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第1张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称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标准,允许一个机构以一个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NAT将每个局域网节点的地址转换成一个IP地址,反之亦然。它也可以应用到防火墙技术里,把个别IP地址隐藏起来不被外界发现,使外界无法直接访问内部网络设备,同时,它还帮助网络可以超越地址的限制,合理地安排网络中的公有Internet 地址和私有IP地址的使用。 二、NA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1、NAT技术基本原理 NAT技术能帮助解决令人头痛的IP地址紧缺的问题,而且能使得内外网络隔离,提供一定的网络安全保障。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通过NAT把内部地址翻译成合法的IP地址在Internet上使用,其具体的做法是把IP包内的地址域用合法的IP地址来替换。 NAT功能通常被集成到路由器、防火墙、ISDN路由器或者单独的NAT设备中。NAT设备维护一个状态表,用来把非法的IP地址映射到合法的IP地址上去。每个包在NAT设备中都被翻译成正确的IP地址,发往下一级,这意味着给处理器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但对于一般的网络来说,这种负担是微不足道的。 2、NAT技术的类型 NAT有三种类型:静态NAT(Static NAT)、动态地址NAT(Pooled NA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Port-Level NAT)。其中静态NAT设置起来最为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而动态地址NAT则是在外部网络中定义了一系列的合法地址,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NAPT则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根据不同的需要,三种NAT方案各有利弊。 动态地址NAT只是转换IP地址,它为每一个内部的IP地址分配一个临时的外部IP地址,主要应用于拨号,对于频繁的远程联接也可以采用动态NAT。当远程用户联接上之后,动态地址NAT就会分配给他一个IP地址,用户断开时,这个IP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转换方式。NAPT普遍应用于接入设备中,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NAPT与动态地址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 在Internet中使用NAPT时,所有不同的TCP和UDP信息流看起来好像来源于同一个IP地址。这个优点在小型办公室内非常实用,通过从ISP处申请的一个IP地址,将多个连接通过NAPT接入Internet。实际上,许多SOHO远程访问设备支持基于PPP的动态IP地址。这样,ISP甚至不需要支持NAPT,就可以做到多个内部IP地址共用一个外部IP地址上Internet,虽然这样会导致信道的一定拥塞,但考虑到节省的ISP上网费用和易管理的特点,用NAPT还是很值得的。 三、在Internet中使用NAT技术 NAT技术可以让你区域网路中的所有机器经由一台通往Internet的server 线出去,而且只需要注册该server的一个IP就够了。 在以往没有NAT技术以前,我们必须在server上安装sockd,并且所有的clients都必须要支援sockd,才能够经过server的sockd连线出去。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通常只有telnet/ftp/>

海洋信息网格资源管理调度中心主要包括: 资源调度管理模块和元数据管理模块两个模块。6121 资源调度管理模块此模块包括: uploadData 服务、downloadData 服务、ServicesChanged 服务和 Services-Monitor 服务四个子模块。(1)uploadData 服务。根据海洋信息网格系统要求,针对本系统所有用户计算服务所需数据文件都必须存储在本地的特点,实现了用户数据上传模块。本功能模块主要面向海洋网格系统的所有计算服务,实现基于 Web 的数据上传功能,用户输入上传服务器的URI,该程序将用户本地数据文件上传至相应服务器处,并反馈给用户相应的信息。(2)downloadData 服务。根据海洋信息网格系统要求,针对本系统所有用户计算服务所需数据文件都必须存储在本地的特点,实现了用户数据下载模块。本功能模块主要面向海洋网格系统的所有计算服务,实现基于 Web 的数据下载功能,用户输入数据文件所在>

图 610 服务更新监视模块层次关系图

(4)ServicesMonitor 服务。网格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这从根本上造成了网格管理上的复杂性。现实中的问题可能比理论本身更复杂,并不是每个发布 Web服务的人都懂得版本控制,都会按照规则的方式经过 UDDI 注册中心来修改自己的 Web 服务信息,这就造成了 Web 服务状态信息的复杂性,需要网格管理中心主动地去监视 Web服务的状态,但是这种监视是高代价的。

本模块是服务监视功能的核心,它为 ServicesChanged 模块提供数据基础。本模块会在服务器端长期运行,作为后台服务类似于 UNIX 系统的 Daemon 程序,不需要用户的参与。但是为了节约服务器资源,本模块会定期休眠,以防止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同 Servic-esChanged 模块一样,本程序需要数据库存取支持,但是它会将数据内容读至 DataTable中,然后 *** 作数据库,最后再把结果写回数据库,得以更新服务状态信息。

6122 元数据管理模块

此模块包括 publishService 服务、searchService 服务、modifyService 服务、deleteService服务、subscribeService_publish 服务、subscribeService_fit 服务和 subscribeService_get 服务。

(1)publishService 服务。该程序用来进行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Web 服务的发布。所谓 Web 服务是指一个实体,描述并提供对要与其他用户共享的功能的访问。通过网络服务可以执行任何功能,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的商业进程。

响应用户注册界面,采用 GUI 界面,通过录入服务信息,来实现发布普通服务、Map服务、Globe 服务、GeoData 服务、Geoprocess 服务、GeoCode 服务。分别将信息录入相应的数据库,实现发布功能。并将发布信息添加到服务更新表中。

(2)searchService 服务。该程序用来进行服务信息的查询。这是元数据管理中的一部分,可以使用户能够定位 Web 服务信息,是用户调用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查询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

响应用户查询界面,通过服务名,服务描述,发布者,方法名,Map 名,Map 描述,空间范围,绑定的 Map 等关键字进行模糊匹配,查询出用户所感兴趣的服务,以界面的形势返回。

(3)modifyService 服务。该程序用来进行服务信息的修改。Web 服务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服务方可能会更改服务名称或方法等,这样,用户想要继续使用该服务,就要服务发布者来修改,成为用户可以查询并且可用的服务。

使用该模块的用户分为两种权限,管理员和用户,管理员可以更改所有服务,用户只能更改自己发布的服务。

该模块响应用户修改界面,首先通过服务名,服务描述,发布者,方法名,Map 名,Map 描述,空间范围,绑定的 Map 等关键字进行模糊匹配,查询出用户所感兴趣的服务,以界面的形式返回。用户察看详细信息后,决定修改哪个服务,录入服务信息,提交,询问是否真的想修改 点击确定,修改数据库。并将修改后的信息添加到服务更新表中。

(4)deleteService 服务。该程序用来进行服务信息的删除。发布的 Web 服务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不再存在,用户不能调用,所以需要服务的发布者维护自己发布的服务,来删除服务。使用该模块的用户分为两种权限,管理员和用户,管理员可以删除所有服务,用户只能删除自己发布的服务。

该模块响应用户删除界面,首先通过服务名,服务描述,发布者,方法名,Map 名,Map 描述,空间范围,绑定的 Map 等关键字进行模糊匹配,查询出用户所感兴趣的服务,以界面的形式返回。用户察看详细信息后,决定删除哪个服务,提交,询问是否真的想删除 点击确定,在数据库中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信息添加到服务更新表中。

(5)subscribeService_publish 服务。采用 GUI 界面,通过录入所需服务的相关信息,来实现对普通服务、Map 服务、Globe 服务、GeoData 服务、Geoprocess 服务、GeoCode 服务的订阅,并将订阅信息录入数据库。

(6)subscribeService_fit 服务。该程序用将新发布的服务与每一订阅请求进行匹配。其中用到多种查询方式,是服务发布与服务订阅的结合点,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响应用户发布界面,通过发布的信息(如服务名,服务描述,方法名,Map 名,Map 描述,空间范围等)进行模糊匹配,查找出对该服务感兴趣的用户,记录到数据库当中。

(7)subscribeService_get 服务。“订阅箱”是供用户接收订阅回复的模块。服务发布后,中心将该服务通知给需要该服务的用户。用户登录后,打开自己的订阅箱,可以看到订阅请求以及对应的回复的列表。用户可以查看回复的服务的详细信息,若满意可以进行购买。用户也可以通过 “订阅箱”来撤销自己的订阅请求。该程序来完成以上的功能。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虽然你抠得一分不给。
成本要素是co的一个组件之一,它的作用就是收集成本,成本要素只有与成本对象搭配起来才能完成收集成本的功能,常见的成本对象有成本中心、获利能力段、内部订单、wbs等。
成本要素又分为初级成本素和次级成本要素。
初级成本要素按类型又分为
1
初级成本/成本降低产生的利润
3
每种附加费的应计/递延
4
每种债务的应计/递延=实际
11
收入
12
销售扣除
22
外部结算
常用的类型是1和11。
次级成本要素按类型分为
21
内部结算
31
订单/项目结果分析
41
间接费用率
42
分摊
43
内部作业分配
50
引入的与计划相关的项目订单:销售收入
51
引入的与计划相关的项目订单:其他收入
52
引入的与计划相关的项目订单:成本
61
收入值
常用的类型为42
通常损益类科目与初级成本要素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在系统中科目表的设定中ob13中有个选项“成本控制集成-手工创建成本要素、自动创建成本要素”。如果选中自动创建成本要素,那么你在fs00创建损益类科目时会自动创建同编码的初级成本要素。
当然,资产负债表类的科目也可以创建成本要素,对应的类型只能为90类型,这时成本要素的概念就类似于辅助核算的功能了,因为成本要素一定要搭配一个成本中心的嘛。
次级成本要素的概念有一点点不好理解,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成本要素的储水池。初级成本要素的发生值被传到次级成本要素这个大池子中,只是为了便于后续的分摊。
举例来说,你们公司的食堂中发生了食材费,电费,水费,人工费,清洁费等,这些都是初级成本要素,它们都可以通过f-02记账,可是你们老板不想关心那么多的费用,只想知道食堂到底生了多少费用,这个“食堂费用”就是收集起各个“初级成本要素”的次级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的值来源可以通过fi过账,也可以通过mm、sd、hr、ps、pm、pp等其它模块,它们在co模块中占据了最至关重要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87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