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股有哪些股票

芯片股有哪些股票,第1张

芯片概念股有很多,主要包括了兆易创新、江丰电子、北方华创等,芯片概念股:
1、兆易创新:国产存储龙头 作为国产存储龙头,兆易创新位列全球Norflash市场前三位,且随着日美公司的退出,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存储价格不断高涨,公司的盈利能力亮眼。
2、江丰电子:国产靶材龙头 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是生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之一,公司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品已应用于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的最先端制造工艺,在16纳米技术节点实现批量供货,成功打破美、日跨国公司的垄断格局,同时还满足了国内厂商28纳米技术节点的量产需求,填补了我国电子材料行业的空白。
3、北方华创:国产设备龙头 北方华创作为设备龙头,深度受益本轮晶圆厂扩建大潮,公司业务涵盖集成电路、LED、光伏等多个领域,多项设备进入14纳米制程。
:
一、全球缺“芯”背景下,今年以来芯片概念股及芯片ETF基金表现出众, 缺“芯”或将持续到2022年,而随着“一芯难求”的局面在各行各业持续蔓延,芯片涨价趋势越来越明确,半导体芯片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实现爆发。
1、短期来看,行业供需失衡情况从去年延续至今。缺货涨价对下游影响较大,但对于A股半导体芯片厂商而言,缺货涨价使得行业景气度高企,不断加码扩产,且大幅提升了产品从验证到批量供应的速度。
2、长期来看,相关龙头企业拥有更多的产业链资源,竞争力也更加突出,或具备更好的投资价值。
3、从政策面看,国家层面出台了“中国芯”的重磅文件——《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明确了国产替代的目标。半导体芯片成为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破解卡脖子环节,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战略意义重大。
里面下发“铁令”,要求国产芯片在2025年自给率提升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主动突破关键一步,扭转芯片霸权的局面。

基站天线:Luxshare(002475)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中国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主要从事连接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射频发生器:卓胜伟(300782)公司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国内半导体射频芯片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射频集成电路的研发和销售。光模块:中兴通讯(000063)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制造商和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光缆光纤:昌飞光纤(601869)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人工智能:海康威视(002415)该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大的安防监控产品供应商。其主要业务是以视频技术为核心,构建从RD、制造到营销的完整价值链。5G:深南电路(002916)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通信印刷电路板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高、中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大数据:腾讯控股(00700hk)该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最大的综合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主要业务是在中国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和在线广告服务。云计算:浪潮信息(000977)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和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服务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互联网:汇川科技(300124)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及新能源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制造:美的集团(000333)该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中国领先的白电企业,主要从事暖通空调、消费电器、机器人和自动化。

鲲鹏芯片和杰里芯片是两个不同的芯片系列,由不同的厂商开发和生产。
鲲鹏芯片是由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服务器处理器芯片,采用ARM架构,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大规模计算领域。鲲鹏芯片采用先进的制程工艺和架构设计,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华为云等华为自有的云服务中。
杰里芯片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一款通信芯片,主要用于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杰里芯片采用自主设计的ARM架构,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等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终端设备的主要芯片之一。
虽然鲲鹏芯片和杰里芯片是两个不同的芯片系列,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努力和成果,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文| AI 财经 社 牛耕

编| 赵艳秋
上周,属于英特尔的王者时代“结束”了。
英伟达(Nvidia)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Intel),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截止到美国时间7月10日,英伟达市值达到 257846亿美元,略高于英特尔的252050亿美元。但英伟达的市盈率约为45倍,大幅度高于英特尔的12倍,也标志着投资者对英伟达前景的乐观情绪。
不同于英特尔提供的CPU,英伟达提供的是GPU(图形处理器)。严格说,英伟达是长在英特尔生态中的,英伟达的产品需要英特尔的CPU才能工作。为什么在英特尔生态中长出的企业,市值会反超英特尔?
拖累英特尔股价的首先是英特尔最近几年在制程上的落后。芯片企业比拼的是制程,英特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其实就是制程的比拼。制程越先进,芯片性能越高,功耗还越低。
在2015年发布14nm制程芯片前,英特尔的制程都领先于台积电、三星等企业。但此后,台积电、三星等为AMD代工的芯片厂开发出7nm制程,而英特尔仍停留在14nm时代,使“14nm+++”成为英特尔的一个段子。直到2020年,英特尔才规模推出10nm制程芯片。而此时,台积电和三星已经直奔5nm制程了。
在2020年3月的摩根士丹利会议上,英特尔CFO George Davis 公开承认了英特尔制造工艺落后:“英特尔目前处在10nm制程时代,直到2021年底生产出7nm节点之前,英特尔不会达到与竞争对手同等的工艺水平。”
至于落后的原因,英特尔在Architecture Day曾详细透露过:
首先英特尔在10nm制程上没有选择EUV(极紫外光刻)的技术路线,而是继续上一代的ArF DUV(深紫外光刻)。此外,英特尔在10nm制程并未按照摩尔定律把晶体管密度提高到2倍,而是更为激进地提高了27倍。不过,英特尔也表示,他们的7nm和10nm制程是并行的,并会在7nm转入EUV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台积电和三星目前提到的10nm、7nm制程,与之前制程的概念有不同,因此英特尔并不像数字代表的那样落后。按照晶体管密度,英特尔10nm制程是1008亿/平方毫米,而2019年台积电推出的7nm+、2020年三星推出的7nm制程才超过1亿/平方毫米,因此一般认为,英特尔10nm制程与台积电和三星的7nm+同代。
对于英特尔的制程问题,高盛分析师Toshiya Hari很早就表示:“我们看到英特尔在10nm工艺上遇到难题,可能会影响其市场份额。”截至2019年Q4,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在X86架构CPU市场上,英特尔仍占有844%份额,AMD为155%,两者相差54倍,但相比一年前的7倍已缩小了很多差距。
一位接近英伟达和英特尔的人士对AI 财经 社分析,实际上,英伟达的营收相比英特尔还是小很多,只有英特尔的七分之一略多一点。但是AI、自动驾驶等概念,推动他的市值高涨。而据《巴伦周刊》报道,英伟达被看好的重要原因是:分析师预计,从2020年Q2开始,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将超过消费显卡业务,全年预计数据中心业务销售额为65亿美元,而消费显卡业务销售额为61亿美元。此外,分析师认为,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会持续超过英特尔。
在刚过去的2020年Q1,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实现了114亿美元收入新高,同比增长80%,远高于 游戏 业务的27%。这一方面源自英伟达去年收购的数据中心服务商Mellanox,另一方面来自英伟达新推出的Ampere架构GPU。英伟达CEO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可以推动当今时代最强大的技术力量——云计算和AI。”
与英特尔在CPU的地位相似,英伟达首先命名了GPU这个品类,并占到全部消费市场份额的73%。在AI时代,英伟达推出以GPU以及CUDA平台组成的生态,将 游戏 时代的优势延续到企业服务,用于企业的AI训练和推理需求,并占到图像、视频、语音和搜索用例的75%。
对于英伟达在AI市场的攻城掠地,英特尔并非无动于衷。在2019年12月,英特尔CEO Bob Swan表示:他已经没有兴趣再去追求CPU方面的市场份额了。“专注90%的CPU市场份额是英特尔错失转型机会的一个原因,它使英特尔自满,并错过了重要机会。”
英特尔新的目标是,“在全硅(All-Silicon)市场占据30%市场份额”,这包括开发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和Xe高性能GPU,后者是英特尔即将推出的独立显卡。此外,英特尔还希望用one API架构打通CPU、GPU和FPGA等多种AI硬件架构,这些是AI时代不可或缺的芯片。
在企业服务市场,除了GPU龙头英伟达以外,英特尔旧时的盟友——云服务商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也在争相开发自己的AI芯片,如谷歌的TPU、亚马逊的AWS Inferentia等。英特尔还能否守住自己的芯片老大地位,在AI时代充满挑战。

量子芯片龙头股主要有:国盾量子、光迅科技、中国长城、三力士、凯乐科技。
1、国盾量子(688027):是中国商业化量子信息技术(QIT)的先驱和领导者,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于QIT的ICT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基于量子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开放合作,公司致力于在电信基础设施、企业网络、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和服务领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量子安全解决方案 QIT 组合。
2、光迅科技(002281):光迅是国内产品线最齐全以及A股市场稀缺的具有光芯片设计、生产能力的龙头光器件厂商。据统计,公司的销售额占国内光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市场15%的份额。与国盾量子合作成立量子芯片光芯片公司,占股45%。
3、中国长城(000066):中国长城量子实验室是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知名高校共建的量子实验室,主要开展基于光量子和拓扑超导量子计算的基础科研,量子软件及控制系统研究,以及量子芯片加工制备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4、三力士(002224):基金重点聚焦投资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卫星新兴业务应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计算等领域,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带动公司量子产业的转型发展。
5、凯乐科技(600260 )。公司主要从事专网通信产品、通信光纤、光缆、通信硅管、量子保密通信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量子通信业务方面主要从事量子通信技术在数据链产品,及专网通信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云视频这个题材,是2020年确定性比较高的中线题材。而且是目前 科技 板块里为数不多的位置相对较低的细分板块。2月13日的文章《坚定看好云视频,2000亿市场空间,逻辑建议收藏》里,已经阐述过云计算的逻辑。本文重点解读之前提及过的低估龙头星网锐捷的价值。


1、 公司介绍:

星网锐捷成立于2000年,主要子公司包括锐捷网络、升腾资讯、锐捷软件、星网视易、德明通讯,产品广泛布局 ICT 行业。是国内领先的 ICT 应用方案供应商。

公司前身是福建实达终端设备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子公司升腾资讯;2002年,锐捷网络这一网络产品品牌成立;2015年左右,成立星网智慧 科技 。截止2018年公司极大子公司都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2、 稳定的股权结构:

公司实控人为福建国资,委持有 2688%股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新疆维实实际上是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442%。员工持股可以让上市公司与骨干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骨干员工积极性。另外北上资金在三季度大幅加仓,持股占比283%。

3、 良好的财务数据:

几个重要财务数据: 星网锐捷2018年ROE 169%、毛利率326%、净利润率91% 。三个指标在行业中是比较优秀的,特别是是ROE,它直接代表了公司给股东带来的收益水平。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376%,净利率提升至112%,说明公司盈利的持续性和能力都在提升。

作为 科技 公司,不得不看的一项财务数据是研发费用, 18年公司研发投入1071亿元,收入占比117%;公司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占比2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9年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21%,可见公司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自身的竞争力。

4、 公司业绩:

公司过去多年营收和净利润都维持稳定的增长, 2019年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公司盈利:58,13023万元—63,94326万元,业绩同比小幅增长,增速有所下滑,原因在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的市场开拓所致。

过去十年星网锐捷收入复合增速21%、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24%, 持续稳健成长,与同业可比的平均值相当。


1、 子公司锐捷网络:

锐捷网络是国内领先的数据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1年率先发布中国首个全面具备云计算特性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家族,成为云计算网络平台的领航者。 锐捷网络现有员工数5000余名;6大研发中心,41个分支机构,8000余家合作伙伴,30多个国家与地区覆盖。

锐捷网络2017-2019年H1,营收分别为38亿元、43亿元和16亿元;净利润为349亿元、350亿元和-01亿元。更为重要的是 锐捷网络每年将15%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其中30%的研发经费投入预研、50%的人员投入研发。

2019年12月5日, 2019-20年中移动高端路由器交换机集采结果出炉;交换机1档(锐捷70%,华为30%);交换机2档(华为70%、锐捷30%)。2014年以来,锐捷网络的云桌面市场份额持续排名行业第一。

2、 子公司升腾资讯:

升腾资讯是亚太领先的云终端、支付POS及"桌面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与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全球40多个国家的金融、保险、通讯、政府、教育、企业等信息化建设领域。

升腾资讯2017-2019H1,营收分别为15亿元、18亿元和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48亿元和085亿元。

截至2018年底,各款终端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台。其中智能POS销量业内遥遥领先,电话POS市场占有率、行业覆盖率都位居国内第一。


3、 子公司星云易视:

星网视易是国内领先的视频通讯应用系统集成供应商,已成为集芯片方案提供、软件研发、硬件设计、客户服务于一体,覆盖视频应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驱动型企业。现有员工人数近700人,技术人员占比70%,市场覆盖全中国及东南亚。

星网视易2017-2019H1,营收分别为297亿元、292亿元和09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0亿元、084亿元和027亿元。

截止2018年,连续十一年蝉联经营型KTV市场占用率首席,业绩增长15%,联网KTV用户达8000万。"多唱"点歌机用户达1000万,同比增长43%,斩获"十佳锐意进取品牌"行业大奖。


4、 子公司星网智慧:

星网智慧业务主营统一通信(IPPBX、IAD、IPPHONE)、融合视讯(视频会议产品、多媒体桌面终端产品)、融合连接(智能家庭网关、智能企业网关)。为政府、军队、各类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以融合视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通信应用。

星网智慧2017-2019H1,营收分别为438亿元、787亿元和3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53亿元和057亿元。星网智慧每年将收入的10%投入研发、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

星网智慧2018年荣膺"2017~2018年度中国融合通信领军企业","2017~2018年度中国视频会议突出贡献奖";2019年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视频会议行业领军企业"奖。


星网锐捷的几大主要子公司的各个产品均位居行业前三地位,充分体现了星网锐捷公司整体的技术和产品实力,下一代云交换机、云桌面等产品位居行业领导者,奠定未来发展根基。星网锐捷员工数086万人,但研发相关人员占比接近54%。持续投入背景下,公司的技术储备深厚。随着云视频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的投入将逐步进入兑现期。


国内云计算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过和国际巨头相比,尚处成长阶段。以全球龙头AWS和国内龙头阿里对比为例,2018年收入大约为阿里的6倍,资本开支为阿里的3倍,成长空间巨大。星网锐捷云将站上风口。

1、 据IDC发布《2018年中国企业级终端VDI市场跟踪报告》的数据显示,锐捷网络云桌面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累计交付云终端超过120万台,持续领跑桌面虚拟化市场。

与传统的PC桌面相比, PC的CPU平均利用率仅为5%~20%,锐捷办公桌面云CPU 利用率可控制在 60%以上 综合成本投入有效控制减少,运维成本降低80%;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而且星网锐捷自主研发的EST30新一代桌面协议,云传输效率比传统云桌面方案提高5倍,具有超越PC的使用体验。

19年下半年以来,锐捷网络先后与上海兆芯、天津麒麟、天津飞腾等完成了产品兼容认证。 2018年第二季度锐捷网络以453%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级终端VDI),继续领跑虚拟化桌面市场。


2、 升腾资讯18年瘦客户机产品出货量达679万台,占国内市场份额486%,已连续17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2017-2018年,公司桌面云方案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桌面云(端到端)方案市场占有率第一。在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升腾威讯云发布了首款鲲鹏桌面云方案。

2019年3月升腾成为安可工委会会员,升腾威讯桌面云技术领先,具有自研Xreo云桌面连接协、自研桌面云系统、vGPU虚拟化、中国"芯"四大特性。


通过 历史 走势和估值的关系看,星网锐捷和合理估值中枢应该在33倍PE以上,而行业平均估值在38倍多。

随着公司毛利率较高产品比重提升影响,公司毛利率在2019年显著增长; 未来交换机业务、云桌面业务占比有望提升至50%以上,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公司2019年年报预期的净利润取中值为61亿。目前机构对星网锐捷2020年和2021年的普遍净利润预期平均值为849亿元和1065亿元。

如果以行业平均的估值和预期净利润计算,公司未来市值有望达到400亿。


星网锐捷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公司构建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力,行业优势有望让公司站上云视频风口。目前公司的高毛利率产品牌正在逐步放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价值将得以体现。

11月3日,寒武纪(688256)发布第三代云端AI芯片思元370、基于思元370的两款加速卡MLU370-S4和MLU370-X4、全新升级的CambriconNeuware软件栈。

基于7nm制程工艺,思元370是寒武纪首款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AI芯片,集成了390亿个晶体管,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INT8),是寒武纪第二代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思元370也是国内第一颗支持LPDDR5内存的云端AI芯片,内存带宽是上一代产品的3倍,访存能效达GDDR6的15倍。

同时,寒武纪全新升级了CambriconNeuware软件栈,新增推理加速引擎MagicMind,实现训推一体,显著提升了开发部署的效率,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

新一代智能处理器架构

寒武纪智能处理器架构MLUarch03,拥有新一代张量运算单元,内置Supercharger模块大幅提升各类卷积效率;采用全新的多算子硬件融合技术,在软件融合的基础上大幅减少算子执行时间;片上通讯带宽是上一代MLUarch02的2倍、片上共享缓存容量最高是MLUarch02的275倍;推出全新MLUv03指令集,更完备,更高效且向前兼容。

值得强调的是,寒武纪坚持自研智能芯片架构、指令集,是全球范围内在该技术方向积累最为深厚的公司之一。MagicMind是寒武纪全新打造的推理加速引擎,也是业界首个基于MLIR图编译技术达到商业化部署能力的推理引擎,用户仅需投入极少的开发成本,即可将推理业务部署到寒武纪全系列产品上,并获得颇具竞争力的性能。

思元370升级了视频图像编解码单元,可提供更高效的视频处理能力和更优的编码质量,支持更复杂、更繁重、低延时要求的计算机视觉任务。

此次发布中,两款基于思元370的加速卡正式亮相:高密度、半高半长、功耗75W的MLU370-S4智能加速卡和高性能、全高全长、功耗150W的MLU370-X4智能加速卡。与上一代产品相比,370系列加速卡在性能、能效方面都有更为卓越的表现。例如,对标准ResNet-50v1进行软件定制优化后,MLU370-X4加速卡性能高达30204fps。

据了解,此次寒武纪发布了两款加速卡,未来还将推出更多基于思元370的产品。

产品进入早期销售阶段

从云端推理思元270、边缘推理思元220、云端训练思元290,到最新发布的推训一体思元370,寒武纪为用户提供了覆盖不同场景、不同算力规模的全系列产品。此次发布的256TOPS算力的思元370主要面向中高端推训场景,与主要面向训练的512TOPS高端产品思元290形成协同,共同为客户提供全功能、全场景的智能算力。

思元370在2020年三季度流片,相关加速卡产品于2021年二季度陆续送测客户。目前,部分客户已完成测试、导入,产品进入早期销售阶段。

阿里云基础设施异构计算负责人张伟丰博士表示,阿里云基础设施异构计算团队已经完成了思元370的测试及导入,结合阿里云震旦异构计算加速平台完成了ODLA的接口适配,总体性能表现超出预期。百度异构计算架构师黎世勇表示,自2018年起,百度与寒武纪展开了多维度的软硬件协作,思元100等产品服务百度语音合成等多种业务场景。

日前寒武纪发布了2021第三季度业绩报告。2021年前三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4119%;研发投入合计704亿元,同比增加626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672%,同比增加4174%。

资料显示,寒武纪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寒武纪的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芯片产品与系统软件解决方案。目前,寒武纪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处理器IP授权及软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186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