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机热备?应该如何实现双机热备?双机热备和我们所说的raid,数据库热、冷备份有何不同?

什么是双机热备?应该如何实现双机热备?双机热备和我们所说的raid,数据库热、冷备份有何不同?,第1张

双机热备指的是使用2台服务器,通过双机热备软件(HA)来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当发现网络、硬盘或系统等原因造成主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时,会自动将主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停止将磁盘资源和虚拟IP资源释放并切换到备用服务器启动相关资源和应用程序。双机热备对于某一个应用程序只能工作在active-standby方式,无法实现集群并行工作,除非是有多个应用人为分配在这2台服务器上,使这2台服务器分别对各自被分配到的应用作为主服务器(Active)。实现双机热备至少需要2台服务器(最好是双网卡)、共享磁盘阵列(如果不采用共享磁盘阵列需双机热备软件支持数据同步复制)、双机热备软件。双机热备主要是针对应用而言。RAID是通过某种算法将多块物理磁盘组成逻辑上的一块磁盘,从而实现大容量、安全性(冗余)、高速度等需求(不同RAID级别的特点不同)。对于数据库冷热备份,你是否指的是数据库数据的备份?冷备是指需要停止数据库后才可以进行数据备份,热备指的是通过SnapShot(快照)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在线数据备份。

备份要求的是数据的复制,而容灾要求的是应用的接管。

容灾”与“备份”不是同一个概念,“容灾”是目的,而“备份”只是实现容灾的其中一种手段,不是唯一。

数据备份比较易理解,保证数据的不丢失,而应用的接管是要接管服务器的处理工作,使得应用不间断。
备份”只是将数据COPY一份,在其他介质保存,当数据丢失了,有“备份”可以用于恢复,无论手动还是自动,而有副本就相当于完成“备份”了,至于恢复不恢复,恢复完了没有,与“备份”是没有关系的,那属于“容灾”的范畴了。我们日常将东西考到U盘,光盘,移动硬盘也就是备份了。
“容灾”是为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的部署,达到出现“意外”的时候,业务不会中断或者中断后会自动恢复(注意要自动,而且恢复时间很短)。例如服务器、网络、存储哪一点出现问题,都会中断服务,所以这个时候每个点都需通过技术手段做保护,这就是容灾要考虑的事情。

与“备份”不同的是,例如你的硬盘挂了,买一个新硬盘,你再将移动硬盘的数据拷过来就OK,但是这个过程中是要停止服务的,恢复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容灾”是要不中断服务的,例如说你有2台电脑,然后两边数据是实时同步的,忽然一台的硬盘坏了,不要紧,直接到另外一台办公好了,因为实时同步,坏了的那台的数据这边没坏的这台也有,这种就相当于容灾了。
1、“高可用”:及HA(High Avaliablility),一般实现方式是对2台服务器上面装HA的软件,这时候就和“双机热备”的概念一样了,一般正常服务时只有主机在工作,2台服务器中间会有心跳的hello包,备机会一直发hello包检测主机是否“活着”,超过一段时间主机没有应答hello包的话,备机就会认为主机死掉,然后主动接管业务了。这样子又实现了主机的容灾了。

2、“冷备”就没有什么好说了,相当于1台坏了,另外1台还要我们手动去启动,配置,才能接管坏了那台的工作。

3、“容错”:Vmware的虚拟化软件提出的一个概念,相当于1台虚拟机运行的时候,多开1台虚拟机,当一些 *** 作在A虚机运行,会通过软件同步复制 *** 作到B。当A虚机崩溃,B主机立刻托管业务,由于 *** 作都是同步复制的,所以B不会丢失任何在A上的内容(包括内存里面的临时数据)。此种方式比“高可用”的更高级,“高可用”的方式B还要通过A没有应答hello才发现A崩溃了,中间还是有一段过度的时间会业务中断,但是可以实现自动的业务恢复。而“容错”这种方式业务完全不用中断,但是相应换来了成本需要增高,原来1台虚机,现在相当于要多开1台来与他同步,资源成本增高。
1、“负载均衡”:假设有5台服务器,如果有5个访问请求,没有负载均衡时,可能5个请求都访问机器A,这样可能引致访问速度慢,A机器崩溃等问题,而有了负载均衡,就会将5个任务按照策略进行分发,可能5台机器每台负责处理一个任务就OK了。

2、”集群”:多台服务器同时处理某一事务,听起来与“负载均衡”有点像,但是其实负载均衡是5个任务摊分给5台机器,而集群相当于一个任务拆分为5份,5台机器一起来处理同一个任务,分别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后汇总一起输出结果。例如有一个很复杂的计算任务,1台机要算5小时才能解决,那么5台同时计算,可能1小时就解决了,这个是“集群”的主要用途。

3、“虚机迁移”:与“高可用”与“容错”最大的区别,“虚机迁移”是计划内的,即需要人工手动或者安排好进行时间来实现的,所以不属于容灾的范畴。而后两者属于“容灾”范畴,可以在发生计划外的“意外”的时候,自动实现业务恢复。“虚机迁移”更合适用来处理资源池间的利用率平衡性,如A资源池80%符合,B资源池只有20%,那么可以适当“迁移”部分到B资源池,实现两边负载均衡。
双活(Active-Active),故名思义就是两边都是活动在线提供服务的 ,是相对于传统的主备模式 Active-Standby 模式的。一个真正的双活方案是应该涵盖基础设施、中间件、应用程序各个层次的。

数据中心同时对外提供业务生产服务的双活模式, 两个数据中心是对等的、不分主从、并可同时部署业务 ,可极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工作效率、性能,让客户从容灾系统的中获得最大的价值。

1 两个生产中心部署相同的业务系统,结合网络层、主机层或应用的负载均衡技术,实现业务系统在两个数据中心并行工作和负载分担。

2两个生产中心部署不同的业务系统,互相实时灾备接管。

数据中心双活又分为:同城双活、异地双活。

出于灾备(Disaster Recovery)的目的,一般都会建设2个(或多个)数据中心。

一个是主数据中心用于承担用户的业务,一个是备份数据中心用于备份主数据中心的数据、配置、业务等。

主备数据中心之间一般有热备、冷备、双活三种备份方式。
热备的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承担用户的业务,此时备数据中心对主数据中心进行 实时的备份 ,当主数据中心挂掉以后,备数据中心可以自动接管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用户的业务不会中断,所以也感觉不到数据中心的切换。
冷备的情况下,也是只有主数据中心承担业务,但是备用数据中心不会对主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备份,这时可能是 周期性的进行备份 或者 干脆不进行备份 ,如果主数据中心挂掉了,用户的业务就会中断。
双活是觉得备用数据中心只做备份太浪费了,所以让主备两个数据中心都同时承担用户的业务,此时,主备两个数据中心互为备份,并且进行实时备份。一般来说,主数据中心的负载可能会多一些,比如分担60~70%的业务,备数据中心只分担40%~30%的业务。

传统主备模式是一个业务只在一个数据中心运行,企业结合灾备等级需求和业务需求,在备份中心部署了大量的备份服务器,但备份中心仅为该业务提供灾备服务,只有当灾难发生、生产数据中心瘫痪时,灾备中心的业务系统才启动这些服务器,造成备份中心服务器资源浪费,广域网链路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双活数据中心优点是充分利用资源,避免了一个数据中心常年处于闲置状态而造成浪费,通过资源整合,“双活”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是双倍的。

双活数据中心如果断了一个数据中心,另外一个数据中心还在运行,对用户来说是不可感知的,而一个灾备中心的模式,如果生产数据中心瘫痪,需要半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启动灾备中心,在启动灾备中心的时间里,用户交易会严重受损。
部署“双活”数据中心的难度也非常大,尤其是异地“双活”,涉及到数据同步效率问题。

如果数据同步效率达不到要求,在灾难发生时就会造成一段时间的交易丢失。在异地“双活”的模式中,两地数据中心同时接纳交易,技术难度很大,需要更改众多底层程序。

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是应用双活,也就是说应用系统一定要实现双活;

第二个是网络要双活,业务网络要保证能够同时联通两个数据中心;

第三个是数据要双活,两边的数据要能够实现被独立使用。
容灾备份

>双机热备=主机+备机
简单理解:主要应用运行于主机,备机即备用机器
----两台相同配置和应用的设备同时运行,通过心跳线连接和一个Standby程序达到active/stnadby关系;在对Active(主)进行写和其他改变的同时通过软件达到Standby(备)与其同步;并在主发生问题无法工作的情况下,有软件判断并自动或手动的进行切换(对应用Client透明);相对的就是双机冷备份,备机可以是不同配置的设备,不与主机同步,需要人为的进行干预,以达到应用环境的要求。在证券行业中,热备通常作为资金服务器使用,冷备着作为行情服务器应用。在交易模式趋于集中化后,出于风控考虑,除双机热备外,还需要与交易所建设灾备系统(银行这点比证券要成熟)。双机互备=主机(备机)+备机(主机)
简单理解:部分应用运行于主机,部分应用运行于备机
------这个通常可以对于不同的应用进行互相的备份,也就是说主,备的身份在不同的应用上是不同的;如,HSRP中可以对两台设备进行两个分组,使某部分的应用使用其一作为主,同时,相同的应用使用另外一设备做为备份;余下的应用也是相同道理。对于应用Client端,主备间的切换也是透明的。这种模式在证券业集中模式出现后,选择不同ISP线路互备也是交易所的风控要求。双机双工=主机+主机
简单理解:两台机器同时运行应用-------这种模式接触比较少,不是很了解。曾经使用过一个Co-Standby的软件有类似功能,就效果而言,不敢恭维。PS:呵呵。。。SKY,这个好像不是你思考的原创帖哦![em4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39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 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