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进军RISC-V,Arm真的不行了吗?

苹果进军RISC-V,Arm真的不行了吗?,第1张

实际上ARM架构和RISC-V架构都源自精简指令计算机RISC,个人觉得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RISC-V架构的精简和彻底开放的模式。

ARM说是比较开放,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指令集架构,采用ARM架构的厂商,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产品进行部分调整,不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ARM架构已经变得复杂和冗繁,而且ARM存在专利和架构授权费用等问题。

而RISC-V,在一开始就定位为完全开源的架构,其架构文档更简洁,基本指令数目也就40多条,而且一套指令集支持所有架构,还支持模块化的设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自由定制,总之RISC-V的开放程度其实远高于ARM,而且该项目2010年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后来者包袱小,而且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

当然RISC-V也不是没有劣势,其劣势在于其诞生的时间太短,相关的生态要素还在发展中,和ARM的生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目前ARM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移动处理器的市场,RISC-V在这个领域的机会估计不大了,不过如果苹果转向RISC-V,这倒是一个机会,不过以苹果的封闭性,范围还是有限的。

所以RISC-V的机会还是在新兴的领域,RISC-V和ARM在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RISC-V凭着开源等特性很有可能可以击败ARM,或者占用可观的份额,实际上随着国内的相关厂家被美国卡脖子,RISC-V这种完全开放的架构在国内应该会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实际上国内的相关企业在RISC-V上面涉及的比较深,所以对于RISC-V还是可以看好的。

至于苹果转向RISC-V的消息,其实目前只是谣传,还不能确定,不过以苹果风格,转过去也正常,毕竟苹果很追求自主控制权,毕竟如果ARM被NVIDIA收购后,NVIDIA这种封闭的公司会做出什么事情很难说,苹果自然不希望到时候被NVIDIA给影响。

而且苹果系统本身就比较封闭,软硬件都是自己把控的,其转向的影响和难度并没有其他厂家那么大,可以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方向,不过这个事情不是短期的事情,目前在相关领域还是ARM的天下,不要觉得ARM不行了。

苹果用risc-v对比arm的优势:

1,节省授权费

2,没有x86、arm的 历史 包袱,可以重新设计

3,开放,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定制指令集,例如服务器、办公桌面、移动设备、穿戴设备、工业或者传感器

4,苹果生态好,无论是是最初的ppc,还是后来的x86,再到现在的arm,以及后续的risc-v,通过自家工具链,都能做到对用户和开发者几乎透明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后者比前者生态成熟的多。苹果有钞能力,现在就可以走起来,慢慢过渡。

刚发布了M1,这就又要转向了?

后来者居上啊,解决了很多ARM存在的问题啊,ARM后向兼容性负担太重了。

7月25日,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正式发布玄铁910(XuanTie910)RISC-V IP,着实让RISC-V火了一把。

现在,RISC-V真的要上天了。Microchip的Dorian Johnson表示,目前Microchip准备将其采用RISC-V指令集架构(ISA)的FPGA处理器应用到太空中,目前正在进行抗辐射等测试环节。
“使用新的开放式RISC-V架构,FPGA电路可以更靠近远端测量源工作。”Johnson在Elektroniikkalehti的文章中解释道。 “它可以在有效载荷源上实现自动数据收集,状态监视和负载控制,从而为卫星的CPU系统释放资源,因为它不必再负责控制远程有效载荷单元。”

“作为RISC Foundation维护的标准开放式架构,RISC-V ISA在空间技术设计中提供了许多好处。一个好处是“冻结”指令集,这意味着写入RISC-V内核的任何软件将始终可以在任何RISC-V设备上运行。使得原始代码库可以在许多不同的软件中重复使用数十年,从而使维护旧应用程序变得更加容易。合作伙伴可以创建根据客户特定要求定制RISC-V软件内核,并在需要时实现RTL共享以监控安全关键型应用程序。”

“RISC-V处理器已经在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抗辐射FPGA中进行了测试,”Johnson说道。“包含RISC-V处理器的FPGA适用于每个有效载荷单元,根据LX7730混合信号电路发送的远程测量数据进行读取,测量和决策,并将有效载荷单元的状态信息报告给或特殊的非标准化协议。“

Microchip目前概念验证阶段采用的是六传感器测试,RISC-V软核在抗强化辐射的RTG4 FPGA中运行。通过SPI总线连接到LX7730遥感控制器。

当然,并不是第一个将开放指令集带入太空的技术:TechEdSat-1 cubeat采用OpenRISC处理器,于2012年10月部署到国际空间站中,Cobham Gaisler的LEON处理器则采用基于OpenSPARC的开源架构。

LEON是一款32位RISC处理器,支持SPARC V8指令集,由欧洲航天总局旗下的Gaisler Research开发、维护,目的是摆脱欧空局对美国航天级处理器的依赖。

美国军工航天领域芯片供应商美高森美(Microsemi)在2017年时曾宣布成为首家针对RISC-V设计提供全面软件工具链和知识产权(IP)内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供应商。其RV32IM RISC-V内核适用于美高森美IGLOO2 FPGA、Smart Fusion 2系统级芯片(SoC)FPGA或抗辐射RTG4 FPGA。此后的2018年初,Microchip宣布收购美高森美,从而获得了包括RISC-V在内的多项技术。

RISCV和ARM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体系结构、指令集和性能。RISCV体系结构更加精确,指令集规模更小,其性能更高;而ARM体系结构较为复杂,指令集规模较大,其性能较低。另外,RISCV是开放源代码的,ARM是封闭的,开发者可以在RISCV上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想法,但ARM的开发者受到严格的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145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 2023-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