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和存储之间一定要连接光纤交换机吗?

服务器和存储之间一定要连接光纤交换机吗?,第1张

要根据连接的情况而定,情况如下:

1、如果只有一个服务器和一个存储阵列的话,那么可以在服务器中安装一张HBA卡,之后通过光纤跳线将服务器和存储阵列直接连接。

2如果有多台服务器和存储阵列的话,那么中间就必须要加一个光纤交换机了,否则SAN中的文件不能实现共享。

3当然,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将存储阵列接到一个带HBA卡的服务器上面,然后将多台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不过这个样子的话,感觉就不像SAN了,反而像个NAS,性能也不如SAN好,但是成本却比较低的。

扩展资料

光纤交换机的使用方法

1、在说明及6台接入交换机,可以适应120台到150台左右规模网络使用。

2、8个独立电口,可以接路由器,收费机以及其它服务器等。

3、接入层交换机选用RHS4226GS全千兆智能监控型交换机,它们提供24个10/100/1000Base-T端口,2个千兆SFP复用端口,具有48Gbps的背板带宽,能够充分满足整个网吧的网络性能需求。

4、RHS4226GS支持端口/IP/MAC一键绑定功能,在PC接入层端口即对各类ARP病毒实行防御,可有效的缓解中心网吧光纤交换机及网关路由器的ARP处理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纤交换机

在各类服务器机房走线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走线方式都分上走线和下走线两大类。
所谓上走线,是指线缆敷设在高于设备高度的空间中,而下走线则指敷设在架空地板下。
这与设备的上进线和下进线说的是两件事。
与下走线相比,上走线相对复杂一点,需要有设备布局的配合,
这种布局主要适用于标准机架式布局的场合,
而且机柜的尺寸特别是高度应基本一致,才能保证美观。
此外,上走线通常采用线槽或桥架支撑线缆。
线槽和桥架又分为不同的材料和安装模式,
这些都是在设计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走线方式的考虑要点:
综合布线系统在数据中心的敷设,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首先是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和基础设施情况。例如是否有天花板和防静电活动地板。如果有天花板,通常线缆走地下;若没有防静电地板,当然是采用上走线方式。再比如机房的级别和规模,如果要求档次高,而且用途和规模都很大的情况下,下走线相对更好一些。另一个角度是用户的实际要求和应用情况。比如检修和管理要求、成本预算、对整洁美观的要求、节能要求等。不过,这些所谓的考虑要点,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维护的简便性来说,机房规模较小,地板净高很小的话,当然是上走线维护简便;但如果是规模很大的高级别机房(例如很多互联网数据中心),地板高度非常大,此时下走线或许才更有利于维护。

随着数字化技术、电视制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制播网络系统在各级电视台广泛使用,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播出质量。但给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播出、存储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变革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
内外网存在的威胁
威胁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互联网、 *** 作系统和数据库等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互联网使用的基础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等都存在许多安全漏洞; *** 作系统的体系结构造成的不安全性及 *** 作系统的无口令入口以及隐蔽通道都是黑客入侵的通道;数据库系统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由于内网主要用于视音频节目制作、播出工作,因此对内网的攻击行为严重威胁着播出安全,最直接的后果是视音频文件及重要数据被窃取、大量视音频资料被删除、系统失去控制不能按照正常播出秩序播出、视音频内容被篡改导致严重播出事故,系统完全瘫痪致使整个电视台瘫痪。
内外网交换信息是完成单一任务、在单一链路上的交换,并不是内外网全面的互联。在内外网系统信息交换链路上,必须有效解决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问题。针对各种安全漏洞,目前各种防范手段在技术上都不能完全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对于电视台制播系统必须做到工作流程独立、彻底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物理结构隔离,制定并严格执行有效的 规章制度 和安全监控措施,以保证内部网不受来自其它网络的非法攻击。
利用USB端口实现内外网隔离的应用
内外网隔离与数据安全交换技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有很多技术实现网络物理隔离:信息及传输通道的单一性、物理隔离卡、内外防火墙、多重安全网关、安全隔离网闸、交换网络、USB隔离网桥等。其中,通过USB隔离网桥实现内外网数据的安全隔离和信息交换系统在当前的市场上具有较大的潜力。该方案是内外网主机使用专用的程序把需要交换的数据信息通过USB 20端口进行传输,从而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用这种技术可以抛弃较为脆弱的基于TCP/IP协议的内外网安全隔离机制,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内外网连接时的安全隔离。因其安全性高、方便性能好、造价低,适合定期的批量数据交换。
利用USB端口安全隔离的具体应用。新余电视台制播系统为实现内外网数据共享构建了信息高安全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最终采用了以USB隔离网桥为主,内外防火墙为辅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把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与外网的FTP传输服务器用一条或两条USB共享线相连,通过服务器的双机文件同步系统进行文件数据的传输共享。因双机文件同步系统没有网络,不包括 *** 作系统间的任何网络因数,具有网络的绝对“物理隔离”,网络攻击则因为没有了底层协议支持而无计可施。攻击者就算已经攻陷外网,取得了外网隔离服务器控制权,也无法对内网造成伤害。
信息高安全区是办公局域网和生产网的安全缓冲区,是制播系统与互联网和外网联系的枢纽。⑴系统与办公局域网的连接。办公局域网用户把制播系统所需的节目资料和节目相关数据,通过FTP传输协议方式传输至外网隔离,由USB双机传输同步系统,自动把节目素材和文字资料等文件传送到内部网USB传输服务器,并存放至指定位置保存,供编辑人员后续编辑制作使用。⑵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去外地采访的记者或编辑,把采访拍摄的节目素材和文字资料,通过互联网以FTP传输协议方式回传至制作中心的外网隔离服务器,由USB双机传输同步系统,自动把节目素材和文字资料等文件传送到内部网USB传输服务器,并存放至指定位置保存,供编辑人员后续编辑制作使用。
无论是从互联网还是从办公局域网内传来的数据,首先通过硬件防火墙的防范、病毒防火墙的扫描和杀毒后,确保保存至外网的FTP传输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安全可靠,这样通过USB双机文件同步系统同步到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也是安全可靠的。节目相关数据到达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后,还必须在USB传输服务器的本地通过防毒软件杀毒,同时通过内部病毒防火墙的扫描,然后才存放至指定位置,供非编制作网和新闻媒资网内的用户调用。
数据文件导入流程。在外网隔离服务器上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所有外网的办公工作站都可以访问。无论是从办公局域网内还是从互联网需要传送到内网的文件就放入这个外网共享文件夹。首先,必须确保保存至外网隔离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的安全可靠,然后,在外网隔离服务器上运行一个守护进程,定时(例如每隔1秒)扫描外网共享文件夹。如果发现新文件,则将新文件通过USB线缆发往另一端的内网USB传输服务器。节目相关数据到达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后,还必须在USB传输服务器的本地通过防毒软件杀毒,同时通过内部病毒防火墙的扫描,然后才存放至指定位置,供制播系统网内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调用。反之,从内网传送文件到外网也一样。
外网用户通过访问外网隔离服务器上的WEB服务器,上传素材文件到发送文件夹;文件传输程序监视发送文件夹,传输发送文件夹下的相应文件到内网USB传输服务器上的接收文件夹。所有文件导入都可以在外网上进行 *** 作,例如采用移动硬盘、光盘、网络下载等途径文件,记者可以在外网将文件提交发送至制播系统,系统自动进行过滤、杀毒、同步迁移,记者或编辑即可在很短时间内,在制播系统网络中使用这些导入的文件。
内网用户通过具有相应权限账号访问内网USB传输服务器上的Web服务器,下载接收文件夹下的素材文件,在内网制播系统网中进行工作。
USB隔离系统功能说明
文件传输模块。通过USB传输线在内网服务器和外网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采用Win USB架构,支持Windows多个 *** 作系统;支持USB20协议,通过文件夹监控方式支持文件自动双向传输;支持文件类型过滤和文件大小过滤,支持任意类型和任意大小的文件;支持文件正确性校验(MD5码校验);支持传输完成后对源文件的处理,如备份或删除;有详细的日志记录。提供B/S面向外网和非编制作及新闻媒资网的访问页面。整个系统全程需要防病毒软件运行,一旦有新的文件加入,就需要先进行杀毒,再通知交换中心服务器,告知现在有新文件加入,需要交换中心服务器来取这个文件。同时在交换网关服务器上也有一份与交换中心服务器上完全相同的目录结构,即在交换网关服务器上监控着接收网关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当有新内容时,在交换中心服务器上就通过USB连接的方式把新增加的内容移动过来,同样在交换网关服务器上同时运行杀毒程序,进入的文件也要先进行杀毒。病毒定义库的更新也是由网管来进行管理的。
人员权限管理。人员权限分为管理员和用户。用户又分为部门负责人、栏目负责人、栏目组负责人、栏目组成员。管理员权限包括配置用户信息,配置文件的时间周期、空间阀值,配置桌面传输程序的配置文件。部门负责人权限包括对所属部门下的文件进行管理。栏目负责人对所属栏目下的文件进行管理。栏目组负责人对栏目组文件夹下的文件进行管理。栏目组成员对本用户文件夹下的文件进行管理。
文件的管理。用户通过登录,访问指定文件夹,并仅对该文件夹进行维护和管理,每个人登陆之后的权限就只能看到和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在有权限 *** 作的情况下,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的浏览、重命名、删除、上传、下载等。
(作者单位:新余电视台)
栏目责编:肖 月

当前,为推进IT支撑系统集约化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发挥集中化能力优势,IT云成为运营商IT支撑系统建设的基础架构。但在IT云资源池部署过程中,服务器技术面临多个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在性能方面,人工智能(AI)应用快速扩张,要求IT云采用高性能GPU服务器。AI已在电信业网络覆盖优化、批量投诉定界、异常检测/诊断、业务识别、用户定位等场景规模化应用。AI应用需求的大量出现,要求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具有更好的计算效能、吞吐能力和延迟性能,以传统通用x86服务器为核心的计算平台显得力不从心,GPU服务器因此登上运营商IT建设的历史舞台。


在效率成本方面,IT云部署通用服务器存在弊端,催生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应用需求。在IT云建设过程中,由于业务需求增长快速,IT云资源池扩容压力较大,云资源池中的服务器数量快速递增,上线效率亟需提高。同时,传统通用服务器部署模式周期长、部署密度低的劣势,给数据中心空间、电力、建设成本和高效维护管理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整机柜服务器成为IT云建设的另一可选方案。


在节能方面,AI等高密度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驱动液冷服务器成为热点。随着AI高密度业务应用的发展,未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将从3kW~5kW向20kW甚至100kW以上规模发展,传统的风冷式服务器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制冷需求,液冷服务器成为AI应用场景下的有效解决方案。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GPU服务器是单指令、多数据处理架构,通过与CPU协同进行工作。从CPU和GPU之间的互联架构进行划分,GPU服务器又可分为基于传统PCIe架构的GPU服务器和基于NVLink架构的GPU服务器两类。GPU服务器具有通用性强、生态系统完善的显著优势,因此牢牢占据了AI基础架构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外主流厂商均推出不同规格的GPU服务器。


GPU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电信业开始推动GPU服务器在IT云资源池中的应用,省公司现网中已经部署了部分GPU服务器。同时,考虑到GPU成本较高,集团公司层面通过建设统一AI平台,集中化部署一批GPU服务器,形成AI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选型来看,目前运营商IT云资源池采用英伟达、英特尔等厂商相关产品居多。


GPU服务器在IT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网部署的GPU服务器中,与训练和推理相关的深度学习应用占主要部分,占比超过70%,支撑的业务包括网络覆盖智能优化、用户智能定位、智能营销、智能稽核等,这些智能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智能稽核为例,以往无纸化业务单据的人工稽核平均耗时约48秒/单,而AI稽核平均耗时仅约5秒/单,稽核效率提升达 90%。同时,无纸化业务单据人工稽核成本约15元/单,采用GPU进行AI稽核成本约0048元/单,稽核成本降低达968%。


整机柜服务器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整机柜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整机柜服务器是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打造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由机柜、网络、供电、服务器节点、集中散热、集中管理6个子系统组成,是对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技术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整机柜服务器将供电单元、散热单元池化,通过节约空间来提高部署密度,其部署密度通常可以翻倍。集中供电和散热的设计,使整机柜服务器仅需配置传统机柜式服务器10%的电源数量就可满足供电需要,电源效率可以提升10%以上,且单台服务器的能耗可降低5%。


整机柜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国内运营商在IT云建设中已经推进了整机柜服务器部署,经过实际应用检验,在如下方面优势明显。


一是工厂预制,交付工时大幅缩短。传统服务器交付效率低,采用整机柜服务器将原来在数据中心现场进行的服务器拆包、上架、布线等工作转移到工厂完成,部署的颗粒度从1台上升到几十台,交付效率大大提升。以一次性交付1500台服务器为例,交付工作量可减少170~210人天,按每天配10人计算,现场交付时间可节省约17~21天。


二是资源池化带来部件数量降低,故障率大幅下降。整机柜服务器通过将供电、制冷等部件资源池化,大幅减少了部件数量,带来故障率的大幅降低。图1比较了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与传统1U、2U服务器机型各自的电源部件数量及在一年内的月度故障率情况。由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含10个电源部件,而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电源部件为64个,相较而言,整机柜电源部件数减少844%。由于电源部件数量的降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相对于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月度故障率也大幅缩减。



三是运维效率提升60%以上。整机柜服务器在工厂预制机柜布线,网络线缆在工厂经过预处理,线缆长度精确匹配,理线简洁,接线方式统一规范,配合运维标签,在运维中可以更方便简洁地对节点实施维护 *** 作,有效降低运维误 *** 作,提升运维效率60%以上,并大幅减少发生故障后的故障恢复时间。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液冷服务器技术也称为服务器芯片液体冷却技术,采用特种或经特殊处理的液体,直接或近距离间接换热冷却芯片或者IT整体设备,具体包括冷板式冷却、浸没式冷却和喷淋式冷却3种形态。液冷服务器可以针对CPU热岛精确定点冷却,精确控制制冷分配,能真正将高密度部署带到前所未有的更高层级(例如20kW~100kW高密度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3种液冷技术对比如表1所示。




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IT建设中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应用初期,产业链尚不完备、设备采购成本偏高、采购渠道少、电子元器件的兼容性低、液冷服务器专用冷却液成本高等问题是液冷服务器尚未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从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数据中心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来看,运营商在IT云资源池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液冷服务器的发展现状、技术成熟度等进行分析论证。


考虑到目前液冷服务器规模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3~5年的引入期,因此暂时未在IT云资源池建设中进行大规模落地部署,但在部分地区有小规模应用,如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数据中心已经开展液冷服务器试点应用,中国联通研究院也在开展边缘数据中心服务器喷淋式液冷系统的开发。未来,随着IT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的继续攀升,以及液冷产业生态体系的逐步成熟,液冷服务器在IT云建设中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总体来看,运营商IT云资源池建设对服务器计算性能、延迟、吞吐、制冷、定制化、分布式部署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GPU服务器、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新兴服务器技术将快速迭代,为运营商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带来新的思路和路径。

服务器硬盘接口分类

不同接口技术的服务器硬盘也决定了它们各自更好的适用环境。单独存在的SATA硬盘服务器产品如今并不多见,大多是一些针对入门应用的塔式服务器中。而SCSI及SAS由于具有CPU占用率低、连接设备多等诸多特点,性能上明显优于SATA接口硬盘,因此可以在企业数据中心、安全服务器等应用环境中部署。目前看来,市面上的服务器硬盘或服务器产品,也大多呈现两种形态:Ultra320 SCSI及SAS/SATA。

一、风光依旧的SATA接口

SATA接口又被称之为“串行接口”,所以现在采用SATA接口的硬盘都被习惯的叫做串口硬盘。它是继IDE硬盘之后的一次演变。SATA的物理设计是以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采用了四芯的数据线。SATA接口发展至今主要有3种规格,其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SATA-2规格,传输速度可达3GB/秒,如图1所示为某品牌固态硬盘采用的SATA-2接口规格。

图1 SATA-2接口示意

现在已经有SATA-3接口出现,如图3所示即为西部数据的一款SATA-3接口的服务器硬盘。SATA-3接口除了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6GB/秒之外,还对诸多数据类型提供了读取优化设置。当然对于用户来说,SATA-3接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有的SATA-2产品会被淘汰,因为SATA-3虽然采用了全新INCITS ATA8-ACS标准,但依然可以兼容旧有的SATA设备。

图2 SATA-3接口示意

由于SATA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技术相当成熟而且构造成本不高,因此相对于其他接口类型的产品来说,其市场价位是比较平民化的,如图3所示。相信对于预算不高的企业用户来说,在原来的服务器架构中升级同样接口但容量更大的SATA-2接口硬盘,是最好的选择了。

二、应用更普及的SCSI接口

SCSI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是现在多数服务器中采用的一种,它具有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特点:用于连接SCSI接口硬盘的SCSI控制器上有一个相当于CPU功能的控制芯片,能够替代CPU处理大部分工作;现在普遍采用的Ultra 320标准的SCSI接口硬盘,数据传输率可达320MB/秒。SCSI接口服务器硬盘及SCSI控制器如图4所示。

图4 SCSI硬盘及控制器

另外,SCSI硬盘具有的支持热拔插技术的SCA2接口,也非常适合部署在现在的工作组和部门级服务器中。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现在服务器主板一般都集成了SCSI接口,也可以安装专门的SCSI接口卡来连接更多个SCSI设备,所以其横向扩展能力是比较强的。

图5 服务器主板SCSI接口

那么,SCSI接口的服务器硬盘,主要强于哪些方面,又适用于怎样的企业环境中呢首先,SCSI对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良好支持,可以满足有大数据存储的企业环境,同时数据安全性也有保障;再者,SCSI硬盘的转速早已高达15000rpm,这让企业数据中心的处理性能得到了保障;再次,其较低的CPU占用率以及多任务的并行处理特性,都可为成长型企业环境提供较强力的数据处理及存储支持。最后,从如图6所示现在的市场价格对比来看,SCSI接口硬盘整体上要低于SAS接口硬盘,但明显高于SATA接口硬盘,所以,其更适合装配在对数据存储有一定的安全需求、容量需求、高处理性能需求的企业环境中。

三、追求性能最大化的SAS接口

“SAS”就是串行连接SCSI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SCSI接口技术的升级改良,目的就是进一步改进SCSI技术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其特点就是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磁盘设备、更节省服务器内部空间;比如SAS接口减少了线缆的尺寸,且用更细的电缆搭配,而且SAS硬盘有25英寸的规格,如图7所示即为希捷(Savvio 15K2)25英寸SAS硬盘接口。

图7 25英寸SAS硬盘接口

更好的空间占用特点使得这种接口的硬盘可以广泛部署在刀片服务器中。在2U高度内使用 8个 25英寸的SAS硬盘位已经成为大多数OEM服务器厂商的选择。另外,对于预算不高无法更换现有服务器的企业来说,亦可采用SAS和SATA硬盘共存的升级方式,SAS接口良好的向下兼容性使得企业用户可以将它们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比如SATA硬盘可用于一般事务性处理,而SAS硬盘则可专注于数据量大、数据可用性极为关键的应用中。如图8所示为上亿信息(SNT)推出的ST-1042SAS-D7硬盘抽取盒,它就完美地混合支持SAS和SATA硬盘共存,且可以搭配SAS或SATA硬盘控制卡来支持RAID 0、1、5磁盘阵列模式。

图8 SAS/SATA硬盘抽取盒

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盘,SAS 硬盘要贵一些,如图9所示:这主要还是缘由其更好的扩展性、兼容性以及更可靠的容错能力。而从从服务器市场来看,国内外主力服务器厂商都已经纷纷推出采用SAS硬盘的机型,只是具体产品的应用和市场状况有所不同。比如定位于部门级应用的惠普 ProLiant DL380 G5、适用于流媒体服务及电子商务的IBM System x3650 M2 等,都提供了SAS硬盘的全面支持。

四、应用高端的光纤接口

光纤通道(FC,Fibre Channel)是一种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接口,其可大大提高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对于大型的ERP系统,或是在线实时交易系统等需要更大传输量、更快反应速度的应用环境而言,此类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其产品价格自然也就更高于前面

;

电脑和电脑:交叉线,服务器和交换机:直通线,墙壁里德是网线。
另外:(同种类型用交叉,不同类型用直通)
交换机与交换机相连:
线缆——交叉线
交换机与路由器相连:
线缆——直通线
交换机与PC机相连:
线缆——直通线
路由器与PC机相连:
线缆——交叉线
路由器与路由器相连:
线缆——DTE串口
PC机与PC机相连:
线缆——交叉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35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 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