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有什么用

5g有什么用,第1张

5g有什么用

5g有什么用,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演化,网络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已经达到了5g的速度,这个行业几乎云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人,不断钻研着最尖端的技术,为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福祉,下面来了解一下5g有什么用?

5g有什么用1

1、传输速率大大提高

目前,5G网络已成功在28千兆赫(GHz)波段下达到了1Gbps,相比之下,当前的第四代长期演进(4G LTE)服务的传输速率仅为75Mbps。而据预计,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10Gbps,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即可完成一部高清的下载;

2、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

除了支持手机和平板电脑外,5G网络将还需要支持可佩戴式设备,例如健身器和智能手表、智能家庭设备如鸟巢式室内恒温器等;

3、可以容纳更多的网络链接

5G网络将改善端到端性能,即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与搜索信息的服务器之间保持连接的状况。也就是现在我们在发送短信或浏览网页的时候,在观看网络视频时,出现视频播放不流畅甚至停滞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4、提高设备的电池寿命

5G网络将会带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的大幅提升。因为有很多较小的任务需要应用程序不停歇地运行。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会反反复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查核是否有新的电子邮件到来;

5g有什么用2

一、5G的优势

第一,速度快,5G在理论上的'速度高达20GbpsI其数据速率比4G高出几个数量级。5G能够让企业使用原有4G标准不能使用的自动化和高级视频会议功能,极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与质量。

第二,低延迟,根据相关实验,5G显著减少了网络设备相应命令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容量大,5G支持同时连接比4G多得多的设备,而且企业只需要在蜂窝和WIFI之间进行切换,而不会受到影响,或者移动宽带的可访问性会受到限制。

第四,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一代服务。5G将推动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一代交互试服务的兴起,可以使企业能够依赖比当前更具响应性和预测性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二、5G的缺点

第一,安全性问题,5G传输安全算法比4G标准支持的算法更加全面,但是企业可能会遇到其他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攻击者会试图利用漏洞,联结到5G网络大量物联设备和组建,将会极大增加企业面临的威胁。

第二,覆盖范围不均,尽管通信运营商持续进行5G投资,但是农村与城市的覆盖率不均衡,农村地区不得不依赖传统网络联结技术的组合。

第三,视线与穿透力问题,5G的高频信号更容易被物体阻挡,因此确保企业办公室和工厂设置的覆盖范围始终是一个问题。

5g有什么用3

优点一:为用户提供了超大带宽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带宽的含义,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可用带宽越低,每个人的设备运行的就越慢。大带宽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之一

这意味着,当人们进入体育场和机场等拥挤的空间时,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在与所有其他用户争夺数据。随着可用带宽的增加,人们也将能够利用这一带宽对他们的设备做更多的事情,使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通用。

优点二:更大带宽意味着更快的速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使用这种大带宽,一些人可能会担心他们的网络速度因此而降低。不过,他们的想法显然是多虑了,事实上,这一问题即将成为过去式,因为使用5G网络的人将能够以极高的速度浏览网页、下载文件,以及观看流媒体视频。

使用3G和4G网络的人可能会记得下载文件或连续观看几分钟的视频都很费劲,但对于5G网络来说,这不是问题。由于带宽的提升,人们将可以在不排挤其他用户的情况下使用更多的带宽。随着智能设备能搭载并使用高速的5G网络,这些设备将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运行得更快。

优点三: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理论上讲,相较于4G,在传输速率方面,5G峰值速率为10-20Gbps,提升了10-20倍,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O1Gbps-1Gbps,提升了10-100倍,可以说,5G与4G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加速物联网规模化。预计5G将成为数据驱动型行业、智慧城市和基础设施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它可以让更多设备在同一区域内可靠、安全且不间断地工作。

同时,5G还将成为连接人类和机器的催化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人和机器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并创造出新的商业和经济机会。据行业分析机构IHS Markit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

目前,5G商用网络建设正陆续启动,5G终端芯片和手机也在相继发布。不过,在5G产业落地推进同时,5G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缺点一:带宽增加意味着更少的覆盖范围

2G信号塔一般覆盖范围1千米到2千米,它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基站覆盖广阔的地区。这是因为网络不需要那么多带宽,这意味着网络可以部署更少的基站。当技术发展到4G网络时,基站的发射功率是逐渐增大的,所以要覆盖相同的范围,4G的数量要比2G和3G少得多。随着5G网络的推出,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就需要更多的基站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带宽。

缺点二:基站建设成本增加

带宽增加提升了网络容量,从而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同时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然而,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大、基站的收发及处理能力的提升,5G网络所需电力相比4G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也正因为如此,5G的建设成本明显是要高于4G。

缺点三:需要较长时间的部署

上面提到,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将远超过4G基站,且建设成本较高,这就影响了5G网络布局的进程。因此,早期的5G网络基站只会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开始测试,换句话说,目前距离5G网络的全面覆盖还有一段时间,特别是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

每个时代都会创造很多机会,也有不同的企业代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批门户网站。2G时代短信服务商和彩铃很吃香,3G、4G年代,催生了智能手机和应用生态的发展,将很多 科技 公司的市值推向顶峰,譬如苹果、google、亚马逊等公司市值先后突破万亿美元,基础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需求,也创造了很多新的刚性需求,使得信息和价值流通加大和加快,就像修路一样,能够承载的内容更加多。5G的推出,在带宽扩大,用户使用成本相对降低的情况下会有很多潜在的新需求被挖掘出来,潜在新需求包括以下这些:

1技术升级的重构原有业务系统的新需求,不同时代的产品,应用场景、业务流程设计、基础设施、技术框架使用等都不一样,而且随着基础技术的进化,技术生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老的软件系统已经满足或者适应不了新的体系。这样是一个存量+增量的一个软件需求。但是随着 科技 行业精细化分工的发展趋势,软件提供服务的形式会在5G时代发生根本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能接受租用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云计算,包括iaas、paas、saas等,5G时代给云计算带来很大的机会。

2移动端基础能力的提升,满足了4G之前的满足不了的刚性潜力需求。哪些刚性潜力需求会被挖掘出来,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点:a)基于视频方向,首先视频在大视频下载场景、直播场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视频通话领域会变的很流行。未来会产生很多基于视频领域高估值的公司,基础通道能力的提升,给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b) 游戏 领域, 游戏 领域会诞生更多形式的终端设备,譬如基于AR、VR、模拟机器人等的设备终端,使得 游戏 的终端体验变得越来越真实和科幻。c)数字化信用 社会 的建立,随着移动通道能力的提升,以及场景化不断拓展,数据更加关联和更加海量,数据传输更便捷,未来存储能力会有更大的提升,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认证体系应用场景会更加容易,未来的支付能力可能真正的实现了无卡可信交易。数字信用 社会 会建立起来。

35G作为高速公路,使得人工智能落地场景有更大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所需要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比以往更大,很多数据的创造和加工利用都是由机器自身完成,需要更高的传输效率才能满足需求,譬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等等。

5G甚至是今后的6G等等,会催生一个个产业升级和创新的机会

我认为5G恐怕带不来太大的进步和多少新的应用,什么新的产业革命万物互联只是个噱头,吹捧太过甚至于有点泡沫经济的那个意思了。大家想想3G到4G又进步了什么革命了什么,那可是质变性质的进步了,除了可以看和下载大型 游戏 以及短视频和直播的普及外?其他的进步不都是由硬件的进步带来的?在4G已经完成了大多数互联任务的当下,再提高通信速率不会再次促成 科技 和生产生活的多大改善。

现实中人们的普通生活需要用到超高网速的地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完全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而绝大多数场景,4G和WiFi已经基本上满足人们的一般需要了。5G和4G不同,4G的出现算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3G网络速度低流量贵,实用性不高,4G的出现与普及是真的给移动互联网创造了一大波红利(比如短视频和直播)并且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且影响将会始终持续下去。但是5G,我估计已经不会如同4G那样,再带给人们的生活多少进步和满足了。说真的4G网络几到十几m/s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应用场景,视频音乐工作 游戏 等等,再把这个速度提高一下也就那样,不会起多大改变。4G网络下同样可以流畅的看完高清视频,快进等不等那两三秒其实真的是个没多大事的事。至于VR,说真的这个我估计是又一个泡沫,因为VR如果真的那么吸引人,那么的有用,早就铺天盖地人手一台了,4G网络和WiFi下完全可以满足其网速需求,但依旧也就那样,半死不活的,没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何况其对眼睛的伤害,现在的人近视这么多,运动又缺乏,没有多少人愿意整天戴着那么个东西把眼睛再损上的,所以5G到来也不会怎样。虚拟机和云模式我也不认为会有多大需求或者会多么popular,大型 游戏 事实上现有的4G网络已经能实现,大型软件我不太懂这方面,但我估计也不会到了因为有了5G然后手机只要传输信息就行不需要处理数据的地步,而且工业上不是一般都组建内部局域网吗?说一千道一万,这些东西这么有需求4G下应该早就呼声很高了,但现实情况和人的需求似乎都看不出虚拟机之类的用处和诱惑有那么大,远不像3G时期人们对大流量和高速率有现实和迫切的要求。远程医疗现有的4G网络和WiFi环境完全能够做到实时传输,但医疗的关键还是在于医生的水平而不是指望远程视频吧?大多数关于5G的设想只是强行认为其会很流行很有用或者心灵鸡汤,并且建立在空想的大环境下,事实上压根看不到5G能带来什么深刻的革命性的东西。

说到底,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什么对于几百兆每秒网速的迫切需要。5G刚开始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但其实仔细想想,也就那么回事。的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下载和 游戏 会快很多,但是呢,也就只是下载快很多而已,人对于信息的接受和处理速度不会因为下载变成了几十几百m每秒就相应的可以一边玩 游戏 一边看一边工作了,更不会因为下载快很多就会一直快进着把看完,“嗯,我通过超厉害的5G网络快进一小时内看了十部或者学了十门课程,我好厉害呀”什么的。人脑处理信息的量和速率都是有上限的,而事实上现在各种 游戏 、新闻、视频、信息,不论其来自何处,已经基本上把人的大脑和注意力占满了,下载速度快十几分钟真的是个没多大用处的事,只要愿意,十几分钟内可以 娱乐 的东西太多了。

至于自动驾驶,根据我浅薄的知识水平,自动驾驶什么的,我估计还是车辆在各种环境下自身的信息处理、应对策略、算法、反应速度这些最重要吧?更新车辆位置信息那才多少一点流量,4G完全够用,自动驾驶的问题不在于网速而在于其它的很多它自身的事情吧?就跟移动支付一样,并不是4G带动了移动支付发展,而是硬件,也就是智能手机普及开了,所以移动支付大发展了。那一个二维码才几个kb的流量啊,3G都够了,的确4G对于移动支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根本推动力还是来自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动驾驶我认为也还是主要在硬件、算法这些上,网速虽然关键,但绝不会因为网速快了就把自动驾驶成了,因为4G完全可以满足其对于网络的要求。当然这一点存疑,因为可能会和延迟有关,也许会需要5G,但4G网络延迟也并不高啊?而且网络延迟不仅仅只是看速率,硬件端处理延迟也很重要吧,我不是专家,只是凭借自己浅薄的知识来说的,有问题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所以,在我看来,5G也就是快一些的4G了,它做不到从根本上改变 社会 ,更不会引发什么产业革命。

5G技术,也就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其快速的传输速度,在近几年进入世界人民的眼球。而国内外近几年都有对5G技术进行场外测试,2019年国内3大运营商都将在国内搭建5G商用网络,2020年在中国正式商用。

大多数人们关注的第一要点就是5G网络带来的快速传输速度,会有多快呢,理论上,它将达到下载速度125Gb每秒,而现在4G网络,多则十几Mb每秒,在最开始拥有2g网络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人用手机上网的,而短短十多年,4G网络就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5G网络的快速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需求,带来许多 社会 上的改变。4G网络即使再快,但仍然拥有一定的传输延时,而5G网络,将大大减少这种延迟。例如我们平时在打电话的时,从你拨打对面的手机到对面收到你的通话请求仍然需要有几秒钟的延时,而5G网络将这种延迟减少到零点几秒。当然人们对这种延时基本是不在乎的,但是结合现代的云技术和AI技术等等,这种极低的延迟将会对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5G智能手机将会变得更加智能。怎么说呢,就像现在我们上淘宝上京东,这些网站它们会通过一些算法从你平时买的东西,价格,推断出你这个人的消费水平,从而给你推荐合适价位的商品,手机也一样可以做类似行为。伴随着云技术的普及,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把一些功能需求交给云服务器去解决,而我们只需要通过这人终端例如手机或电脑,去获取这个服务器所反馈数据,便可以得到复杂的计算结果。

但我们本身并不需要计算,因为基本所有行为都交由云服务器来处理,我们本身不需要在个人终端上(如手机)为这种硬件成本买单,却可以享受更高配置所带来的功能。但是这种技术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你的传输速度要足够的快,时延要足够低。在4G网络的这种条件下,不管是传输的速度还是传输时延都不足够,想要享受这种技术,个人要支付的费用是不低的,因此云技术与手机、个人连接的普及变得有些困难。而5G网络将会改变这一现状。5G智能手机拥有快速的传输速度,可以马上将数据在云服务器之间来回传输,而时延比起4G则大大降低。基于5G网络和云技术,5G智能手机甚至可以快速通过你的面部信息了解到你此时的情绪,它还可以通过你的心率察觉到你的身体是否需要休息,它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去判断你是否想要去买些东西,来给你一些合理的推荐。随着5G的普及,它将会让人觉的智能手机更加个性化,智能化。

就像互联网的产生,不仅普及网络本身,同时还带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所说的。物联网也是如此。5G技术的出现,很可能也会带动其他技术的突破,比如无人 汽车 。谷歌公司很早就已经开始研发无人 汽车 ,至今却迟迟尚未进行商用。而中国的3d激光成像雷达突破,加上5G的时代即将到来,传输速度的提升,计算由云端提供,无人 汽车 将能更快的处理复杂的路况,无人 汽车 将更快实现商用。

wifi的消失以及光纤的消失。

5G网络若能做到全面覆盖,网络速度将会大范围提升,电脑有一天也许并不需要网线。也许以后我们上网只需要一个显示屏,而不需要更多的硬件设备。正如前面所说,由于云技术的开始普及,许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放在云服务器上面去做。随着5G网络的到来,减少了传输上的延迟,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显示屏来做一个接收信息的媒介,而所有程序,网页的运行完全都可以丢给云服务器 *** 作,显示器只负责接受视频信号。总而言之,普通个人用户不需要去买高端cpu,不需要去买特别昂贵的显卡,只要一块显示屏,就能享受高端的配置体验。

vr、ar技术也是如此。快速的网络传输,可以让我们享受更方便的远程交流,甚至可以远程医疗,远程会议,远程教育,达到足不出户。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要戴上设备 ,就能看到另外一个虚拟世界。

真正的万物互联将不会再是梦想。就如就如2G时代,人们基本上不用手机上网,而3G时代,手机跟手机连接在了一起,4G时代,人与人交流更加方便,人和人,不论远近,都被连接在了一起。5G时代将会将人和物品连接在一起,科幻中的智能家居生活也可以实现,通过我们的个人设备,任何的电子设备都可以被 *** 作,你家里的电子仪器将不用去手动 *** 作,而是通过你的手机去运行。这些电子产品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所有的物品都将通过5G技术与你连接在一起。

科技 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好处,5G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同时也将淘汰掉许多旧有的产业。而足不出户的体验,也将会有更多人宅在家中。5G技术并不是相当成熟,高频段带来的透射绕射的快速衰减,代表了运营商必须建设大量的基站,才能保证5G网络的通畅。就算2020年,5G技术成功商用,我们也不可能快速的看到5G带来的变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时间。

很多人觉得可能现在就谈5G技术是太快了,但我觉得并无不妥。我国发展的速度其实是相当快的。倒退五年来讲,那个时候有谁能想得到现在满街都是移动支付呢?iPhone没有出来之前,谁又能想到,诺基亚这个庞然大物竟然会被击倒?这种 科技 的进步对 社会 的影响是非常快的。未来十年,我们可能会因为5G而面对“超科幻”的世界,又有多少人能从中抓到机会呢?

5G通信速度提升,解决了4K、8K视频流实时播放的问题,继而可促进4K、8K电视的普及。

5G将会促进裸眼3D显示产业的爆发。3D及裸眼3D产业的发展,将会在3D视频制作,3D视频媒体及3D终端设备等产业链环节产生正面促进作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将会在5G时代得到快速极大发展。

5G将促使云业务技术产业的大发展。5G带来的网速的极大提升,云业务将会彻底占据入住我们的工作、生活,不可分割。一切皆可从云中来,随取随用。

5G将促进物联网的快递崛起。一位业内人士说得好:我们可以为一头牛、一头羊装上通信装置,可以为一台设备、一座铁塔装上通信装置,可以为一座桥梁、一个隧道装上通信装置,甚至是一草一木、一纸一笔、或是其它通常被我们忽视的产品,万物互联的场景将逐步走向现实。物联网的发展,可造就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等等等,万物皆可连,万事皆智慧。厉害了!

5G本身带来的产业升级换代,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5G在对其它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其对自身所处的通信行业自然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本行业所处的芯片、模块、基站、运营等产业链环节都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5G网络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核心网、回传和前传网络、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切片和多接入边缘计算(MEC)。
NFV,就是通过IT虚拟化技术将网络功能软件化,并运行于通用硬件设备之上,以替代传统专用网络硬件设备。
NFV将网络功能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于通用硬件设备或白盒之上,以实现配置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移动性,并以此希望降低网络CAPEX和OPEX。
NFV要虚拟化的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比如OpenvSwitch)、路由器、HLR(归属位置寄存器)、SGSN、GGSN、CGSN、RNC(无线网络控制器)、SGW(服务网关)、P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RGW(接入网关)、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CGNAT(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转换器)、DPI(深度包检测)、PE路由器、MME(移动管理实体)等。NFV独立于SDN,可单独使用或与SDN结合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398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 2023-07-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