了解主板上的接口信息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 *** 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通过镜像或校验 *** 作提供容错能力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
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盘的容量组合成一个逻辑盘,没有数据块分条(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JBOD
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盘控制器把每个物理磁盘看作独立的磁盘,因此每个磁盘都是独立的逻辑盘。JBOD也不提供数据冗余。要求至少一个磁盘。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整个逻辑盘的数据是被分条(stripped)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可以并行读/写,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没有冗余能力。要求至少两个磁盘。我们通过RAID 0可以获得更大的单个逻辑盘的容量,且通过对多个磁盘的同时读取获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虑的是磁盘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个磁盘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阵列的数据都会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称镜像方式,也就是数据的冗余。在整个镜像过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盘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盘容量用来存放同样的数据)。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容量减半、速度不变。
RAID 0+1
为了达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现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简单地理解成由多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再进行镜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验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块磁盘存放校验数据。由于任何数据的改变都要修改相应的数据校验信息,存放数据的磁盘有好几个且并行工作,而存放校验数据的磁盘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了校验数据存放时的瓶颈。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将各个磁盘生成的数据校验切成块,分别存放到组成阵列的各个磁盘中去,这样就缓解了校验数据存放时所产生的瓶颈问题,但是分割数据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价。
按照硬盘接口的不同,RAID分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于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工作站,而台式机中主要采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实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载RAID芯片直接实现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芯片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尔更进一步,直接在主板芯片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桥芯片中就内置了SATA RAID功能,这也代表着未来板载RAID的发展方向---芯片组集成RAID。
Matrix RAID:
Matrix RAID即所谓的“矩阵RAID”,是ICH6R南桥所支持的一种廉价的磁盘冗余技术,是一种经济性高的新颖RAID解决方案。Matrix RAID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只需要两块硬盘就能实现了RAID 0和RAID 1磁盘阵列,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RAID控制器,这正是我们普通用户所期望的。Matrix RAID需要硬件层和软件层同时支持才能实现,硬件方面目前就是ICH6R南桥以及更高阶的ICH6RW南桥,而Intel Application Acclerator软件和Windows *** 作系统均对软件层提供了支持。
Matrix RAID的原理就是将每个硬盘容量各分成两部分(即:将一个硬盘虚拟成两个子硬盘,这时子硬盘总数为4个),其中用两个虚拟子硬盘来创建RAID0模式以提高效能,而其它两个虚拟子硬盘则透过镜像备份组成RAID 1用来备份数据。在Matrix RAID模式中数据存储模式如下:两个磁盘驱动器的第一部分被用来创建RAID 0阵列,主要用来存储 *** 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交换文件,这是因为磁盘开始的区域拥有较高的存取速度,Matrix RAID将RAID 0逻辑分割区置于硬盘前端(外圈)的主因,是可以让需要效能的模块得到最好的效能表现;而两个磁盘驱动器的第二部分用来创建RAID1模式,主要用来存储用户个人的文件和数据。
例如,使用两块120GB的硬盘,可以将两块硬盘的前60GB组成120GB的逻辑分割区,然后剩下两个60GB区块组成一个60GB的数据备份分割区。像需要高效能、却不需要安全性的应用,就可以安装在RAID 0分割区,而需要安全性备分的数据,则可安装在RAID 1分割区。换言之,使用者得到的总硬盘空间是180GB,和传统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益非常的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着更高的d性。如果发生硬盘损毁,RAID 0分割区数据自然无法复原,但是RAID 1分割区的数据却会得到保全。
可以说,利用Matrix RAID技术,我们只需要2个硬盘就可以在获取高效数据存取的同时又能确保数据安全性。这意味着普通用户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到RAID 0+1应用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63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