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互联网架构概述,看完文章又涨知识了

大型互联网架构概述,看完文章又涨知识了,第1张

1 大型网站系统的特点

2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历程

21 初始阶段架构

问题:网站运营初期,访问用户少,一台服务器绰绰有余。

特征: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的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

描述:通常服务器 *** 作系统使用 linux,应用程序使用 PHP 开发,然后部署在 Apache 上,数据库使用 Mysql,通俗称为 LAMP。汇集各种免费开源软件以及一台廉价服务器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发展之路了。

22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问题:越来越多的用户访问导致性能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数据导致存储空间不足,一台服务器已不足以支撑。

特征: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分别独立部署。

描述:三台服务器对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应用服务器要处理大量业务逻辑,因此需要更快更强大的 CPU;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快速磁盘检索和数据缓存,因此需要更快的硬盘和更大的内存;文件服务器需要存储大量文件,因此需要更大容量的硬盘。

23 使用缓存改善性能

问题:随着用户逐渐增多,数据库压力太大导致访问延迟。

特征:由于网站访问和财富分配一样遵循二八定律:80% 的业务访问集中在 20% 的数据上。将数据库中访问较集中的少部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访问次数,降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描述:缓存分为两种:应用服务器上的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服务器上的远程缓存,本地缓存访问速度更快,但缓存数据量有限,同时存在与应用程序争用内存的情况。分布式缓存可以采用集群方式,理论上可以做到不受内存容量限制的缓存服务。

24 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

问题:使用缓存后,数据库访问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单一应用服务器能够处理的请求连接有限,在访问高峰期,成为瓶颈。

特征: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同时向外部提供服务,解决单一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

描述:使用集群是系统解决高并发、海量数据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向集群中追加资源,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使得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再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25 数据库读写分离

问题:网站使用缓存后,使绝大部分数据读 *** 作访问都可以不通过数据库就能完成,但是仍有一部分读 *** 作和全部的写 *** 作需要访问数据库,在网站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数据库因为负载压力过高而成为网站的瓶颈。

特征:目前大部分的主流数据库都提供主从热备功能,通过配置两台数据库主从关系,可以将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到一台服务器上。网站利用数据库的主从热备功能,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从而改善数据库负载压力。

描述:应用服务器在写 *** 作的时候,访问主数据库,主数据库通过主从复制机制将数据更新同步到从数据库。这样当应用服务器在读 *** 作的时候,访问从数据库获得数据。为了便于应用程序访问读写分离后的数据库,通常在应用服务器端使用专门的数据访问模块,使数据库读写分离的对应用透明。

26 反向代理和 CDN 加速

问题:中国网络环境复杂,不同地区的用户访问网站时,速度差别也极大。

特征:采用 CDN 和反向代理加快系统的静态资源访问速度。

描述:CDN 和反向代理的基本原理都是缓存,区别在于 CDN 部署在网络提供商的机房,使用户在请求网站服务时,可以从距离自己最近的网络提供商机房获取数据;而反向代理则部署在网站的中心机房,当用户请求到达中心机房后,首先访问的服务器时反向代理服务器,如果反向代理服务器中缓存着用户请求的资源,就将其直接返回给用户。

27 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

问题:随着大型网站业务持续增长,数据库经过读写分离,从一台服务器拆分为两台服务器,依然不能满足需求。

特征: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

描述: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方法,只有在单表数据规模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使用。不到不得已时,更常用的数据库拆分手段是业务分库,将不同的业务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

28 使用 NoSQL 和搜索引擎

问题:随着网站业务越来越复杂,对数据存储和检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

特征:系统引入 NoSQL 数据库及搜索引擎。

描述:NoSQL 数据库及搜索引擎对可伸缩的分布式特性具有更好的支持。应用服务器通过统一数据访问模块访问各种数据,减轻应用程序管理诸多数据源的麻烦。

29 业务拆分

问题:大型网站的业务场景日益复杂,分为多个产品线。

特征:采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将整个网站业务分成不同的产品线。系统上按照业务进行拆分改造,应用服务器按照业务区分进行分别部署。

描述:应用之间可以通过超链接建立关系,也可以通过消息队列进行数据分发,当然更多的还是通过访问同一个数据存储系统来构成一个关联的完整系统。

纵向拆分:将一个大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应用,如果新业务较为独立,那么就直接将其设计部署为一个独立的 Web 应用系统。纵向拆分相对较为简单,通过梳理业务,将较少相关的业务剥离即可。

横向拆分:将复用的业务拆分出来,独立部署为分布式服务,新增业务只需要调用这些分布式服务横向拆分需要识别可复用的业务,设计服务接口,规范服务依赖关系。

210 分布式服务

问题:随着业务越拆越小,存储系统越来越庞大,应用系统整体复杂程度呈指数级上升,部署维护越来越困难。由于所有应用要和所有数据库系统连接,最终导致数据库连接资源不足,拒绝服务。

特征:公共业务提取出来,独立部署。由这些可复用的业务连接数据库,通过分布式服务提供共用业务服务。

3 大型网站架构模式

31 分层

大型网站架构中常采用分层结构,将软件系统分为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

分层架构的约束:禁止跨层次的调用(应用层直接调用数据层)及逆向调用(数据层调用服务层,或者服务层调用应用层)。

分层结构内部还可以继续分层,如应用可以再细分为视图层和业务逻辑层;服务层也可以细分为数据接口层和逻辑处理层。

32 分割

将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分割开来,包装成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单元。这有助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便于不同模块的分布式部署,提高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功能扩展能力。

33 分布式

大于大型网站,分层和分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分后的模块便于分布式部署,即将不同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远程调用协同工作。

分布式意味可以用更多的机器工作,那么 CPU、内存、存储资源也就更丰富,能够处理的并发访问和数据量就越大,进而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分布式也引入了一些问题:

常用的分布式方案:

34 集群

集群即多台服务器部署相同应用构成一个集群,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共同对外提供服务。

集群需要具备伸缩性和故障转移机制:伸缩性是指可以根据用户访问量向集群添加或减少机器;故障转移是指,当某台机器出现故障时,负载均衡设备或失效转移机制将请求转发到集群中的其他机器上,从而不影响用户使用。

35 缓存

缓存就是将数据存放在距离最近的位置以加快处理速度。缓存是改善软件性能的第一手段。

网站应用中,缓存除了可以加快数据访问速度以外,还可以减轻后端应用和数据存储的负载压力。

常见缓存手段:

使用缓存有两个前提:

36 异步

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驱动力是降低软件耦合性。事物之间直接关系越少,彼此影响就越小,也就更容易独立发展。

大型网站架构中,系统解耦的手段除了分层、分割、分布式等,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异步。

业务间的消息传递不是同步调用,而是将一个业务 *** 作拆分成多阶段,每个阶段间通过共享数据的方式异步执行进行协作。

异步架构是典型的生产者消费模式,二者不存在直接调用。异步消息队列还有如下特性:

37 冗余

大型网站,出现服务器宕机是必然事件。要保证部分服务器宕机的情况下网站依然可以继续服务,不丢失数据,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服务器冗余运行,数据冗余备份。这样当某台服务器宕机是,可以将其上的服务和数据访问转移到其他机器上。

访问和负载很小的服务也必须部署 至少两台服务器构成一个集群,目的就是通过冗余实现服务高可用。数据除了定期备份,存档保存,实现 冷备份 外;为了保证在线业务高可用,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主从分离,实时同步实现 热备份。

为了抵御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网站完全瘫痪,某些大型网站会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全球范围内部署 灾备数据中心。网站程序和数据实时同步到多个灾备数据中心。

38 自动化

大型网站架构的自动化架构设计主要集中在发布运维方面:

39 安全

4 大型网站核心架构要素

架构 的一种通俗说法是:最高层次的规划,难以改变的决定。

41 性能

性能问题无处不在,所以网站性能优化手段也十分繁多:

42 可用性

可用性指部分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还能否对用户提供服务

43 伸缩性

衡量伸缩的标准就是是否可以用多台服务器构建集群,是否容易向集群中增删服务器节点。增删服务器节点后是否可以提供和之前无差别的服务。集群中可容纳的总服务器数是否有限制。

44 扩展性

衡量扩展性的标准就是增加新的业务产品时,是否可以实现对现有产品透明无影响,不需要任何改动或很少改动,既有功能就可以上线新产品。主要手段有:事件驱动架构和分布式服务。

45 安全性

安全性保护网站不受恶意攻击,保护网站重要数据不被窃取。

欢迎工作一到五年的Java工程师朋友们加入Java程序员开发: 721575865

群内提供免费的Java架构学习资料(里面有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及分布式、Jvm性能调优、Spring源码,MyBatis,Netty,Redis,Kafka,Mysql,Zookeeper,Tomcat,Docker,Dubbo,Nginx等多个知识点的架构资料)合理利用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不要再用"没有时间“来掩饰自己思想上的懒惰!趁年轻,使劲拼,给未来的自己一个交代!

集群允许转换以及转换中的步骤在多个服务器上并发执行。在使用kettle集群时,首先需要定义的是Cluster schema。所谓的Cluster schema就是一系列的子服务器的集合。在一个集群中,它包含一个主服务器(Master)和多个从属服务器服务器(slave)。如下图所示: 子服务器(Slave servers)允许你在远程服务器上执行转换。建立一个子服务器需要你在远程服务器上建立一个叫做“Carte”的 web 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从Spoon(远程或者集群执行)或者转换任务中接受输入。 在以后的描述中,如果我们提到的是子服务器,则包括集群中的主服务器和从属服务器;否则我们会以主服务器和从属服务器来进行特别指定。 注意: 在集群环境下执行转化时,你必须有一个子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master server)而其余所有的子服务器都作从属服务器(slave server) 代理服务器主机名 设置你要通过代理进行连接的主机名 代理服务器端口 设置与代理进行连接时所需的端口号 Ignore proxy for hosts: regexp|separated 指定哪些服务器不需要通过代理来进行连接。该选项支持你使用正则表达式来制定多个服务器,多个服务器之间以' | ' 字符来进行分割 创建cluster schema 定义转换 定义完了 cluster schema 后,下一步就是定义在集群环境下执行的转换。我们这里展现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完全是为了演示而用。现实情况中的集群有可能非常复杂。 首先你像平时一样创建转换,以hop连接连个两个步骤。然后你指定第二个步骤将在集群下执行 然后选择需要使用的集群。转换如图一样显示在GUI中。 注意 Cx4显示这个步骤将在集群中运行,而这个集群中有4个从属服务器。假设我们将计算结果再次存入到数据表中 这个转换虽然定义了集群,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让它在单机环境下执行,而且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普通的本地模式来测试它。 执行转换 要想以集群方式来运行转换或者作业,首先需要启动在Cluster schema中定义的主服务器和从属服务器,然后再运行转换或者作业。 启动子服务器 子服务器其实是一个嵌入式的名为 Carte 的 小web server。要进行集群转换,首先需要启动cluster schema中的子服务器 脚本启动 kettle 提供了 cartebat 和 cartesh ( inux )批处理脚本来启动子服务器,这种启动方式分为两种 使用主机号和端口号 Carte 127001 8080 Carte 1921681221 8081 使用配置文件 Carte /foo/bar/carte-configxml Carte url

呵呵,深奥啊,我自己说说一起探讨一下,我认为是3快硬盘安装或加载的不符合群集磁盘的要求,没有按照群集磁盘的要求来添加磁盘,你看看要把磁盘也添加到群集磁盘阵列中,应该怎么 *** 作,大家共同研究研究。

大多数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任一系统上运行的服务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Cluster必须可以协调管理各分离的组件的错误和失败,并可透明地向Cluster中加入组件。
一个Cluster包含多台(至少二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任何一台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用时,应用数据被存储在共享的数据空间内。每台服务器的 *** 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文件存储在其各自的本地储存空间上。
Cluster内各节点服务器通过一内部局域网相互通讯。当一台节点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这台服务器上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在另一节点服务器上被自动接管。当一个应用服务发生故障时,应用服务将被重新启动或被另一台服务器接管。当以上任一故障发生时,客户将能很快连接到新的应用服务上。
集群的硬件配置
镜像服务器双机
集群中镜像服务器双机系统是硬件配置最简单和价格最低廉的解决方案,通常镜像服务的硬件配置需要两台服务器,在每台服务器有独立 *** 作系统硬盘和数据存贮硬盘,每台服务器有与客户端相连的网卡,另有一对镜像卡或完成镜像功能的网卡。
镜像服务器具有配置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诸多优点,但由于镜像服务器需要采用网络方式镜像数据,通过镜像软件实现数据的同步,因此需要占用网络服务器的CPU及内存资源,镜像服务器的性能比单一服务器的性能要低一些。
有一些镜像服务器集群系统采用内存镜像的技术,这个技术的优点是所有的应用程序和网络 *** 作系统在两台服务器上镜像同步,当主机出现故障时,备份机可以在几乎没有感觉的情况下接管所有应用程序。因为两个服务器的内存完全一致,但当系统应用程序带有缺陷从而导致系统宕机时,两台服务器会同步宕机。这也是内存镜像卡或网卡实现数据同步,在大数据量读写过程中两台服务器在某些状态下会产生数据不同步,因此镜像服务器适合那些预算较少、对集群系统要求不高的用户。
硬件配置范例:
网络服务器 两台
服务器 *** 作系统硬盘 两块
服务器数据存贮硬盘 视用户需要确定
服务器镜像卡(部分软件可使用标准网卡) 两块
网络服务网卡 两块三、双机与磁盘阵列柜
与镜像服务器双机系统相比,双机与磁盘阵列柜互联结构多出了第三方生产的磁盘阵列柜,目前,豪威公司、精业公司等许多公司都生产有磁盘阵列柜,在磁盘阵列柜中安装有磁盘阵列控制卡,阵列柜可以直接将柜中的硬盘配置成为逻辑盘阵。磁盘阵列柜通过SCSI电缆与服务器上普通SCSI卡相连,系统管理员需直接在磁盘柜上配置磁盘阵列。
双机与磁盘阵列柜互联结构不采用内存镜像技术,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切换时间(通常为60?D?D180秒),它可以有郊的避免由于应用程序自身的缺陷导致系统全部宕机,同时由于所有的数据全部存贮在中置的磁盘阵列柜中,当工作机出现故障时,备份机接替工作机,从磁盘阵列中读取数据,所以不会产生数据不同步的问题,由于这种方案不需要网络镜像同步,因此这种集群方案服务器的性能要比镜像服务器结构高出很多。
双机与磁盘阵列柜互联结构的缺点是在系统当中存在单点错的缺陷,所谓单点错是指当系统中某个部件或某个应用程序出现故障时,导致所有系统全部宕机。在这个系统中磁盘阵列柜是会导致单点错,当磁盘阵列柜出现逻辑或物理故障时,所有存贮的数据会全部丢失,因此,在选配这种方案时,需要选用一个品质与售后服务较好的产品。
硬件配置范例:
网络服务器 两台
服务器 *** 作系统硬盘 两块
第三方生产的磁盘阵列柜 一台
磁盘柜专用SCSI电线 两根
磁盘阵列柜数据存贮硬盘 视用户需求确定
网络服务网卡 两块
除此之外,一些厂商还有更优秀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比如 HP
HP双机双控容错系统
HP NetServer为双机双控容错系统提供了高品质和高可靠的硬件基础……
HP双机双控容错系统结合了HP服务器产品的安全可靠性与Cluster技术的优点,相互配合二者的优势。
硬件配置范例:
HP L系统的网络服务器 两台
服务器 *** 作系统硬盘 两块
HP硬盘存贮柜(SS/6,RS/8,RS/12) 一台
磁盘柜专用SCSI集群适配电缆 两根
磁盘柜数据存贮硬盘 视用户需求确定
HP集群专用阵列卡 两块
网络服务网卡 两块五、HP光纤通道双机双控集群系统
光纤通道是一种连接标准,可以作为SCSI的一种替代解决方案,光纤技术具有高带宽、抗电磁干扰、传输距离远、质量高、扩展能力强等特性,目前在FC-AL仲裁环路上可接入126个设备。
光纤设备提供了多种增强的连接技术,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服务器系统可以通过光缆远程连接,最大可跨越10公里的距离。它允许镜像配置,这样可以改善系统的容错能力。服务器系统的规模将更加灵活多变。SCSI每条通道最多可连接15个设备,而光纤仲裁环路最多可以连接126个设备。
光纤集群系统组成:
HP光纤集群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有两台HP服务器(需支持光纤卡,目前有LC2000、LH3000、LH4、 LH6000、LT6000、LXr8000、LXR8500)及光纤适配卡,可以使用RS/12FC光纤磁盘阵列柜,需另加一对或两对网卡用于心跳检测和与客户端连接。在配置过程中还需另外选配光纤卡到光纤存贮设备的光纤电缆。
硬件配置:
HPL系统的网络服务器 两台
服务器 *** 作系统硬盘 两块
HP光纤阵列存贮柜(RS/12FC) 一台
光纤磁盘柜专用光纤电缆 两根
光纤磁盘柜数据存贮硬盘 视用户需求确定
HP光纤适配卡 两块
网络服务网卡 两块
集群的软件配置
基于NT平台的集群软件
Microsoft的MSCS,也有许多第三方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集群软件,如豪威的DATAWARE,VIN CA公司的STANDBY SERVER,NSI公司的DOUBLE-TAKE
MS WolfPack的特点
MS WolfPack是MS Cluster server的别称,是 微软针对Cluster技术研制开发的双机软件。它集成在NT SERVER上,支持由二台机器组成的双机系统,提供一种高可用且易管理的应用环境。
主要特点:
自动检测和修复服务器或应用程序的错误
可实现对服务器中应用程序的切换
可通过TCP/IP连接各种客户端,如MS-DOS、WINDOWS 3X/9X/NT,Apple Macintosh、UNIX等
生产主机无需人工干涉即可自动恢复数据并接管任务
易管理性:
可自动审核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工作状态
可建立高可用性的应用程序、文件共享、打印请求等
可灵活设置应用程序和数据的恢复策略
简单 *** 作即可进行应用程序的离线,重新再线,服务器间的迁移。
目前,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与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都集成有更先进集群技术。
其它的网络 *** 作系统平台上也有许多集群软件,比如:
基于novell平台的集群软件有Novell HA Server、Novell SFT III
基于sco UNIX平台的集群软件有Sentinel集群软件
基于Linux平台的集群软件有TurboCluster
集群技术的发展趋势
集群技术随着服务器硬件系统与网络 *** 作系统的发展将会在可用性、高可靠性、系统冗余等方面逐步提高。未来的集群可以依靠集群文件系统实现对系统中的所有文件、设备和网络资源的全局访问,并且生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映像。这样,无论应用程序在集群中的哪台服务器上,集群文件系统允许任何用户(远程或本地)都可以对这个软件进行访问。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访问这个集群任何文件。甚至在应用程序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的情况下,无需任何改动,应用程序就可以访问系统上的文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75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 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