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1张

1、数据中心选址:数据中心有着严格的选址标准,要考虑自然地理条件、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成本因素、政策环境等各个因素。首先,数据中心要避开低海拔、地质缺陷带、释放污染源的工厂等区域,降低洪涝、地震、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其次,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人的维护,要考虑到当地是否拥有比较充足的数据中心技术人才,也要考虑资产的安全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损失。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中心间的快速链接,和其它数据中心的距离也要合适。当然除了安全因素,选址时也要考虑环保、节能、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
2、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对动辄成百上千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建设来说,综合布线在机房建设中尤为重要。选择什么样的线缆和布线方案,对今后的维护和升级改造都会有很大影响。
3、数据中心设备的布局:机柜摆放,正确的摆放方式应该是将服务器机柜面对面或者背靠背的摆放,这样便形成了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机柜之间的冷热风不会混合在一起,形成短路气流,大大提高制冷效果,保护好冷热通道不被破坏。IT设备摆放,针对高功率负载和高密度的服务器集中摆放,容易导致数据中心的局部热点和单路电源功耗过高问题,可以将这些高功率设备和高密度服务器分在每个机柜内,这样就不会出现高功率密度设备群。
4、数据中心运维:数据中心机房运维管理工作责任重大,随着互联网、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种信息载体的数据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变得尤为关键,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孙玉梅 汪艳梅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档案馆)

摘 要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矿政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档案馆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上取得的进展情况,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已有相当的基础,因此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服务 集群化 产业化

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信息,是地质工作产业活动最终形成的知识性财富,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地质资料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仅为国家决策、城市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地质找矿等服务,更主要的是,通过地质资料服务减少因盲目重复投资而造成的社会财富浪费损失。因此,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意义重大,是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0]113 号)文件精神,我区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取得了一些成绩。

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基础

11 丰厚的馆藏资料

截至 2012 年 3 月 31 日,内蒙古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资料馆馆藏各类成果纸质地质资料达 12974 档,20 余万份,数字化电子文档为 10582 档。涉及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物化遥、地震等 9 个专业,主要包括:1/100 万、1/50 万、1/20 万和 1/5 万等区域地质和区域物化探调查,综合矿产调查,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源及矿泉水勘察,以及综合研究和汇编等20余类。2005 年以来,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趋于正常,目前已接收电子版地质资料 2000 余份,均包含矢量化图件,可满足今后利用。

12 全区开展了地质资料清理工作

一是目前正在进行全区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 57688 个钻孔的清查。

二是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要求,内蒙古国土资源信息院组建了实物地质资料工作项目组。按照《关于开展全区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 [2008]887 号)要求,完成对全区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摸底调查工作。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4月15日,我区有142家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 51 家,共有 65 个库房,库房总面积 53610 平方米,岩心管理人员 148 名。目前我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岩心数量为 2038143 米,岩屑 12873 袋,光薄片 17613 件,标本 43700 块,副样 488444 袋。露天存放副样 1030 件,埋藏副样 120724 件。

13 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

从 2002 年开始,我区开始进行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到 2003 年年底建立了全区地质档案资料目录检索系统,并实现了相关信息的网上查询服务。目前,我区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共有记录为 12974 条,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资料馆网站平均每天的访问量近百人次。

14 全区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公开服务网站。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为龙头,链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资料馆网站(>

二是地质资料局域网服务系统(电子借阅系统)建设与维护。我区于 2009 年开发并投入使用“地质资料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至此,我区地质资料馆电子阅览系统正式开始运行,实现了馆藏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在局域网上的管理,为持证借阅者(依申请)提供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全文阅览、打印收集等服务。目前图文数字化地质资料已全部上传地质资料馆储存器,并在电子阅览室对外提供利用。

地质资料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是在目录数据库、图文数据库、涉密资料库的基础上建立的,集地质资料汇交、地质资料管理、涉密资料管理、地质资料借阅、地质资料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汇交管理、数据管理、接待管理、借阅服务、借阅办理、资料输出、系统管理等七个子功能模块,可以满足今后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的需要。

15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情况

目前,我区地质资料馆开发利用的《地质资料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中,实际已包含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有关内容。通过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矿业权管理数据库、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的地质勘查项目(数据)信息,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信息,并筛选出应汇交的地质资料,及时将未按时汇交的地质资料信息反馈到国土资源厅进行催缴。目前,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已启动。

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进展及下一步主要目标

21 两化工作进展

(1)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实施方案,对各项任务做出详细安排,并将其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地矿专题和全区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

(2)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并对外提供服务工作。首先在白云鄂博矿区、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开展工作。摸索经验后,向全区展开,到 2015 年底形成全区各重要成矿区带和重要成煤盆地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

(3)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三层面为服务对象,科学划分类别和层次,定制差异化服务产品,努力建设全区最大最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基地。工作期内,以内蒙古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状况,资源形势及发展趋势,规划与开发等进行信息产品开发。

22 下一步两化目标

(1)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制定及审批工作;

(2)完成全区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建成全区原始目录数据库、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全区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库;

(3)重要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完成全部图文数字化扫描工作,完成 3 个整装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图件矢量化工作,为集群化产品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完成涉密公益性地质资料的去密化数据加工,初步建成非涉密地质资料数据库;

(4)初步完成全区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

(5)完成白云鄂博矿区、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等 3 个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品,并对外提供服务工作。

3 重大工程部署

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发 [2010]113 号)文精神与要求,结合我区下一阶段工作目标,需要开展下述九大工程来进一步推动我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实施。

31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与监督工程

根据国土资发 [2010]32 号文件精神与要求,建设一个全国地质资料馆、自治区、盟市、旗县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与馆藏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监管平台,对地质工作项目设置,项目工作进展、项目资料汇交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应交尽交,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地质资料基础。

32 地质资料清理工程

根据国土资发 [2010]113 号文件精神与要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要涵盖国家和社会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实物、原始、成果地质资料。因此,全面了解与收集已有的地质资料,是开展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应首先设置地质资料清欠工程,按照应交尽交的原则,筑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基础,开展内蒙古境内国家出资和社会出资所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排查、清理与清欠工作,奠定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成果资料基础。

33 重要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

地质资料数字化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的基础。根据不同利用需要,开展扫描数字化和矢量化两种数字化工作。扫描数字化是基础,其中服务于国土资源行政监管和政务管理的部分地质资料,以及应用于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地质资料应在扫描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展矢量化工作,以满足全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及其核心数据库建设要求。

34 地质资料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

按照元数据目录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按照专业划分的各类数据库)三大类进行建设。数据库建设中,要遵循相关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和地质矿产行业信息化标准。服务国土资源行政监管和政务管理的部分地质资料数据应满足全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及其核心数据库建设要求,纳入“一张图”进行统一管理。

35 全区钻孔数据库建设工程

全面收集全区竣工钻孔地质资料,按照重要性、控制性、代表性原则筛选后,按照统一标准编卡著录,建立钻孔数据库,为建立全区三维地质结构提供基础数据。

36 全区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工程

全面收集全区不同时期、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精度(比例尺)、地质工作项目覆盖的范围、实施单位、取得的成果等情况,按照统一标准,采集全信息项,建成全区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为了解某地区地质工作程度、发展历史提供基础数据。

37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以基础地理信息为定位基础,集成全区地质资料,采用 GIS 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空间型地质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政务网地质资料服务系统两大部分。该系统应由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地质资料查询系统、地质资料网上发布管理系统、矿山和矿产地资源储量管理系统等四大系统组成,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查阅利用地质资料提供数据支撑。

38 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是分布式共享服务系统,包括元数据目录服务、公开数据服务、依申请和制订产品服务三个层次。资料数据目录和公开资料数据依托互联网形成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为龙头的网络化统一对外服务系统。非公开地质资料数据依托国家、自治区两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开展服务。为此,按照社会公众、持证借阅者和政府管理需要三大类用户,建设不同性质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依托 Internet 网对外提供服务,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为龙头、链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资料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目前,已建立地质资料馆网站,实现了对外提供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及各项服务工作,下一步主要工作是进行地质资料数据加工,实现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资料全文查阅等服务。

39 开发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服务产品工程

根据国土资发 [2010]113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首先在白云鄂博矿区、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开展工作。取得经验成果后推向全区。2015 年底,完成全区地质资料集群化,并提供 3 ~ 10 个集群化服务产品开发工作。

以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区(铁铌稀土)整装勘查区、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的信息集群化为内容,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手段,充分挖掘地、物、化、遥、矿、钻孔等地质成果信息,整合共享服务内容,研制起点高、功能强、切实可行的数据集群化产业化平台。实现历史数据、当前数据和未来数据一体化动态海量数据管理,完整覆盖纸介质、实物地质资料和电子介质数据,构造多级、分布式信息服务集群化框架,提高地质资料共享服务程度,发挥好地质资料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内蒙古地质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4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地质资料汇交和社会共享机制初步建立,工作框架和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通过应用示范,进一步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模式和保障措施。要想做好上述工作,还应:①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抓住资料汇交、数据库建设、网络连通、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制度。③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能按要求完成。④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中央与地方机构为主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体系,形成稳定的工作队伍。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管理、维护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适应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当前,为推进IT支撑系统集约化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发挥集中化能力优势,IT云成为运营商IT支撑系统建设的基础架构。但在IT云资源池部署过程中,服务器技术面临多个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在性能方面,人工智能(AI)应用快速扩张,要求IT云采用高性能GPU服务器。AI已在电信业网络覆盖优化、批量投诉定界、异常检测/诊断、业务识别、用户定位等场景规模化应用。AI应用需求的大量出现,要求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具有更好的计算效能、吞吐能力和延迟性能,以传统通用x86服务器为核心的计算平台显得力不从心,GPU服务器因此登上运营商IT建设的历史舞台。


在效率成本方面,IT云部署通用服务器存在弊端,催生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应用需求。在IT云建设过程中,由于业务需求增长快速,IT云资源池扩容压力较大,云资源池中的服务器数量快速递增,上线效率亟需提高。同时,传统通用服务器部署模式周期长、部署密度低的劣势,给数据中心空间、电力、建设成本和高效维护管理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整机柜服务器成为IT云建设的另一可选方案。


在节能方面,AI等高密度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驱动液冷服务器成为热点。随着AI高密度业务应用的发展,未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将从3kW~5kW向20kW甚至100kW以上规模发展,传统的风冷式服务器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制冷需求,液冷服务器成为AI应用场景下的有效解决方案。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GPU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GPU服务器是单指令、多数据处理架构,通过与CPU协同进行工作。从CPU和GPU之间的互联架构进行划分,GPU服务器又可分为基于传统PCIe架构的GPU服务器和基于NVLink架构的GPU服务器两类。GPU服务器具有通用性强、生态系统完善的显著优势,因此牢牢占据了AI基础架构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外主流厂商均推出不同规格的GPU服务器。


GPU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电信业开始推动GPU服务器在IT云资源池中的应用,省公司现网中已经部署了部分GPU服务器。同时,考虑到GPU成本较高,集团公司层面通过建设统一AI平台,集中化部署一批GPU服务器,形成AI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选型来看,目前运营商IT云资源池采用英伟达、英特尔等厂商相关产品居多。


GPU服务器在IT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网部署的GPU服务器中,与训练和推理相关的深度学习应用占主要部分,占比超过70%,支撑的业务包括网络覆盖智能优化、用户智能定位、智能营销、智能稽核等,这些智能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智能稽核为例,以往无纸化业务单据的人工稽核平均耗时约48秒/单,而AI稽核平均耗时仅约5秒/单,稽核效率提升达 90%。同时,无纸化业务单据人工稽核成本约15元/单,采用GPU进行AI稽核成本约0048元/单,稽核成本降低达968%。


整机柜服务器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整机柜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整机柜服务器是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打造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由机柜、网络、供电、服务器节点、集中散热、集中管理6个子系统组成,是对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技术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整机柜服务器将供电单元、散热单元池化,通过节约空间来提高部署密度,其部署密度通常可以翻倍。集中供电和散热的设计,使整机柜服务器仅需配置传统机柜式服务器10%的电源数量就可满足供电需要,电源效率可以提升10%以上,且单台服务器的能耗可降低5%。


整机柜服务器在运营商IT云建设中的应用


国内运营商在IT云建设中已经推进了整机柜服务器部署,经过实际应用检验,在如下方面优势明显。


一是工厂预制,交付工时大幅缩短。传统服务器交付效率低,采用整机柜服务器将原来在数据中心现场进行的服务器拆包、上架、布线等工作转移到工厂完成,部署的颗粒度从1台上升到几十台,交付效率大大提升。以一次性交付1500台服务器为例,交付工作量可减少170~210人天,按每天配10人计算,现场交付时间可节省约17~21天。


二是资源池化带来部件数量降低,故障率大幅下降。整机柜服务器通过将供电、制冷等部件资源池化,大幅减少了部件数量,带来故障率的大幅降低。图1比较了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与传统1U、2U服务器机型各自的电源部件数量及在一年内的月度故障率情况。由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含10个电源部件,而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电源部件为64个,相较而言,整机柜电源部件数减少844%。由于电源部件数量的降低,32节点整机柜服务器相对于32台1U通用服务器的月度故障率也大幅缩减。



三是运维效率提升60%以上。整机柜服务器在工厂预制机柜布线,网络线缆在工厂经过预处理,线缆长度精确匹配,理线简洁,接线方式统一规范,配合运维标签,在运维中可以更方便简洁地对节点实施维护 *** 作,有效降低运维误 *** 作,提升运维效率60%以上,并大幅减少发生故障后的故障恢复时间。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及在电信业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发展态势


液冷服务器技术也称为服务器芯片液体冷却技术,采用特种或经特殊处理的液体,直接或近距离间接换热冷却芯片或者IT整体设备,具体包括冷板式冷却、浸没式冷却和喷淋式冷却3种形态。液冷服务器可以针对CPU热岛精确定点冷却,精确控制制冷分配,能真正将高密度部署带到前所未有的更高层级(例如20kW~100kW高密度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3种液冷技术对比如表1所示。




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IT建设中的应用


液冷服务器技术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应用初期,产业链尚不完备、设备采购成本偏高、采购渠道少、电子元器件的兼容性低、液冷服务器专用冷却液成本高等问题是液冷服务器尚未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从液冷服务器在运营商数据中心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来看,运营商在IT云资源池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液冷服务器的发展现状、技术成熟度等进行分析论证。


考虑到目前液冷服务器规模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3~5年的引入期,因此暂时未在IT云资源池建设中进行大规模落地部署,但在部分地区有小规模应用,如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数据中心已经开展液冷服务器试点应用,中国联通研究院也在开展边缘数据中心服务器喷淋式液冷系统的开发。未来,随着IT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的继续攀升,以及液冷产业生态体系的逐步成熟,液冷服务器在IT云建设中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总体来看,运营商IT云资源池建设对服务器计算性能、延迟、吞吐、制冷、定制化、分布式部署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GPU服务器、定制化整机柜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新兴服务器技术将快速迭代,为运营商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带来新的思路和路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65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