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运行的技术保障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运行的技术保障,第1张

一、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包括对象数据采集和元数据采集。

1)对象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文本信息采集和图像信息采集,文本信息采集工作主要指将原来纸介质文献进行数字化。这仅仅依靠人工录入、人工校对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大量文本信息的数字化,需要可靠的扫描技术和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识别技术。图像信息的采集需要应用扫描技术,重要的现场图像可以应用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工具进行采集,而原来存储在录像带等介质上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完成数字化。当前文档一般都提供数字化版本,只要按集成化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要求进行加工存储组织即可。

2)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最基本的用途就是管理数据,从而实现查询、阅读、交换和共享。元数据采集技术指从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HTML文件中采集元数据,从而形成本地元数据库仓储的技术。

二、信息加工技术

信息加工技术包括对象数据加工技术和元数据加工技术。

(1)对象数据加工技术是指采集的为对象数据,则按元数据标准和著录规范进行标引、分类工作。

(2)元数据加工技术采集的为元数据,则按元数据标准和著录规范,对采集数据进行转换和清洗工作,即对元数据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去除不合要求的元数据。

(3)自动标引、人工标引技术主要涉及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是信息资源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动标引技术以主题词表和分类表为基础,为标引人员自动生成主题词与分类。

三、信息存储技术

目前图书馆的书目信息主要存储在各种不同环境的数据库中,由于异构数据库间并不兼容,往往需要编制一些转换程序,使得信息共享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为了开发网上对图书馆信息的快速和准确查询服务,现有图书馆的书目信息库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增加其他内容的数字化信息。由于目录信息是非结构的信息,也不适宜用现有的数据库来表示。因此,图书馆中部分数字化信息可以使用XML来表达和存储。用户的检索请求通过Web服务器调用程序传送给相应的系统内部服务器,在系统内部,所有的信息处理工作都是围绕着XML文件系统进行的,当然其前提是将数据库中的信息转化成XML文档,将书的目录信息通过相应工具生成XML文档,传送到用户的浏览器中进行显示,或传送到其他的Web服务器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检索、信息的分析都要利用数据库技术。传统数据库技术经历了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个阶段。建立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不仅有普通的可以结构化的电子文本,还有图像、音频、视频、软件等等各种类型的信息,由于这种多媒体信息的存在和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日臻成熟。这种数据库的记录长度是不定的,可以储存各种类型的信息,因而可以轻松地处理多媒体信息。使得建立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功能不仅仅提供一次信息,还提供经过处理的二次信息,还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并进行信息分析提供决策服务。因此,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而变的数据存储技术也是建设数字图书馆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

四、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Web化的搜索方式正在成为普遍的检索模式并构成当今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它集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万维网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有优化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Web化的搜索方式具体表现为各种SearchEngine(搜索引擎)的应用。SearchEngine(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上具有查询功能的网页的统称,目前已多达数百种,包括WebSearChEngine(万维网搜索引擎)、FTPSearehEngine(文件搜索引擎)、Email/WhitePageSearehEngine(电子函件/白页搜索引擎)、YellwPageSearehEngine(黄页搜索引擎)、UsenetsearehEngine(新闻论坛搜索引擎)、Meta-SearehEngine(元搜索引擎)等类型。万维网是互联网上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检索系统,也是最受检索者喜爱的信息检索系统之一。

将人工智能领域的Agent技术,运用于互联网网络化智能信息检索中,给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智能检索技术。智能软件Agents是能为用户执行特定的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以允许自主执行部分任务,并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软件程序。Agent技术具有主动性、智能性、协作性、移动性,通过内在联系,建立模糊关系,学习用户个性化的思维,进行模糊推理,这就能为用户提供高效而完整的信息服务,将Agent技术与模糊信息处理两者结合应用于检索服务中,得到了一个解决信息检索问题更有效的途径。

五、信息服务技术

1)索引技术:一般有内容索引、结构索引和链索引。这些索引在建立时涉及索引的结构、索引的可扩展性和分布特点、索引生成的并行化等技术问题。

2)开放式URL连接系统:因为一个连接系统需要与多个源点数据库互通,所以必需规划连接系统与源点数据库通信的方法,被提议的标准称为开放式的URL,用在URL里传送元数据。和开放式URL有兼容性的连接系统叫做开放式URL连接系统。开放式连接为连接程序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系统。连接系统从某一个源点收到元数据后,再根据自己数据库里的数据,决定提供给用户的目标数据。

3)数据挖掘技术: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也可以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出先前未知的、完整的、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信息的高级处理过程,它是在已知数据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学习、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到数据对象间的内在特性,据此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在网络中提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或者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规律来做关键的决策。信息挖掘包括数据挖掘((DataMining)和文本挖掘(TextMining)两种,它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分析信息资源。

4)信息推送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是指一种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间隔或根据发生的事件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的计算机数据发布技术。推送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多点播送和多址发送的内容传递。RSS技术是信息推送技术中的一种,RSS是一种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扩展标记语言)格式,用于为内容整合客户端提供选择性的、汇总过的网页内容,更确切地说,是基于XML,RDF的描述资源集合(特别是网络资源等)的轻便、可扩展的元数据集。RSS作为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

5)多语种技术:可以通过多语言浏览功能,通过机器翻译功能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

6)音频、视频播放技术:利用互联网播放MPEG,MP3,WAVE等高质量的音频文件和AVI等视频文件。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为此,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上作出全新阐释,集中强调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随着该规划的实施,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将成为学校办学职能发挥的重要阵地;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成为高等院校办学实力的主要体现;建立在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将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办学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高等院校如何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办好开放式大学,将成为高等院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一经产生,便向世人展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第一,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内容发生变革。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了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但也暴露出了更新速度慢及与现实经济社会需求脱节等弊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催生了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4C 能力(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即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的交叉渗透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已有的教学内容,更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第二,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采用的是以群体为对象的标准式教学,所遵循的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所特有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个性差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变这种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如融入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具发生变革。传统的教学工具受场地、教具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功能单一、交互性弱、损耗性大、灵巧差等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的种种限制,可以催生更多功能多、可持续、灵活性、轻便性新型教学工具。如“Clicker”、“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电子课本”(E-Textbook)等教学工具,不仅可以为传统教学工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可以推动形式多样的专用教学工具创新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第四,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环境发生变革。以互联网、便携式智能手机与电脑、声像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等一系列数字化学习不断涌现,从根本上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学习环境。以云计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云端教育学习环境,将家庭、户外、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等各个物理空间连为一体,形成虚拟化的云端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为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种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第五,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传统实体型校园式的办学模式,使得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阶段性、选择性和封闭性特征,学生只能集中在学校接受固定阶段的教育,一旦毕业便意味着接受教育阶段的结束;有限的教学资源,决定了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同地域高等院校封闭式的办学过程,客观上造成高等院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落差较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高等教育的不断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持续性、普适性和开放性,为建设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支持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构建开放式大学和学习型社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

网络信息技术自产生以来,其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呈现出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动态发展演变过程。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的总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四阶段发展理论,对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演变态势(图2-1)。

图2-1 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发展演变

1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起步阶段

学校仍然延续着以实体型教学资源为依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式接受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办学思路,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表现在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模式的局部变革、教学管理的软件化等;如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 *** 作,电子邮件使用等加入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板书以PPT 演示文稿代替,教育管理软件开始初步应用等;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大影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信息技术的引入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主动的行为。

2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应用阶段

教师体验到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优势,出现了教师主动和广泛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得到深化;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但随着广大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提高,学校却面临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的障碍。

3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整合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与建设,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体系的构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实现全新的变革,由主要依托实体型教学环境向主要依托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网络信息教育教学平台系统,实现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和网络协同教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选择。

4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教学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学校逐步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进行;同时,学校开始追求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领域及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校际区际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和共享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这一阶段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分析及特点

读者需求是指读者对适用图书文献的寻求过程。它以读者的阅读目的为出发点,以其使用文献的取得为结果。此过程体现了读者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属于阅读行为的前期活动。取得适用图书文献的过程就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

读者需求从广义上讲,就是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资料的需求;从狭义上讲,就是对书刊文献资源的需求。所以,读者需求其实就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由此产生对文献的研究和利用。读者需求总是以自身的某一种具体需要为起点,并体现在阅读内容、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之中。其表现是阅读内容依据需要进行选择,阅读行为按照需要加以控制和调节,阅读效果针对需要做出评价,阅读活动满足需要继而更加深化。读者需求不仅是个人的某种需求,也是社会需求的表现。因此,不断变化、复杂多样的特点贯穿于读者需求的始终。

1大学生读者需求的特点

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中最为重要的读者群体,分析他们的需求特点,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读者对文献需求有如下特点:

(1)对教学用书的需求有稳定性、集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由于专业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体系等限制了教学用书的基本范围,使得教学用书在大学生读者当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教学用书的集中性表现在使用的种类和读本集中、读者数量集中及利用时间集中。在大学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用书呈现出周期性循环往复的使用状态,有较强的阶段性规律特征。

(2)阅读活动与所需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工作相联系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未来工作需要的指导和影响。因而,他们比较倾向于专业文献的阅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科文献的阅读,渴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3)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和精神文化生活有较高兴趣,他们的阅读需求高于其他读者

在结合教学内容阅读文献之外,大学生读者根据个人爱好,还会阅读许多课外读物,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仅是专业书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会有选择地阅读文学艺术、哲学法律、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个人主观愿望,都在激励大学生读者多学知识多读书,从中寻找它们需要的内容,以充实他们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因此,他们的阅读热情、态度、目的都表现出强烈地求知欲望。

2教师读者需求的特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中的教师读者是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由于他们在高校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教师读者从年龄结构上可以区分为老年、中年、青年教师三个层次。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文献需求特点也不相同。

(1)老年教师多年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导力量

老年教师主要负责著书立说,带研究生,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了一些重要科研项目。老年教师经过多年积累,个人的专业藏书比较丰富,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主要是查找一些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外文资料及历史文献等。对于这些老年教师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协助查找,以便使他们将宝贵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上。

(2)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中年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频繁的学术活动,以及自身需要的知识更新与学习提高的压力,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在文献的选择上,通常是利用图书馆的目录和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文献,并习惯于自己查找,但也希望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查找。其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本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书刊文献。他们希望工作人员提供更高层次的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

(3)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

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大多数担任教学辅导工作,同时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和能力。他们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对利用图书馆有很高的积极性。具有来图书馆的次数频繁且时间上较多、涉及文献的内容广泛且借阅量大两大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应针对青年教师的阅读需求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信息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服务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信息服务者的劳动价值最终在用户信息利用活动中得以体现。由于信息服务者面对的用户群体种类繁多,职业各异,需求多变,因此,信息服务者必须认真进行用户研究,针对不同的用户及其信息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但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用户的信息需要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要产生效用,无论何种信息服务都必须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针对性就是为特定的用户找到确定的信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实现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的最优匹配。

2及时性原则

在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者必须依靠广泛的用户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高效生产出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利用便捷的传递渠道将信息及时提供给用户。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信息服务者坚持“顾客导向”的理念,时刻跟踪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使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信息服务的一个基本因素。

3精炼性原则

信息服务者对信息应当在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做到有分析、有比较、有选择,浓缩度高,使提供的信息简明扼要,精益求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符合用户的需要。

4方便性原则

信息服务要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时空障碍,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内部管理,简化利用信息服务的手续,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优化系统设计,开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宣传普及信息知识,开展用户培训工作,增强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消除用户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刺激用户的消费需求,为信息服务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5系统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要求,从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人才培养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平台等方面,构建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和高校基本职能的最终实现。

五、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依据高等院校各种类型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运行规律与职能要求,在遵循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规划设计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图2-2)。

图2-2 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和思路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包括目标层面、功能层面、方案层面和技术层面四个方面。在目标层面上,首先要高瞻远瞩,全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网络环境条件、技术水平条件、员工素质条件等,紧密联系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势与特色,科学规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功能层面,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和要求,合理谋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设计、功能要求和功能内容;在方案层面上,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要求为出发点,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过程与内容为基础,以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和技术为手段,系统设计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具体系统平台;在技术层面上,在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开展信息服务知识库建设、系统平台的开发,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与更新。

原因一:
中国服务器连接美国服务器,最少走12个节点,主要是因为先走国内出口,再链接海底光纤,再链接到美国当地的接入口,再接入到机房,无论是在中国哪个地区连接美国服务器的节点最少要10个以上,这个会因为当地网络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结果,美国服务器每一个节点的速度跟延迟都是可以清楚明确的看到的。 同时,由于光缆的容量拥挤情况及路由节点的调整与繁忙程度,同一机房同一IP,也并非任何时候均是相同速度
原因二:
所用的,美国服务器是独立服务器,还是虚拟服务器。如果是虚拟服务器的话,因为虚拟服务器,是在服务器技术下将服务器分割成若干虚拟服务器,而这些是共用硬件,网络带宽等,所以,带宽和网卡一旦是,其中有虚拟服务器占用大时,其它的虚拟服务器就会受到影响,这样访问速度就会变慢。
原因三:
美国服务器机器配置方面,硬盘大小,处理器,cpu这些配置大小都会直接影响服务器的速度,如果一个大型网站选择配置低的服务器,肯定会出现访问慢或者无法访问的情况出现。还有就是网站发展起来,访问量上升,美国服务器现的配置,不合适,同一时间,大量访问,带宽耗尽,硬件反应不过来,美国服务器访问速度就慢了,对于这现象,可以换或升级来解决。当然,合适的选择,美国服务器访问速度还会慢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48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 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