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主机"是什么。有什么功用。。听说全世界只有13台 10台美国 2台欧洲 1台日本????

"根主机"是什么。有什么功用。。听说全世界只有13台 10台美国 2台欧洲 1台日本????,第1张

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这13台根域名服务器中名字分别为“A”至“M”,其中10台设置在美国,另外各有一台设置于英国、瑞典和日本。

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1个为  根服务器架构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功用:在根域名服务器中虽然没有每个域名的具体信息,但储存了负责每个域(如COM、NET、ORG等)的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如同通过北京电信你问不到广州市某单位的电话号码,但是北京电信可以告诉你去查020114。世界上所有互联网访问者的浏览器的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请求(浏览器必须知道数字化的IP地址才能访问网站)理论上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指引后去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如haiercom的权威域名服务器是dns1hichina com)上得到对应的IP地址,当然现实中提供接入服务的ISP的缓存域名服务器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个对应关系(域名到IP地址)的缓存。

据说,在主根服务器系统上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隐藏着的母服务器,当然也在美国,而全世界所有的顶级域名都是由这台母服务器来确定的。

我国在国内建立新的根服务器是有必要的,正所谓有备无患。据有关报道称,我国已经掌握了下一代互联网IPv6域名根服务器技术,不管困难多大,我们都必须建立IPv6域名根服务器,中国要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上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目前至少要保证国内的站点由国内的域名服务器来解析。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美国终止对中国域名的解析时,虽然国外的用户无法再连接到我国的网络,但是我国可以自己解决中国境内的域名解析问题。

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最早是IPV4,全球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由美国互联网机构Network Solutions运作。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位于英国和瑞典),1个在亚洲(位于日本)。

在与现有IPv4根服务器体系架构充分兼容基础上,“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事实上形成了13台原有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由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组成,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

国内推广

2018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

2020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

2025年末,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

现在世界上一共有13个根域名服务器,10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1个在日本。而中国只有3个根域名镜像服务器。
根域名镜像服务器之所以多了“镜像”二字,是因为DNS解析的结果最终还会汇总到根域名服务器上,也就是说中国一天没有根域名服务器,无论再多多少镜像服务器,提高也只是网民访问网页的速度,安全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拥有10个根域名服务器的美国照样可以根据得到中国互联网DNS解析的相关数据,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
而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增加第14个根域名服务器呢?
为了增加反应速度,网页访问的申请都是由一个数据包所完成的,而一个数据包的长度为256b,这就决定了一个数据包只能有13个块,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根域名服务器的数量,也就是说根域名服务器只能有13个。
如果中国要拥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只有两个,一是从现在有根域名服务器的国家移植,二是改变网页访问的申请由一个数据包完成的现状。移植不可能,因为美国不会给,别的国家也不富裕。改变一个数据包的技术模式更不可能,因为牵扯范围和技术变动太大,不现实。
所以,现在中国不会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除非哪天互联网的底层支持技术发生彻底革命。
IPV6只能解决中国码号资源问题(最新数据,中国网民已经激增到15亿,IPV4码号资源只有1亿,这也是中国采用动态IP最根本的原因),国家安全问题还要靠其他的附加技术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235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