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

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第1张

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

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百度地图总经理季永志的汇报线已经从百度首席信息官李莹,转向负责百度智能交通事业部(ACE)的副总裁尚国斌。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

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1

成立 17 年的百度地图业务,将承接新的使命。

36 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百度地图业务已经从百度 CTO 王海峰旗下剥离,调整至百度 IDG(智能智能驾驶)事业群。在人事系统中,百度地图总经理季永志的汇报线,已经从百度首席信息官李莹,转向负责百度智能交通事业部(ACE)的副总裁尚国斌。李莹是百度地图业务元老,目前担任百度首席信息官,向百度 CTO 王海峰汇报。

消息人士告诉 36 氪,百度地图有十多个子业务, 员工规模近千人,几乎所有业务都已经划转到百度 IDG," 甚至设计部门都过来了。"

针对此消息,百度集团向 36 氪回应:感谢您的关注,百度地图拥有面向广大用户的服务接口和业内领先的高精地图能力;萝卜快跑和智能交通可以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此次百度地图的业务战略调整,将更好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支撑百度战略目标的全面达成。

官方信息显示,百度地图在 2005 年上线,至今已经成立 17 年之久,在百度的本地生活、移动导航、车联网等战略布局中都曾扮演关键角色。但伴随百度剥离本地生活业务,移动导航的市占率不断被高德抢占,百度地图在大公司竞争中的战略地位逐渐褪色,转而向 B 端寻求商业化。

2021 年 4 月,比达咨询监测的数据显示,高德地图月活跃用户数为 477489 万人,百度地图次之,达到 389126 万人,其他腾讯地图和搜狗地图活跃用户数均不到 1 亿。

有多年地图从业人士告诉 36 氪,实际上,在整个地图行业,比较赚钱的业务就是汽车," 如果不做打车,汽车装机就是地图的的营收大头。"

这也就不难理解,百度将地图团队整体迁移至汽车事业群的举措。

目前,百度 IDG 事业群的业务主要有:面向车企量产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L4 级的 Robotaxi,汽车云,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无人巴士)等。几乎所有业务都需要地图技术做支撑,而对于智能交通事业部(ACE),似乎尤其关键。

一位从百度离职的资深员工告诉 36 氪,在百度 ACE 的未来交通规划中,地图是很重要的基础设施," 比如过去,经常一个省市的交警系统要同时对接 ACE 和百度地图两个部门,有点乱,此外,有很多智慧交通应用的尝试也需要在地图客户端上尝试,整合以后这种创新应该会加快。"

有百度员工也表示,ACE 智能交通业务大都是政府买单,普通用户感知不深,而百度地图作为 " 国民级 " 的 C 端应用,可以和车路协同设施、无人巴士、自动驾驶出租车结合,做更多用户可感知的功能探索。

此外,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业务中,百度地图、高精地图都可以被集成进技术方案,从研发费和授权费中赚钱。

地图和汽车业务整合,只是今年百度诸多业务调整中的一个。前不久,百度 ACE 部门的车路协同和无人巴士也进行了整合,而汽车云业务也从 ACE 业务中剥离,直接向百度 IDG 总经理李震宇汇报。

一系列调整举措,都和百度今天的投入策略有关。有百度员工表示,今年百度管理层传递出的信号是," 要么你的项目能做到相应的盈利,要么你的项目能做到可观的市场增速,如果都达不到的话,公司就不太会愿意去投入。"

当下百度重点投入的智能驾驶业务中,比较代表性的就是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的造车项目,以及具有未来想象力的` Robotaxi 项目等。

这从百度集团 CEO 李彦宏的 OKR 中,也可见一斑。消息人士透露,百度掌舵人对新兴的造车业务集度汽车给予了特别关注,其 OKR 中明确写下了今年集度汽车要实现的预订单目标。

集度汽车被视为百度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前哨,享有诸多便利的资源通道。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内部有个特定的战略创新小组,来对接集度汽车," 而集度汽车量产的一些技术方案,百度在一年后才能向行业推广。"

同样被百度给予厚望的还有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今年 2 月,百度推出 Apollo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品牌 " 萝卜快跑 ",面向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百度对这一业务的定位是,面向出行市场接订单,获取打车收入。

据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表示,2021 年第四季度,萝卜快跑载人订单量达 213 万单,环比增加近一倍。而今年,百度还在连续增加车辆投入," 光亦庄现在运营的车辆已经有几百台,这就需要上亿的资金投入 ",而百度的目标是在 2025 年将萝卜快跑扩展到 65 个城市。

从 2013 年就开始发力自动驾驶的百度,不能说技术积淀不够深厚,但一路的战略变迁,致使其错过了量产前装、造车等多个产业窗口,而今天的百度似乎想尽量聚拢资源,兼顾当下和未来。

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2

媒体报道,百度地图业务已经从百度CTO王海峰旗下剥离,调整至百度IDG(智能智能驾驶)事业群。

据了解,在百度的人事系统中,百度地图总经理季永志的汇报线已经从百度首席信息官李莹,转向负责百度智能交通事业部(ACE)的副总裁尚国斌。

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地图有十多个子业务, 员工规模近千人,几乎所有业务都已经划转到百度IDG,甚至包括设计部门也转到该部分。

媒体报道百度地图与汽车业务合并

对此,百度回应称:“百度地图拥有面向广大用户的服务接口和业内领先的高精地图能力;萝卜快跑和智能交通可以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此次百度地图的业务战略调整,将更好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支撑百度战略目标的全面达成。”

地图应用作为如今人们出行常用的软件,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2005年,百度地图正式上线。据悉,自上线以来,百度地图一直秉持着“科技让出行更简单”的品牌使命。

而百度IDG事业群的目前的业务包括面向车企量产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L4级的Robotaxi,汽车云,智能交通等。几乎所有业务都需要地图技术做支撑,正如官方所说的,此次业务战略调整,将更好发挥百度地图的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百度地图业务被并入汽车事业群3

据36氪报道,百度地图业务已经从百度CTO王海峰旗下剥离,调整至百度IDG(智能智能驾驶)事业群。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地图有十多个子业务, 员工规模近千人,几乎所有业务都已经划转到百度IDG,“甚至设计部门都过来了。”

对此,百度回应称,此次百度地图的业务战略调整,将更好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支撑百度战略目标的全面达成。

目前,百度地图总经理季永志的汇报对象,已经转向负责百度智能交通事业部(ACE)的副总裁尚国斌,尚国斌则向百度资深副总裁李震宇汇报。

业务调整前,季永志的汇报对象是百度地图业务元老李莹,她目前担任百度首席信息官,向百度CTO王海峰汇报。

百度IDG的业务主要有: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包括车联网业务和L2+辅助驾驶业务等)。其中,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商业化仍在起步阶段。而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智能汽车业务,是IDG现阶段的商业化主力。

在人事架构上,IDG事业群分为自动驾驶事业部、智能汽车事业部、智能交通事业部、GTM(商业部),这四大事业群的负责人为:王云鹏、储瑞松、尚国斌、吴书林,四人均向百度资深副总裁、百度IDG总经理李震宇汇报。

此次调整后,百度地图业务被纳入智能交通事业群尚国斌的麾下。

除此之外,不久前百度ACE部门的车路协同和无人巴士也进行了整合,而汽车云业务也从ACE业务中剥离,直接向李震宇汇报。

这也意味着,李震宇的分管范围明显进一步扩大。

数据是地图应用的基础,精细、准确和及时更新的数据是地图导航、POI(兴趣点)搜索等功能好用的前提,这些数据是由人工收集再将之结构化、存储到服务器的。看上去地图数据采集流程已很成熟,一年前我曾到百度地图顺德基地体验,本以为这次训练营内容差不多,不过,我发现地图数据采集技术日新月异,地图对于真实世界的映射诉求日益贪婪,采集技术和方法一直在进化。
1、更加细粒度。地图上此前已有行政区域、交通路网、兴趣点数据,现在粒度正在越来越细。比如室内,百度地图投入专门团队通过背包式采集器对主要商场进行采集和维护,以实现室内导航;再比如这次采集训练营中,百度地图宣布将对中国海岸线重点自然生态系统的数据进行实地全景采集,记录海洋风貌;高精地图则是地图细粒度的极致——几乎完整地映射真实世界的交通状况,主要用于智能驾驶,让汽车拥有“眼睛”,百度地图已成立专门团队,配备了专们的高精地图采集车。
2、更加智能化。AI取代人类部分工作是大趋势,最可能被取代的工作就是重复性强的工作(包括脑力和体力),地图采集中的部分工作如交通标志识别、POI识别等等都可以用机器来干。AI是百度的核心战略,AI技术也是百度的杀手锏,“Bring AI to Life”的百度不只是将AI落地到产品中,也注重用AI提高生产效率,最典型的就是地图数据采集上,其借助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处理等AI技术,形成地图数据处理“三大刀锋技术”,大幅提升地图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比如外业 *** 作上应用语音交互技术实现“一人一车”,内业处理上智能识别道路、POI,目前数据采集环节已有80%的工作实现智能化,业内领先。
3、更加实时性。车载离线导航设备数据往往一年才需要更新一次,很多时候导航路线与实际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实时性收集能力变强,地图数据采集实时性是一个趋势。百度地图在数据实时化上可谓不遗余力:引入UGC模式,鼓励用户上报交通事故等消息;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拥堵情况;与交通部门合作接入实时公交、高铁、地铁等数据……种种举措,让地图数据变得更加实时。
4、多工具协同。地图数据主要用采集车,百度地图拥有超过250辆采集车,是国内地图平台最大的自有采集车队。但用户对于地图的粒度要求更细,比如没有通公路的自然环境、室内商场,还需要直接看到全景图、进行AR导航等等。要满足用户这些需求,采集设备就不能局限于采集车,百度地图这次数据采集训练营一个亮点就是展示了不少新采集设备,比如采集背包、无人机、手采设备、全景相机等等,实现“海陆空”配套,对部分重要地点如热门景区可全景全量采集。
一年多前,百度地图就已全面切换到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不再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含海外市场),这意味着庞大的数据采集和维护成本。常规地图采集和维护本身就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精力,百度地图还在不遗余力地满足地图日益复杂的采集需求,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就更高了。截至目前,百度地图数据采集、处理和研发相关人员已接近2000人,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透露,“百度地图每年在数据采集上的投入占到百度地图总投入的40%左右。”,其认为基础数据是地图的入场券,“在AI时代,我们依然投入超过50%以上的精力在关注基础数据。”
为何百度重金投入“不赚钱”业务?
最初地图导航类应用是收费的,第三方导航设备要使用地图数据也要付费。不过,百度地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措施,直接改变了市场格局,现在整个地图行业都进入免费时代。因此,目前互联网地图业务,都没有规模化营收能力。对于百度而言,地图也是一个“成本型”业务,换句话说,百度地图没有像搜索、Feeds、金融等业务一样带来直接规模现金流。
为什么百度对于地图业务还不遗余力地投入?我想核心原因在于,它曾经是百度战略级防御型业务,因为它是重要的移动端入口;今天在百度“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战略下,地图战略价值更高:不只是防御业务,而是基础设施,用李东旻的话说是AI时代的水电煤。
第一,百度All In AI战略的基础是数据和算法,算法是百度大脑、NLP、知识图谱、语音等深度学习技术,而数据除了百度搜索数据外,最重要的就是地图数据。
地图是物理世界空间层面的互联网映射,同时还通过LBS服务记录着世界的人流、车流和物流轨迹,相当于是在缓存这个世界。百度地图全球POI总数超过15亿,每日提供位置服务超过800亿次,每日导航服务超3亿公里,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大量的空间数据,为AI战略落地打下数据基础。
第二,百度Bring AI toLife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地图支持。
百度正在将AI落地到更多场景,比如车载导航、自动驾驶汽车、OTA(在线旅游)、金融、Feeds、DuerOS、搜索等等。所有这些业务都需要地图支持,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战略,更是离不开高精地图的支持,因为高精地图就是汽车的眼睛。百度地图就是在支持上述业务,这点价值就跟深度学习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底层技术一样——我们从来不会去奢望技术直接产生收入,但技术会驱动可以带来收入的业务。
这一点也是李东旻说地图是百度AI战略水电煤的原因,可以说地图就是AI时代的一个基础设施。
第三,百度地图对于百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入口。
地图App使用频率相对于搜索、社交等可能不是很高,但在导航等场景下使用时长却很长,特别是占据了汽车、旅游等黄金场景;还有用户会通过许多应用比如旅游App、共享单车App、出行App等间接使用地图。因此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来看,地图都是一个重要移动入口,百度在“决胜AI时代”的同时也要“夯实移动基础”,自然要重点布局作为其重要入口之一的地图了——事实上,阿里、腾讯也都对地图十分重视。前不久,阿里巴巴架构调整,俞永福不再担任高德总裁,阿里集团首席风险官(CRO)刘振飞(振飞)兼任高德总裁,张勇在任命邮件中表示“我们相信高德作为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的提供者,将在阿里经济生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可以说,百度地图对于百度具有极强战略价值,尽管不能形成直接现金流,但它就像AI技术一样,对于百度核心业务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其所积累的空间数据,对于百度AI落地到每一个场景都将释放出巨大潜力,长期来看就是百度的一座金矿。陆奇给百度地图的定位是“护城河”,其价值是确保主航道业务如AI、Feeds航行更稳健,现在看来,百度地图正在这样做。

腾讯地图好

腾讯地图,前称SOSO地图。这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互联网地图服务。用户可以从地图中看到普通的矩形地图、卫星地图和街景地图以及室内景(详见下面)。用户可以使用地图查询银行、医院、宾馆、公园等地理位置,有助用户的平时生活出行所需。

通过腾讯地图的街景,用户可以实现网上虚拟旅游,也可以在前往某地之前了解该地点的周边环境,从而更容易找到目的地。同时,街景地图亦可为购租房屋提供参考信息。

2014年5月5日,腾讯在北京召开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发布腾讯路宝APP+路宝盒子,并携手中国人保、壳牌两家巨头共同宣布成立了“i车生活平台”,为车主提供一站式的汽车生活服务。由此,腾讯路宝APP+路宝盒子成为腾讯试水车联网的首个落地产品。

地图引擎WebGIS
Web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最为激动人心的产物就是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简言之,就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由于>

TileMap 导出的 Tmx 文件记录了地图所有信息,其中编辑好的图块信息会存放在每个图层的 Data 节点下。以下是一个 10x10 的图层,可以看到, Data 节点记录了每个图块对应到图集的索引,索引从 1 开始递增,一切都很好理解。

但是, TileMap 的图块是可以由 垂直翻转,水平翻转,旋转90度,旋转180度,旋转270度 这些 *** 作组合运算,这些信息也会存储到对应的图块信息里,也就是 Data 节点中。下面是对 索引1 进行全部可能的运算后得到的数据,总共16条,为便于查看以二进制显示,可以很容易发现,数据采用了 32bit 整数存储,索引不变的情况下,只有 前3bit 发生了变化,可见 前3bit 用于记录运算信息,其余位(也就是剩下的 29bit )用于存储索引。

接下来就是分析 前3bit 的生成规则。首先, 3bit 仅能存下8个不同数字:000,001,010,011,100,101,110,111。也就是说,按这个格式,只能存下8种运算组合。
再仔细看上面列表,其实每一条运算都会有一条重复的,把重复的运算剔除掉,就刚好只剩下8种组合。

推测方式比较原始,好在数据并不太多,比较容易推测出来。

在这之前,有想到过一些运算是重复的,却没想到可以紧凑到只要 3bit 就可以塞下这所有的运算组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39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 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