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服务器如何走出同质化

x86服务器如何走出同质化,第1张

同样的芯片、加上标准化的架构、协议和接口在赋予x86服务器良好的通用性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副作用——同质化,而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厂家们所厌恶的“价格战”,因此,避免同质化,寻求差异化一直是各大x86服务器厂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例如,在华为服务器部门近日所举办的一个交流会上,华为服务器总经理邱隆就明确表示,华为服务器设计与生产原则就是通过创新提供高质量、高可靠、差异化的产品。
用创新提供差异化产品,这个理念当然正确无疑,不只是华为,别的x86服务器厂商也视之为正途。所以,记者以为,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x86服务器的创新空间究竟有多大因为如果留给厂家的创新空间并不大的话,那也谈不上多大的差异化;第二,华为在服务器上究竟进行了多少实打实的创新
对于第一个问题,邱隆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云计算 [注] 和大数据 [注] ,x86服务器创新的空间的确不大,但是有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我们认为x86服务器创新的空间很大,再过几年,你可能会发现那时的服务器和现在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第二个问题。邱隆表示,华为进行创新不是聚焦一个或几个点,而是从上到下,贯穿服务器的各个层面。从芯片、工程、架构和应用方案这四个层面对服务器进行创新。例如,在芯片层面,除了计算芯片外,其他芯片华为都追求自主研发,目前已经有了管理芯片AISC、SSD控制器、RAID控制器;在工程领域,华为服务器陆续实现了耐55度高温设计、PCie热插拔、正交背板、内存板热插拔、全面支持25G网络,等等;在架构创新方面,华为配合英特尔率先推出ATCA架构服务器,并利用ATCA架构服务器帮助电信用户替换掉了小型机,接着华为顺利实现超融合架构服务器商用、并推出32路x86容错服务器;在应用与方案创新上面,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两个SAP HANA系统(一个部署在中石油、一个部署在中石化)就是华为建设的。
根据华为提供的服务器创新路线图,从2015年到2018年,华为FusionServer服务器创新主要聚焦于融合IO芯片、新型SSD控制器、CPU热插拔、光互连、相共振天线、RAS20架构、基于故障数据库的PFA、全解偶的DC 30、重删/压缩特性的VDI一体机、SPARK一体机等方面。
除了用创新塑造差异性,产品的高质量也是华为服务器狠抓的重点。邱隆表示,遑论欧美,即使在中国,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产品质量不好,维护的成本会远远高于产品的售价。目前(+本站微信networkworldweixin),根据华为提供的数据,华为FusionServer服务器平均故障率低于15%,该公司新近获得阿里质量大奖和腾讯最佳供应商奖。前段时间在日本举办的2015东京Interop展上,华为FusionServer RH8100 V3关键业务服务器赢得了Interop大奖。
此外,华为并不像其他国产品牌x86服务器厂商那么在意国内x86服务器市场头把交椅的位置。相比之下,华为更看重海外市场。
“华为本身就是个全球化的公司,而且中国服务器市场毕竟只占全球服务器市场的7%到8%,如果我们把海外市场做大了,那么整体销量也就上去了。”邱隆解释说。
Gartner 2015年第一季度服务器追踪报告显示,华为FusionServer服务器海外增长十分迅猛,即使是北美市场,其出货量也达到了87%的同比增长。目前,华为FusionServer服务器海外销售占其整体销量的24%,该公司希望明年能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0%。

-超融合架构到底适用于哪些场景?

-不同的场景需求下,产品和方案应该从哪几个指标特性进行评估?这些指标的权重是什么样的?

对于以上问题,世界知名信息领域调研与咨询公司 Gartner 在其报告《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中,从用户的视角给出了参考答案。

Gartner 关键能力(Critical Capabilities)报告是 Gartner 对特定领域产品进行系统评估的重要报告,报告会给出所研究产品类型的关键能力类型,适用的场景,以及在每个场景下不同关键能力的权重,从而对相同品类但不同品牌的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给出系统、量化的评估。

一、超融合产品的 6 大适用场景

在最新的《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报告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 Gartner 对超融合当前六大主流场景的定义,包括:

Consolidated:以降低 TCO 为目标的不同层级 IT 设施整合的数据中心超融合项目。

Business-Critical:用于承载类似 ERP 等关键业务,并用于提升可靠性与可扩展性的超融合相关项目。

Cloud:用于承载基于私有云设计的新型应用或重新设计的核心应用。

Edge:支持和 IoT 设备接口,并基于边缘计算相关应用、微服务的超融合相关项目。

ROBO:被远程管理的非主数据中心,亦可用于作为 IoT / 边缘计算的桥接基础架构。

VDI:VDI 架构可通过 LAN/WAN 的方式,通过远程显示协议访问,通过超融合简化部署而受益。

以上 Gartner 定义的六大场景包含重要信息:

超融合最早被广泛的应用的场景以 VDI 和 ROBO 为主,即使是生产环境,也用于非核心生产系统,但时至今日,超融合已经完全覆盖了传统架构中块存储覆盖的所有的领域,甚至包含企业级核心应用。

超融合作为私有云的重要基础,同样成为超融合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目前热点的边缘计算和物联网领域,也成为超融合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二、超融合产品的 11 个关键能力

除了适用场景,用户同样关心超融合这种新型的架构,应该关心哪些特性。各家厂商一般给出的是自身产品的特性列表,但 Gartner 从用户需求视角梳理了如下超融合产品关键能力:

1 超融合产品硬件相关能力(Hardware),例如:

硬件配置最低要求

基于第三方硬件的能力优化

认证的硬件平台

对最新配件如 NVMe 的支持

网络资源是否支持无中断的自动扩展

硬件故障处理能力等

2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能力(SDI),例如:

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支持能力

数据中心基础机构编排管理能力

云管能力以及第三方云管的支持

Openstack 的支持等

3 虚拟机相关能力(Hypervisors),例如:

支持的自有和第三方 Hypervisor 平台

对热迁移、快照等基础特性以及 HA、DR 等高级特性的支持

对多 Hypervisor 混合支持的能力等

4 容器相关能力(Containers),例如:

对 Docker 等容器引擎的支持

对 Kubernetes 等容器管理架构的支持

对容器持久化存储的支持等

5 数据服务相关能力(Data Services),例如:

压缩、重删等容量优化技术

对于带宽、延迟、IOPS 相关的优化

基于性能和容量的存储分层等

6 数据保护相关能力(Data Protection), 例如:

自有或第三方集成的备份归档方案

同步复制以及两个站点和多站异步复制功能

数据保护机制和恢复机制等

数据恢复对性能的影响

是否支持在线的系统升级

7 系统管理相关能力(Management),例如:

主站点以及对 ROBO/Edge/IoT 的监控,管理和故障诊断

安装、配置服务支持

管理 API 的支持

CMP 的集成

8 自有以及第三方软件栈集成能力(Stack),例如:

*** 作系统支持

ERP、数据库、BI 分析软件支持

内存型数据库支持

VDI 支持

PaaS 层软件支持等

9 系统扩展能力(Scaling),例如:

系统最大系统规模

当前已部署的最大规模集群

集群间互联的协议

计算和存储独自的扩展能力

10 服务与支持能力(Service and Support),例如:

是否提供软硬件打包模式,软件模式的用户服务如何支持

从 L1 到 L3 的支持能力

监控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及处理流程

对边缘计算或者 ROBO 提供的服务

11 安全合规相关能力(Security),例如: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能力

数据加密能力

DOS 和 DDOS 支持能力

NFT、NIPS、SEM 等能力

三、不同应用场景中对不同产品关键能力的权重

基于以上关键能力和主要应用场景,Gartner 还给出了各种关键能力在不同场景下的权重:

超融合产品使用场景解析

针对每个场景的具体解析:

对于 Consolidated 场景,整体要求比较均衡,但硬件平台和虚拟化平台的开放性是关注重点;

对于 Business-Critical 能力,数据保护能力自然是用户最关注的特性;

对 Cloud 场景,对上层协议栈的支持是评估的关键;

而对于 Edge 场景,特定的硬件要求以及管理能力和扩展能力尤为重要;

ROBO 场景,由于区域上的分散,系统的管理能力和厂商服务支持能力是客户需要重点评估的内容。

超融合,这种底层采用标准化x86硬件平台,上层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把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集成在一起组成的超融合系统,不但简化了部署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更重要的采用能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部署成本,节省了企业在IT方面的开支。可以说,超融合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基于超融合技术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解决方案,部分厂商还推出了超融合一体机产品。如杉岩发布了HyperCube超融合一体机

何为超融合一体机,有何优势
何为超融合一体机呢实际上它就是把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和软件资源整合到一起的一整套系统,也就是说把之前分别用于计算、存储和网络的独立服务器集中打包在一起,组成的多功能一体机。举个例子,最初的个人电脑,显卡、网卡、声卡等设备都是独立存在的,在攒机时必须单独购买这些产品。随后,这些产品都被整合到主板上,用户在装机时只需要一块主板就可以了,无须再去购买网卡、声卡等产品。


关于超融合一体机的优势,这里简单做一下总结:
1)简化了部署,加快了业务上线时间。以前企业在部署自己的IT系统时,往往需要采购不同的设备,安装调试过程比较长,甚至会影响业务的上线时间。有了超融合一体机,企业只需要购买一台这样的产品即可,安装和调试过程非常方便,大大简化了部署难度,加快了业务的上线时间。
2)降低了运维难度和成本。以前公司有多少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就需要多少个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超融合一体机后,系统管理难度降低,一个技术人员就可以轻松搞定,降低了运维的难度和成本。
3)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超融合一体机在设备故障方面要低很多,即使出现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和快速,这就很好地提高了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节省了开支。相对于多台设备组成的IT系统的采购价格而言,超融合一体机的售价会低很多。
超融合一体机虽然具备这么多的优势,但它并不是没有弱点,那就是扩展性不尽人意。不过,对于需要独立部署自己的IT系统的企业来讲,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定制化的超融合一体机,足够满足他们的应用需求了。当然,对于架构更加复杂的数据中心来讲,超融合一体机当前并不完全适用。

Nutanix 使用的是高密度服务器(2U4节点)和自己的专用软件,我了解到中端的NX-3000系列的价格在17万美刀左右。
而听说惠普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客户定制的SS100 超融合一体机大约在10万/台,两者之间的差距是相当的大哦。

提出这样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在于不清楚纯软件与一体机这两种方案的使用场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选择一体机的,常见问题如下:

什么是超融合一体机?超融合就应该是一体机?

应该选择超融合软件然后自行确定服务器并构建方案还是超融合一体机?

超融合一体机与村软件分别适合什么场合?各有什么利弊?

下面将从4个方面详细讲解:

什么是超融合一体机?

超融合一体机有什么好处?

超融合一体机与纯软件两种方案适用场景与利弊对比?

如何选择选择这两种方案?

首先你必须了解什么是超融合一体机?

超融合一体机是指厂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身的产品策略,为用户提供的开箱即用,一体机化的交付方式,一体机包含了软件和 厂商选定并适配的 x86 服务器。

超融合一体机方案有哪些好处?

简化了部署,加快了业务上线时间

以前企业在部署自己的IT系统时,往往需要采购不同的设备,安装调试过程比较长,甚至会影响业务的上线时间。有了超融合一体机,企业只需要购买一台这样的产品即可,安装和调试过程非常方便,大大简化了部署难度,加快了业务的上线时间。

降低了运维难度和成本

以前公司有多少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就需要多少个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超融合一体机后,系统管理难度降低,一个技术人员就可以轻松搞定,降低了运维的难度和成本。

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超融合一体机在设备故障方面要低很多,即使出现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和快速,这就很好的提高了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既然超融合一体机优势那么多,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用?

超融合一体机与软件交付方式的对比

首先,在下表中对超融合一体机与软、硬件单独采购两种方案的优、劣势对比如下。

注 :该特性需要获得厂商的支持。例如 SmartX 可支持兼容列表内的不同品牌服务器构成一个集群,而并非所有软件都支持此种模式。

针对硬件选择、产品的兼容性验证、服务等方面的关键,下文给出进一步解释。

1购买软件更灵活但并非没有边界

例如 SmartX 等专业厂商的软件产品会覆盖主流的服务器品牌,给用户更灵活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用户可以随意组合硬件。 专业的超融合软件厂商都会维护一份兼容性列表,客户必须在此列表范围内选择兼容的服务器产品,尤其注意是对于部件、固件的兼容性。同样,对于通过软件利旧,以及不同品牌构建集群等需求,也需要和厂商进行技术确认,以便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2软件方案需要关注固件等问题带来的隐患

专业的一体机厂商会为客户提供固件级别的产品验证和升级保障,专业的软件产品也需要进行固件级别的兼容性验证,尤其是和超融合系统的稳定性与性能密切相关的 RAID 卡、SSD、网卡。但对于采购纯软件产品的用户,就需要自行保证部件及服务器 RAID 卡、BIOS、BMC 的固件版本和软件的匹配,以及未来重要的升级,以便及时消除系统隐患。

3一体机方案会在硬件管理粒度上更胜一筹

对于专业的一体机厂商,一体机不仅是软硬件整合验证和交付的问题,还应包括对针对固定硬件平台进行更细粒度的管理,例如在 SmartX 超融合一体机中,软件和硬盘槽位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和管理。而对于软件加通用服务器的方案,往往因为各个服务器接口不同而可能无法实现更细粒度的管理。

4软件硬件分别交付时需要专业供应商的售后管理

除了产品特性,不同的交付方式对服务也有较大影响。不用于一体机统一的服务接口,当用户选择分别采购软件和硬件自行构建方案时,需要选择产品和服务都专业的供应商,并需要和供应商确定好合理的售后支持和问题定位方案,以免出现扯皮不清的情况。

超融合一体机和纯软件两种方案如何选择?用户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根据以上对比,针对不同的客户情况给出以下建议:

如果 IT 规模比较大,会涉及到当下或未来使用多个服务器品牌的可以考虑购买软件产品自行构建方案;

服务器用量较大,具有议价能力的,也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方案降低整体的方案成本;

对于虚拟化、硬件等运维能力强的客户可以使用软件方案,但对于运维能力不强的客户建议一体机方案以便降低维护和服务支持的复杂度。

最后,无论是软件还是一体机方案,供应商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都格外重要,应该是客户避免风险最重要的评估内容。

说到超融合一体机的优势就不得不先说超融合的优势,毕竟超融合一体机是软硬件结合的。

超融合的优势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扩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构是扩展能力强,扩容简单快速,系统复杂度不会随扩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运维方面:相对传统架构,超融合布局,维护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运维。

超融合一体机的优势

超融合一体机是指厂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身的产品策略,为用户提供的开箱即用,一体机化的交付方式,一体机包含了软件和 厂商选定并适配的 x86 服务器。可见开箱即用,一体化交付是其最大优势。在简化部署、维护,以及可用性,可靠性等方面优势更明显。具体如下:

简化了部署,加快了业务上线时间

以前企业在部署自己的IT系统时,往往需要采购不同的设备,安装调试过程比较长,甚至会影响业务的上线时间。有了超融合一体机,企业只需要购买一台这样的产品即可,安装和调试过程非常方便,大大简化了部署难度,加快了业务的上线时间。

降低了运维难度和成本

以前公司有多少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就需要多少个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超融合一体机后,系统管理难度降低,一个技术人员就可以轻松搞定,降低了运维的难度和成本。

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超融合一体机在设备故障方面要低很多,即使出现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和快速,这就很好的提高了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节省了开支

相对于多台设备组成的IT系统的采购价格而言,超融合一体机的售价会低很多。

随着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纷纷上云,数据存储量呈爆发式增长。传统存储扩展性差、成本高等局限性愈发明显。软件定义存储(Software Defined Storage,以下简称SDS)以虚拟化方式将各种存储资源抽象化、进行池化整合,通过智能化管控软件实现存储资源的按需分配。软件定义存储重新定义了存储架构,以扩容便捷、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存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深圳市杉岩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岩数据”或“杉岩”)是国内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领导者之一。IDC最新发布的《2019 Q4 中国SDS市场报告》中,杉岩数据在对象存储市场份额第三,占比163%;在块存储市场份额第四,占比69%。

杉岩数据成立于2014年9月,公司以新一代智能分布式存储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提供领先的面向不同业务环境的企业级存储方案,帮助用户轻松应对IT向云迁移的存储挑战,为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决策提供智能存储,打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存储基石。

杉岩数据致力于帮助用户应对数据存储量、访问量以及数据管理复杂度,帮助用户建立以存储虚拟化和计算虚拟化为核心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环境,并逐步提供数据处理、挖掘、智能分析等方面的大数据专业系统和服务。

2020年7月8日,公司宣布获得B+轮15亿元最新融资,本轮融资由大型央企中远海运领投,襄禾资本、无锡金投跟投。借助本轮融资,公司将围绕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价值的客户价值模型,持续加大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垂直领域的市场拓展、人才引入以及产业生态链的建设,为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赋能。

杉岩数据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IT桔子

杉岩数据创始团队来自华为,目前员工近200名,超过60%为研发人员。公司基于分布式存储架构,提供海量对象存储(StandStone MOS)、统一存储平台(StandStone USP)、超融合一体机(StandStone HyperCube)、安全存储一体机(SandStone HuaYan)四款产品。

海量对象存储(StandStone MOS)是面向企业级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全分布式存储产品,在海量数据时代,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企业内容管理、影音数据存储分析、大数据存储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

统一存储平台(StandStone USP)提供标准的块存储和文件存储服务,可以同时支持各种虚拟化应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和文件资源的共享存储,满足关键业务和众多应用的不同存储需求。

超融合一体机(StandStone HyperCube)是基于超融合架构的IT基础设施平台,遵循开发架构标准,融合计算、存储为一体,形成标准化的超融合单元,多个超融合单元通过网络汇聚成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超融合一体机预集成和优化了主流虚拟化和数据服务,通过一站式交付,实现企业业务快速上线。

安全存储一体机(SandStone HuaYan),是杉岩在国产替代趋势下推出的高性能存储服务器。该服务器基于国产化软硬件生态,集成杉岩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软件,广泛适用于政府、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

杉岩数据通过4款产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满足多业务场景用户的存储需求,成立近六年,实现2500PB+交付容量数据零丢失的成绩,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信赖。目前,杉岩数据已服务10余行业的500+用户。

杉岩数据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场景与行业

近日,融中研究采访了杉岩数据创始人兼CEO陈坚,就杉岩数据的产品及技术、市场应用、存储行业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交流。

访谈内容分享如下:

1

不只是存储优化

以数据为中心的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式

将智能存储的进阶赋能演绎到极致

融中研究:

“SandStone是一种橙红色石头,由沙粒经过多年不断沉积重新排列而成。SandStone 生动地诠释了‘分布式架构’的形成。”为什么用这个比喻来强调“分布式架构”?有什么特殊含义?

陈坚:

SandStone对我们确实意义深远。实际上,我们公司名称的来源与“Sand Stone”紧密相关。杉岩二字,来源于Sand的音译杉,以及Stone的意译岩。取名“SandStone”是因为我们做的是基于P2P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分布式存储的本质就是把分散的磁盘硬件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很大的存储资源池。“SandStone”生动地诠释了“分布式架构’的形成,每个磁盘所在的服务器节点就像一粒沙子,通过杉岩数据的软件聚沙成石,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

SandStone不仅代表了产品的特点,实际也代表了我们的文化、经营理念。从公司内部来看,每一个员工就像一粒沙子,大家团结奋斗、紧密协作,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整个公司像石头一样坚不可摧;从外部合作伙伴的拓展来看,以杉岩为中心,将周围的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形成生态圈,每一个伙伴也是一粒沙子,通过不断吸纳聚合,构建稳定的生态圈。因此,SandStone所代表的团结奋斗与凝聚力内核,已内化成了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SandStone蕴含的分布式理念,也切合了公司与合作伙伴的生态建设理念。

融中研究:

杉岩是做存储的,为什么公司取名为杉岩数据而不是杉岩存储呢?智能存储与传统存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杉岩的智能存储方案有什么特点?

陈坚:

之所以叫杉岩数据而不是杉岩存储,是因为我们带给客户的价值不只是存储的优化,而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存储赋能,通过我们的存储系统,解决客户在AIoT、5G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使用方面的问题。

针对智能存储,杉岩数据构建了一套以数据为中心的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型,最底座是存储,作为数据的抓手;中间层是数据的管理,作为内涵;最顶层为未来的智能化应用提供准备及服务,我把它叫做外延。

具体来说,第一层即数据存储的智能化。存储侧的智能,就是让客户使用更加简单。传统存储像烟囱,每一个业务系统配一套存储,客户的运维非常困难。分布式存储则是一个存储池,客户面向的是一套承载了不同应用数据的存储集群,孤立的烟囱不再存在。在存储集群里面的故障、性能、容量等告警,都是由存储系统内部智能化完成,同时还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访问性能。

第二层,数据管理的智能化。用户存数据后,要管数据。我认为数据是有生命力的,像人一样有从生到死的过程。医疗影像数据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病人拍完CT、X光产生的影像数据马上要被用于辅助医生寻找病症、病灶,这时数据是“热”的。这一次病好后,数据访问频率下降,“热”数据变为“温”数据。病人彻底康复后,数据变“冷”。对“热”数据,为了保证访问性能,相应的软硬件配置都非常高,价格也高。“冷”数据如果同“热”数据一样存储,性价比较低。医院一般将冷数据归档到公有云或蓝光等单位存储成本相对较低的存储介质中。这个例子正好反映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在未来海量数据时代,数据的管理非常关键。除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杉岩还能实现数据智能化的统一管理,包括:对客户的传统存储和杉岩的分布式存储的统一管理,保护客户对传统存储的原有投资;对公有云、私有云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对边缘设备与中心设备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相互协同。

第三层,金字塔的顶端,是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数据被存储、管理,最终都是为了信息和价值的挖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算法来使用和挖掘数据价值。杉岩的存储系统,包括我们的对象存储,都为海量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去赋能。当然,杉岩不是要做AI,而是为智能化去赋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存储系统里面自带数据处理引擎,对业务需要使用的数据进行预先处理。第二,我们为AI的训练、数据清洗、数据的准备阶段提供了友好的统一管理、存储平台——数据处理引擎“AI in MOS”,还有面向需要对AI进行训练、学习、应用的公司提供的存储平台——“MOS for AI”。

融中研究:

杉岩在数据的存、管、挖各个层面的资源投入如何?杉岩在技术底层的优势有哪些?

陈坚:

在存、管、挖三个层面,杉岩起步聚焦于“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存”也是目前投入最大的一块。在“存”方面,目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性能更高,可用性、可维性更强,特别是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管方面,随着客户持续增加,杉岩面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们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了解客户实实在在的需求与痛点,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一些特有的产品功能已经落地了,这是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大厂都不具备的,比如说我们对传统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的统一管理、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最上层,未来数据的智能应用层面,在智能数据处理引擎“AI in MOS”产品上,我们也在加大投入,今年就会有实际的项目落地。

融中研究:

您刚才讲到,在数据挖掘上会加大投入,那么杉岩在这一块的发展目标如何?如何与数据挖掘专业公司竞争?

陈坚:

我先做一个澄清,杉岩的产品是有边界的,我们不会像大数据公司一样,比如也去做一个精准营销,我们是为精准营销赋能。像之前提到的数据处理,即使杉岩不做,这些公司还是要做的,杉岩其实是在帮这些公司做加速。另一方面,在赋能大数据挖掘的过程,杉岩主要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赋能。以前的基于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像BI、数据仓库,这类数据的挖掘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杉岩的目标不在于此。我们强调对象存储就是因为对象存储是存储非结构化数据最佳的载体。我们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AI挖掘、使用赋能实现差异化。

融中研究:

在当前软件定义存储,存在哪些技术局限,大概何时能够突破?杉岩在这块有哪些领先优势?

陈坚:

软件定义存储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存储,其设计哲学和传统存储刚好相反。传统存储以硬件为核心,存储系统的数据可靠性高度依赖硬件架构的设计。软件定义存储,假设硬件是不可靠的或可靠性没那么高。

软件定义存储的性能更高、扩展性更强、更灵活。但任何一个架构、系统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软件定义存储在技术上的局限性:第一,难以将硬件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第二,在存储集群大了以后,整个集群的管理、运维也是一个挑战。一般的企业没有专门的IT运维人员或运维水平有限,在海量数据时代,存储产品能不能让企业实现简单运维,也是一个挑战。

杉岩对传统存储和分布式存储都有很深入的理解,既有传统存储最核心的架构师和工程师,也有深耕分布式存储领域近10年的架构师。面对这些局限,杉岩也在做一些事情,比如在软硬结合方面,与硬件供应商一起做软硬垂直优化;在大规模集群存储系统的管理和运维上,借鉴一些AI的算法能力,让运维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2

立足场景寻找最佳匹配行业

以质量和服务构建客户信任

加速市场拓展

融中研究:

杉岩已服务10+行业的500+客户,从市场策略来看,杉岩数据在这些行业是齐头并进还是有所侧重?主要的优势行业有哪些?未来发展或者延伸的重点行业还有哪些?

陈坚:

存储系统作为一个标准化产品,没有太多的行业属性。但是软件定义存储有它的最佳应用场景。

杉岩数据依托场景构筑产品和解决方案,再通过最佳应用场景去寻找最佳匹配行业,进行市场开拓。例如,杉岩智慧视频云存储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安防、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金融等等行业领域使用。另外,我们还推出了一个更加通用化、平台式的私有云产品,适用于金融、政府、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目前,杉岩市场突破的重点在于有大量场景和需求的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制造等行业。市场开拓方面,杉岩在大部分行业齐头并进,对小部分行业有所侧重,例如金融行业将是杉岩数据始终关注的重点行业。

作为存储厂商,杉岩产品的行业属性不强,但在产品智能化层面,实际上我们有一些场景化和行业属性的定制,但这种定制不是为某一客户定制,而是为一个行业定制,并且可以批量复制和推广。

融中研究:

杉岩数据如何切入客户,并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客户关系维护和服务方面,杉岩数据采取哪些措施?

陈坚:

从0到1的突破是非常难的。杉岩数据以产品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来切入市场,早期的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发证券、深圳市供电局等。对TOB市场,标杆的意义重大。杉岩切入市场后,依托案例与标杆客户在同行业去推广复制。

杉岩数据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切实的服务获取客户的信任。目前为止,我们存储了2500+PB的数据,从没丢失过数据,这一点让用户非常放心。服务,是创业公司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而大厂流程非常复杂,对TO B客户服务的理念和经验也比较缺乏。杉岩与客户的运维人员紧密沟通,对他们进行多维培训赋能,客户能够亲身感受到杉岩对他们的重视。

3

疫情期间,驰援武汉

推出免费服务平台

苦练研发内功蓄势待发

融中研究:

此次疫情对杉岩数据带来什么影响?杉岩数据采取哪些行动?

陈坚:

这次新冠疫情对杉岩数据是一把双刃剑,但总体来说是利好的局面。一方面,疫情对公司短期的获客、工作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疫情也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价值被充分认识,例如远程医疗、远程诊断等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应用,轨迹、跟踪、健康码等其实也都是基于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很多行业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了,特别是政府的智慧城市、医疗领域的远程医疗、教育领域的远程教育发展等,带来的数据存储机会更多了。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疫情期间,我们也秉承一贯的家国情怀和责任,进最大的努力为抗疫提供支持。2月份,我们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捐献了一套分布式存储产品,助力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了帮助用户解决疫情期间存储问题,我们推出了供用户免费使用的「统一存储平台软件SandStone USP」。

此外,我们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上没有丝毫懈怠。在产品研发端,我们借机苦练内功、打磨产品,为疫情过后的市场反d做好准备;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的销售团队通过远程电话保持与客户、合作伙伴的紧密互动与沟通,努力介绍杉岩的产品方案和价值亮点,积极拓展新客户、挖掘老客户新需求等。

4

分布式存储市场将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杉岩将始终以差异化取胜

融中研究:

当前存储市场竞争格局怎么样?主要玩家类型有哪些?

陈坚:

从市场格局来说,存储行业技术门槛很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打磨,大浪淘沙之后,最终玩家不会很多。在传统存储领域,全球TOP6的公司占据市场百分之八十几的份额。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与杉岩数据同期创立的公司中,很多技术不成熟的公司已经慢慢被淘汰了。我相信经过震荡式的发展后,分布式存储的市场格局会趋于稳定,也会变成一个寡头垄断的格局,未来会有一家或几家来占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杉岩肯定是其中之一。

从竞争来说,杉岩的优势还是产品。创业公司没有捷径可走,品牌、资金都比拼不过大厂,生存发展一定是靠差异化的竞争力。杉岩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型的“管”和“挖”,“存”大家都在做,如果这一层都做不好自然会被淘汰;“管”层面,大厂的产品很全,内部对于传统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会有一些博弈和竞争,但对于垂直用户定制化以及工业化需求领域不一定愿意涉足,而杉岩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正体现于此。数据智能层面,杉岩的价值和优势更加明显。杉岩的设备产品有一些特殊的功能,这是很多大厂不会去做的事情,他们提供的主要是面向全球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聚焦于存储产品的完善。杉岩则是针对垂直细分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

在市场竞争格局中,同类创业公司竞争方面,从目前来说,2013到2015年成立的一批公司,现在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清晰了。当前,软件定义存储处于繁荣发展期,蛋糕还没有定型,在不断扩展、挖掘客户新场景、新需求的阶段,都在共同培育市场。所以,我们正在共创生态链,携手合作伙伴建设新型IT基础设施建设。

融中研究:

大型厂商加码存储,例如华为、华三等大厂也开始发力对象存储,对杉岩数据的发展会有冲击吗?杉岩数据如何平衡与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华为的竞争与合作?

陈坚:

大厂确实在加大对存储领域的布局,但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大厂现在主要在公有云方面布局,而在私有云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以传统存储、分布存储的架构来拓展市场。与大厂的竞争要避免正面交锋,走差异化路线。比如在金融领域,杉岩在智能化数据处理方面独具特色,这是我们带给客户的独特价值。

云桌面知识快讲,让您秒懂专业知识。

云桌面,又被称为云电脑、云办公系统,是替代传统电脑办公的一种新模式。

国内主流的云桌面有华为、宏图、泰依、中兴、戴尔等等。不同厂家用的技术不同,所以价格也不相同。一般大品牌的知名度高,价格相对而言比较贵。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泰依云桌面价格优势较为明显。对于政企、医疗、金融等行业,泰依云桌面在提升管理运维效率、办公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有效保障业务数据安全。

与此同时泰依云桌面系统维护也很简单,没有地域、时间限制,直接在云端就能进行。它不仅支持用于替换传统电脑,还支持手机、平板等其它智能设备在互联网上访问,是移动办公的最新解决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095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