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里的日志有什么作用?查看的是哪些内容?

电脑里的日志有什么作用?查看的是哪些内容?,第1张

作用就是记录系统(程序)运行的状态。打开开始菜单,然后在开始菜单中点击控制面板选项即可查看了。

一、网络设备、系统及服务程序等,在运作时都会产生一个叫log的事件记录;每一行日志都记载着日期、时间、使用者及动作等相关 *** 作的描述。

二、Windows网络 *** 作系统都设计有各种各样的日志文件,如系统日志、Scheduler服务日志、FTP日志、DNS服务器日志等等,这些根据你的系统开启的服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在系统上进行一些 *** 作时,这些日志文件通常会记录下我们 *** 作的一些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对系统安全工作人员相当有用。

三、日志数据对于实现网络安全的价值有多大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你的系统和设备必须进行合适的设置以便记录你需要的数据。第二,你必须有合适的工具、培训和可用的资源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四、查看某类日志记录非常简单,笔者以查看Web管理日志为例,点击“Web管理日志”链接,进入日志查看页面,在日志文件列表框中选中要查看的日志文件,然后点击右侧的“查看日志”按钮,就能浏览Web管理日志记录中的详细内容了。

场景描述:一个Web应用,前端设置了8个具有相同配置的Tomcat服务器,跑在Nginx反向代理后。每个Tomcat服务器运行在一个虚拟机上,要求能对Tomcat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汇总存储并提供一定的分析能力。

需要的开源软件:Logstash和Elasticsearch。通过在各个虚拟机上安装Logstash收集Tomcat的日志数据,并存储在Elasticsearch中达到日志集中收集和分析的目的。

过程有两个步骤:

一、配置Tomcat的日志存储格式。编辑Tomcat目录下serverxml,填写如下内容

<Host name="localhost"  appBase="webapps"

          unpackWARs="true" autoDeploy="true">

<!-- Access log processes all example

Documentation at: /docs/config/valvehtml

Note: The pattern used is equivalent to using pattern="common" -->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AccessLogValve" directory="logs"  prefix="localhost_access_log" suffix="txt"   pattern="%h %l %u %t &quot;%r&quot; %s %b %D &quot;%{Referer}i&quot; &quot;%{User-Agent}i&quot;" />

</Host>

directory表示访问日志存储在Tomcat的logs目录中。

prefix表示日志文件名以localhost_access_log开头。

suffix表示日志文件名以txt截尾。

pattern="%h %l %u %t &quot;%r&quot; %s %b %D &quot;%{Referer}i&quot; &quot;%{User-Agent}i&quot;"

pattern这一句非常重要,用于表示日志的存储格式,一般为了方便会使用common或者combined,这两种自定义格式已经可以记录足够详细的信息,我这里使用了自定义方式。在这个pattern描述里:

%h表示访问来源的主机名或者IP地址;

%l表示客户端的标示,通常是 -;

%u表示得到了授权的访问者标示,通常都是 -;

%t表示日志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用 [ 和 ] 括起来的;

&quot;%r&quot;表示用双引号&quot;括起来的访问命令和链接,比如“GET /resource/logopng”;

%s表示>

%b是服务器返回的数据量,以字节为单位;

%D表示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可以用于分析页面的执行效率;

&quot;%{Referer}i&quot;表示用两个双引号括起来的网址,用于告诉服务器这个访问请求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

&quot;%{User-Agent}i&quot;表示用双引号括起来的浏览器的>

二、配置Logstash

1、在每个虚拟机上传logstash安装文件,安装logstash,以222版本为例

rpm -ivh logstash-222-1noarchrpm

2、创建Logstash的工作目录

mkdir /root/logstash_work_dir;mkdir /root/logstash_work_dir/config;mkdir /root/logstash_work_dir/logs;mkdir /root/logstash_work_dir/pid

其中/root/logstash_work_dir是工作目录,config目录用于存储Logstash的配置文件,logs目录用于存储Logstash的日志数据,pid目录用于存储Logstash的pid文件。

3、设置Logstash的运行脚本,修改/etc/initd/logstash中,替换其中的代码如下

LS_WORK_DIR=/root/logstash_work_dir

name=logstash

LS_USER=root

LS_GROUP=root

LS_HOME=/var/lib/logstash

LS_HEAP_SIZE="1g"

pidfile=${LS_WORK_DIR}/pid/$namepid

LS_LOG_DIR=${LS_WORK_DIR}/logs

LS_LOG_FILE=${LS_WORK_DIR}/logs/$namelog

LS_CONF_DIR=${LS_WORK_DIR}/config/root_tomcatconf

LS_OPEN_FILES=16384

LS_NICE=19

LS_OPTS=""

LS_USER和LS_GROUP指定了Logstash进程运行时的用户名和组,我这里使用了root,也可以使用其他权限更低的一般用户和组。

LS_CONF_DIR=${LS_WORK_DIR}/config/root_tomcatconf这一句最重要,指定了Logstash服务运行时的配置文件路径。

4、在/root/logstash_work_dir/config/目录中编写Logstash的配置文件root_tomcatconf,这是本系统最重要的文件。

input {

file {

path => "/root/tomcat/logs/localhost_access_logtxt"

sincedb_path => "/root/logstash_work_dir/config/sincedb_apache_access_logtxt"

type => "apache_access_log"

add_field => {"tomcatip" => "101281861"}

}

}

filter{

if [type] == "apache_access_log" {

grok{

match => { "message" => "%{IPORHOST:clientip} %{USER:ident} %{USER:auth} \[%{>

}

date{

match => [ "timestamp", "dd/MMM/yyyy:HH:mm:ss Z" ]

target => ["writetime"]

}

mutate {

convert => {

"response" => "integer"

"bytes" => "integer"

"responsetime" => "integer"

}

}

}

}

output {

if [type] == "apache_access_log" {

elasticsearch {

hosts => ["101281874:9200","101281875:9200","101281877:9200"]

index => "logstash-apacheaccesslog-%{+YYYYMMdd}"

}

}

}

Logstash的配置文件包括input、filter和output三部分。

input部分,使用了file插件。path指定了Logstash扫描的文件,每当有文件变化时,Logstash会读取文件尾部新增的数据;sincedb_path用于存储上一次文件读取的位置信息,如果这个文件不存在,则会从日志文件首部获取所有数据;type用于对这个配置插件做标识,当一个配置文件中有多个数据收集任务时尤其有用;add_field用于标识本机的ip地址,当数据存储在Elasticsearch后,用于区分来自哪一个Tomcat服务器。

filter插件,使用了grok、date和mutate三个插件。

grok插件用于解析Tomcat的访问日志,logstash自带了COMBINEDAPACHELOG等多个配置模式,但由于我使用了自定义的Tomcat日志配置,这里也自己编写;

date部分用于从日志中提取时间戳信息;

mutate中用convert将response、byte和responsetime三个解析得到的字符串转化为整数integer类型,这个步骤对于后续的分析比较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在Elasticsearch中做数值比较运算。

output插件,使用了elasticsearch插件,其中hosts指定了Elasticsearch集群的地址,本例子中指定了三个实例;index指定了数据存储在Elasticsearch中的索引名字,以logstash作为开头是因为Logstash自带的针对ELasticsearch的mapping映射中,对于所有的字符串类型都附带设置了一个raw不做解析的设置,这样便于在Elasticsearch中做底层的文本检索。

5、设置chkconfig的启动命令

chkconfig --add logstash

6、启动Logstash服务

service logstash start

1登录虚拟主机自助管理平台,输入产品服务码和服务码口令,登陆。
2进入自助管理平台,点击下载日志按钮,然后点击开始下载。
3可以登录FTP工具,在根目录下找到">不同邮件服务器产生的日志不一样,具体需要看看是哪一种邮件服务器。而且日志是很重要的文件啊,短时间内不要清理比较好。垃圾你是指垃圾邮件与病毒邮件是吧这个倒是应该每日清理,不同系统方法不一样。

日志的概念
为了维护自身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计算机系统一般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系统有关日常事件或者误 *** 作警报的日期及时间戳信息。这些日志信息对计算机犯罪调查人员非常有用。
所谓日志(Log)是指系统所指定对象的某些 *** 作和其 *** 作结果按时间有序的集合。每个日志文件由日志记录组成,每条日志记录描述了一次单独的系统事件。通常情况下,系统日志是用户可以直接阅读的文本文件,其中包含了一个时间戳和一个信息或者子系统所特有的其他信息。日志文件为服务器、工作站、防火墙和应用软件等IT资源相关活动记录必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对系统监控、查询、报表和安全审计是十分重要的。日志文件中的记录可提供以下用途:监控系统资源;审计用户行为;对可疑行为进行告警;确定入侵行为的范围;为恢复系统提供帮助;生成调查报告;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证据来源。
日志的特点
日志记录着系统中特定事件的相关活动信息,从计算机取证角度看,日志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不易读懂
虽然大部分系统的日志都以文本的形式记录,但由于各系统日志格式不一致,不熟悉各类日志格式就很难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有相当部分应用系统并不采用文本格式记录着日志信息,必须借助专用的工具分析这些日志,否则很难读懂其中的日志信息。
(2)数据量大
通常对外服务产生的日志文件如Web服务日志、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日志和数据库日志以及各类服务器日志等都很大,一个日志文件一天产生的容量少则几十兆、几百兆,多则有几个G,几十个G,这使得获取和分析日志信息变得很困难。
(3)不易获取
由于网络中不同的 *** 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设备和服务产生不同的日志文件,即使相同的服务如IIS也可采用不同格式的日志文件记录日志信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日志格式,各系统开发商和网络设备生产商往往根据各自的需要制定自己的日志格式,使得不同系统的日志格式和存储方式有所差别。如何获取各类不同系统产生的不同日志文件作为打击计算机犯罪者的电子证据变得尤为困难。
(4)不同日志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一个系统的日志是对本系统涉及的运行状况的信息按时间顺序作一简单的记录,仅反映本系统的某些特定事件的 *** 作情况,并不完全反映某一用户的整个活动情况。一个用户在网络活动的过程中会在很多的系统日志中留下痕迹,如防火墙IDS日志、 *** 作系统日志等,这些不同的日志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来反映用户的活动情况。只有将多个系统的日志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准确反映用户活动情况。
(5)容易被修改、破坏甚至伪造
产生系统日志的软件通常为应用系统而不是作为 *** 作系统的子系统运行,所产生的日志记录容易遭到恶意的破坏或修改。系统日志通常存储在系统未经保护的目录中,并以文本方式存储,未经加密和校验处理,没有提供防止恶意篡改的有效保护机制。因此,日志文件并不一定是可靠的,入侵者可能会篡改日志文件,从而不能被视为有效的证据。由于日志是直接反映入侵者痕迹的,在计算机取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入侵者获取系统权限窃取机密信息或破坏重要数据后往往会修改或删除与其相关的日志信息,甚至根据系统的漏洞伪造日志以迷惑系统管理员和审计。
Unix系统日志
在Unix下,最常用的存放日志文件的目录是:
/usr/adm 早期版本的
Unix /var/adm 较新版本的
Unix /var/log 用于Solaris,Linux,BSD等
/etc Unix system V早期版本
在这些目录下,或其子目录下,你可以找到以下日志文件(也许是其中的一部分):
lastlog 记录用户最后一次成功登录时间
loginlog 不良的登陆尝试记录
messages 记录输出到系统主控台以及由syslog系统服务程序产生的消息
utmp 记录当前登录的每个用户
utmpx 扩展的utmp
wtmp 记录每一次用户登录和注销的历史信息 wtmpx 扩展的wtmp
voldlog 记录使用外部介质出现的错误
xferkig 记录Ftp的存取情况 sulog 记录su命令的使用情况
acct 记录每个用户使用过的命令
aculog 拨出自动呼叫记录
记录输出到系统主控台以及由syslog系统服务程序产生的消息。syslog采用可配置的、统一的系统登记程序,随时从系统各处接受log请求,然后根据/etc/syslogconf中的预先设定把log信息写入相应文件中、邮寄给特定用户或者直接以消息的方式发往控制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入侵者修改、删除messages里的记录信息,可以采用用打印机记录或跨越网络登记的方式来挫败入侵者的企图。
任何程序都可以通过syslog记录事件。Syslog可以记录系统事件,可以写到一个文件或设备中,或给用户发送一个信息。它能记录本地事件或通过网络记录到另一台主机上的事件。
Syslog依据两个重要的文件:/sbin/syslogd(守护进程)和/etc/syslogconf配置文件。习惯上,多数syslog信息被写到/var/adm或/ar/log目录下的信息文件中(message)。一个典型的syslog记录包括生成程序的名字和一个文本信息,它还包括一个设备和一个行为级别(但不在日志中出现)。
Windows系统日志
以Windows2000/XP为例,日志文件通常有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DNS服务器日志、FTP日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147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 2023-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