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lr工具对linux服务器做负载均衡测试

如何运用lr工具对linux服务器做负载均衡测试,第1张

LVS的全称Linux vitual system,
LVS工作在一台server上提供Directory(负载均衡器)的功能,本身并不提供服务,只是把特定的请求转发给对应的realserver(真正提供服务的主机),从而实现集群环境中的负载均衡。
LVS的核心组件ipvs工作在kernel中,是真正的用于实现根据定义的集群转发规则把客户端的请求转发到特定的realserver。而另一个组件ipvsadm是工作在用户空间的一个让用户定义ipvs规则的工具。故我们只要在server上装了ipvsadm软件包就可以定义ipvs规则,而在linux kernel的26版本之后kernel是直接支持ipvs的。
lvs 三种模型 (NAT DR TUN)
NAT 的架构的特点
工作原理:基于NAT机制实现。当用户请求到达director之后,director将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即VIP)改成选定的realserver地址,同时将报文的目标端口也改成选定的realserver的相应端口,最后将报文请求发送到指定的realserver。在服务器端得到数据后,realserver将数据返给director,而director将报文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改成VIP和相应端口,然后把数据发送给用户,完成整个负载调度过程。
特点:
1,所有的realserver和director要在同一个网段内
2,RIP是私有地址,仅用于集群节点之间进行通信
3,director同时处理请求和应答数据包
4,realserver的网关要指向DIP
5,可以实现端口映射
6,readlserver可以是任意 *** 作系统
7,director很可能成为系统性能瓶颈
TUN架构的优缺点
工作原理:这种方法通过ip隧道技术实现虚拟服务器。当用户请求到达director之后,director将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即VIP)改成选定的realserver地址然后,调度器采用ip隧道技术将用户请求发送到某个realserver,而这个realserver将直接相应用户的请求,不再经过director。此外,对realserver的地域位置没有要求。和director在不在同一网段都可以。
特点:
1,realserver和director可以不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可以跨越互联网
2,RIP一定不能是私有地址(因为要用到隧道传输)
3,director仅处理入站请求
4,realserver的网关不能指向DIP
5,不支持端口映射
6,支持ip隧道功能的 *** 作系统才能作为realserver
DR架构的优缺点(生产环境用的最多)
工作原理:基于直接路由来实现。当用户请求到达director之后,director将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即VIP)改成选定的realserver地址,还要改写请求报文的mac地址,将请求发送到指定mac的realserver,而realserver将响应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不经过director。这个方式是三种调度中性能最好的,也是我们生产环境中使用最多的。
特点:
1,集群节点和director必须在一个物理网络内
2,RIP可以使用公网地址或私有地址
3,director仅处理入站请求
4,集群节点网关不指向director,故出站不经过director
5,不支持端口映射
6,大多数 *** 作系统可以作为realserver,要支持隔离arp广播
7,director服务器的压力比较小

网络性能主要有主动测试,被动式测试以及主动被动相结合测试三种方法
1主动测量是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利用测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动产生测量流量注入网络,并根据测量数据流的传送情况来分析网络的性能。
主动测量在性能参数的测量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它可以以任何希望的数据类型在所选定的网络端点间进行端到端性能参数的测量。最为常见的主动测量工具就是“Ping”,它可以测量双向时延,IP 包丢失率以及提供其它一些信息,如主机的可达性等。主动测量可以测量端到端的IP 网络可用性、延迟和吞吐量等。因为一次主动测量只是查验了瞬时的网络质量,因此有必要重复多次,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要对一个网络进行主动测量,则需要一个面向网络的测量系统,这种主动测量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测量节点:它们分布在网络的不同端点上,进行测量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若要进行单向性能的测量,则它们之间应进行严格的时钟同步;
- 中心服务器:它与各个测量节点通信,进行整个测量的控制以及测量节点的配置工作;
- 中心数据库:存储各个节点所收集的测量数据;
- 分析服务器:对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整体的或具体节点间的性能状况
在实际中,中心服务器,中心数据库和分析服务器可能位于同一台主机中。
主动测量法依赖于向网络注入测量包,利用这些包测量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方法肯定会产生额外的流量。另一方面,测量中所使用的流量大小以及其他参数都是可调的。主动测量法能够明确地控制测量中所产生的流量的特征,如流量的大小、抽样方法、发包频率、测量包大小和类型(以仿真各种应用)等,并且实际上利用很小的流量就可以获得很有意义的测量结果。主动测量意味着测量可以按测量者的意图进行,容易进行场景的仿真,检验网络是否满足QoS 或SLA 非常简单明了。
总之,主动测量的优点在于可以主动发送测量数据,对测量过程的可控制性比较高,比较灵活机动,并易于对端到端的性能进行直观的统计;其缺点是注入测量流量本身就改变了网络的运行情况,即改变了被测对象本身,使得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注入网络的测量流量还可能会增加网络的负担。
2被动测量是指在链路或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上对网络进行监测,而不需要产生流量的测量方法。
被动测量利用测量设备监视经过它的流量。这些设备可以是专用的,如Sniffer,也可以是嵌入在其它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和主机)之中的,如RMON, SNMP 和netflow 使能设备等。控制者周期性地轮询被动监测设备并采集信息(在SNMP 方式时,从MIB 中采集),以判断网络性能和状态。被动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
- 通过SNMP 协议采集网络上的数据信息,并提交至服务器进行处理。
- 在一条指定的链路上进行数据监测,此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这种方法的问题是OC48(25Gbit/s)以上的链路速度超过了 PCI 总线(64bit,33MHz)的能力,因此对这些高速链路的数据采集只能采用数据压缩,聚合等方式,这样会损失一定的准确性。
- 在一台主机上有选择性的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这种工具只是用来采集分析网络上数据包的内容特性,并不能进行性能参数的测量,如Ethereal 等工具。
被动测量非常适合用来测量和统计链路或设备上的流量,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QoS 参数,因为流量只是当前网络(设备)上负载情况的一个反映,通过它并不能得到网络实际的性能情况,如果要通过被动测量的方法得到终端用户所关心的时延,丢包,时延抖动等性能参数,只能采用在被测路径的两个端点上同时进行被动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但这种分析将是十分复杂的,并且由于网络上数据流量特征的不确定性,这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够准确的。只有链路带宽这个流量参数可以通过被动测量估算出来。
被动测量法在测量时并不增加网络上的流量,测量的是网络上的实际业务流量,理论上说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但是被动测量设备需要用轮询的方法采集数据、陷阱(trap)和告警(利用SNMP 时),所有这些都会产生网络流量,因此实际测量中产生的流量开销可能并不小。
另外,在做流分析或试图对所有包捕捉信息时,所采集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被动测量的方法在网络排错时特别有价值,但在仿真网络故障或隔离确切的故障位置时其作用会受到限制。
总之,被动测量的优点在于理论上它不产生流量,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其缺点在于被动测量基本上是基于对单个设备的监测,很难对网络端到端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可能实时采集的数据量过大,且存在用户数据泄漏等安全性问题。
3主动、被动相结合测试
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各有其有缺点,而且对于不同的参数来说,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也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对端到端的时延,丢包,时延变化等参数比较适于进行主动测量;而对于路径吞吐量等流量参数来说,被动测量则更适用。因此,对网络性能进行全面的测量需要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相结合,并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结论。

用测试工具模拟发送数据,lr,jmeter都可以功能、性能测试,自己做些服务器端发送的数据,然后做下测试脚本,就可以测试了。
测试工具用着不习惯,楼主自己写个测试类,把需要测试的数据作为参数传进去

iPerf3是用于主动测试IP网络上最大可用带宽的工具。它支持时序、缓冲区、协议(TCP,UDP,SCTP与IPv4和IPv6)有关的各种参数。对于每次测试,它都会详细的带宽报告,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

它与原始 iPerf 不共享任何代码,也不向后兼容。

它是一个C/S架构的测试工具,需要在同时运行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支持的平台:Windows, Linux, Android, MacOS X, FreeBSD, OpenBSD, iPhone/iPad等

执行, iperf3 -h ,可以查看所有的命令信息

以下是中文信息, iPerf 312 支持的所有参数:

linux安装:yum install -y iperf3 或者 官网下载离线安装包

windows安装:官网直接下载安装包,下载完成后解压,使用时进入cmd终端,cd到解压路径,可以找到 iperf3exe 程序即可正常使用

Android/iPhone/iPad:官网下载 或者 应用商店下载

上图为简单举例。拓扑图根据测试需求的实际网络结构需要调整。server可以配置在内网,也可以配置在外网。

运行iperf3在服务器端,默认端口号为5201

运行iperf3在服务器端,如果需要指定的端口号加上-p port

例:iperf3 -s -p 8888

运行iperf3在客户端,开始带宽测试

例:iperf3 -c 19216811

运行iperf3在客户端,设置多个并行数据流-P

例:iperf3 -c 19216811 -P 3

运行iperf3在客户端,反向测试(服务器端发送数据到客户端)

例:iperf3 -c 19216811 -R

运行iperf3在客户端,使用UDP协议,并设置使用的测试带宽

iperf3 -c serverIP -b 1000M -t 60 -d

-c 为客户端运行并要指定服务端的IP地址

-b 表示使用的测试带宽

-t 表示以时间为测试结束条件进行测试,默认为 10 秒;

-d 打印出更详细的debug调试信息

例:iperf3 -c 19216811 -b 1000M -t 60 -d

Interval:程序的运行时间

Transfer:传输的数据总量

Bandwidth:测试出的带宽

Jitter:网路抖动

Lost/Total Datagrams:丢包数/总数据包数(丢包率)

终止或者退出测试,快捷键Ctrl + c

loadrunner是一款软件性能测试的工具,但是做软件负载测试的时候,也可以在相应的监控工具下看到硬件的一些指标,用来判断系统不支持相应负载是不是因为硬件原因,但是这种情况不能算是对硬件施压,毕竟在这个测试中硬件不是测试目标。。。

如果是联通宽带用户,可登陆网上营业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287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 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